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答辯

(民國時期聞一多創作的現代詩)

鎖定
《答辯》是民國時期聞一多所作的一首現代詩。
中文名
答辯
作    者
聞一多
題    材
現代詩

目錄

答辯原文

掛彩的榮華我當不起,
沒有圓光往我頭上箍,
旌旗鐃鼓不是我的份,
我道上不許用黃土鋪。
不許矜驕鍍我成金身,
我拒絕“成功”見我一面;
雙手掀住掙扎的紛忙,
我對着黎明,也不要看。
錦袍的莊嚴交給別人,
流汗的快樂得讓給我。
上帝許我純鋼的意志,
要我錘出些慘淡的歌。
可是旌旗鐃鼓我不要,
我道上不用黃土來鋪,
掛彩的榮華我當不起,
哪有圓光往我頭上箍?

答辯賞析

答辯漫畫
答辯漫畫(2張)
《答辯》一詩,1928年4月10日發表於《新月》第一卷第二期,它是一首正規的新格律詩。雖屬聞一多寫詩生涯尾聲時候的作品,仍免不了“豆腐乾”體的通病。
1928年3月,聞一多偕同徐志摩饒孟侃參加了《新月》雜誌的創刊。由於他遠在南京,編輯事務實際上由徐志摩主持。他發表創作的新詩有《答辯》、《回來》及一些譯詩。但在《新月》雜誌上,遠不如在《詩鐫》上活躍。他參加《新月》的初衷也和辦《詩鐫》一樣,希望繼續探討新詩的創作問題,但是這個刊物後來的傾向與他的想法相左,他就日趨沉默,但也並不想表白。
梁實秋説:新月社“一多是參加過的,但是他的印象不太好,因為一多是比較的富於‘拉丁區’趣味的文人,而新月社的紳士趣味重些”。(《秋實雜憶》)聞一多當時的心情是厭惡政治鬥爭,創辦《新月》詩刊時,他認為寫詩可以迴避政治,所以在新月派中他的活動範圍亦是在詩的領域。聞一多與徐志摩等人只是在新詩形式的探索方面,有共同的愛好,就詩的領域而言,他們總的傾向也是不同的。但是,聞一多當時對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革命,對魯迅為首的左翼文藝運動,並不理解,對當時左翼作家批判新月派的鬥爭,雖已感到有所震動,也並不理解,可以説當時他的心境是極其矛盾而又複雜的。正是在這樣的狀況下,他發表了《答辯》一詩,類似於一個學者的“宣言”,説明自己只願流汗耕耘,黽勉所業而安貧樂道,絕不願營營役役以博取俗世的榮譽和地位。“掛彩的榮華”、“旌旗鐃鼓”都不屬於“我”,頭上也沒有象徵榮譽的“圓光”,詩人嚴於律己,“不許矜驕鍍我成金身,我拒絕‘成功’見我一面”;只希望“雙手撳住掙扎的紛忙”,樂意將“錦袍的莊嚴交給別人,流汗的快樂得讓給我”。只願意默默地耕耘,辛勤的勞作以錘鍊自己“純鋼的意志”,耕耘勞頓之餘再“錘出些慘淡的歌”以告慰自己的心靈。
迴避塵世的紛紜鬥爭,退歸田園山水之中以分享牧歌式閒暇生活。實際上,這首詩所表現的只是詩人在紛繁複雜的政治鬥爭中一時迷惘的情緒,並非真正的要“退隱”。詩人既失望於國家主義者的政治喧囂,不滿於新月派諸人的“純藝術”論,又不理解共產主義運動及左翼文藝,在彷徨之中無所適從,因而只願以“紛忙”而充實自己,完善自己。這首詩正是他複雜心境的一種表現。
就詩歌形式而言,《答辯》一首有為求格律而格律、為堆砌求整齊所顯示出來的瑕疵是非常明顯的,比如第一節第四行和末節第二行相比,較為典型,“我”字之多,節節皆然,幀有千斤重壓之感。另外,從詩的結構而言,首末兩節的意思幾乎一樣,只是在次序和文字上稍加調整,這種前後涵蓋、呼應的手法,突出全詩的主旨,反覆詠唱,效果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