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緬甸蟒

鎖定
緬甸蟒是有鱗目蟒科爬行動物。頭較小,吻端較窄而略扁,頭頸區分明顯;鼻孔開於鼻麟上部;眼大小適中,瞳孔直立橢圓形;部分上唇麟和下唇麟有唇窩(熱感應器官);泄殖腔兩側有一對退化的後肢痕跡,雄性更明顯。體背及體側有鑲黑邊的雲豹斑紋;腹部黃白色;頭頸背面有暗褐色矛形斑;眼前和後下方有黑色斜紋達口緣;喉下黃白色。 [8] 
緬甸蟒主要分佈於東南亞地區的越南、老撾、緬甸、孟加拉國、泰國、柬埔寨、印度、尼泊爾和印度尼西亞,在中國見於華南地區的福建、廣東、香港、海南、廣西、雲南、貴州、西藏、江西、四川等地。 [9]  棲息於熱帶、亞熱帶低山叢林、紅樹林、雨林、濕潤草原或沿海平原等生境。食物來源非常廣泛,從哺乳動物、鳥類到兩棲、爬行動物,甚至魚類,都可捕食。 [10]  每年的9-11月份交配,次年的3-6月產卵,每次8-107枚不等,孵化期60天左右。 [11] 
緬甸蟒是較原始的大型無毒蛇類之一,由於棲息地生境被破壞以及過度的捕殺,導致其數量日趨減少,已處於瀕危狀態。現已被中國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認定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II,被列入《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易危(VU)物種。 [8] 
中文名
緬甸蟒
拉丁學名
Python molurus bivittatus
別    名
緬甸巖蟒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爬蟲綱 Reptilia
有鱗目 Squamata
蟒科
蟒屬 Python
印度蟒 P. molurus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目
蛇亞目 Serpentes
亞    綱
雙孔亞綱
亞    種
緬甸蟒 P. m. bivittatus
分佈區域
主要分佈在東南亞,包括中南半島、馬來半島、印度北部
保護級別
國家一級

緬甸蟒動物學史

緬甸蟒的分類一直在不斷被調整,1820年,動物學家海因裏希·庫爾(Heinrich Kuhl)根據1735年藝術家阿爾伯特斯·塞巴(Albertus Seba)作品中的插圖,首次命名了緬甸蟒,並將其視為獨立物種。1842年大英博物館的約翰·愛德華·格雷(John Edward Gray)瞭解到緬甸蟒與其姊妹羣印度蟒之間的相似性後,將緬甸蟒(Python bivittatus)作為了印度蟒(Python molurus)的同物異名處理。1910年韋納(Wer-ner)再次把緬甸蟒視為獨立種,但是在1930年,動物學家梅爾滕斯(Mertens)又將緬甸蟒(Python bivittatus)降為印度蟒(Python molurus)的亞種處理。2009年在馬克·奧列亞斯等學者的研究中再次把緬甸蟒作為獨立物種看待。兩者的分類目前仍存在爭議,但將緬甸蟒作為獨立物種看待是目前被更多學者接受的觀點。

緬甸蟒形態特徵

緬甸蟒畢生會不斷成長,而且雌性的緬甸蟒比雄性更為巨大。緬甸蟒體形粗胖,頭較大軀體小,無毒。吻端扁平,有3對唇窩(熱感應器官)。體棕褐色,頭背有棕色箭頭狀斑,背面黃色,滿布不規則棕色雲狀大斑,腹部白色。泄殖腔兩側有一對退化的爪狀殘肢。 [1] 
緬甸蟒 緬甸蟒
被捕獲的緬甸蟒 被捕獲的緬甸蟒
緬甸蟒大量的脊椎骨增生令其體型不斷加長,而且雌性的緬甸蟒比雄性更為巨大。 緬甸蟒的身體顏色基調較為淺色,有着許多明顯的黑紋,其斑斕的紋理深受歡迎,在皮革行業中其蛇皮成為相當高級的逸品。緬甸蟒的體紋形態及色彩均與非洲巖蟒(Python sebae)頗為相似,這令許多在野外(多指印度緬甸的邊陲地區)遇到巨蟒的人,會對此兩個物種有所混淆。

緬甸蟒近種區別

緬甸蟒
網紋蟒
緬甸蟒體形粗胖,頭較大軀體小。雄性性成熟時體長約為1.7米,雌性約為2.6米。
網紋蟒體長通常在1.5~6米,最長可達7米,雌性比雄性體型大得多。
體棕褐色,頭背有棕色箭頭狀斑,背面黃色,滿布不規則棕色雲狀大斑,腹部白色。
體背有顏色較暗的三角形斑點,以及夾雜於較暗的線紋之間的黃色。腹部鱗片為淡黃色或白色,頭部一般為黃色,頭背中間有一條暗色的細紋向後延伸。
緬甸蟒 緬甸蟒
網紋蟒 網紋蟒

