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穆拉德四世

鎖定
穆拉德四世(奧斯曼土耳其語:مراد رابع,現代土耳其語:IV. Murad;1612年7月27日-1640年2月8日 [8]  ),全名穆拉德·本·艾哈邁德·本·穆罕默德·本·穆拉德 [5] 奧斯曼帝國第17位蘇丹(1623年9月10日-1640年2月8日在位 [8]  ),是艾哈邁德一世柯塞姆蘇丹(Kisem Sultan)的兒子。
1623年,穆拉德在宮內密謀下登基,年僅11歲。在位初期,由柯塞姆蘇丹代為統治。1632年,他在嚴酷鎮壓了耶裏切尼軍團的叛亂後開始親政。穆拉德的統治以鐵腕著稱,他嚴禁酒精、煙草及咖啡的販賣,試圖壓制腐敗問題。在軍事上重建新軍,鎮壓各地叛亂,穩定安納托利亞的秩序。1633年,穆拉德發起了一次對波蘭立陶宛聯邦的遠征,未能取得較大成果。1634年及1638年,穆拉德兩度親征波斯薩法維王朝,攻克哈馬丹埃裏温大不里士巴格達等地,在1639年與波斯簽訂的《佐哈布條約》中永久性地收回了兩河流域。這是他在位期間于軍事上取得的最大成果。1640年,穆拉德病逝,年僅27歲 [13]  [1] 
穆拉德四世是最後一位在戰場上發號施令的奧斯曼帝國蘇丹 [15]  ,他的統治卓有成效,保持了帝國的完整並重振了軍事力量 [1]  ,短時間內阻止了帝國的衰弱。 [14] 
概述內圖片來源:Abdulcelil Levni繪穆拉德四世像 [8-9]  [16] 
本    名
穆拉德四世
所處時代
17世紀
民族族羣
土耳其人
出生地
伊斯坦布爾
出生日期
1612年7月27日
逝世日期
1640年2月8日
主要成就
平息叛亂,革除弊政,一度中興奧斯曼帝國
擊敗薩法維王朝,重新攻佔兩河流域
信    仰
伊斯蘭教-遜尼派
在位時間
1623年9月10日-1640年2月8日
前    任
穆斯塔法一世
繼    任
易卜拉欣一世

穆拉德四世人物生平

穆拉德四世臨危受命

1612年7月27日,穆拉德出生於奧斯曼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爾),全名穆拉德·本·艾哈邁德·本·穆罕默德·本·穆拉德 [5]  ,是奧斯曼帝國第14位蘇丹艾哈邁德一世(1590-1617,1603-1617在位)及柯塞姆蘇丹(Kisem Sultan,1590-1651)的兒子。 [8] 
早年的穆拉德畫像,現藏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的託普卡帕宮 早年的穆拉德畫像,現藏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的託普卡帕宮
1622年5月,在穆拉德的異母兄長奧斯曼二世被禁衞軍耶裏切尼軍團(即蘇丹親兵)廢黜後,據説患有精神病的穆斯塔法一世(艾哈邁德一世的弟弟)再次即位。但在他短暫的第二次統治時間裏,帝國局勢陷入混亂,安納托利亞爆發叛亂,穆斯塔法無法控制局面,各派系都認為“只有用嚴酷的穆拉德王子替換無能的穆斯塔法一世才能恢復帝國表面的統一”,於是在1623年9月10日,經過宮內密謀,穆斯塔法被廢,年僅11歲的穆拉德登基,稱穆拉德四世。 [1] 
在登位之初,穆拉德四世受到家人的控制,由柯塞姆蘇丹垂簾聽政,通過大太監穆斯塔法·阿加進行統治。奧斯曼帝國在這時處於無政府狀態,政治和財政一片混亂。與此同時,安納托利亞和魯米利的大部分地區被各省的叛亂者所控制。1624年,因巴格達的一支耶裏切尼部隊叛亂,信奉伊斯蘭教什葉派的波斯薩法維帝國沙阿阿巴斯一世乘機入侵該地,並佔領巴格達、巴士拉在內的兩河流域土地。 [1]  穆拉德本人在這一時期致力於學習各種知識,敏鋭地觀察帝國內部各項事態的進展,並逐漸成長為一個精力旺盛的年輕人。 [14] 

