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土山

(地理建築)

鎖定
土山就是由土堆堆砌起來的山丘,就像是由石頭堆砌起來的山丘一樣,在很多平原上會存在很多土山,土山體一般佔地範圍較大,高度高、坡度陡。
中文名
土山
外文名
Heaped-up mountains
所屬垂類
建築類
地理位置
平原,高原處
特    點
佔地範圍較大,高度高、坡度陡

土山簡介

土山是大洪水時期,鯀為了阻擋改變水流方向而人為堆積起來的,由於時間久遠慢慢就變做了土山。以中國為例:黃土高原作為典型的土山,於此,它主要有兩個特點:一是風塵沉積,它的物質來源主要是近源戈壁和沙漠;二是它形成歷史很短,底界年齡只有2.6Ma。石山的代表就很多,形成原因也多種多樣。如青藏高原,主要是新近紀以來古印度板塊擠壓歐亞大陸隆升而成,其地貌形成歷史很短,最長只有30Ma。但形成這些石山的年齡根據地層的不用有上億乃至10數億年之久。而黃土高原下覆的紅粘土層,則是土山向石山轉化的典型代表。其物質來源也主要是風塵,受控於新近紀大暖期的氣候作用,顏色主要是紅色。但由於形成歷史較長 ,成岩作用比較明顯。

土山現狀

近年來在隴東以西黃土高原高山丘陵溝壑地帶開展水文地質考察過程中發現,近20 多年國家實施退耕還林工程以來,黃土高原生態環境確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高山地帶水土保持等方面效果顯著。 作為國家重大戰略工程的西部山區退耕還林、水土保持,所產生的生態環境效益不容置疑。 然而,在全球氣候變化與人類活動不斷加劇的雙重作用下,特別是在前人大量研究表明黃土高原氣温持續上升、降雨量總體減少的趨勢下,一些新出現的水資源以及生態環境問題也不應迴避,值得深入研究。 黃土高原山區相對乾旱,降水的季節分佈極為不均。 水循環特徵及水資源是決定生態環境改善的決定性因素,因此與水資源有關的生態環境問題更為突出。 在六盤山區及平涼以西的野外實地調查發現,黃土丘陵、溝壑區曾經發育的許多較大河流,現今除雨洪季節外幾乎全部演變成幹河灘,許多曾經寬闊的河道因長期斷流已被開墾為耕地。另外山區大量水井和泉水也在 20 多年來水量開始減少甚至乾涸。 那麼,黃土高原山區河流斷流、淺層黃土地下 [1]  水水位下降或泉井榦涸,是否主要由氣候變化原因引起,或者可能與地表覆被、區域地形地貌變化導致降水補給減少有關,這些問題值得科學論證。 [2] 

土山地理特徵

土山降水多年變化特徵

平涼市位於六盤山區,地理區劃上屬於隴東黃土高原西部,其氣象記錄基本可以代表隴東黃土高原西部山區氣候狀況。 如果按傳統的以降水標準劃分的濕潤、乾旱或半乾旱氣候類型分析,自 1951 年有完整氣象記錄資料以來,沒有出現過年降水超過800mm的顯著濕潤氣候年份,也沒有出現小於200mm的乾旱氣候年份,大多數年份介於濕潤與半乾旱氣候特徵之間。

土山氣温多年變化特徵

從多年平均值的季節變化特徵來看,不論夏半年平均氣温還是冬半年平均氣温,都與年平均氣温變化趨勢有較好的響應關係,特別是最近20年以來的全年平均氣温上升趨勢也體現在冬半年和夏半年氣温曲線上。 自1997年至今,夏半年平均氣温(17.7°c)、冬半年平均氣温(2.0°c)比之前40多年夏半年(16.6°c)、冬半年平均值(0.7°c) 分別高1.1°c和 1.3°c。 另外,最近 20 多年以來,冬半年從未出 現 平 均 氣 温 低 於 0°c 或 接 近 於 0°c 左 右(±0.5°c) 的 較冷 季, 但 之 前 1951年、1955年、1967-1968 年、1977年、1985 年、 年大約不到 10°c左右週期都會出現冬半年顯著低温年(0°c或接近 0°c)。 [2] 

