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紅山女神

(紅山文化考古區陶製女人頭像)

鎖定
紅山女神,是指紅山文化考古區域發現一尊相當於真人大小的陶製女人頭像。其面部特徵高顴骨,淺眼窩,低鼻樑,薄嘴唇。眼珠是用晶瑩碧綠圓玉片鑲嵌而成。
中文名
紅山女神
館藏地點
遼寧省朝陽凌源紅山街道牛河梁村
解    釋
紅山文化考古區陶製女人頭像
特徵為
高顴骨,淺眼窩,低鼻樑

目錄

紅山女神發現

牛河梁遺址位於遼寧省朝陽凌源紅山街道牛河梁村,是一處原始社會末期的紅山文化遺址。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遼河流域考古工作者在這裏發現了一座女神廟,並在廟中出土了一尊完整的與真人一樣大的泥塑女神頭像,和女神頭像同時出土的還有6個大小不同的殘體泥塑女性裸體羣像。
牛河梁女神廟出土的這些彩塑女神像,其高度的藝術概括可與西方的維納斯相媲美。但值得注意的是,已出土的女神上臂塑件空腔內帶有肢骨,因遭火焚多成灰渣,專家推測有可能是人骨
紅山女神復原像 紅山女神復原像
聯繫中亞曾有在人頭骨塗泥成像的崇拜形式,牛河梁女神像有可能是以現實中的人物為依據塑造出來的。它使億萬中華子孫第一次看到用黃土模擬真人塑造的5000年前祖先的形象。 那麼,牛河梁女神像是否與傳説中的“女媧氏”有關?古籍記載中,女媧的第一大功勞就是“搏黃土做人”。而牛河梁女神帶有肢骨的塑件,與古籍記載有驚人的相似。
紅山女神在距離牛河梁女神廟一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小土山,經初步發掘證實,這座土山竟全部是用人工夯築起來的,地上部分夯土堆直徑近40米,高16米,外包巨石;內石圈直徑為60米,外石圈直徑約為100米。
小土山的形狀為圓錐形,小抹頂。上面是用3圈石頭圍砌起來的,每一層石頭伸進去10米,高度為1米,山下面亦有3圈石頭圍砌起來。圍繞小土山周圍的山頭上,還發現有30多座積石冢羣址,整個積石冢羣都是圓錐形,大抹頂,和古埃及金字塔相比,佈局是一樣的。
考古學家講,當初發現“金字塔”時,山上到處散佈着帶有紅山文化特徵的“之”字紋彩陶片以及冶銅坩堝片。而“金字塔”頂部是鍊銅遺址,有1500個煉紅銅的坩堝,每一坩堝約有1尺多高,鍋口約有30釐米,像現代人用的水桶一般大小。
那麼,這座“金字塔”式建築物到底是幹什麼用的?據古籍記載,女媧氏乃中國神話傳説中的一位無所不能的女神,是在大地上創造人類、化育萬物的母親。古時出現天崩地裂,“女媧乃煉五色石以補蒼天”。由於這個神話傳説,後人因此把彩色異常的石頭叫“女媧石”。
牛河梁大金字塔頂煉紅銅(是否就是五色石)的遺址,與此神話傳説中女媧煉五色石極相吻合。

紅山女神復原

紅山女神復原頭像 紅山女神復原頭像
牛河梁遺址出土的精妙絕倫的女神陶塑為5500年前紅山人仿照真人形象所制,具有明顯的蒙古人的特徵,與華北人臉型相近似。
女神陶塑臉型為標準的“盾牌型”臉,飛揚眉、杏核眼、吊角目、蒜頭鼻、薄唇抿嘴、大耳有輪,頭上可能戴有花環(或盤辮)或粗布巾帶。
對女神的復原,首先是對出土陶塑進行了圖像修復和五官圖像測量與標線,然後從警星部件庫中為女神篩選了所匹配的五官部件組合成人像,並通過細節的修改確定表情基調,最後為女神披上一頭烏黑的長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