穆拉德四世專制政策

穆拉德四世的家人
穆拉德四世的家人(3張)
1632年,常備西帕希衞隊聚集在大競技場,舉行了三天的集會,伊斯坦布爾陷入恐慌之中。他們和耶尼切裏要求蘇丹交出包括大維齊爾(相當於宰相)哈菲茲帕夏在內的17名朝臣。穆拉德得知暴徒襲擊了他欣賞的哈菲茲帕夏的消息後,下令讓他從宮廷的水門逃走。隨後,叛軍攻入大薩拉基里奧宮的第二庭院,脅迫穆拉德四世交出17名“叛國者”。穆拉德憤怒不已,在侍從保護下退回內庭,被迫承認失敗,同意交出哈菲茲。這次事件給穆拉德敲響了警鐘,讓他意識到,如果再不採取措施消滅敵人,那自己就會重蹈奧斯曼二世的覆轍。自此後,穆拉德決定親自掌權,並採取鐵血手腕治國。 [3]  [14] 
穆拉德四世先處死了通過煽動叛亂取得大維齊爾之位的雷傑卜帕夏,掌控了行政官員。隨後他召開了公開的迪萬會議,在會上要求耶裏切尼和西帕希軍官和法官們效忠於自己,並在一份法令上簽字,發誓要鎮壓暴行,重鑄公共秩序。在他們的全力支持下,穆拉德開始派心腹和訓練有素的探子在伊斯坦布爾城內四處追查參與此前叛亂的頭目和同謀者,用刀劍或弓弦將他們當場處決,隨後將其屍首扔進博斯普魯斯海峽中,任憑屍體被沖刷上岸。 [14] 
穆拉德四世平息了耶裏切尼軍團的叛亂,使君士坦丁堡和各省區的秩序得以恢復。他隨即解散耶尼塞裏軍團,廢除向基督教各國徵集兒童以補充軍源的慣例,重新組建了新軍。他以鐵腕治理國家,擺脱了其前幾任蘇丹執政時期後宮統治的局面,使國情有所好轉。 [5] 
為壓制前任蘇丹遺留下來的腐敗問題,穆拉德四世推出了一些政策應付,如限制資源運用。為杜絕公眾聚會及其可能帶來的麻煩,穆拉德下令在帝國內部關閉所有的咖啡館和酒館,並宣佈吸煙違法。如果有人在夜間抽煙鬥、喝咖啡或者喝得酩酊大醉,被逮捕後會被立即處以絞刑或穿刺刑。他本人會便裝在晚上巡查街道及客棧,檢查禁令實施的情況。當他看到任何人使用醇或煙草,會當場將其殺死。 [3-4] 

穆拉德四世北方戰事

穆拉德四世 穆拉德四世
在穆拉德四世即位之初,正值齊格蒙特三世(1566-1632,1587-1632在位)統治末期,奧斯曼帝國與波蘭立陶宛聯邦保持了和平。1630年,雙方續簽和約,以保持在北部的邊界。 [1] 
面對哥薩克人自黑海對博斯普魯斯海峽及克里米亞等地進行的劫掠行為,奧斯曼帝國在奧扎科夫(Oczakov)建立了一座要塞,以防止哥薩克人自德涅斯特河進入黑海。 [1] 
1633年,穆拉德四世趁波蘭立陶宛聯邦正在與俄國進行斯摩稜斯克戰爭時,派阿巴扎·穆罕默德率軍北上發起攻勢。8月,土軍經德涅斯特河圍困卡曼尼斯,因缺乏攻城裝備而撤回。波蘭立陶宛聯邦在蓋特曼斯坦尼斯瓦夫·科涅茨波爾斯基的指揮下,成功抵禦土軍進攻。1634年,正準備親征的穆拉德接受波蘭國王瓦迪斯瓦夫四世的和平提議,以便專心於對波斯的戰事。在和約中,兩國同意重新限制哥薩克和克里米亞韃靼人在邊界地帶的劫掠活動。不過,穆拉德拒絕了拆毀沿邊要塞的要求。1637年6月,頓河哥薩克人趁克里米亞內部發生紛爭之機,佔領了亞述夫。 [1] 
自1629年11月特蘭西瓦尼亞親王加布雷爾·貝特倫死後,該公國陷入權力鬥爭。1636年10月,穆拉德四世支持的親王候選人勃蘭登堡的凱瑟琳被另外一位民族主義貴族喬治·拉科齊擊敗。喬治·拉科齊在保證了他對奧斯曼帝國的服從及反對哈布斯堡王朝的立場後,才獲得穆拉德的承認。 [1] 

