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台灣師範大學

鎖定
台灣師範大學(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簡稱師大或台灣師大、台師大(NTNU),始建於1922年,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省台北市、新北市,作為台灣教育和人文藝術領域的頂尖學府,是入選邁向頂尖大學計劃的高校,台灣大學系統、台灣教育及人文領域學術聯盟 [53] 東亞教師教育國際聯盟 [48]  、全球產學未來人才培養策略聯盟 [42]  、全球開放教育聯盟成員。
學校前身為台灣日據時期於1922年創辦的台灣總督府台北高等學校,1946年成立台灣省立師範學院,1955年改製為台灣省立師範大學,1967年學校升格為台灣師範大學,時為台灣四大學府之一,2006年合併僑生大學先修班,2015年與台灣大學台灣科技大學等三校共同結盟,成立台灣大學系統,全面資源共享。已培養出近10名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許多師大的畢業生擔任了各大行業的領軍人物,包括中國當代畫家、詩人、散文家席慕蓉,原全國政協副主席張克輝,被譽為現代水墨畫之父的劉國松等一批傑出校友。 [1] 
台灣師範大學已擁有教育、理、文、藝術、運動與休閒、科技與工程、國際與社會科學、管理、音樂等9個學院,62個系所,成為博、碩、學士班學生逾萬人之多元化綜合型大學。 展望未來,學校將在既有豐沛的人文基礎上,植入現代科技知識,持續深耕發揚本校特色領域,並加強國際化、資訊化、企業化,讓今 日的師大人,都能成為明日的大師,使學校成為具古典風華、現 代視野特色之亞洲頂尖、世界馳名的綜合大學 [2] 
中文名
台灣師範大學
外文名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簡    稱
師大、台師大、NTNU
創辦時間
1922年
辦學性質
公立大學
學校類別
師範類
學校特色
邁向頂尖大學計劃
主管部門
中國台灣地區教育主管部門
現任領導
吳正己
院系設置
教育學院、理學院、文學院、管理學院, 音樂學院、科技與工程學院等。 [3] 
校    訓
誠、正、勤、樸
校    歌
《台灣師範大學校歌》
地    址
校本部:台灣省台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28] 
公館校區:台灣省台北市文山區汀州路四段88號
林口校區:台灣省新北市林口區仁愛路一段2號
圖書館校區:台灣省台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29號 [54] 
知名校友
蔡正元
張克輝
席慕蓉
劉國松
廖秋忠 展開

台灣師範大學歷史沿革

1922年,日據時期台灣總督府台北高等學校(簡稱台北高校)創立,為七年制之高等學校(含尋常科四年、高等科三年),是二戰前全日本38所菁英養成高校之一,也是台灣唯一的一所高校,具備帝國大學預科性質,原則上畢業生可申請免試直升台北帝國大學(日本9所帝國大學之一,今台灣大學)。台北高校創建初時,借用當時尚為中學的台北第一中學校(今建國高級中學)校舍,1926年始遷移至古亭町(台灣師範大學現址)。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國民政府接收台北高校,11月依新學制將其改名為“台灣省立台北高級中學”(簡稱台北高級中學)。
1946年6月5日,戰後因急切需要培養大量中學與高中師資,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成立具大學位階的台灣省立師範學院,負責中等教育師資的人才培育。台灣省立師範學院創立時,與台北高級中學共同使用同一校地與設備,教職員亦相互支援流用。
台灣師範大學 台灣師範大學
1949年,台北高級中學奉令停止招生,由台灣省立師範學院承繼台北高級中學的校地、設備、圖書等,以及藴藏豐富歷史的建築,包括行政大樓、普字樓、禮堂、文薈廳等四棟市定古蹟,形成學校的古典風華。
1955年,學校改製為台灣省立師範大學,分設教育、文、理三學院。除師資的人才培育外,亦致力於研究的發展與新知的探索,提供教師更多元的進修管道與學習機會,以提升全國中等教育師資的優化與學術的深化,並視社會發展所需調整系所的建置,達成師範教育和大學教育的雙重任務。
1967年7月1日,學校升格為台灣師範大學,分設教育、文、理、藝術四學院。編制擴大後,經費增加,設備也日臻完善,不但提供本校更多元的師資培育與教學研究環境,並且在教學、研究、輔導以及行政支援進修等各方面,都更加充實與完備。
1994年,師資培育法實施後,台灣師資培育採多元化政策,學校亦因應時代潮流而積極轉型發展為綜合大學。除原有之師資培育相關係所外,更增設符合社會變遷並足以引領高等教育發展的新系所。現有教育、理、文、藝術、運動與休閒、科技與工程、國際與社會科學、管理、音樂等9個學院,成為博、碩、學士班學生逾萬人之多元化綜合大學。 展望未來,學校將在既有豐沛的人文基礎上,植入現代科技知識,持續深耕發揚本校特色領域,並加強國際化、資訊化、企業化,讓今 日的師大人,都能成為明 日的大師,使學校成為具“古典風華、現代視野”特色之亞洲頂尖、世界馳名的綜合大學。 [4] 

