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統一價值論

(價值理論)

鎖定
統一價值論就是全方位地研究社會事物之間價值關係的運動與變化規律的科學,它以自然科學的基本公理為理論前提,把所有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所存在的價值及其前身——能量和“負熵”納入自己的研究範圍,建立起一個全方位、統一、自然科學化的價值理論體系,它既能夠與所有自然科學理論建立“無縫”對接,又能夠與所有社會科學理論建立“無縫”對接,它完全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哲學價值論,也不同於政治經濟學、經濟學、價值工程學、社會學中的價值理論,它有全新的觀察視野(即“從能量角度看世界”)和全新的研究主線(即“以價值運動為研究主線”)。 [1] 
中文名
統一價值論
所屬學科
價值論

統一價值論理論簡介

價值理論在人們的心目中似乎是一種高深莫測、遠離塵世的“經院哲學”,價值問題似乎只有理論家才去探索和思考的問題。事實上,價值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人的一切行為、思想、情感和意志都以一定的利益或價值為原動力,不同的價值思維和價值取向將對人的思想和行為產生巨大的影響,對價值理論的深入探索,有利於人們“睜眼看世界、睜眼看人生”。

統一價值論價值解釋

在人們的實際生活中,“價值”是一個非常普通的概念,人們的一切行為都需要考慮其實際意義。在進行任何一項工作時,總是在不斷地進行權衡,該項工作是否有價值?是否有意義?是否值得?是否合算?是否正義?等都是價值學意義的內容。
在理論上,關於什麼是“價值”的問題,存在許多不同觀點。有“關係説”“意義説”“需要説”“屬性説”“主體性説”“態度説”“效用説”“勞動量説”等不同的理論或觀點。
看起來,價值的概念複雜得很,其實很簡單,價值就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動力源,通俗地講,價值就是“有用性”,就是對主體有用的東西,或者有利於人類主體生存與發展的基本要素。不過,要對“價值”進行嚴格的定義,還需要一個系統性的論述。

統一價值論價值理論解釋

價值理論是關於社會事物之間價值關係的運動與變化規律的科學。人類的一切活動都是圍繞“價值”而展開的,人類主體(個人、集體和社會)一方面不斷地生產出各種各樣的價值;另一方面又不斷地消費掉各種各樣的價值。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必須以“價值”作為動力源,因此通俗一點講,價值理論就是關於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動力源”或“有用性”問題的學問。
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可分解為四個基本階段:一是通過感覺器官來解決“有什麼?”的問題;二是通過認知器官來解決“是什麼?”的問題;三是通過評價器官來解決“有什麼用?”的問題;四是通過意志器官來解決“怎麼辦”的問題。那麼客觀世界可以分為四種不同類型的事物:一是客觀事物本身的自然屬性與主體之間的直接聯繫(即存在),其核心內涵就是“有什麼?”;二是客觀事物的內在本質、外部聯繫及運動變化規律(即事實),其核心內涵就是“是什麼?”;三是客觀事物對於人的類的生存與發展的意義(即價值),其核心內涵就是“有什麼用?”;四是人類如何利用和改造這些客觀事物(即行為),其內涵就是“怎麼辦?”。
人對於客觀世界的認識分為四大類:一是關於客觀事物的自然屬性、內在本質、外部聯繫與及運動規律的認識,其核心目的在於解決“有什麼?”和“是什麼?”的問題,這就是一般的自然科學理論;二是關於客觀世界各種事物對於人類的生存與發展的意義(即價值)的認識,其核心目的在於解決“有什麼用?”的問題,這就是價值理論;三是關於人類如何利用和改造客觀世界各種事物的方法和行為的認識,其核心目的在於解決“怎麼辦?”的問題,這就是一般的社會科學理論。

