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節(拼音:jié、jiē)為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3]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古字形從竹,即聲。“節”本義是竹節,引申指木節,又引申指事物的分節、分段。引申指節日。因竹節的分段有一定的規律,又引申指法度、節操之意。“節”又引申作動詞表示節制,特指節省用度。由此引申為摘取的一部分。在古代還指符節,是朝中大臣的一種憑證,又特指出使外國所持的憑證,即使節。以上都讀作jié。有另一音“jiē”,僅用於“節骨眼”“節子”。 [16] 
中文名
拼    音
jié、 jiē
繁    體
部    首
五    筆
ABJ(86、98) [1] 
倉    頡
TSL [1] 
鄭    碼
EYVV [1] 
筆    順
橫—豎—豎—橫折鈎—豎 [5] 
字    級
一級(編號:0209) [3] 
平水韻
入聲·九屑 [4] 
筆順編號
12252
統一碼
8282 [1] 
四角號碼
4422₇ [1] 
注音字母
ㄐㄧㄝˊ、ㄐㄧㄝ
總筆畫數
3+2(部首+部首外)
造字法
形聲字
字形結構
上下結構
異體字

文字源流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15]
形聲字。在古文字家族中,“節”是個較晚產生的字,甲骨文裏無從尋覓。它的繁體字為“節”,金文寫作圖1,上部為“竹”字,作形旁,説明“節”的字義原是與竹有關的。下部為“即”,作聲旁表音。小篆寫作圖3,亦保留其字形意義。隸書(圖4-9)字形承襲小篆。古時竹字頭容易與草字頭相混,因此有的字形將竹字頭換成了草字頭(圖5、7、9)。簡化字“節”最早見於元抄本《京本通俗小説》,是在從草字頭的異體字“莭”的基礎上減省部件得到的。 [14]  [15] 
《説文解字》曰:“節,竹約也。”段玉裁注:“約,纏束也。”由此可知,“節”字產生是與竹有着直接關係,原是指竹的枝幹間堅實結節、分枝長葉的部分,即竹節。因“節”的本義是竹節,其形狀如有所約束、節制,故稱之“約”也。
按許慎解釋,“節”是形聲字,其本義是竹節。後來“節”也指其他草本植物的節段相連處和木本植物的分杈處。再後來,凡是成段的東西都可以叫“節”,例如音樂的“節拍”“節奏”,語音的“音節”,文章的“章節”等等。“節”因此引申為量詞,表示成段的事物,例如:兩節車廂,三小節歌詞,等等。“節”由“段落”的名詞意義又逐漸發展出了“選取段落”的動詞意義,如:節選,節錄。要節選必須有刪除,刪除就叫“刪節”。
時間也可以分段。中國古代曆法把一年分成春夏秋冬四時和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節。合稱“四時八節”,即指全年。“八節”的每節一分為三,就是“二十四節氣”。每個節氣開始的那天就是那個節氣的“節日”。古代每逢重要節日,國家或民間常舉行祭祀或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就叫“過節”。在二十四節氣的“節日”以外,也有一些要舉行祭祀、紀念或慶祝活動的專用日子,如端午、寒食、中秋、重陽等,人們把這些專用的日子也叫“節日”或“節”,這就是“節”字的“節日”這一意義的由來。
因為竹節的分段有一定的規律,其形狀如有所約束、節制所以“節”又發展出了節省、節約的意義,如:節水、節電、節衣縮食、開源節流。要節省就必須有所約束和控制。約束控制思想行為使之符合一定道德規範的做法也叫“節”,比如:氣節,節操。高尚的風範節操就叫“高風亮節”。投敵叛變就叫“變節”。
崇尚節操,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內容和價值目標。一個人,臨大事要有氣節,論處世要講操守。於是“節”又和憑證、守信產生聯繫。古時有一種作為憑證的物品稱為“符節”,也簡稱為“節”。符節以金玉竹木等製成,上面刻有文字,一般分為兩半,使用時以兩半相合為驗。後來,“節”則成了發兵符和使者所持憑證的統稱。《史記·高祖本紀》:“秦王子嬰素車白馬,希頸以組,封皇帝璽符節,降軹道旁。”司馬貞索隱引韋昭曰:“符,發兵符也;節,使者所擁也。”《漢書·蘇武傳》:“(蘇武)仗漢節牧羊,卧起操持,節旄盡落。”蘇武代表西漢朝廷出使匈奴所持旌節(符節),雖然形狀已發生了很大變化,但其性質、作用與之前應是一樣的。 [14]  [16]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jié
名詞
原指竹節。泛指物體的分段或兩段之間相連接的地方
knot;joint
《易·説卦傳》:“艮為山……其於木也,為堅多節。”
漢·董仲舒《春秋繁露·人副天數》:“人有三百六十節,偶天之數也。”
《晉書·杜預傳》:“譬如破竹,數節之後,皆迎刃而解。”
關節;骨節;節外生枝
事項
《史記·管晏列傳》:“﹝鮑叔﹞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於天下也。”
《儒林外史》第五十回:“我同苗總兵系一面之交……只要那裏不曉得假官一節,也就罷了。”
禮節;細節;環節
指禮節,有禮貌的行為
courtesy
《禮記·文王世子》:“眾至,然後天子至,乃命有司行事,興秩節,祭先師先聖焉。”
《周書·於翼傳》:“狄人雖蹲踞無節,然鹹憚翼之禮法,莫敢違犯。”
紀念日以及傳統的慶祝或祭祀的日子
festival
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魯迅《拿來主義》:“要不然,則當佳節大典之際,他們拿不出東西來,只好磕頭賀喜,討一點殘羹冷炙做獎賞。”
節日;過節;春節;清明節;教師節
指節氣