台灣師範大學院系設置

該校現有教育、理、文、藝術、運動與休閒、科技與工程、國際與社會科學、管理、音樂等9個學院,62個系所,成為博、碩、學士班學生逾萬人之多元化綜合型大學。
教學單位
教育學系
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健康促進與衞生教育學系
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
教育學院學士班
專業學院(學習科學學士學位學程)
-------
-------
台灣師範大學科技與工程學院 [33] 
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機電工程學系
電機工程學系
車輛與能源工程學士學位學程
光電工程學士學位學程
-------
-------
台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學院 [30] 
體育學系
運動競技學系
樂活產業高階經理人企業管理碩士在職專班(EMBA)
台灣師範大學文學院 [35] 
國文學系
英語學系
歷史學系
地理學系
台灣語文學系
-------
台灣師範大學理學院 [36] 
數學系
物理學系
化學系
專業學院(生命科學系)
專業學院(生技醫藥產業碩士學位學程)
專業學院(營養科學學士(碩士)學位學程)
專業學院(生物多樣性國際研究生博士學位學程)
台灣師範大學藝術學院 [37] 
美術學系
設計學系
-------
台灣師範大學音樂學院 [32] 
音樂學系
表演藝術學士學位學程
-------
企業管理學系
高階經理人企業管理碩士在職專班(EMBA
國際時尚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GF-EMBA)
國際與社會科學學院 [31] 
華語文教學系
東亞學系
-------
其他教學單位
進修推廣學院
僑生先修部
師資培育學院
國語教學中心
法語教學中心
教務處共同教育委員會
參考資料 [5] 
該校“國語中心”成立於1956年,是西方認識中華文化和學習華語的重鎮,英國劍橋大學牛津大學曾規定其東亞系畢業生,需要到師大留學,修習華語一年,才可畢業;美國國務院也多次派遣外交官,學習華語。其歷史悠久,為台灣最大的國家級華語教學機構 [57]  該校與中山大學、成功大學、台灣大學亦為台灣僅有的四所重點培育雙語大學。 [64-65]  是台灣第一所提供國際文憑(IB)教師證照的師培機構,2017年即和英國文化協會合作,辦理EMI教師培訓課程