統一價值論地位與作用

社會科學是關於社會事物之間相互作用與相互聯繫的科學。由於社會事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在本質上就是價值作用,任何社會事物的運動與變化都是以一定的價值追求(或利益追求)為基本驅動力,社會事物的運動與變化規律在本質上都可以體現為價值關係的運動與變化規律,因此幾乎所有社會科學都或多或少地與價值理論存在某種聯繫,都或多或少地以某種價值理論為假設前提、理論基礎和指導思想。由此可見,價值理論是整個社會科學的基礎理論之一,所有社會科學都是價值理論的延伸和擴展,價值問題是任何社會科學都無法迴避的根本性問題。
價值理論在整個社會科學中佔據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的發展狀況在根本上決定和制約着整個社會科學的發展狀況:價值理論的客觀性和精確性在根本上決定社會科學的客觀性和精確性;價值理論一旦存在某種概念上的模糊或朦朧就會在社會科學的許多概念上引發更大的混亂與曖昧;價值理論一旦存在某種觀點上的謬誤就會以不斷擴大的方式傳播到社會科學的其他領域;價值理論一旦出現某種理論上的危機必然導致其他許多社會科學出現更嚴重、更深刻的危機;社會科學中所存在的許多矛盾與爭論,最終可歸結為價值理論上的矛盾與爭論。由此可見,正確認識和圓滿解決價值理論上所存在的各種危機,不僅是價值理論本身發展的需要,也是整個社會科學得以健康發展的重要前提。

統一價值論社會科學矛盾的主要根源

目前,整個社會科學中存在爭議最多的觀點莫過於價值理論。具體表現為:在不同的社會科學領域之間(特別是哲學、經濟學、政治經濟學和價值工程學之間)的價值基礎理論存在着明顯的差異與矛盾,每一個領域都有自己特有的價值概念體系,評判標準有很大差異,度量方式也大不相同;在同一學科領域,許多不同的學術派別有着完全不同的價值概念內涵;同一學術派別內部的價值概念也經常是首尾互相矛盾。而且價值理論上所存在的矛盾與差異,將以不斷放大的方式傳播到其他社會科學領域;許多社會科學理論之間所存在的巨大矛盾與差異,都可追溯到價值理論上所存在的細微矛盾與差異。要解決社會科學領域中許多重大的理論爭議,必須首先解決價值理論上所存在的某些細微的理論爭議,為此,我們必須建立起一門全新的價值理論體系。
人類主體之間所建立的社會關係是多種多樣的,但最根本的關係是利益關係,尤其是經濟利益關係,其他社會關係都是利益關係所派生出來的,並在本質上都是為利益關係服務的。人們之間的利益關係實際上就是一種價值關係,因此,價值關係是人類一切社會關係的基礎和核心。用於研究社會事物的價值現象及其規律的價值理論,實際上就是研究人類主體之間利益關係及其變化規律的科學。由於社會事物之間的一切聯繫都是以價值聯繫為基礎和核心的,因此價值理論是社會科學的基礎理論。這就容易看出,要解決社會科學的自然科學化問題,就必須首先解決價值理論的自然科學化問題。

統一價值論價值理論的重大危機

目前,沒有任何一種學説像價值理論那樣,存在着如此繁多、莫衷一是、各自為政的觀點,不同學科的價值理論(特別是哲學、社會學、經濟學、政治經濟學價值工程學等)在價值定義、判斷標準、度量方法、度量單位、發展特性的判斷標準和判斷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異。這是一種極不正常的現象,這絕不能歸咎於價值現象的矛盾性與複雜性,而只能歸咎於在整個價值理論體系的內部存在着某些嚴重的危機,問題在於能否正確認識和圓滿解決這些危機。