土山人口活動

平涼地處隴東黃土高原典型的山地丘陵溝壑區,以前因人口密度較小,人類活動多以農業為主,自然環境相對保持原始特色。 近數十年,特別是最近20多年以來,在人為干預下生態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退耕還林、梯田建設、於壩造田、新農村建設、大規模河道採砂或山坡採石(土)等一系列人類活動對山區環境施加了空前的影響。 其中,退耕還林是國家為改善山區生態環境而實施的最大惠農政策,自實施該政策以來至2007年,僅平涼地區已累計完成退耕還林20.48 萬 。除水土保持措施等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施加了較大的影響外,平涼地20多年以來為不斷滿足各類工程建設的需求,大規模採挖河道泥沙,或者開山採石、大規模挖土燒磚等,這些也對區域或局部生態環境產生了較大的影響,而且這種發展趨勢短期內難以改變。 隨着城市化和新農村建設的發展,山區曾經散居的居民近年來開始集中向城鎮特別是新農村集中聚居,這勢必對原本脆弱的生態環境產生不利影響,一些區域原本有可滿足村鎮基本需求的地下水資源,自大量人口集中遷居之後,地下水開採量超過地下水資源承載力,導致僅僅數年時間已無淺層地下水可採。 [2] 

土山土山漢墓

土山漢墓位於徐州市區雲龍山北部的平坦山脊上。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泗水》引戴延之《述徵記》雲:“彭城南有亞父范增冢,冢高四十餘丈。”⋯故俗稱“范增墓”、“亞父冢”。i山漢墓包括3座磚室墓,其中M1、M2在同一座封土之下,封土現高約18.2、周長220米。M1位於封土下西北角,1969年發掘,出土銀縷玉衣、鎏金獸形硯等一批珍貴文物陋。M2位於封土堆底部中間位置,目前發掘工作還在進行,墓葬為磚結構的多室墓,上部堆砌數層銘刻黃腸石,由此推知該處應系東漢彭城王家族墓。《後漢書·彭城王傳》:“彭城靖王恭,永平九年賜號靈壽王。十五年,封為鉅鹿王。建初三年,徙封江陵王,改南郡為國。元和二年,三公上言江陵在京師正南,不可以封,乃徙為六安王,以廬江郡為國。肅宗崩,遺詔徙封彭城王,食楚郡,其年就國。”彭城王共傳5代,凡五王,都彭城,曹魏受禪時國除。土山漢墓的墓主究竟是哪一代彭城王尚無定論,但從M1所出大量器物及墓室結構判斷,該墓的年代應屬東漢晚期。 [3] 

土山渣土山

土山項目位置與概況

子龍大橋作為石家莊市主城區通往古城正定和正定新區的主要交通幹道,已經投入使用。在子龍大橋與滹沱河交匯處東南角區域現存一片渣土山羣,與滹沱河周邊景觀環境極不協調,也影響到子龍大橋通車的觀瞻效果。該渣土山位於子龍大橋東南側,緊鄰滹沱河南岸,佔地45.6公頃,現狀為建築垃圾山,東西寬約500米,南北長800米,堆積建築垃圾約1000萬立方米,有主要山體四座,由北向南高度依次為13米、19米、30米、59米,最北側臨滹沱河山體向東延伸約700米。

土山現狀分析

該渣土山體佔地範圍較大,高度高、坡度陡,破壞了原生的平原地貌,山體景觀較差,與該地塊重要的節點位置不匹配,與周圍的環境不協調、不相融,嚴重影響城市景觀。現狀渣土山體除最南側59米山體表面有綠化植被外,北側3座山體表面黃土裸露,垃圾散佈,雨天沖蝕嚴重,山體上衝溝密佈,颳風時則黃土漫天,極大的影響周邊區域的大氣質量,急需改善與提升。

土山設計原則

根據石家莊市政府關於對子龍大橋東南側渣土山進行綠化整治,提升周邊區域環境的指示要求,按照石家莊市政府的安排部署,我局對該渣土山羣進行了摸底勘察和綠化整治方案設計。綠化整治主要內容包括:山體疏理;綠化種植;澆灌設施鋪設;景亭、廣場、園路等景觀設施建設;廁所、管理房等服務設施建設,投資概算7000餘萬元。
設計原則如下:
1、尊重功能需要,滿足濱水帶的安全及景觀與生態要求;
2、因地制宜、充分結合場址現狀特點,以節約、經濟的方式實
現場地各項功能的實現與提升;
3、堅持自然、生態的原則,營建具有可持續發展的濱水及山體
生態景觀羣落;
4、遠期規劃與近期設計相結合,統籌安排,分步實施。 [1] 