台灣師範大學學術研究

台灣師範大學科研平台

研究單位
教育學院 [29] 
圖書資訊學研究所
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
復健諮商研究所
資訊教育研究所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
心理與教育測驗研究發展中心
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華語文與科技研究中心
學系科學跨國頂尖研究中心
教育專業發展中心
台灣保羅·弗萊瑞學術交流中心
體驗教育與領導力中心
家庭研究與發展中心
雲端測試中心
減塑促進中心
技術職業教育研究中心
海外技職教育研究中心
運動與休閒學院 [30] 
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 [44] 
-------
文學院 [35] 
翻譯研究所
台灣史研究所
-------
全球華文寫作中心
國際台灣學研究中心
原住民族研究發展中心
社會領域教學研究中心中學組
-------
-------
理學院 [36] 
科學教育研究所
環境教育研究所
海洋環境科技研究所
-------
-------
藝術學院 [37] 
藝術史研究所
天文與重力中心
-------
國際版畫中心
文物保存維護研究發展中心
台灣藝術史研究中心
現代水墨研究中心
-------
-------
科技與工程學院 [33] 
光電工程研究所
奈米元件檢測研究中心
教育機器人研究中心
音樂學院 [32] 
民族音樂研究所
表演藝術研究所
-------
音樂數位典藏中心
亞洲流行音樂數位科技研究中心
表演藝術暨華文音樂劇中心
管理學院 [34] 
全球經營與策略研究所
管理研究所
-------
產業與管理研究發展中心
智能與指數化投資研究中心
先進管理創新研究中心
全球創新創業研究中心
-------
-------
國際與社會科學學院 [31] 
政治學研究所
大眾傳播研究所
國際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
歐洲文化與觀光研究所
-------
全球客家文化研究中心
社會工作與家庭研究中心
東亞文化漢學研究中心
中國大陸研究中心
海外華人研究中心
日本研究中心
參考資料 [5] 

台灣師範大學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全校
中(日)文圖書
西文圖書
中(日)文期刊
西文期刊
期刊合訂本
報紙
線上資料庫
冊數
冊數
種數
種數
冊數
種數
種數
2006年
840813
402683
N/A
N/A
N/A
13
N/A
2007年
908544
411187
2875
3426
106607
12
N/A
2008年
937013
422294
1597
3672
111682
15
242
2009年
951847
441546
1639
3694
117806
19
293
2010年
976017
464280
1757
3567
120531
20
378
2011年
996090
473633
1796
4621
123124
20
376
2012年
1026924
485442
1927
4622
125223
21
391
全校
光碟及其他類型資料庫
電子期刊
電子書
微縮片
視聽資料
地圖資料

種數
種數
種數
種數
件數
件數

2006年
N/A
N/A
-------
-------
-------
-------

2007年
N/A
20898
N/A
993611
161001
34905

2008年
4
23774
N/A
993611
164056
35359

2009年
4
27742
N/A
993611
141639
35640

2010年
4
36261
N/A
993611
144865
35881

2011年
4
37991
717289
993611
145955
36045

2012年
4
71830
1141076
993611
149922
36189

參考資料 [6] 

台灣師範大學學術期刊

師大所出版被THCI Core收錄的期刊數位居全台前二;另外與島內另外三所學術機構:台灣“中央研究院”、台灣大學、政治大學在TSSCI中被收錄的社會科學類期刊數目,位居全台前四,足見以上機構在台灣人文社會科學界的學術影響力

台灣師範大學文化傳統

台灣師範大學校訓

學校校訓由第三任劉真校長所訂,於1952年2月20日第27次行政會議通過。 [7] 
:不虛偽、不欺妄。凡事能做到始終如一、擇善固執。
台灣師範大學校訓 台灣師範大學校訓
:不偏私、不枉曲。凡事能做到光明正大,貞固剛毅。
:不怠惰、不因循。凡事能做到自強不息、鍥而不捨。
:不奢糜、不浮華。凡事能做到質樸無華,闇然尚絅。

台灣師範大學校徽

立意
依至聖先師孔子六藝教學之涵意。
依“天將以夫子為木鐸…”,以“鍾鐸”為造型基礎。取其具有振聾啓瞶之意。
台灣師範大學校徽 台灣師範大學校徽
色彩:採青天、白日之色調,顯示須具有光明磊落之胸襟。
構圖
結合六鐸(藝)成一環形,為圖案之主體,象徵齊頭並進,同心協力,共臻教育“止於至善”之境。
圖案中央為“師大”二字,另有黃色“台”字,代表“台師大”的簡稱。
全部構圖呈現有如一欣欣向榮,盛開之花朶。 [8] 