統一價值論統一性危機

傳統的價值理論長期停留在零散的敍述性分析之上,不同社會學科在價值理論上存在大量相互矛盾的論點,每一種論點往往只適用於特定的社會領域,只有較低的系統性、兼容性和公認性。具體表現在:一是不同社會學科的價值理論中,價值所代表的內涵有很大程度的差異,其度量的方式也大不相同。例如,在價值哲學或哲學價值論中,價值所表示的主要是倫理與道德等方面的含義,其大小用“真善美”(或“假惡醜”)的程度來衡量;在政治經濟學中,價值所表示的是商品中凝聚的人類一般勞動量,其大小用勞動者生產該種商品所耗費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來衡量;在經濟學中,價值所表示的主要是商品的“生產費用”或“勞動成本”,其大小用商品在生產、交換和消費時所耗費的貨幣量來衡量;在價值工程學中,價值所表示的是“功能與成本的比值”。二是同一社會學科的價值理論中,往往存在着嚴重的內部矛盾與衝突,有着眾多的學術派別。例如,在哲學價值論中,根據觀察角度的不同,有“主觀價值論”和“客觀價值論”之分;根據研究出發點的不同,有“人本價值論”和“進化價值論”之分;根據價值屬性的不同,有“屬性價值論”和“關係價值論”之分;根據價值的決定因素的不同,有“主體價值論”“客體價值論”“兩因素價值論”和“三因素價值論”之分;根據事物的價值關聯性的不同,有“非統一價值論”和“統一價值論”之分;根據事物的價值還原性的不同,有“非還原價值論”和“還原價值論”。三是社會科學的價值理論與自然科學完全脱節,傳統價值理論似乎完全建立在超自然的基礎之上,它把價值運動看作是一種完全理性的、脱離一般物質運動的特殊運動,使價值理論與自然科學完全隔絕,無視自然科學特別是耗散結構論、協同學論、突變論及超循環論在研究生物運動和人類社會運動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果。

統一價值論客觀性危機

傳統價值理論的假設前提和基本觀點大都建立在主觀想象的基礎之上,沒有建立在自然科學的基本公理基礎之上,推理和論證也沒有遵循嚴格的邏輯程序,只有較低的客觀性。例如:“價值的大小完全取決於個人的主觀感覺和主觀評價”“不存在任何客觀的、統一的價值判斷標準和基準尺度”“事物的價值量取決於該事物對於人所產生的苦樂量”“價值是慾望的函數”“價值就是負熵”“價值是事物滿足人的需要的一種屬性”等觀點,都是一種主觀假設,都是主觀想象的直接產物。顯然,價值理論只有大量引用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並嚴格遵循自然科學的邏輯法則,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研究前提和推理論證的主觀隨意性。

統一價值論精確性危機

除了經濟學,其他學科的價值理論很少採用精確的數學分析手段,從而具有很高的模糊性和不確定性。例如,在使用價值度量問題上,傳統價值論認為,不同層次及不同形式的使用價值之間沒有任何“可通約性”,不能進行相互比較和統一計算;在勞動價值度量問題上,傳統價值論(主要是政治經濟學)採用時間形式來度量勞動價值,無法有用精確、定量的方式,來定義勞動強度勞動熟練度勞動複雜度等變量,因而無法在此基礎上建立勞動價值與各個變量之間的函數關係。傳統價值論在數學化程度上的侷限性,在根本上決定了它在理論發展上的前景性和實際應用上的侷限性。
建立一個統一、客觀、精確的價值理論,而且這種價值理論是嚴謹的、能夠兼容所有學科的、並以自然科學的基本公理為假設前提的,其推理論證的程序遵循嚴密的邏輯法則的,並且大量運用數學手段進行精確計算,既是價值理論專家的強烈渴望,也是許多社會科學工作者的偉大夢想,還是社會科學取得重大飛躍的必要條件。