土山土山鎮

土山悠久歷史

土山鎮以悠久的歷史、巧奪天工的古蹟和聞名於世的傳説而聞名。文學名著《三國演義》第二十五回“屯土山關公約三事”一章的記述,使土山馳名中外。建於明朝天順年間(1460年)的關帝廟為江蘇省建築面積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關帝廟,山峯頂處有當年關公磨刀石、拴馬樁、馬跡印、張遼跪印等古蹟,2005年被批准為江蘇省歷史文物重點保護單位。除此之外,還遺留下了沈家大院、王家大樓、魏家布莊、浴德池等明清建築,在古老的護城河——古圩河的環繞下,更加風光旖旎,構成一幅完美、典雅的古鎮景區圖。土山不僅是獨具三國文化特色的旅遊勝地,也是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力爭2009年將古鎮景區創建成為國家“3A”級景區。

土山綜合實力

2008年,全鎮經濟總收入14.76億元,完成工商税收95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200元。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6.82億元,完成工業固定資產9.3億元。開工項目6個,其中3000元以上的項目9個,超億元項目4個。其中由意大利紡織機械有限公司投資3億元興建的徐州市沃爾格羊絨製品有限公司落户土山。
全鎮新增設施農業160畝,高校規模農業3870畝。確保下半年新增設施農業面積1800畝,其中日光温室460畝。
截止2012年5月,全鎮板材加工廠89家,其中大型板材廠9家。石英砂加工廠8家。紡織紡織廠10家。金屬冶煉6家。農產品深加工佈滿各村。
完成了危橋改造工程。村村明工程全面完成。全鎮安裝路燈260盞,21個村實現夜間照明全覆蓋。户户通工程實現重大突破。全鎮村至村、村至自然村全部通上水泥路,通車裏程89公里。將所有特困户納入低保,實現應保盡保;對孤兒、單親、貧困兒童進行社會救助;投資480萬元,新建高標準敬老院一所,可集中供養五保老人250餘人。教育事業穩步發展,教學質量明顯提高,土山高中順利通過二星高中驗收。安生生產工作得到市級表彰。新農村建設實現新突破。將街南村、黃山村確立為新農村建設示範村,孫莊村、薛集村為新農村建設示範點。目前,街南村已建成集商貿、居住、娛樂為一體的新農村建設示範村。

土山人口情況

土山鎮共佔地63.8平方公里,人口數量為6.2萬人。

土山旅遊開發

圍繞把土山古鎮景區創建成為國家“3A”級景區,景點建設、圩河清淤、道路鋪設、民房改造、景區管理以及綠化、美化、亮化等各項工作都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共改造仿古民房227户、鋪設青石板路面8000餘平方米、下水道360米、鑲嵌路牙石1981米、新裝仿古路燈86盞,並新建了上規模的結義休閒廣場。同時對百年古圩河進行了綜合整治,共開挖土方28多萬方,疏浚大小汪塘13餘個,總長1300米;栽植垂柳、廣玉蘭、金葉女貞、海桐、龍柏、雪松、杜鵑、香樟、桂花等苗木40萬餘株。新建長42米,寬13米的仿古三孔橋三座。在進行古鎮保護的同時,盡最大努力啓動了新區開發,總建築面積10萬平方米的忠義商貿城和1.2萬平方米的邳南農貿批發市場相繼建設使用。國家、省、市相關領導和專家多次來土山調研參觀,2008年接待各級領導和省內外遊客30萬餘人次,在更高層次上擴大了土山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打響了土山古鎮旅遊品牌 [1] 
參考資料
  • 1.    武軍昭. 石家莊市子龍大橋東南側渣土山綠化整治工程設計與施工[J].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 2014(30).
  • 2.    譚紅兵, 金犇, 王若安,等. 平涼黃土山地帶氣候變化、人類活動與水資源問題[J]. 水資源保護, 2015, 31(6):45-51.
  • 3.    呂健, 杜益華. 土山漢墓出土封泥原生堆積地點及性質探析[J]. 東南文化, 2015(2):6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