台灣師範大學校歌

台灣師大校歌誕生於1948年草創時期。當時全省僅有該校一所培育中等教育師資的師範院校。有感學校在培育師資的重責大任,首任院長李季谷教授特別親自為校歌撰寫歌詞,並委請音樂專修科主任蕭而化先生譜曲,於1948年3月核定公佈。
《台灣師範大學校歌》(1948版)
台灣師範大學校歌 台灣師範大學校歌
教育國之本,師範尤尊崇,勤吾學,進吾德,健吾躬。
系分科別,途轍雖異匯一宗。學成期大用,師資責任重。
吾儕相親相勉,終不負初衷。台灣山川氣象雄,重歸祖國樂融融。
教育會其通,世界進大同。教育會其通,世界進大同。
校歌第二行原為“系分科別,途轍雖異匯一宗。”學校於1955年6月改製為大學後,學校由原來的12個系,增加至分設教育、文學、理學等三院共16系所,因體制擴充,歌詞小幅修改為:“院”分“系”別。 [9] 
2021年11月24日舉行校務會議,決議通過“校歌新版歌詞”,經兩年多的行政程序及徵詢意見,“木鐸版”歌詞定案,保留校歌曲調,重新賦詞。校歌新版歌詞定案後,1948年版校歌歌詞仍將保留與傳唱。 [67-68] 
《台灣師範大學校歌》(木鐸版)
木鐸鐘聲響,英才為國用,
起紅樓,立典範,沐春風。
誠正勤樸,敬業樂羣在心中,
風華四季誦,樹人百年功。
青春器宇軒昂,展大度雍容;
迎向國際創新局,深耕吾土致大公。
教育會其通,世界進大同;
教育會其通,世界進大同。

台灣師範大學校樹

阿勃勒又稱波斯皀莢,原產於印度,學名為Cassia fistula L.,屬蘇木科,為落葉喬木,株高約8-12公尺,偶數羽狀複葉,小葉4-8對。1645年由荷蘭人引進種植。
初夏,呈總狀的花序密密從枝幹腋生,成懸垂狀,在熾熱湛藍的天空下綻放有五金黃花瓣的花朶。飛舞的花瓣,彷佛陣陣黃金雨,飄落校園各個角落。五至七月為其花期,處處可見其花蹤。夏日到冬末,隨著時日流轉,由淺綠轉深綠再轉紫黑,長約30-60公分的莢果,幾可與歲末晾曬竿頭的臘腸媲美。詩人余光中曾經這樣形容阿勃勒一盞盞,一串串,多少燦爛的金吊燈,初夏就這麼隨隨便便地,掛在行人的頭頂,害得所有的眼睛,驚喜中所有仰望的眼睛,像飛進童話的蜜蜂一樣,都恍惚迷路了。
阿勃勒 阿勃勒
阿勃勒為什麼是師大校樹無法考據,有一種説法是因為它的長莢果像極了舊時代教師手中的教鞭,從此成為師大校樹。 [10] 

台灣師範大學建築

  • 台灣總督府高等學校的校舍
為井手燻所領導的總督府官房營繕課所設計,而由東京方面的神户組負責施工,同年完成講堂。師大的舊校舍包括禮堂等,都採用一種略帶中世紀歌德建築風格的形式,它的 特色是將屋頂女牆作成古堡的城造型,門窗採用尖,並有凸出窗,以便引入較多的光線。講堂的外觀雄偉而莊嚴,內部雖經整修過,但現代化設備皆採隱藏式,手法高明。台北市政府市定古蹟指定範圍包括講堂、行政大樓、文薈廳、普字樓。
  • 梁實秋故居
台北大安區雲和街11號,一樓木造獨棟建築,日治高等官舍第三種,為知名文人梁實秋擔任英語系系主任時之住所,雅舍一辭,便是指該處。