《史記·太史公自序》:“夫陰陽四時、八位、十二度、二十四節客有教令。”
唐·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節令;四時八節
音調高低緩急的限度
rhythm
戰國·屈原《九歌·東皇太一》:“楊抱兮梢鼓,疏緩節兮安歌。”
漢·蔡琰《胡笳十八拍》:“十五拍兮節調促,氣填胸兮誰識曲?”
節奏;節拍;節律
時期
《國語·越語下》:“天節不遠,五年復反。”韋昭注:“節,期也。五年再閏,天數一終,故復反也。”
南朝宋·劉義慶《世説新語·規箴》:“郗太尉晚節好談,既雅非所經,而甚矜之。”
古代出使外國或調兵所持的憑證
symbols
《左傳·文公八年》:“司馬握節以死,故書以官。”
《史記·張儀列傳》:“且臣奉王之節使楚,楚何敢加誅。”
宋·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
符節;持節
操守
moral integrity
《論語·泰伯》:“曾子曰:‘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
《戰國策·秦策五》:“以秦強折節而下與國,臣恐其害於東周。”
唐·韓愈《論孔戣致仕狀》:“戣為人守節清苦,議論平正。”
節操;氣節;變節;高風亮節
法度;法則
《禮記·樂記》:“好惡無節於內,知誘於外,不能反躬,天理滅矣。”鄭玄注:“節,法度也。”
唐·韓愈《答呂醫山人書》:“議雖未中節,其不肯阿曲以事人者,灼灼明矣!”
古代樂器。用兩圓竹編成,上合下開,形似箕,拍擊發聲,用來控制樂器的節奏
晉·左思《蜀都賦》:“巴姬彈弦,漢女擊節。”
唐·白居易《琵琶行》:“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污。”
《宋書·樂志一》:“(秦青)餞之於郊,乃撫節悲歌,聲震林木,響遏行雲。”
等級;等次
《戰國策·齊策五》:“夫中山,千乘之國也,而敵萬乘之國二,再戰比勝,此用兵之上節也。”
六十四卦之一,卦象為兑下坎上。參看“節卦
通“㮞”。斗拱,柱上承梁的方木
《論語·公冶長》:“山節藻棁,何如其知也?”
(Jié)姓氏用字
動詞
限制;控制;省減
economize;
save;
restrain;
control
《易·未濟》:“飲酒濡首,亦不知節也。”
《史記·吳王濞列傳》:“寡人節衣食之用……三十餘年矣。”
魯迅《書信集·致許廣平》:“夜眠甚安,酒已不喝,因赴宴時須喝,恐太多,故平時節去也。”
節制;節省;節儉;節水;節衣縮食;開源節流
刪略

