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變態葉

鎖定
由於功能改變所引起的形態和結構都發生變化的葉。如仙人掌的葉變為刺狀,以減少水分的散失,適應乾旱環境中生活;生石花肉錐花、藻玲玉和銀葉花屬的植物將葉片變成石頭或卵石的形態,以躲避動物的掠食。酸棗、洋槐的托葉變成堅硬的刺,起着保護作用;豌豆的複葉頂端幾片小葉變為卷鬚,攀緣在其它物體上,補償了莖杆細弱,支持力不足的弱點。食蟲植物的葉能捕食小蟲,這些變態的葉有呈瓶狀,如豬籠草;有的為囊狀,如狸藻;有的呈盤狀,如茅膏菜 。在捕蟲葉上有分泌粘液和消化液的腺毛,當捕捉到昆蟲後,由腺毛分泌消化液,將昆蟲消化並吸收。也有的葉變成肉質化,貯藏營養物質,如洋葱的鱗葉,是食用的部分。在木本植物芽的外面,有由葉變態的芽鱗包圍,起着保護幼芽的作用。在花和花序的基部也有變態的葉,如玉米雌花序外面的苞葉、向日葵花序外面的總苞,具有保護幼小的花和花序的作用。
中文名
變態葉
外文名
modificationofleaf
原    因
由於功能改變所引起的
結    果
形態和結構都發生變化的葉
類    型
葉柄葉、捕蟲葉
舉    例
仙人掌,豬籠草,生石花等

目錄

變態葉簡介

變態葉(modificationofleaf)由於功能改變引起的形態和結構變化的葉。葉變態是一種可以穩定遺傳變異。在植物的各種器官中,葉的可塑性最大,發生的變態最多。主要類型有:苞片和總苞。生於花下的變態葉,稱苞片。一般較小,仍呈綠色,但亦有大形的並呈各種顏色的變異,如葉子花。位於花序基部的苞片,總稱為總苞,如菊科植物。苞片的形狀、大小和色澤,因植物種類不同而異,是鑑別植物種屬的依據之一。 [1] 

變態葉常見類型

葉的變態:植物的葉因種類不同與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常產生很多變態,常見的變態有:
1.葉柄葉:即葉片完全退化、葉柄擴大呈綠色葉片狀的葉,此種變態葉,其葉脈與其同科植物的葉柄及葉鞘相似,而與其相應的葉片部分完全不同《如阿魏、柴胡)。
2.捕蟲葉:即葉片形成掌狀或瓶狀等捕蟲結構,有感應性,遇昆蟲觸動,能自動閉合,表面有大量能分泌消化液以腺毛或腺體(如茅膏菜)。
3.革質鱗葉:即葉的托葉、葉柄完全不發育,葉片革質而呈鱗片狀的葉,通常被覆於芽的外側,所以又稱為芽鱗(如玉蘭)。
4.肉質鱗葉:即葉的托葉、葉柄完全不發育,葉片肉質而呈鱗片狀的葉(如貝母)。
5.膜質鱗葉:即葉的托葉、葉柄完全不發育,葉片膜質而呈鱗片狀的葉(如大蒜)。
6.刺狀葉:即整個葉片變態為棘刺狀的葉(如豪豬刺)。
7.刺狀托葉:即葉的托葉變態為棘刺狀,而葉片部分仍基本保持正常的葉(如馬甲子)。
8.苞葉:即葉僅有葉片,而着生於花軸、花柄、或花托下部的葉。通常着生於花序軸上的苞葉稱為總苞葉,着生於花柄或花托下部的苞葉稱為小苞葉稱為小苞葉或苞片(如柴胡)。
9.卷鬚葉:即葉片先端或部分小葉變成卷鬚狀的葉(如野碗豆)。
10.卷鬚托葉:即葉的托葉變態為卷鬚的葉(如菝葜)。 [1] 

變態葉舉例

仙人掌
仙人掌(4張)
仙人掌的葉變為刺狀,以減少水分的散失,適應乾旱環境中生活;生石花肉錐花、藻玲玉和銀葉花屬的植物將葉片變成石頭或卵石的形態,以躲避動物的掠食。酸棗、洋槐的托葉變成堅硬的刺,起着保護作用;豌豆複葉頂端幾片小葉變為卷鬚,攀緣在其它物體上,補償了莖杆細弱,支持力不足的弱點。食蟲植物的葉能捕食小蟲,這些變態的葉有呈瓶狀,如豬籠草;有的為囊狀,如狸藻;有的呈盤狀,如茅膏菜。在捕蟲葉上有分泌粘液和消化液的腺毛,當捕捉到昆蟲後,由腺毛分泌消化液,將昆蟲消化並吸收。也有的葉變成肉質化,貯藏營養物質,如洋葱鱗葉,是食用的部分。在木本植物芽的外面,有由葉變態的芽鱗包圍,起着保護幼芽的作用。在花和花序的基部也有變態的葉,如玉米雌花序外面的苞葉、向日葵花序外面的總苞,具有保護幼小的花和花序的作用。 [1] 
參考資料
  • 1.    魏學元. 多種功能的變態葉[J]. 生物學教學, 19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