統一價值論統一價值論解釋

物理學中關於基本相互作用力的統一場論,預示着物質世界在更大範圍內的內在統一性。廣義相對論的創始人愛因斯坦認為,世界的統一性就是指自然規律內在的一致性和邏輯簡單性,即任何自然規律有着相同的數學形式。它認為自然界所存在的四種相互作用力即強作用力、弱作用力引力電磁力均可用相同的數學形式表達出來。
統一價值論就是全方位地研究社會事物之間價值關係的運動與變化規律的科學,它以自然科學的基本公理為理論前提,把所有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所存在的價值及其前身——能量和“負熵”納入自己的研究範圍,建立起一個全方位、統一、自然科學化的價值理論體系,它既能夠與所有自然科學理論建立“無縫”對接,又能夠與所有社會科學理論建立“無縫”對接,它完全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哲學價值論,也不同於政治經濟學、經濟學、價值工程學、社會學中的價值理論,它有全新的觀察視野(即“從能量角度看世界”)和全新的研究主線(即“以價值運動為研究主線”)。
統一價值論是關於人類社會各種基本相互作用力的統一性理論,預示着人類社會的內在統一性、人類社會與自然界的內在統一性、物質無序化運動與生命有序化運動的內在統一性。統一價值論認為,人類社會也可以看作是一個特殊的力場,這個力場是自然力場的具體存在形式,它以價值為“基本粒子”,以社會的各種作用力(如權力、控制力、影響力、約束力、凝聚力、變革力、同化力、排斥力等)為“場力”,以價值的最大化流動方向(即“最大價值率法則”或“廣義價值規律”)為“力線”;不同形式、不同層次的價值應該可以進行統一度量,而且相互之間可以循環轉化,不同的人類主體之間各種相互作用力應該存在相同的數學表現形式。顯然,如果能夠順利地解決社會力場的統一性問題和數學化問題,那將無疑是科學史上的一次深刻革命。

統一價值論基本邏輯思路

馬克思主義體系的基本邏輯思路是:“從時間角度看價值,從價值角度看世界”,得出了結論:“一切節約,歸根到底是對時間的節約”。它採用“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來度量勞動價值,建立了“剩餘價值價值學説”,並以此為理論基礎,建立了共產主義的理論體系。
“統一價值論”的基本邏輯思路是:“從能量角度看價值,從價值角度看世界”,得出了結論:“一切節約,歸根到底是對能量的節約”。它根據物理學的“耗散結構論”,從能量角度重新定義“價值”概念,並以“生物化學能”作為價值的基本度量單位,從而實現對於所有過渡性價值(包括勞動價值)和使用價值的統一度量,並以此為理論基礎,建立了一個統一化、數學化和自然科學化的全新價值理論體系。
統一價值論的基本邏輯思路可分為兩個部分:

統一價值論從能量角度看價值

能量是物質運動最基本的屬性之一,它是物質運動的規模和方向發生改變的動力源;“價值”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動力源,它的形成必須以一定的能量耗散為代價,因此它是一種特殊、廣義、有序化的能量,包括“有序化實能”與“有序化虛能”兩個部分組成。其中,有序化虛能是一種“能量當量”或“替代化能量”,而且有序化虛能的形成在根本上也來自於能量。“從能量角度看價值”實際上就是從物理學角度看價值,歸根到底就是從自然科學的角度看價值,這樣一來,就把整個價值理論體系建立在自然科學基礎之上,從而有利於消除價值理論中普遍存在的歧義性、主觀性和模糊性,使價值理論真正成為一門成熟的科學。

統一價值論從價值角度看世界

人類社會的一切關係(如經濟關係、政治關係和文化關係)在本質上都是一種價值關係,人類社會的一切組織結構都可以看作是一種價值結構,人類社會的一切運動與變化在本質上都是價值關係的運動與變化,因此從價值角度看世界,就可以抓住人類社會一切事物的本質內容和內在規律性。如果能夠實現了“從能量角度看價值”,即實現了從自然科學角度看價值。在此基礎上再實現“從價值角度看世界”,就可以實現“從自然規律角度看社會規律”“從物理學角度看社會學”“以研究自然科學的方法來研究社會科學”,或者説,就可以實現“從自然科學角度看社會科學”,顯然,這將有利於消除社會科學體系中普遍存在的歧義性、主觀性和模糊性,從而使整個社會科學全面走向成熟。

統一價值論主要目的

統一價值論的主要目的在於實現三個方面的統一:

