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簾蛤科

鎖定
簾蛤科,Veneridae,是瓣鰓綱真瓣鰓目的一科。兩殼相等,質較堅厚。殼頂傾向前方。殼面常有各種刻紋。鉸合部通常有主齒3枚,側齒有變化。足無足絲。水管一部分癒合或分離。海產。
中文名
簾蛤科
拉丁學名
Veneridae
動物界
瓣鰓綱
真瓣鰓目
代表種
文蛤、青蛤 等

簾蛤科形態特徵

簾蛤科Veneridae
瓣鰓綱真瓣鰓目的一科。兩殼相等,質較堅厚。殼頂傾向前方。殼面常有各種刻紋。鉸合部通常有主齒3枚,側齒有變化。足無足絲。水管一部分癒合或分離。海產。我國習見的簾蛤科動物有60餘種,如文蛤Meretrix meretrix Linnaeus、青蛤Cyclina sinensis (Gmelin)、日本鏡蛤Dosinia japonica(Reeve)薄片鏡蛤D. laminata(Reeve)、蛤仔 Ruditapes philippinara (Adams et Reeve)、江户布目蛤Protothaca jadoensis(Lischke)等動物的貝殼供藥用。 [1] 

簾蛤科科學分類

簾蛤科 簾蛤科
haca jedoensis是黃、渤海的習見種。它在我國分佈最南的記錄在浙江南部的南麂列島 (27~N),北界在俄羅斯遠東的大彼得灣(43~N左右),日本北海道南部和朝鮮半島薄殼和平蛤Clementia vatheleti,這一種在我國分佈的南限在山東青島;分佈北限至41~N;線麗目蛤Callithacastaminea,其分佈南限也在青島,但分佈北限據報道可達73*N。在北太平洋,線麗目蛤從日本北部,俄羅斯的薩哈林島(庫頁島)、堪察加通過白令海、經阿留申羣島、阿拉斯加到達北美西海岸,成為典型的北太平洋兩岸同源種(amphipacific species);紫石房蛤Saxidomuspurpuratus,這一種分佈於遼寧和山東。煙台可能是它分佈的南界,其分佈北界是在北太平洋,日本的北海道。石房蛤屬Saxidomus的種類較少,有人認為,分佈在北太平洋亞洲沿岸的紫石房蛤和分佈在北太平洋美洲沿岸的S.nutalli,這兩個種是一對孿生種(twinspecies);也有學者認為這兩個種應合併為一種,成為北太平洋兩岸同源的冷水種。 黃、渤海除了上述4個冷水種外,還有9個起源於亞熱帶一熱帶水域廣分佈的廣温廣鹽暖水種。另有2個是分佈面較窄的暖水種。
殼呈卵圓形,極膨脹。殼頂位於背緣中部偏前。小月面長心狀形,楯面長披針狀,韌帶黃棕色。殼面橙黃色,生長線細密不規則。殼內面白色。鉸合部窄長,有主齒3枚,前側齒1~2枚。前閉殼肌痕呈長梨形,後閉殼肌痕馬蹄狀。外套竇較深,前端尖。

簾蛤科分佈範圍

簾蛤科東海

東海的海況較為複雜,大體上有兩股不同的水系。在近岸區,影響海洋潮間帶動物分佈最甚者是幾條大的江河人海。東海北面的長江和錢塘江沖淡水,近岸終年幾乎被沿岸低鹽水系所控制,長江口成為狹温、狹鹽的暖水種往北分佈難以逾越的屏障。加上南面的甌江、閩江形成的浙閩沿岸沖淡水,冬季受到東北寒冷氣流的影響,此股沿岸水明顯加強,在從閩江口外到福建圍頭附近的近岸水域,水温小於13.212;而在夏季8月份的表層水温在28.0--29.4C。東海的近岸區鹽度的變化也很大,閩江口附近在春季鹽度低至14.29。這種温、鹽的劇烈變化環境,只有廣温、廣鹽、適應性廣的暖水種才能適應和生存發展。
東海的外側島嶼,受外側高温、高鹽水系的影響較大。出現了近岸種和起源於南方廣温高鹽或狹温高鹽暖水種的混合帶。例如浙江省南部的南麂列島海域,受到台灣暖流的直接控制和影響,出現了緯度與動物分佈的不相稱現象:許多廣泛分佈在印度西太平洋的暖水種,隨着黑潮及其分支台灣暖流的流向,分佈到這裏,成為狹温性暖水種往北分佈的終點站,並與近岸廣温,廣鹽的暖水種匯合成為混合的過渡帶。
東海60m等深線以下的舟山東側海區,受到黑潮及其分支的影響,許多狹温、狹鹽的暖水種到達這裏,但再往北分佈就受到長江口淡水的阻隔。在台灣海峽,暖流的主幹順中線略偏福建沿海一側由西南一東北走向,即使在冬春季,這股暖流的流向仍然是由南往北。在春季,水温均在22.6—24.4℃之間,形成高温、高鹽的態勢。許多分佈在南海適應高温,高鹽的暖水種,隨着暖流向北推移,如白簾蛤,頭巾雪蛤,美葉雪蛤,真曲巴非蛤往北的分佈可到達27010'一28~30'N,124~一126~E的暖流水域。而在浙江南部的南麂列島,突角鏡蛤,射帶鏡蛤、面具美女蛤、粗雪蛤等狹温暖水種也伴隨台灣暖流北上分佈到這裏。還有一些對温度的適應性較廣的暖水種如中國仙女蛤、巧環楔形蛤、歧脊加夫蛤、曲波皺紋蛤、波紋巴非蛤和溝紋巴非蛤等也自然地分佈到這裏。
東海區總共有31種簾蛤科的種類,除了江户布目蛤在東海為其分佈的南限外,日本鏡蛤、凸鏡蛤、薄片鏡蛤、菲律賓蛤仔、等邊淺蛤、文蛤和青蛤等7個種為我國各海區的廣分佈種,其餘23種都是與南海共有的,起源於暖水區的種類。

