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糊湯

鎖定
糊湯 ,又叫包穀糊湯。曾經是陝西省商州人的州飯。其實,只不過是粗糧雜菜而已。準確地説,是用包穀熬製而成的糊狀吃食。“包穀”又名玉米、包米、包蘆、珍珠米。
中文名
糊湯
又    叫
包穀糊湯
基本原料
玉米、洋芋和酸菜
發源地
陝西省商州
糊湯 糊湯
叫“包穀”大約因為它在果實外面裹了許多層的變態葉,人稱包皮;叫“玉米”、“珍珠米”,大約是因為它的種籽一般粒粒飽滿,顏色金黃,如一個個珠玉。玉米為商州人普遍主食,其吃法主要是攪糊湯、做攪團和漏魚魚等。商山裏氣温低,也有一些包穀不能熟,將其磨成漿巴,裝在缸裏貯存,然後煮成漿巴糊湯。“包穀糊湯”是商州人常吃的一種包穀飯。其做法是先將包穀顆粒用碾磨弄到碎而不爛的狀態,叫做包穀糝子,再用鐵鍋和文火熬成糊狀。過去有些商州人心急,一等到新玉米下來,連皮帶粒帶面一起熬吃,做成食物名叫“包穀拉拉”。基本上都吃“去皮”的包穀糊湯。
根據碾磨粗細,包穀糝子有大小兩種,小的可做包穀糊湯,也可煮稀飯;大的主要煮稀飯,謂之“大糝子米湯”,間或有蒸乾飯的。包穀糝子稀糊湯比較好喝,尤其加上點洋芋、小豆、紅棗等,既上顏色又勾食慾;而包穀稠糊湯對外地人來説如同魯迅喝過的芋梗湯樣——難以下嚥。喝糊湯也有技巧。“真正的大吃家是不用筷子的。先拿瓷碗盛少半,雙手穩穩地託了,一邊作陀螺樣旋轉,一邊以口氣吹拂,待碗中糊湯温涼,再慢慢將碗傾斜,同時輕輕在碗邊吸吮。”而且,喝糊湯要趁熱喝,普通吃法是就着點酸菜,從碗的一個角落吃起,如蠶食般,將一碗糊湯吃得乾乾淨淨。稍講究些的,給糊湯裏下點洋芋、紅薯以及白菜葉子之類的蔬菜,就好吃得多;而如果給糊湯裏下點麪條,無論白麪或者雜麪,就算過小年了。
商州糊湯要喝好,玉米、洋芋、酸菜離不了。
商州糊湯所用基本原料是玉米、洋芋和酸菜。玉米是商州最主要的農作物。主要因為商州地域地形及其氣候環境。商州山水夾擠,自古人稱“八山一水一分田”。平地較少,多為山坡地,土地貧瘠,以前人們基本上靠天吃飯,有“十料九不收”的説法。從總體上來看,商州各地四季分明,冬春長,夏秋短。水熱同季。物候差異十分顯著。屬暖温帶南緣過渡帶季風性半濕潤山地氣候。上世紀70年代以前,由於單一的耕作制度與氣候特點不適應,造成了惡性循環,加之伏旱、秋澇的影響使糧食生產長期處於低下水平。商州土壤多種多樣,有褐色土、黑色土和紅壤等,多屬粘性土壤,這些土壤由於透氣性差,有機質含量低,種植農作物產質量低,只能栽種玉米、小麥、洋芋等。其中玉米最早的農家品種有25個之多,其特點是:生長期短、品質好,但產量低,畝產只有50公斤左右。“50年代末推廣了‘金皇后’等幾個高產品種,畝產量超過100公斤。1965年開始推廣雜交玉米,到1977年,雜交玉米麪積已達玉米總面積的77%;80年代又推廣了以抗玉米絲黑穗病的雜交新品種:中單2號、陝單9號和户單1號。這3個品種至80年代以降仍是商州玉米的骨幹品種。”自上世紀70年代開始推廣間作耕種以來,在玉米栽培技術方面,推廣播種前用有機磷拌種方法,80年後期推廣了地膜覆蓋玉米栽培方法。也許受地氣影響,商州光照充分,玉米顆粒相對飽滿,而用來熬糊湯的玉米也要進行精選。要熬正宗的商州糊湯,必須用本地原產的“石榴紅”或“珍珠黃”。“這兩個品種皆粗芯兒紅籽兒圓粒兒,又都低產優質。用這種玉米加工糊湯糝兒,需石磨石碾石臼之類,這樣加工出的糝子握一把厚重如鐵砂,手攤開綿軟若浮粉,而電磨之類加工出來的往往變味兒。”一般人家熬粥,玉米的選擇就比較自由了。只要是商州本地生產的玉米都可,其味道各有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