統一價值論實現價值理論與自然科學的邏輯統一

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可為科學研究提供簡潔的形式化語言、精確的定量分析手段和嚴謹的推理論證程序,它是人們完整、客觀、準確地把握客觀世界本質與規律的最佳方法。統一價值論從物理學角度將價值定義為“廣義有序化能量”,它由“有序化實能”和“有序化虛能”兩部分組成。其中,“有序化虛能”的客觀作用在於替代、補償、增強和擴展“有序化實能”,從而可以折算成一定數量的“有序化實能”,則所有基本類型的價值(真、善、美)和所有層次的價值(代謝性價值、生理性價值、個體性價值、社會性價值)最終都可以折算成標準的有序化實能(即標準食物能量);統一價值論認為,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在本質上就是能量有序化規模不斷增長的過程。顯然,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價值理論,具有很明顯的自然科學的基本特徵,從而實現了統一價值論與自然科學的邏輯統一。

統一價值論實現了價值理論自身的邏輯統一

目前的價值理論界存在大量的主觀假設,推理論證也往往沒有遵循嚴密的邏輯程序,因此總是“公説公有理,婆説婆有理”,有着眾多的學術派別。統一價值論認為,“價值”就是“廣義有序化能量”,它可分為消費性價值與生產性價值兩大類,人類機體本身就是一個價值循環轉化系統,消費性價值經過人的不同的消費過程轉化為四種過渡性價值(即生物化學能生理潛能勞動潛能勞動價值),兩種生產性價值(即個體性生產價值、社會性生產價值)經過人的兩種不同的生產過程,也相應地轉化為兩種過渡性價值(即勞動潛能、勞動價值),從而在基本概念上把目前的哲學、經濟學、政治經濟學、價值工程學等統一在一個全新的價值理論體系之中,從而實現了“概念體系的統一”;從能量角度來定義價值(即“廣義有序化能量”),度量單位是“焦耳”,並以食物能量(或“生物化學能”)作為標準尺度來度量所有價值,從而實現了“度量尺度的統一”;價值的根本作用在於提高主體的本質力量,價值判斷的客觀標準就是主體的本質力量(對於個人來説就是個體勞動能力,對於集體來説就是集體生產力,對於社會來説就是社會生產力),從而實現了“判斷標準的統一”;人的四種心理過程(感、知、情、意)分別是人腦對於存在關係、事實關係、價值關係和行為關係所產生的主觀反映。其中,事實關係是一種特殊的存在關係,價值關係是一種特殊的事實關係,行為關係又是一種特殊的價值關係,因此認知是一種特殊的感覺,情感是一種特殊的認知,意志是一種特殊的情感,從而實現了“主客觀的統一”。

統一價值論實現了價值理論與社會科學的邏輯統一

價值理論是整個社會科學的基礎理論,幾乎所有社會科學都或多或少地以某種價值理論為假設前提,許多社會科學理論之間所存在的巨大矛盾與差異,都可追溯到價值理論上所存在的細微矛盾與差異。統一價值論以物理學的“耗散結構論”所提出的“最大有序化法則”為假設前提,進行嚴密的邏輯推理和數學運算,推導出“最大價值率法則”和“廣義價值規律”,再把廣義價值規律推廣應用到不同的社會領域,可以推導出一切社會規律。其中包括商品交換等價規律、人際交往等價規律和社會歷史規律,確立了“廣義價值規律”作為一切社會規律的“母規律”的基礎地位,從而實現了價值理論與整個社會科學的邏輯統一。

統一價值論研究方法

統一價值論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統一價值論辯證唯物主義的研究方法

具體體現在:一是“進化論的方法”,統一價值論詳細論述了人類價值由簡單到複雜、由低級到高級的具體進化過程;二是“對立統一的方法”,統一價值論把使用價值分解為“效用價值”與“耗散價值”兩個對立統一的分量,還把人類機體看作是消費性價值、生產性價值與過渡性價值三種對立統一的價值形式進行相互作用、相互對立和相互循環轉化的大系統。

統一價值論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

就是以基本的數理邏輯為假設前提,並採用精確理論、實驗手段和科學語言,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研究前提與研究過程的客觀性和單義性,消除可能出現的主觀性和歧義性。統一價值論的所有推理論證都遵循嚴格的數理邏輯法則,不附加任何主觀意願和情感因素,不認可任何沒有邏輯基礎與公理前提的傳統觀念與思想定論。