台灣師範大學對外關係

1、全球姐妹校
迄2021年,台灣師範大學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廣州中山大學武漢大學同濟大學南開大學廈門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華中科技大學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教育大學等多所國內著名高校(中國大陸地區64所、中國香港地區8所、中國澳門地區1所),以及賓夕法尼亞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匹茲堡大學哥倫比亞大學伯明翰大學、倫敦大學國王學院、大阪大學東北大學名古屋大學首爾大學延世大學高麗大學南洋理工大學馬來亞大學哥本哈根大學、澳洲國立大學、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奧克蘭大學等海內外多所知名院校締結為姐妹校。 [16-19]  [21-23]  [40-41]  [45-47]  涵蓋了亞洲(日本56所、韓國31所、新加坡4所、印尼9所、印度2所、馬來西亞7所、菲律賓6所、泰國13所、越南12所、土耳其1所)、美洲(美國51所、加拿大6所、巴西1所、多明尼加1所、宏都拉斯1所、巴拉圭1所)、歐洲(德國18所、法國17所、英國15所、俄羅斯6所、芬蘭6所、捷克5所、西班牙4所、義大利4所、荷蘭3所、波蘭3所、比利時2所、瑞士2所、丹麥1所、匈牙利1所、愛爾蘭1所、羅馬尼亞1所、瑞典4所、奧地利1所、斯洛維尼亞1所、斯洛伐克1所、烏克蘭1所、挪威1所)、大洋洲澳大利亞8所、新西蘭4所)、非洲南非1所)。 [20] 
2、策略夥伴姐妹校
  •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
自1983年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與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職業教育學系開啓雙方學術交流,兩校於1998年正式締結為姐妹校,在2013年時,兩校之教育學院及文學院亦簽訂學生交換協議。為深化及增進雙邊學術研究與教學合作,台師大於2016年與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提升至策略夥伴姐妹校關係,雙方之交流從學術上之合作更跨足至行政標竿之學習。 [43] 
  • 九州大學
2015年初台師大理學院化學系選定九州大學化學系作為標竿學習系所,開啓了雙方師長的頻繁互訪,隨着兩校交流歷程逐年深化,台師大教育學院於2017年 9月與九州大學人間環境學研究院、教育學院簽署學術合作備忘錄及學生交換協議,同年12月,台師大理學院與九州大學工程學院、理學院、藥學院、材料化學及工程研究中心也簽訂學術合作備忘錄及學生交換協議,鑑於雙邊學術研究與教學合作層次已逐步升級,台師大與九州大學於2018年10月提升至策略夥伴姐妹校關係,並簽署校級學術合作備忘錄及學生交換協議。 [55] 
3、台灣大學系統 (NTUS)
台灣師範大學、台灣科技大學台灣大學分別為中國台灣教育體系、技職體系及綜合型的指標大學,且皆為於台北市大安區,三校在地之便及互補性等優勢下,為求資源整合共享、提升學學習成效、強化教師教學與研究、以及擴大社會服務與貢獻,決定成立該大學系統以邁向世界頂尖之聯合大學系統為目標。
系統內近6萬名師生共享圖書館、電腦、網路、商家折扣、交通車等資源,及使用會議場地、運動設施、停車等各項優惠;學生可跨校修課、互相承認學分學程,並參與國際文化交流活動。更積極推動三校教授共聘或跨校合聘、跨校華語教學資源整合、共同貴重儀器中心、建置產學技轉媒合平台、學術研究成果資訊交流平台等更多資源共享 [24] 
4、台灣教育學術聯盟 (TEA)
為擴大國內教育領域學術交流,該校於2019年底集結台灣12所大專院校教育學院系所成立該聯盟,建立國內學術網絡,進一步邁向國際合作,希望未來為台灣教育學術提升國際能見度與競爭力。 [26]  現有成員包括台灣師範大學、台灣清華大學台灣大學、成功大學、台灣中央大學高雄師範大學彰化師範大學等。 [27] 
5、台灣教育及人文領域學術聯盟
該聯盟由台灣師範大學擔任召集學校,並整合台灣大學、台灣科技大學、政治大學、台灣清華大學、成功大學等台灣頂尖學府的資源及人脈,與東南亞各國首要大學進行交流。 [53] 
6、全球產學未來人才培養策略聯盟 (UAiTED)
該聯盟旨在強化產學合作以實踐知識及技術轉移,促進永續社會發展為目標的創新方案,讓社會各行各業與大學緊密合作,共同培育全球產學未來人才。創始學校包括台灣師範大學與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馬來亞大學馬來西亞國立大學馬來西亞理科大學台灣陽明交通大學台灣清華大學、成功大學等16所星馬港台的頂尖大學。 [50] 
該聯盟旨在推進教師教育的國際共同研究,促進教師職業志願者間的國際交流,教師教育大學間的相互派遣,在東亞地區完善大學教師的互相派遣體系來充實各院校的教育內容 [49]  成員包括:台灣師範大學、香港教育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廣島大學橫濱國立大學東京學藝大學埼玉大學首爾教育大學等。
亞太管理學院聯合會成立於2004年,是由11所亞太地區管理學院發起成立的區域性、非營利的管理學院組織,發起院校來自亞太地區最好的大學。 [51]  現有成員包括台灣師範大學與台灣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韓國科學技術院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京都大學、昆士蘭大學、馬來亞大學等。 [52] 
9、全球開放教育聯盟 (OEC) [56] 
海峽兩岸文化創意產業高校研究聯盟由台灣師範大學與台灣藝術大學台灣成功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廈門大學同濟大學等六所高校共同發起成立,發展到兩岸四地200餘所文創及其相關專業高校。該聯盟旨在加速推動了兩岸文化創意產業的文化交流、學術研討、師資互訪、學子互動與產業聯動 [63] 