穆拉德四世東方問題

  • 重新掌控黎巴嫩
馬上的穆拉德四世 馬上的穆拉德四世
黎巴嫩埃米爾法赫魯丁二世推行改革,同情基督教,並將自己的勢力範圍擴展到敍利亞山區,威脅到了大馬士革的奧斯曼帝國總督。1633年,穆拉德四世派軍佔領敍利亞、黎巴嫩沿岸所有海港,隨後從陸路向黎巴嫩地區的德魯茲派據點進攻。1635年,土軍在查精附近的一個山洞中俘獲法赫魯丁二世,並將其押送至君士坦丁堡,以反抗帝國罪斬首。 [5]  [1] 
  • 兩次出征波斯
主詞條:波土戰爭
1630年,奧斯曼帝國的軍隊佔領了哈馬丹,重啓與薩法維波斯的戰事。 [7]  1634年8月,在處死了艾哈邁德一世的幾個兒子,穩固後方之後,穆拉德四世率軍開始親征波斯,向高加索和阿塞拜疆地區進軍。在未經大規模的交戰下,波斯守軍主動撤退,土軍分別於1634年8月8日、9月15日重新攻佔埃裏温大不里士,繳獲大量戰利品。但當穆拉德率軍返回君士坦丁堡過冬時,波斯人又收復了失地。在這一階段,因受特蘭西瓦尼亞和克里米亞問題困擾,穆拉德無力發動新的戰役,以鞏固在東部的戰果。 [5]  [1] 
1638年初夏,騰出手來的穆拉德四世第二次出征波斯。經過110天的行軍,抵達了此次戰役的目標——巴格達城下。11月15日,土軍在穆拉德的指揮下展開對巴格達的圍攻。圍城期間,穆拉德穿上近衞軍的制服,親自在塹壕裏勞作,調整火炮炮口,身先士卒。40天后(12月25日),土軍破城,穆拉德下令屠殺了駐軍和居民(參見詞條巴格達之圍)。 [5]  [8]  攻破巴格達後,他説過一句名言:“我認為攻佔巴格達比巴格達本身更為美妙。”隨後,穆拉德派兵對兩河流域發起襲擊,驅逐統治該地區的什葉派毛拉。為在次年夏發動對阿塞拜疆的戰爭,他選擇在摩蘇爾過冬。但當波斯沙阿薩非提議談和,並以放棄沿伊拉克和東安納托利亞的要塞作為條件後,穆拉德取消作戰計劃,返回了伊斯坦布爾,舉行了第二次凱旋入城式。 [1]  在這次儀式中,他身着波斯人的鎧甲,肩上披着花豹皮,騎馬入城,身後有22名戴着枷鎖的波斯酋長跟隨。 [14] 
波土戰爭,黃色與紫色交叉部分為穆拉德收復領土 波土戰爭,黃色與紫色交叉部分為穆拉德收復領土 [11]
1639年5月17日,在靠近卡斯里西林的佐哈布平原的奧斯曼帝國軍營中,土波代表簽署了《佐哈布(席林堡)條約》(Treaty of Zuhab,一稱《卡斯西里林條約》),結束了這一階段奧斯曼帝國與薩法維波斯的戰爭,並基本確立了此後奧斯曼帝國東部的邊界。根據該條約,兩河流域(伊拉克)劃歸奧斯曼帝國,埃裏温和部分高加索地區仍在波斯控制下。波斯沙阿許諾結束對奧斯曼帝國的劫掠行為和傳教活動,並終止在國內對遜尼派的譴責。 [1] 
雖然不能完全獲得高加索地區,但穆拉德四世對兩河流域的佔領恢復了奧斯曼帝國通向波斯灣的道路,消除了在安納托利亞叛亂的重要外部因素,減輕了波斯的威脅,大大改善了後任蘇丹面臨的形勢,使其能專注於內部改革以及在歐洲的戰爭。 [1]  在對波斯作戰期間,穆拉德四世壓制了安納托利亞的叛亂,恢復國家秩序,因此,當地許多的地名都以他為名。
  • 埃及與阿拉伯半島的形勢
在穆拉德四世統治期間,埃及當地的武裝力量逐漸被馬穆魯克所控制,他們代替了奧斯曼帝國派來的官員,吞沒了大量本應交給中央以及聖城的税收。在也門的什葉派分支賽德派勢力在奪取了薩那和大部分內陸地區後(1631年),當地的奧斯曼總督只能管轄宰比德周圍的狹小區域。 [1] 