統一價值論數學化的研究方法

就是採用簡潔的形式化語言、精確的定量分析手段和嚴謹的推理論證程序,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研究過程與研究結論的精確性,消除可能出現的模糊性。統一價值論大量採用了數學方法進行研究,如價值系統的流量分析、勞動強度的數學分析、價值觀的數學定義、價值觀的運算、使用價值分佈函數、最大價值率法則、權力的數學定義、權力的分解與制衡等。
統一價值論是一個龐大的理論體系,它涉及幾乎所有社會領域,涉及幾乎所有社會科學理論。由於它是一個全新的觀察世界、瞭解世界的方法論,必然會與眾多的社會科學理論產生重大沖突,必須對許多的社會科學理論(特別是物理學的耗散結構論、生物進化論、哲學價值、價值工程學、心理學等)進行重大改造。

統一價值論研究思路

統一價值論的基本邏輯思路是“從能量角度來看價值,從價值角度來看世界”,其具體的研究思路是:
一是改造“耗散結構論”,以實現從物理學角度對於價值的重新定義;
二是改造“生物進化論”,以實現從進化論角度創立“價值進化論”;
三是改造“哲學價值論”,以實現從價值論角度對於價值的統一計算;
四是改造“價值工程學”,從工程學角度建立以“價值率”為核心內容的概念體系;
五是改造“哲學”與“心理學”,以創立“數理情感學”;根據“最大價值率法則”,推導出廣義價值規律,進而推導出許多重要的社會規律,最終實現整個社會科學的“自然科學化”。
統一價值論的研究思路如下圖:
統一價值論的研究思路 統一價值論的研究思路

統一價值論科學價值與現實意義

統一價值論推動社會科學的大融合

價值理論是整個社會科學的基礎理論,任何一門社會科學都或多或少地以某種價值理論為假設前提,每一門社會科學的每一個學術派別也往往各有自己不同的價值論觀點。正是因為價值理論存在嚴重的缺陷和矛盾,才會導致不同社會科學之間對於同一社會事物的認識存在着不同的甚至完全相反的理論觀點,才會導致同一社會科學中不同學術派別對於同一社會事物的認識存在着不同的甚至完全相反的理論觀點。統一價值論實現了價值理論的高度統一,從而為消除不同社會科學之間的理論隔閡鋪平了道路,也為消除同一社會科學不同學術派別之間的理論隔閡掃清了障礙。

統一價值論架起社會科學通向自然科學的橋樑

傳統的價值理論通常建立在無法論證的主觀假設基礎之上,不能充當社會科學通向自然科學的橋樑,它與社會科學的聯繫是膚淺的、零散的和狹隘的,同時它與自然科學的聯繫也是膚淺的、零散的和狹隘的。統一價值論既與自然科學存在廣泛而深入的聯繫,使自己成為了自然科學的一部分;同時它又與社會科學存在廣泛而深入的聯繫,使自己成為了社會科學的一部分,從而架起了社會科學通向自然科學的橋樑,使社會科學具有越來越高的統一性、客觀性和精確性。

統一價值論消除社會科學的模糊性和歧義性

目前社會科學理論對於許多概念的定義存在着矛盾與爭議。統一價值論實現了價值理論的客觀化和精確化,使社會科學實現了客觀化和精確化,消除了社會科學中普遍存在的主觀性、歧義性和模糊性,使許多社會現象能夠得到科學化的解釋,使許多的社會規律得到科學化的論證,使許多的社會科學概念消除了模糊性和歧義性。目前,在社會科學領域中,許多的詞條解釋都有廣泛的爭議,很難達到一致。然而,統一價值論的建立,就能夠使成千上萬個社會科學的詞條概念實現高度的統一和精確的定義。例如,“經濟”的本質就是規範化的社會分工,“政治”的本質就是規範化的社會管理,“文化”的本質就是規範化的社會意識;價值率大於社會平均價值率的意識類事物就是“真”(反之就是“假”),價值率大於社會平均價值率的行為類事物就是“善”(反之就是“惡”),價值率大於社會平均價值率的資料類事物就是“美”(反之就是“醜”);價值觀是人腦對於事物價值率所產生的主觀反映,情感是人腦對於事物價值率高差所產生的主觀反映。