台灣師範大學學校聲譽

台師大在QS教育學科連續八年全台第一,其中七年位居全球前50強內。 [59] 
2019年,QS世界大學排名第308位。 [11]  教育與培訓:世界第43名;語言學:世界第43名;現代語言學:世界第51-100名;藝術與設計:世界151-200名;藝術與人文:世界198名。
2020年,QS世界大學排名第331位。 [12]  教育與培訓:世界第31位;語言學:世界第51-100名;現代語言學:世界第101-150名;藝術與設計:世界151-200名;藝術與人文:世界222名。
2021年,QS世界大學排名第331位。教育與培訓:世界第28名;語言學:世界第53名;現代語言學:世界第98名;藝術與設計:世界151-200名;藝術與人文:世界204名。 [15] 
自THE公佈教育學科排名以來,台師大都穩居世界前25名內。 [59] 
2019年,教育學科排名:世界第15名。
2020年,教育學科排名:世界第23名。
2021年,教育學科排名:世界第20名。 [25]  [39] 
2019~2021年,教育學:世界52-75名。 [38] 
4、《遠見》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
2018年,文法商類大學第一名。 [58] 
2021年,文法商類大學第一名,第四度奪冠。 [66] 

台灣師範大學傑出校友

席慕蓉:中國當代畫家、詩人、散文家。
張克輝:原全國政協副主席。
蔡正元:中國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
劉國松:被譽為現代水墨畫之父。
任家萱:台灣女歌手、影視演員,組合S.H.E成員。
李行:台灣著名導演。 [60] 
廖秋忠:原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先後任學術委員會委員,應用語言學研究室副主任。 [13] 
曾仕強:原台灣交通大學教授,國學大師中國式管理大師,全球華人中國式管理第一人,被稱為“中國式管理之父。 [14] 
梁兆兵:前荷蘭萊頓大學副校長。 [62] 
丁範鎮:成均館大學前校長、名譽校長。
陸克文:前澳洲總理。 [57] 
許勝雄:金寶電子工業仁寶電腦董事長。
馬雲: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第一位獲頒台師大名譽博士的大陸人士。 [61] 
高行健:藝術家、作家,200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台灣師範大學附屬學校

台灣師範大學僑生先修部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