清·俞樾《茶香室叢鈔·經書刪節本》:“賈師憲有三禮,節《左傳》,節《諸史要略》,又欲節《十三經注疏》。”
楊樹達《古書疑義舉例續補》七:“《太史公自序》作‘貶天子,退諸侯,討大夫’;班用史公原文作傳,乃節去‘天子退’三字。”
節選;節本;刪節
證驗,驗證。
《荀子·性惡》:“故善言古者必有節於今,善言天者必有徵於人。”
形容詞
適,適度
《禮記·文王世子》:“其有不安節,則內豎以告世子。”
《晏子春秋·諫下十三》:“今君之履,冰月服之,是重寒也,履重不節。”
高峻的樣子
《詩經·小雅·節南山》:“節彼南山,維石巖巖。”毛傳:“節,高峻貌。”
量詞
用於某些獨立成段的東西
《紅樓夢》第五二回:“麝月答應去了,半日,果然拿了半節來。”
柳青《銅牆鐵壁》第一章:“再走幾十步,下一節坡,就是寬敞平坦的河灘。”
用於教學的課時和文章的段落
陳詩歌《宇宙的另一邊》:“在宇宙的另一邊,第一節是數學課嗎?”
國際通用的航海速度單位。一節等於1海里/小時
船艦上用以劃分錨鏈的長度單位。國際通常以27.5米為一節,中國艦艇的使用標誌為20米為一節
jiē
-
見例詞
(表格信息來源:《漢語大詞典》 [8]  《現代漢語詞典》 [7]  《漢語大字典》 [6] 

古籍解釋

説文解字

【卷五】【竹部】子結切(jié)
竹約也。從竹即聲。 [2] 

説文解字注

“竹約也”注:約,纏束也。竹節如纏束之狀。《吳都賦》曰:“苞筍抽節。”引伸為節省、節制、節義字。又假借為符卪字
“從竹,即聲”注:子結切,十二部。 [9] 

廣韻

子結切,入屑精 ‖即聲質2部(jié)
節,操也,制也,止也,驗也。《説文》曰:“竹約也。”子結切,十三。 [11] 

康熙字典

【未集上】【竹部】 節
古文:卩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並子結切,音接。《説文》:竹節也。
又操也。《左傳·成十五年》:諸侯將見子臧於王而立之,子臧辭曰:前志有之曰:聖達節,次守節,下失節。為君非吾節也。
又止也,檢也,制也。《易·頤象》:君子以愼言語,節飮食。疏:節,裁節。
又《節卦》:節亨。苦節不可貞。疏:節者,制度之名,節止之義,制事有節,其道乃亨。
又《説卦傳》:節,止也。《書·康誥》:節性惟日其邁。《禮·檀弓》:品節斯。註:制斷也。《爾雅·釋樂》:和樂謂之節。疏:八音克諧,無相奪倫,謂之和樂,樂和則應節。《左傳·莊二十三年》:公如齊觀社,曹劌諫曰:會以訓上下之則,制財用之節。《史記·樂書》:大禮與天地同節。正義曰:天有日月,地有山川,高𤰞如形,生用各別。大禮辯尊𤰞貴賤等差異別,是大禮與天地同節。
又符節,所以示信。《書·康誥》:惟厥正人越小臣諸節。註:諸有符節之臣,若為官行文書而有符,今之印者也。《周禮·地官》:掌節,掌守邦節而辨其用,以輔王命。凡通達於天下者,必有節以傳輔之。無節者,有幾則不達。註:以王命往來,必有節以為信。又《秋官》:小行人掌達天下之六節:山國用虎節,土國用人節,澤國用龍節,皆以金為之。道路用旌節,門關用符節,都鄙用管節,皆以竹為之。《禮·玉藻》:凡君召以三節,二節以走,一節以趨。註:隨事緩急,急則二節,故走。緩則一節,故趨也。《左傳·文十二年》:秦西乞術曰:不腆先君之敝器,使下臣致諸執事,以為瑞節。註:節,信也。《史記·秦始皇紀》:衣服、旄旌、節旗,皆上黑。正義曰:旄節者,編旄為之,以象竹節。
又時節。《左傳》疏:凡春、秋分,冬、夏至,立春、立夏為啟。立秋、立冬為閉。用此八節之日登觀台,書其所見雲物氣色。
又人君壽日皆名節,有萬壽節、天中節等名。
又地名。左思《魏都賦》:掘鯉之澱,蓋節之淵。註:蓋節淵在平原鬲縣北。
又貫節,藥草名。
又樂器,即拊也,所以節樂。
又謚法,好廉自克曰節。
又漢宣帝改元地節。應劭曰:欲令地得其節。
又姓。明正德中,守禦指揮僉事節鐸。
又官名。《真𦡳風土記》:村中人家稍密,有鎭守之官,名曰買節。
又《集韻》昨結切,音截。《詩·小雅》:節彼南山。
又葉子悉切。陸機《答賈長淵》詩:大辰匿暉,金虎習質。雄臣馳騖,義夫赴節。
又葉子計切。曹植《王霸贊》:壯氣凌雲,挺身奮節。所徵必拔,謀顯垂惠。 [10] 