緬甸蟒生活習性

在自然環境中,緬甸蟒會進入水中,所以也要設置水盆,盆子大小是蛇盤成一圈後可以進去的程度。它相當耐低温,長到約2.5米之後,可供應天竺鼠及兔子。
温度保持在26-33℃之間,當然,緬甸蟒也能適應冬眠,只不過在冬眠期間的發病率很高,所以如果你不是想繁殖的話,請不要讓你的蟒蛇冬眠。飼養的容器的長度必須不少於蛇的體長的1/2,寬不少於體長的1/3。無論在任何情況下,儘可能購買人工繁殖的個體,這樣可以避免觸犯法律,避免對野生蟒類的數量構成威脅,而且這樣的個體比捕於野生的個體更易於馴服。 [2] 
在野外棲息地,緬甸蟒的數量在不斷的減少。野生的緬甸蟒,是帶威脅性的、攻擊性的動物,這是因為它感覺自身安全受到影響緣故。
雄性年齡通常在15年左右,雌性可以在25歲以上。
緬甸蟒是一種夜行性蛇類,生活於熱帶雨林之中。年幼的緬甸蟒僅活動於樹上或地面上的既定區域內,但當它們逐漸長大後,由於體重及長度與日俱增,它們開始將活動領域侷限在地面上。另一方面,緬甸蟒亦是游泳能手,更能逗留於水內達半小時之久。緬甸蟒多把身體隱藏於矮樹叢間,一些分佈於偏北地區的蟒蛇在遇到寒冷的季節也會進入冬眠狀態。 緬甸蟒約於早春時分進行生育繁殖,雌蛇平均誕下12至36枚蛇卵,並加以孵育(以身軀肌肉的磨擦動作為蛇卵提供熱能)。幼蛇孵出後,會以乳齒將部分蛋殼撐破,並逗留於蛋殼內靜待蛇皮的長完,然後便會出外自行獵食。
在進食習慣方面,緬甸蟒跟一般蛇類一樣屬於肉食性動物。緬甸蟒以哺乳類、鳥類和爬行動物為食。 [3]  緬甸蟒根據各自體型的不同,而捕獵各種大小不一的鳥類及哺乳動物。它們以尖鋭的倒勾狀牙齒咬緊獵物,然後將軀體捆綁着對手加以緊壓,利用強勁的肌肉力量將對手捏死。它們間中也會於人類周邊出現,主要原因是人類住居所聚生的鼠類是它們的主要糧食之一。

緬甸蟒分佈範圍

緬甸蟒
緬甸蟒(5張)
這種蛇分佈範圍很廣,主要分佈在東南亞,包括中南半島馬來半島、印度北部;我國見於廣東廣西福建雲南海南貴州湖南,等地。
原產地
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林思民追蹤三年掌握關鍵DNA遺傳證據,分析它是金門土生土長的“本土種”。它是台灣首例被列為本土種的蟒蛇。
緬甸蟒 緬甸蟒
2016年3月,美國佛羅里達州的環境保護局為保護當地生態穩定,捕殺43條巨型緬甸蟒蛇。其中一條蟒蛇重達140磅,長16英尺。

緬甸蟒繁殖方法

緬甸蟒的繁殖方式為卵生,雄性性成熟時體長約為1.7米,雌性約為2.6米,在自然環境下一般會在2-3年內達到該尺寸。佛羅里達州已知最小的成年雌蛇全長1.85米,重5.1千克。生物節律推測會隨着緯度的變化而變化,一般認為伴隨氣温的升高而展開求偶行為。在佛羅里達繁殖活動發生在12-3月,雌性會和多條雄性組成繁殖羣,不過並沒有在原產地發現緬甸蟒會組成繁殖羣,這可能是佛羅里達獨有的現象。雄性常用殘餘的後肢去抓撓雌性引起注意,交配時僅用一側交接,另一側起握持作用。每窩可產11-87枚蛋。孵化期60天左右,雌性會盤繞在窩的周圍,並通過振動肌肉來產生熱量用於調節窩卵的温度,在此期間緬甸蟒身上體温比環境温度高6-8度,這有助於讓窩卵保持在最低發育温度以上。剛出生的幼蛇平均尺寸通常在25-76釐米,體重100-115克。

緬甸蟒保護現狀

緬甸蟒種羣現狀

由於蟒蛇皮的價值,傳統醫藥和寵物貿易以及棲息地的退化,緬甸蟒在其原生範圍內已經開始減少。據報道該物種在緬甸、柬埔寨、老撾和越南已經變得非常少見。根據《越南紅色數據手冊》估計,2000-2010年以來,緬甸蟒在該國的數量下降了80%以上,在整個原生範圍內保守估計數量下降了30%。2009年中國陸生動物資源調查表明,中國約有6.2萬條緬甸蟒。