統一價值論為社會活動提供科學依據

通常情況下,不同的價值理論對於同一社會事物往往有着不同的解釋方法、不同的觀察視角、不同的評價標準和不同的度量尺度,對於同一事物的價值計算往往會得出完全不同的結果,如綜合國力、國民素質、幸福指數、生活水平等,因此許多社會科學都有着眾多的學術派別,這些學術派別分別以不同的價值理論為公設基礎或假設前提。隨着社會生產力的不斷髮展,各種社會事物日趨複雜化、多樣化和動態化,對它們的評價指標的計算難度越來越大,在不同的價值理論指導下所計算出的結果將會產生越來越大的差距。統一價值論實現了價值理論的統一化、數學化和自然科學化,從而可以更加客觀、更加精確、更加全面地實現對於各種社會事物統一的價值計算,為人們的社會活動提供充分而可靠的科學依據。

統一價值論為人們生活與工作提供正確指導

人們在現實的生活與工作中,需要自覺或不自覺地掌握一定的價值理論,以便及時地、準確地、完整地瞭解所接觸的事物的價值特性及其變化規律,從而以正確的思想和行為參與各種社會活動,並取得較大的價值收益。在落後的社會歷史時期,人與人之間的各種利益關係通常是比較簡單、直觀和穩定的,各種價值事物之間的關聯性(特別是非線性的關聯性)較弱,人們只需要粗略地、直觀地和感性地認識各種價值現象及其變化規律,就能夠滿足生活與工作的基本需要。隨着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各種利益關係日趨複雜、隱性和不穩定,過去那種模糊、直觀、感性的價值認識手段將會產生越來越大的認識誤差和社會危害。統一價值論為人們提供了一個系統、客觀、精確而實用的價值理論,從而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以正確地指導人們現實的生活與工作。

統一價值論維護和發展馬克思主義

勞動價值論是馬克思主義的核心內容,但是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只是定性地闡述了勞動價值與各種變量因素(如勞動時間、勞動強度、勞動複雜度及勞動熟練度)之間的邏輯關係,並沒有進行定量分析和精確計算,而且它對於“勞動是價值的唯一源泉”、價值的起源與進化、價值的統一度量、價值的系統運行等問題的闡述也是不夠全面和深入的。統一價值論採用“能量角度”替代“時間角度”來重新分析勞動與勞動價值,從物理學角度重新定義“價值”概念,實現了價值的統一度量,建立了勞動價值與各種變量因素之間的函數關係,深入闡述了價值源泉、價值的起源與進化、價值的統一度量、價值的層次結構、價值的系統運行、各種社會事物之間的價值聯繫等方面維護和發展了勞動價值論,並且大大加強了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與現代經濟學理論的邏輯銜接。統一價值論採用自然科學的觀察思路和研究方法,把價值理論建立在自然科學的基礎之上,從而大大提高了價值理論的客觀性和精確性,進而為實現社會科學的統一化、客觀化和精確化奠定了理論基礎,這樣將會有利於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體系、現代科學理論體系、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四者之間的理論貫通及邏輯銜接。