穆拉德四世英年早逝

穆拉德四世 穆拉德四世
穆拉德返回伊斯坦布爾後,主持鎮壓了阿爾巴尼亞的叛亂,同時又忙於重振奧斯曼帝國的海軍。據説他還在考慮對威尼斯共和國在東地中海的重要據點克里特島發動攻擊。 [17]  此外,穆拉德打算進行一次徹底的軍事改革,以建立一支規模更小、定期領取軍餉、完全實現職業化的軍隊。 [14]  但這一切都因他的早逝而告終。
1640年初,穆拉德因酗酒過度導致的肝硬化(也有痛風、坐骨神經痛等説法)而病重,在兩個星期後的2月8日逝世,終年27歲。 [1]  [8]  [13]  他在臨終前下令殺死唯一的弟弟、神智失常的易卜拉欣,這本來意味着奧斯曼皇室後繼血統的斷裂,但命令最終沒有被執行。 [10]  人們欺騙重病的穆拉德,讓他確信自己的命令已經得到執行。據説此時穆拉德的臉上浮現出可怕的笑容,但仍要求親眼看到弟弟的屍體,甚至試圖從牀上爬起,最後被侍從阻止了。隨後他在伊瑪目的臨終祝禱聲中死去。穆拉德死後,易卜拉欣繼位,稱易卜拉欣一世 [14] 

穆拉德四世為政舉措

穆拉德四世政治

穆拉德四世 穆拉德四世 [9]
穆拉德四世親政後,以鐵腕手段治國,力圖改變奧斯曼帝國內憂外患的局面。他嚴酷鎮壓了耶裏切尼軍團的叛亂。在社會層面,嚴禁酒精、煙草及咖啡的販賣,試圖壓制腐敗問題。 [3]  [1] 
為了推行法令並結束此前統治的無紀律狀態,穆拉德四世還建立了遍佈帝國的間諜系統,使軍隊紀律得以恢復,政府職位重新授給那些有才能的人,規章制度和法律大都得到執行。穆拉德還盡力支持廣大臣民反對官員的胡作非為,頒佈了許多新的規章,並着手將它們彙集在一起,編成一本《正義之書》,隨後的統治引用了這種做法。 [1] 

穆拉德四世經濟

為籌集改革及戰爭所需的資金,充實國庫,穆拉德四世基本恢復了包税制度,重新向收税人支付薪水,把他們徵集來的所有款項或實物全部收入國庫。此外,隨着需求的上升,他開始把富裕的和並不那麼富裕的臣民的財產充公,這與以前統治時期導致財政十分混亂的政策如出一轍。這樣的政策反映了穆拉德濫用權力的一面。 [1] 

穆拉德四世軍事

穆拉德四世在軍事上重建新軍,鎮壓各地叛亂,穩定了安納托利亞地區的秩序。 [3]  [1]  在統治末期,穆拉德曾試圖進行徹底的軍事改革,因其過早逝世而告終。 [14] 
穆拉德四世在軍事上主要的成就在於對兩河流域的重新徵服,結束與薩法維王朝長達一個半世紀的戰爭,並奠定了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為止的奧斯曼帝國東部邊界。 [1]  他對波斯的親征,使其被視作奧斯曼帝國曆任蘇丹中“最後的戰士”。 [6] 

穆拉德四世文化

穆拉德四世對伊斯蘭教曾有貢獻。1630年,聖地麥加因大雨成災,克爾白遭到損壞,他下令將其整修一新。 [5] 
穆拉德四世亦是科學、藝術的贊助者。他為伊斯坦布爾招募建築師,重建了清真寺。 [9] 

穆拉德四世外交

三十年戰爭初期,奧斯曼帝國支持特蘭西瓦尼亞親王加布雷爾·貝特倫,加入反天主教同盟,反對天主教陣營神聖羅馬帝國的阿爾伯萊希特·華倫斯坦 [2] 

穆拉德四世歷史評價

穆拉德的寵臣、旅行家愛維亞·瑟勒比(Evliya Çelebi):穆拉德四世是奧斯曼帝國最為血腥的一位蘇丹。 [14] 
蘇格蘭歷史學家帕特里克·貝爾福在其著作《奧斯曼帝國六百年》中稱穆拉德是“奧斯曼帝國的‘尼祿’”,並對其統治生涯總結道:“穆拉德的鐵腕統治卓有成效地讓奧斯曼帝國出現了復興。” [14] 
美國曆史學家斯坦福·肖(Stanford J Shaw)《奧斯曼帝國》:最終,穆拉德四世保持了帝國的完整並重振軍事力量,表現出了拯救帝國所需要的領導才能,……他親政以後,以無情的手段加強統治,努力消除導致國家衰落的因素。 [1] 

