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玉米絲黑穗病

鎖定
玉米絲黑穗病又稱烏米、啞玉米,是由黍軸黑粉菌引起的、發生在玉米的病害。 [1]  該病是在玉米苗期發生的一種系統性侵染病害,病菌侵染種子萌發後產生的胚芽,菌絲進入胚芽頂端分生組織後隨生長點生長,但直到穗期才能在雄穗和雌穗上見到典型症狀。
玉米絲黑穗病在世界玉米產區幾乎均有發生,在中國以東北、西北、華北和南方冷涼山區的連作玉米田塊發病較重。玉米絲黑穗病害嚴重時,一般田塊發病率為2-8%,重病田發病率高達60-70%。由於玉米絲黑穗病直接導致果穗全部受害,發病率幾乎等同於損失率,一旦發生對產量影響較大。 [1] 
玉米絲黑穗病的防治要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和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理念,堅決杜絕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選用的農藥要符合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的要求。可從選育和應用抗病品種,減少初侵染採源,加強苗期栽培管理和藥劑處理等綜合防治措施着手。 [2-3] 
中文名
玉米絲黑穗病
別    名
烏米、啞玉米
危害作物
玉米
為害部位
雌穗、雄穗
病    原
黍軸黑粉菌

玉米絲黑穗病病原特徵

玉米絲黑穗病病菌為黍軸黑粉菌(Sphacelotheca reiliana (Kühn) Clint.),屬真菌界擔子菌門厚垣孢子近圓球形或卵形,黑褐至赤褐色,表面有細刺,萌發時產生先菌絲擔孢子黑穗裏形成的黑粉是黍軸黑粉菌的冬孢子。冬孢子黃褐或赤褐色,球形或近球形,直徑9-14微米。冬孢子間有時混有不孕細胞,表面光滑,近五色,球形或近球形,直徑7-16微米。冬孢子未成熟前集合成孢子球,成熟後分散。冬孢子萌發產生具3個分隔的先菌絲,側生擔孢子。擔孢子又可芽生次生擔孢子。擔孢子無色,單胞,橢圓形,直徑7-15微米。 [3]  [2]  [4] 
病菌發育的温度範圍為13-36℃,以28℃為最適宜。冬孢子在110℃的乾熱下處理30分鐘,或在65℃熱水處理30分鐘即死亡。病原菌與高梁絲黑穗病病菌是同一個種的不同生理型,玉米上的菌系不能侵染高粱(但也有玉米菌侵染高梁的報道)。高粱上的菌系雖可侵染玉米,但侵染率很低。中國的玉米菌無明顯生理分化。 [3]  [4] 

玉米絲黑穗病為害症狀

玉米絲黑穗病
玉米絲黑穗病(9張)
玉米絲黑穗病會侵害玉米雌穗和雄穗。通常於玉米出穗以後顯現症狀,但許多自交系或雜交種的一些病株在苗期症狀就很明顯。一種症狀是在第4-5葉片上生1-4條明顯的黃白色條紋,另一種是植株莖稈下粗上細,葉色暗綠,葉片變硬,上挺,株形如筍狀;還有一些植株則兼有筍狀與黃條症狀。苗期症狀通常在6—7葉期以後才能明顯見到。 也有的品種或自交系苗期症狀不明顯,需到出穗後才可辨認。雄穗受害時,有的整個花序被破壞且變成一個像高梁絲黑穗病一樣的黑頭;有的雄穗被害後,花器變形增生,穎片增多且延長,整個雄穗呈刺蝟狀,或只部分花序被害,雄花變成黑粉。果穗被害時,病穗較健穗短,基部膨大而頂端尖,除苞葉外,整個果穗變成一團黑褐色粉末(病菌的厚垣孢子)和很多散亂的黑色絲狀物(寄主的維管束殘餘物)。有的病穗則有部分子房增生,變成綠色的頂端尖的小枝狀物,果穗內黑粉少,也有的果穗則苞葉變狹小,在果穗上簇生畸形,黑粉極少。偶而可侵染葉片,形成一長梭形斑,裂開散出黑粉,或沿病斑裂口長出一圈黑色絲狀物。病株大多矮化,有的株高僅及健株的1/3-2/5;有的分櫱增多,簇生。一般雄穗受害的植株的果穗均為黑穗,也有個別植株果穗未受害或兩個果穗中一為病穗,另一為健穗。還有果穗受害而雄穗無病的。這是花芽分化時病菌菌絲在生長錐內分佈不均所致。少數自交系受害後不能拔節,植株矮化,只抽出病雄穗,而無果穗。 [4] 