簾蛤科南海

廈門往南進入廣東沿海,近岸水深也都不超過200m,北部灣最大深度不超過100m。近岸受到大陸氣候和珠江等河流的影響,温、鹽度的變化也很劇烈,冬季表層水温在15—18~C,夏季可達30'C。從福建的東山往南,汕頭的南澳島、香港、上、下川島等近岸受到暖流分支的影響,在種類組成上除了廣温、廣鹽、廣分佈種外,有着更多的暖水種成分。在本志描述的88種中,南海區的簾蛤科共有79種。其中,與黃、渤海區共有7種,與東海區共有29種,僅在南海區發現的有47種。
通常情況下,在廣東的雷州半島、北部灣和海南島,棲息着數量較多的狹温暖水種,眾多的亞熱帶一熱帶暖水種往南的分佈,至多到海南島的南端。我國的西沙羣島與南海諸島海域是珊瑚礁繁茂的海區,終年水温在25C以上,具典型的熱帶氣候特點
簾蛤科
。少數熱帶性強的種如斜角卵蛤和錦繡光殼蛤等至今尚未在海南島發現,或有些熱帶種往北的分佈只到海南島的南端。
綜上所述,中國近海的基本特點是深度小,大陸架面積大。近岸受到大陸氣候和降水的影響,水温變化幅度大;河口地帶鹽度的變化也十分劇烈。在這種環境中,最能適應和發展的是廣温、廣鹽的種類如菲律賓蛤仔、青蛤、等邊淺蛤和文蛤等,這些種類在,各個海區廣為分佈,在河口地帶的種羣數量特別大,併成為我國貝類養殖業的主要成員。
雖然我國幅員遼闊,跨越的緯度多,從南沙羣島的曾母暗沙(5‘N)至渤海的遼東灣(41’N);從典型的熱帶一亞熱帶一暖温帶。實際上在南中國海廣袤的海洋疆土上,西沙羣島貝類區系的調查研究較為深入,採集到的標本相對較完整,具代表性;東沙羣島在香港外海,國內沒有進行過調查,只有零星的標本散存在美國的博物館,而南沙羣島雖然也進行過許多次多學科、綜合性的調查,但對貝類缺乏專題調查、採集,南沙羣島貝類的區系研究雖然已有許多論文發表,但仍具侷限性,反映不出西太平洋分佈中心的面貌。總的看來,我國熱帶貝類區系的研究大體上説是從西沙羣島往北。進入大陸沿岸後,受到大陸氣候和江河口沖淡水影響,環境條件變為複雜多樣。在近外海的暖流系裏,環境條件相對穩定,適應於高温、高鹽的暖水種增多。

簾蛤科與鄰近國家比較

簾蛤科日本

日本簾蛤科的種類有131種(波部,1977)。北海道有若干暖温帶冷水種在我國的黃、渤海區也有分佈,但北海道有一些冷水性較強的屬如Liocyma,我國就沒有分佈。所以,日本的北海道比我國有更多一些的冷水種。日本的簾蛤科,多數的種分佈在房總、能登半島以南。這與我國許多亞熱帶一熱帶種,也即適應範圍較廣的暖水種的分佈甚為一致;而日本分佈在紀伊半島以南的種類又恰與我國廈門以南或廣東大陸以南、適温較窄暖水種的分佈相當;日本奄美大島的種類與我國海南島分佈的種相近,而奄美大島以南的硫球羣島又與我國海南島南端往南的西沙羣島,南沙羣島的種類同屬一個地理分佈區。在這一海區,日本的種類比我國略多,這可能是與調查採集和研究深度有關。我國簾蛤科有一些在分佈上偏重印度洋的種,在日本沒有發現;而日本有若干在分佈上偏向中太平洋諸島的種,在我國則較少分佈。

簾蛤科菲律賓

菲律賓的簾蛤科區系,在地理分佈上應當是與我國極為相近。但缺乏系統的研究與報道,只散見於許多零星記錄或大的綜合調查研究報告中。僅見的菲律賓動物志中的簾蛤科,總共才描述15種,與實際種類相差甚遠。據統計,本志描述的簾蛤科種類,至少有一半在菲律賓有記錄。

簾蛤科印度尼西亞

印度尼西亞地處西太平洋的中心地帶,軟體動物區系應為豐富,但缺乏系統的調查研究,我們只能根據Siboga的調查結果(Prashad,1932),簾蛤科在這海域有49種,只有13種沒有分佈到我國。
由簾蛤科的地理分佈以及和鄰近水域的比較可以看出,我國近海簾蛤科的種類基本上是屬於印度西太平洋區系的範疇,而且是以廣泛分佈在這一地理分佈區內的暖水種為主體組成。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