統一價值論基本結構

統一價值論共分為十章。
第一章:統一進化價值論。主要研究價值的進化過程。從價值論角度來看,生物的價值進化序列可分為六個基本階段:無機能價值、有機能價值、要素性價值、生理性價值、個體性價值(包括安全與健康類價值、個體性生產價值)、社會性價值(包括人尊與自尊類價值、社會性生產價值)的進化。
第二章:統一信息價值論。主要信息價值的運行規律。“信息價值論”是從價值論的角度來分析信息現象和揭示信息規律,它是一種全新的對於信息理論的觀察視角。人對於信息的根本態度,完全取決於該信息對於人的價值功能。信息是價值的真正源泉,信息的數學定義是“消除不確定性”,由此定義可推導出“信息是價值增長之源”。在沒有信息輸入和輸出的情況下,價值系統遵循“價值守恆”的定律。
第三章:統一系統價值論。主要研究價值的系統運行。人類的進化過程就是價值系統的不斷髮展過程:極低等動物只有代謝性價值系統,較低等動物具備生理性價值系統,較高等動物具備個體性價值系統,只有人類才具備社會性價值系統。根據價值流動的不同主導不同,價值體系可分為兩種基本類型:代理式價值體系和合成式價值體系。
第四章:統一使用價值論。主要研究使用價值的統一度量。使用價值由效用價值與耗散價值之差構成,當事物的供給量無限時,其效用價值等於耗散價值,從而使使用價值降為零。所有的使用價值都可折算成一定的過渡性價值,而所有的過渡性價值都可折算成一定的生物化學能,它們都可以用能量為單位(即焦耳)進行統一度量。
第五章:統一勞動價值論。主要研究勞動價值的統一度量。勞動過程就是過渡性價值的釋放過程,勞動過程可以分解為四個基本層次:代謝性勞動過程、生理性勞動過程、個體性勞動過程、社會性勞動過程,勞動量也可分解四個基本層次:代謝性勞動量、生理性勞動量、個體性勞動量、社會性勞動量。社會性勞動量(即勞動價值)可以採用“必要的補償性社會性生活價值消費量”來進行統一度量,其基本度量單位就是能量單位。
第六章:統一行為價值論。主要研究人類行為的規律性。“追求最大價值率”是人類一切行為的最高準則,通過它可以推導出“廣義價值規律”,在此基礎上,可以推導出所有的社會規律,如商品交換等價規律、人際交往等價規律、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矛盾運動規律、生產性與生產關係矛盾運動規律等。人類所有的行為規範都由責、權、利三個基本構件所組成。其中,責是價值投入的方式、利是價值產出的方式,權是連接責與利的通道與資格。
第七章:統一價值觀論。主要研究價值觀的規律性。客觀的“價值率”反映到人的頭腦中所形成的主觀價值率,就是“價值觀”。人的價值觀只有與事物的客觀價值率保持一致,其行為才能完全符合自身的切身利益。個人在行使集體賦予的權力時所表現出來“職務價值觀”將會同時受到個人利益作用力(即私心力)和集體利益作用力(即公心力)的制約,使職務價值觀總是介於個人價值觀和集體價值觀之間。人與人之間的利益衝突在主觀上表現為價值觀的衝突。
第八章:統一經濟價值論。主要研究社會分工(包括經濟)的規律性。生產資料的根本目的在於延伸、拓展和加強人的社會性勞動器官(包括手、腳、身體與大腦等)的勞動功能,“社會分工”與“生產資料”的基本特性相同。規範化的社會分工就是經濟。商品(或貨幣)中虛擬價值含量的變化是許多經濟現象的價值根源。
第九章:統一政治價值論。主要研究社會管理(包括政治)的規律性。社會管理的本質就是關於社會分工的規則體系。其中,規範化的社會管理就是政治。許多的政治事物的運動在本質上都是由價值根源決定的。人類社會的進化過程也是社會管理模式的不斷髮展過程。階級鬥爭的根本目的在於實現價值資源在三個不同社會領域的配置比例:勞動力與生產資料、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
第十章:統一文化價值論。主要研究個體意識(包括科學)和社會意識(包括文化)的規律性。社會意識的本質就是關於社會管理的規則體系。其中,規範化的社會意識就是文化。個體意識的本質就是關於個體行為的規則體系。其中,規範化的個體意識就是科學,科學的發展經歷了“科學印象、科學概念、科學定律和科學理論”四個邏輯程序,它們分別是人腦對自然屬性、自然整體性、自然規律性和自然系統性所產生的主觀反映。
第十一章:統一哲學價值論。主要研究價值的重大哲學問題,如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關係、價值理論的重大誤區、休莫問題破解、耗散結構論的改造、真善美的真正標準、價值與能量的關係、公平與正義的關係、公平與效率的關係。
參考資料
  • 1.    仇德輝.統一價值論:社會科學通向自然科學的橋樑.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