玉米絲黑穗病侵染循環

玉米絲黑穗病病菌以散落在土中、混入糞肥或黏附在種子表面的冬孢子越冬,成為翌年的初侵染源,其中土壤帶菌在侵染循環中最為重要。冬孢子在土壤中能存活2-3年,結塊的冬孢子比分散的存活時間更長。種子帶菌是遠距離傳播的重要途徑,但田間傳病作用顯著低於土壤和糞肥。玉米在3葉期以前是病菌的主要侵染時期,7葉後病菌不再侵染玉米。 [1] 

玉米絲黑穗病流行規律

玉米絲黑穗病的發生程度與品種的抗病性、土壤中的病菌數量、環境條件有關。不同的玉米品種在同一條件下發病率不同,説明品種間的抗病性有差異。玉米種植至出苗期間的土壤温、濕度條件與發病關係最為密切,一般在土壤温度20℃左右,土壤含水量20-40%時玉米發芽生長迅速,約經6-10天即可出苗。由於玉米出苗快,縮短了玉米幼芽在土壤中的停留時間,從而減少了病菌感染的機會,發病就輕。當土温在15℃左右,土壤含水量低於20%,則不利於種子萌發和生長,出苗緩慢,延長了玉米幼芽在土壤中的停留時間,增加了病菌感染的機會,發病就重。早播和播種過深、種植感病品種、連作地塊土壤病菌數量大、春季低温乾旱年份玉米絲黑穗病發病重。 [5] 

玉米絲黑穗病防治方法

玉米絲黑穗病農業防治

  • 選育和應用抗病品種:選育抗當地主要病害的自交系,儘可能以高抗的自交系為親本,配製豐產抗病的雜交種。大力推廣抗病豐產良種,儘快壓縮淘汰感病品種。 [3] 
  • 減少初侵來源:①輪作倒茬:輪作倒茬和合理佈局品種是減少田間菌源的有效措施。對病重地塊要實行3年輪作,輪作地塊有困難,進行2年或1年輪作也好。②拔除病株:一是苗期剷除:根據病苗典型症狀,拔除病株是減少菌源的根本措施,於定苗前結合田間管理,及時剷除病苗和可疑苗;二是中期效除:玉米抽穗後黑粉菌孢子尚未成熟散落前,及時割除病穗帶出田外深埋,同時將病株就地砍倒放于田間,防效很好。③施用淨肥:儘量不用病株病穗做飼料或積肥,如用時要經過充分發酵腐熟,避免糞肥帶菌。 [3] 
  • 加強苗期管理:促進快出苗,出壯苗,增強抗病力。選用優質種子,精心貯放,充分晾曬,可提高種子發芽勢。根據地勢、土質墒情、品種生育期的抗病性,結合茬口和地塊發病輕重。因地制宜靈活掌握播期;提高整地質量和播種技術,土壤要翻耙壓連續作業,以蓄水保墒,提高地温,播種深淺一致,覆土厚淺適宜;幼苗扒土曬根是一項重要的防病增產措施。 [3] 

玉米絲黑穗病化學防治

種子處理:玉米絲黑穗病主要的傳染途徑有種子、土壤和肥料。從種子萌芽到5葉期,主要是土壤中的病菌侵染幼芽和幼根,5葉後期,則是肥料等外界因素導致發病。因此,播種時必須提前將種子進行包衣處理,而且選用的種衣劑必須是內吸性強,殘效期較長。包衣劑及用法:用有效成分佔種子量0.07%的粉鏽寧拌種;50%矮健素液劑稀釋至200倍浸種12小時,或再加多菌靈甲基託布津拌種;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按種子量的0.3-0.7%拌種,或50%甲基託布津可濕性粉劑按種子量的0.5-0.7%拌種;也可用五氯硝基苯處理土壤,用高巧、立克莠進行拌種。 [6] 

玉米絲黑穗病病害區分

在診斷玉米絲黑穗病時,要注意與玉米黑粉病區別。玉米絲黑穗病只危害果穗和雄花序,而玉米黑粉病則危害玉米的各個部位。兩種病害雖然共同都產生大量黑粉,但在玉米絲黑穗病的黑粉中有絲狀物,外觀不呈瘤狀,玉米黑粉病瘤內沒有絲狀物,受害部位產生腫瘤。 [3] 
參考資料
  • 1.    王燕.玉米病蟲害原色圖譜.河南: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06:30-33
  • 2.    王曉傑. 如何防治玉米絲黑穗病[J]. 農民致富之友, 2016, (5):117.
  • 3.    郭炬. 談玉米絲黑穗病[J]. 農民致富之友, 2015, (5):85.
  • 4.    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中國農作物病蟲害 上.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79.12:456-457
  • 5.    宋紅梅. 論玉米絲黑穗病防治[J]. 農民致富之友, 2017, (9):112.
  • 6.    武花萍. 玉米絲黑穗病防治技術[J]. 農業工程技術, 2018, 第38卷(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