穆拉德四世軼事典故

穆拉德四世身強體壯

穆拉德四世(中)在用餐中 穆拉德四世(中)在用餐中
穆拉德四世身材高大強壯,是當時一位令人聞風喪膽的戰士。他喜愛打獵、標槍等活動,是最後一位帶領軍隊衝鋒陷陣的奧斯曼帝國蘇丹。穆拉德四世的力量驚人,在愛維亞·瑟勒比的遊記裏提到,穆拉德四世的摔角技術爐火純青,能同時與多個對手周旋。他最愛用的武器是一把釘頭錘,重達60公斤,穆拉德四世能以單臂揮舞自如。 [3]  [14] 
穆拉德亦愛用長弓及一柄重達五十公斤的雙手闊刃劍。在圍攻巴格達的一次突襲中,有一名波斯巨人要求最勇敢的土耳其人站出來進行決鬥。據傳説穆拉德接受了這一挑戰,他一劍就把對手從頭頂劈開到下巴。 [14]  他的武器在伊斯坦布爾託普卡帕宮公開展覽,保存完好。 [9] 

穆拉德四世為人殘暴

穆拉德四世為鎮壓內部動亂,採取了鐵血手腕治理國家,對叛軍嚴酷鎮壓,對違反法令者予以懲罰。但在這一過程中,“嗜血讓穆拉德偏離了軌道”。一開始,被他處決的人都還是犯罪的。後來,他處決的範圍越來越廣,有的人有犯罪的嫌疑,但證據時常站不住腳。到最後,穆拉德受到反覆無常的性格或頭腦發熱的壞脾氣的影響,根本不管是否有嫌疑,便為了殺戮而處死某人。 [14] 

穆拉德四世自違禁令

穆拉德四世在位期間,雖然對自己的臣民實施了針對飲酒和親近波斯文化的禁令,但他本人卻熱衷於聚眾酗酒濫飲,他的酒伴中還有數位得寵的波斯人。正是這種對酒的無限制飲用,加速了穆拉德的死亡。 [14] 

穆拉德四世人際關係

關係
姓名及生卒年
簡介
父親
艾哈邁德一世(1590-1617)
奧斯曼帝國第14位蘇丹(1603-1617在位)。
母親
柯塞姆蘇丹(Kisem Sultan,1590-1651)
奧斯曼帝國蘇丹女權時期的重要政治人物,在穆拉德四世、易卜拉欣一世及穆罕默德四世在位初期均發揮重大影響力。
弟弟
ŞehzadeSüleyman(1613-1635)
被穆拉德殺死。
ŞehzadeKasım(1614-1638)
——
易卜拉欣一世(1615-1648)
奧斯曼帝國第18位蘇丹(1640-1648在位)。
此外,穆拉德四世還有三個妹妹:Ayşe、Fatma、Djawharkhan。
表格主要參考資料 [1]  [12] 
參考資料
  • 1.    (美)斯坦福·肖(Stanford J Shaw) 著;許序雅,張忠祥 譯.奧斯曼帝國:青海人民出版社,2006-09:247-255
  • 2.    (英)麥克多諾 著,鞏麗娟 譯.世界戰役史:金城出版社,2015-11:157
  • 3.    (美)托馬斯·克勞威爾 著,盧欣渝 譯.圖説古今帝王: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8-05:332
  • 4.    (美)琳達·布蘭農(Linda Brannon) 等 著,鄭曉辰,張磊,蔣雯 譯.健康心理學 第8版: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6-12:328
  • 5.    中國伊斯蘭百科全書編委會 編.中國伊斯蘭百科全書:四川辭書出版社,1994-03:399
  • 6.    哈全安 著.土耳其通史: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4-12:34
  • 7.    (英)温莎·喬爾頓等 著.世界通史:中國書店,2011-05:254
  • 8.    Murad IV  .Britannica[引用日期2021-04-27]
  • 9.    Murad IV: Krwawy sułtan i ciemiężca kochany przez tłumy  .Portal historyczny Histmag.org.2017-04-28[引用日期2021-04-28]
  • 10.    Barber, Noel (1973). The Sultans. 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 p. 87
  • 11.    注:該圖為Fabienkhan製作上傳。
  • 12.    Singh, Nagendra Kr (2000). International encyclopaedia of Islamic dynasties (reproduction of the article by M. Cavid Baysun "Kösem Walide or Kösem Sultan" in The Encyclopaedia of Islam vol V). Anmol Publications PVT. pp. 423–424.
  • 13.    Selcuk Aksin Somel,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the Ottoman Empire, 2003, p.201
  • 14.    (英)帕特里克•貝爾福 著;欒力夫 譯.奧斯曼帝國六百年:中信出版集團·新思文化,2018-10:352-363
  • 15.    哈全安 著.中東史 中: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9-12:388
  • 16.    哈全安 著.中東史 中: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9-12:390
  • 17.    (英)博特威尼,(英)尼科爾森 著;張曜,萬美文 譯.週末讀完希臘史: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2-09:108-109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