緬甸蟒致危因素

緬甸蟒長期被使用於食品,皮革工業,醫藥和寵物貿易中。隨着時裝行業對皮革需求的不斷增長,蟒蛇的貿易規模顯著增加,在2000-2010年這10年裏,亞洲國家平均每年出口約50萬張蟒蛇皮,包含緬甸蟒和網紋蟒 。在巨大經濟利益驅使下造成了濫捕,過度開發,任何季節都捕蛇,而且無論體型大小都收購,導致緬甸蟒的數量日益減少。同時還有農業耕地造成的棲息地退化所帶來的風險。

緬甸蟒保護措施

為了保證緬甸蟒種羣的安全,就需要在其整個範圍內限制對該物種的捕撈,投入更多的研究工作,確定貿易等致危因素對緬甸蟒的影響力度,加強對蟒蛇養殖場的監管。泰國的民防部會幫助居民清理誤入住宅區的蟒蛇,以及時降低雙方的衝突風險。在中國,段玉寶等研究人員,於海南展開了對緬甸蟒人工繁育種羣放歸自然棲息地的計劃,並取得了良好進展。

緬甸蟒保護級別

《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二物種,2011年9月2日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易危(VU)物種,在2021年發佈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緬甸蟒被列為中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緬甸蟒飼養知識

緬甸蟒飼養空間

飼養空間長度最好超過蛇身長的3/4,讓它不至長期縮着身體。飼養空間不需太高,因為它不愛爬;底部須鋪上一定厚度的鬆散的消過毒的泥土、報紙、木碎和苔蘚等混合物料。天然墊料最好經過蒸煮,以防感染寄生蟲。另外,一個給隱藏的地方和一個足以容納整個身體浸入水裏的盛水器是必須的。

緬甸蟒飼養設備

無論使用哪種容器,都要注意的是:可以有效防止蛇逃走、容易消毒、沒有尖鋭突出物、通風、可以保持適合的温度。設計傳統的籠舍時,避免使用未上漆或者未經琢磨的木頭、避免使用容易滲水的塗料,因為這些材料是難以清潔和消毒的。

緬甸蟒温度控制

在籠舍底放置可調温的發熱墊(可用人用的發熱墊,但是不要長時間的墊在飼養箱下),用可調節的加熱燈、發熱墊、發熱石。注意:對於大體型的蟒蛇,請使用相應大小的發熱墊,不要使用小型的發熱石,因為當蛇被迫在這種小型的熱源上取暖時,就會容易被燙傷。無論使用哪種熱源,都務必要使到籠舍1/3-1/2的地方得到温暖,同時在曬太陽的那一點地面温度應該達到31-33℃。請在籠舍的各處放置温度計,在沒有加温的區域,温度不能低於22℃。在籠舍內提供温度梯度(即一端較高温,另一端較低温)是十分必要的,這樣可以讓蛇自己選擇適當的温度區域。

緬甸蟒燈具要求

如果温度過高,對任何動物的健康都會產生不良的影響,有可能會讓他們死亡。最好是燈具與地底熱源同時使用,紅燈是理想的加温燈具,同時它不會影響光照週期。避免使用大瓦數的燈,除非有這個必要。
每天開12小時,是用白熾燈泡或熒光燈。千萬不要讓發可見光的燈24小時開着。

緬甸蟒陳設要求

一個足夠大的盛水容器,可以讓蛇在裏面泡水,並把它放置在熱源附近。水要保持清潔,每週進行清潔。可分別放置一個可供蟒蛇隱藏的盒子或容器在籠舍的熱源範圍邊緣和低温的區域。對籠舍內的樹枝、石頭有定期用漂白水或嗽口水消毒,以防止細菌或寄生蟲。

緬甸蟒墊料要求

報紙紙巾牛皮紙人工草皮都是安全而且不昂貴的墊料。白楊樹皮和柏樹皮也可以使用,但必須要注意,當蛇捕食的時候,這些墊料很容易被納入蛇口裏面。使用小石、沙、樹根和刨花可能會引起健康上的問題,例如:腸道梗塞、皮膚破損、口腔炎。注意:雪松是爬蟲的死敵。