漢字書寫

字形對比

節字字形對比 節字字形對比

書寫提示

節字書寫筆順 節字書寫筆順
【規範提示】“艹”3畫,首筆是長橫。
【寫法】“艹”寬、扁,“卩”窄、長。“艹”居上居中。“卩”,𠃌(橫折鈎)的橫段在橫中線,短於“艹”的橫;豎在豎中線左側。 [5] 

書法欣賞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ts
iet
王力系統
ts
iet
董同龢系統
ts
iet
周法高系統
ts
et
李方桂系統
ts
it
西漢



東漢





iat


iat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黠屑薛

iɑt
北魏後期北齊
黠屑薛

iɑt
齊梁陳北周隋
黠屑薛

iɑt
隋唐
高本漢系統

ts
iet
王力系統

ts
iet
董同龢系統

ts
iɛt
周法高系統

ts
iɛt
李方桂系統

ts
iet
陳新雄系統
ts
iet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 [12]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入聲
十六屑
開口呼
全清
子結切
tsiɛt
集韻
入聲
十六屑
開口呼
全清
子結切
tsɛt
𢧵
入聲
開口呼
全濁
昨結切
dzɛt
禮部韻略

入聲




子結切

增韻

入聲




子結切

中原音韻

入聲作上聲
車遮


全清

tsiɛ
中州音韻

入聲作上聲
車遮




葉姐

洪武正韻

入聲
五屑


全清
子結切
tsiet
分韻撮要
陰入
第一先蘚線屑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 [12]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聲母和韻母用國際音標標註;各方言點的字音以當地城區中老年人口音為依據,僅作參考
方言類別
方言點
發音
調值
調類
備註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tɕie
35
陽平
未註明異讀原因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tɕie
55
陰平
官話(冀魯官話)
濟南
tɕie
213
陰平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tɕie
21
陰平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tɕie
213
陽平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tɕie
21
陽平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tɕiɐʔ
4
入聲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tɕieʔ
4
入聲

晉語
太原
tɕieʔ
2
陰入

吳語
蘇州
tsiɪʔ
4
陰入

吳語
温州
tɕi
323
陰入

湘語
長沙
tɕie
24
入聲

湘語
雙峯
tse
13
陽平
文讀
湘語
雙峯
tsia
13
陽平
白讀
贛語
南昌
tɕiɛt
5
陰入

客家話
梅縣
tsiat
1
陰入

粵語
廣州
tʃit
33
下陰入

粵語
陽江
tʃit
21
下陰入

閩語(閩南語)
廈門
tsiɛt
32
陰入
文讀
閩語(閩南語)
廈門
tsueʔ
32
陰入
白讀
閩語(閩南語)
廈門
tsat
32
陰入
白讀
閩語(閩南語)
潮州
tsak
21
陰入
文讀
閩語(閩南語)
潮州
tsoiʔ
21
陰入
白讀
閩語(閩東語)
福州
tsieʔ
23
陰入
文讀
閩語(閩東語)
福州
tsaiʔ
23
陰入
白讀
閩語(閩北語)
建甌
tsiɛ
24
陰入
文讀
閩語(閩北語)
建甌
tsɛ
24
陰入
白讀
閩語(閩北語)
建甌
tsai
24
陰入
白讀
(表格信息來源:《漢語方音字彙》 [13]  、漢典 [12] 
參考資料
  • 1.      .漢典[引用日期2020-07-19]
  • 2.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嶽麓書社,1997.07:617
  • 3.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10-25]
  • 4.    平水韻 九屑 節  .漢典[引用日期2022-10-25]
  • 5.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164
  • 6.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3174-3175
  • 7.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657;660-661
  • 8.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 第8卷[M]: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1172-1173
  • 9.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註譯本》編委會編.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 第2卷[M]. 北京:中國書店, 2010.12:674
  • 10.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851
  • 11.    餘乃永校注. 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0.07:492
  • 12.    節的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22-10-25]
  • 13.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47
  • 14.    俞水生著.漢字中的人文之美[M].上海:文匯出版社,2017.12:185-188
  • 15.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389
  • 16.    丁義誠等主編.常用字音·形·義·用 第2分冊[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1998.01:115-116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