緬甸蟒餵食

雖然他在野外會捕食多種食物,例如:各種的兩棲類爬蟲類、小型哺乳類等,但我們還是建議你投餵家養的小白鼠大白鼠葵鼠兔子,因為如果你這樣做,可以避免你的蟒蛇感染寄生蟲,而且用哺乳動物作為食物,營養更為全面。
剛出生的緬甸蟒應該從投餵21天大的白鼠或小型爬蟲類開始。當你的蛇達到90cm,他就可以吞下剛斷奶的幼鼠。達到120cm,他就有能力制服成年的小白鼠了。如果你可以頻繁的給你的蛇投餵(每個星期1-2次),你的蛇就會快速的增長,並且可以確保他的健康。也許你想控制他的長度,那麼你可以減少投餵的頻率,他的生長也會變得緩慢,但起碼10天就要投餵一次。但你的蛇可以吃得下大的動物時,例如:兔子,那麼你就不需要再過於頻繁的投餵了。

緬甸蟒蜕皮

蜕皮的頻率是根據蛇的生長速度和健康狀況而定的,蜕皮開始是雙眼呈霧狀,然後變的清晰,接下來就要蜕皮了。
蜕皮有可能每3-6星期就發生一次,緬甸蟒在蜕皮期間會拒食。蜕皮期間如果環境乾燥可以往蛇身上噴一點水,這樣比較更容易蜕掉。
培養你的蛇有良好的攝食習慣,當你的蛇的長度超過1.8米,你可以在餵食的時候先把他移到一個蛇箱裏面,再投餵死的老鼠,並讓他發現自己的獵物,經過一段時間,你的蛇在籠舍裏面不再期望得到食物了。這樣就可以避免熱心投餵的你被蛇誤會為食物的事件了。
做一份關於攝食和健康情況的記錄。也許在晚上和沒有燈光的地方,你的蟒蛇更主動攝食,同時也許需要一個作為伏擊獵物、供隱藏的盒子。並嘗試投餵不同種類、不同大小的老鼠。如果你的蛇拒食,並開始消瘦,你最好和當地的爬蟲獸醫或有經驗的爬蟲飼養者聯繫,以尋求解決的方法。

緬甸蟒孵化

緬甸蟒
緬甸蟒(2張)
在出生後的1.5-4年後,就會成為成熟的個體。雄性生長到2米-3米、雌性生長到2.5米或以上時就可以繁殖了。在人工飼養中,緬甸蟒的繁殖季節是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在這段時間他們回停止攝食。在繁殖之前,你必須確定你的蟒蛇是健康的,而且空間足夠大;在發情季節,飼養者可以營造適合的環境來促使交配:把日照時間縮短至8-10小時,把晚間的温度下降到21℃以下,日間温度下降到26℃以下。把雌蛇、雄蛇養在一起。增加環境濕度、用噴壺噴出薄霧有可能可以促行交配。根據不同雌蛇體型的大小,所下的卵在20-80枚左右。孵卵期間,温度保持在31-32℃(最理想),根據温度,在55-70天之間孵化。

緬甸蟒相關新聞

2012年8月,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道,美國佛羅里達州發現了一條長達5.4米的緬甸蟒,而且其體內還有87個待產的蛇蛋,這條蛇刷新了該地區發現的最長蟒蛇的記錄(5.12米)。這條巨型蟒蛇的出現也讓當地的環境保護人士對該地區的生態狀況喜憂參半,喜的是巨蟒的出現説明該地區的生態環境比較良好;憂的是巨蟒會給當地的生態環境和一些物種帶來一定的威脅。
2013年5月24日,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道,美國佛羅里達州一名男子發現了一條長達5.7米的緬甸蟒,這是該州發現的最長的緬甸蟒個體,比之前的2012年8月發現的另一條緬甸蟒長了近30釐米。賈森·萊昂抱着這條創紀錄的巨蟒,在佛羅里達大學,科學家測定這條緬甸蟒長度為18.8英尺,即5.7米。 [4] 
2021年11月9日17時30分,深圳市南山區沙河街道紅樹灣南地鐵站B出口附近工地驚現蟒蛇,工人發現後立即停止施工並報警。南山區沙河街道白石洲東社區應急管理站接到深圳市應急救援特勤2站的調度報警電話,於當天17時40分抵達現場進行處置。隨後,在沙河派出所、白石洲東社區、深圳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等部門緊密配合下,約5米長、60斤重的蟒蛇被妥善救助。 [5] 
2022年6月23日,據美國《福克斯新聞》報道,2022年年初,美國佛羅里達州西南保護協會的一組研究人員捕獲了一條97.5公斤重,5.4米長的緬甸巨蟒。 [6] 
2022年7月1日,雲南省西雙版納邊境管理支隊勐龍邊境派出所移民管理警察接到羣眾報案後,救助了一條體長近3米、重達25公斤的保護動物緬甸蟒,已將其移交當地森林公安。經檢查,蟒蛇身體狀況正常,森林公安將擇日將其放歸原始森林保護區中。 [7]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