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秦攻邯鄲

鎖定
《秦攻邯鄲》是一篇散文,出自西漢文學家劉向編的《戰國策》。能夠預測即將發生的禍患,並且提前想好應對策略,是做人成熟的標誌。秦將王稽不納善言、不安撫可能生變之人,結果使自己慘遭橫禍。
作品名稱
秦攻邯鄲
出    處
戰國策·秦策三》
創作年代
西漢
作品體裁
散文
編    者
劉向

秦攻邯鄲原文

秦攻邯鄲,十七月不下。莊謂王稽曰:“君何不賜軍吏乎?”王稽曰:“吾與王也,不用人言。”
莊曰:“不然。父之於子也,令有必行者,有必不行者。曰‘去貴妻,賣愛妾’,此令必行者也;因曰‘毋敢思也’,此令必不行者也。守閭嫗曰,‘其夕,某懦子內某士’。貴妻已去,愛妾已賣,而心不有欲。教之者,人心固有。今君雖幸於王,不過父子之親;軍吏雖賤,不卑於守閭嫗。且君擅主輕下之日久矣。聞‘三人成虎,十夫楺椎。眾口所移,毋翼而飛’。故曰,不如賜軍吏而禮之。”王稽不聽。軍吏窮,果惡王稽、杜摯以反。
秦王大怒,而欲兼誅範睢。範睢曰:“臣,東鄙之賤人也,開罪於楚、魏,遁逃來奔。臣無諸侯之援,親習之故,王舉臣於羈旅之中,使職事,天下皆聞臣之身與王之舉也。今愚惑或與罪人同心,而王明誅之,是王過舉顯於天下,而為諸侯所議也。臣願請藥賜死,而恩以相葬臣,王必不失臣之罪,而無過舉之名。”
王曰:“有之。”遂弗殺而善遇之。 [1] 

秦攻邯鄲譯文

秦兵攻打邯鄲,經過17個月的苦戰也沒攻下,秦國人佚莊對秦將王稽説:“您為什麼不賞賜下級軍官呢?”王稽説:“我和君王之間,彼此互相信賴,他人的進言起不了作用。”
佚莊反駁説:“我認為你不對,即使是父子關係,也有令在必行和不必行之分。假如説‘丟掉嬌妻,賣掉愛妾’,這就是一道必行的命令,假如説‘想也不想自己的妻妾’,就是一道必然不能實行的命令。看守大門的老太太曾説閒話:‘那天晚上,那年輕媳婦召進一個野男人。’對父子關係來説,嬌妻已經走了,愛妾也已經賣了,而父親不應該説不許有思念之情。對老婦的閒話而言,她要控告小媳婦通姦,而思淫之心人皆有之。現在閣下雖然很得君王的寵信,但是君臣關係不能超過父子的骨肉至親;而下級軍官雖然身份微賤,總不會低於看門的老太婆。況且閣下仰仗君王的寵信,平日一直輕視屬下。常言道:‘三個人説有虎,大家就會相信有虎;十個人説大力士可以折彎鐵椎,大家也會相信是事實;眾口一詞,就可以使事物遷移變化、不翼而飛。’所以實在不如賞賜諸將加以優遇!”可是王稽不肯採納這項建議。
不久諸將處在困境時,果然有人返回秦國,控告王稽和杜摯謀反。結果秦昭王大怒,嚴厲的制裁了王稽杜摯,甚至要把範睢一起處死。範睢説:“臣只不過是東方鄉間一草民,由於在楚魏犯了法,才逃到秦國來。臣並沒有諸侯的支援,同時也沒有親友在秦國朝中。可是大王即能在臣流浪時加以重用,託付以軍國大任,天下的人都知道臣與大王的事。如今臣遇到讒言,有人認為臣和罪人同心,而大王要殺臣,就等於説大王以前重用臣是錯誤的,必然會招致天下諸侯的議論。所以臣願意服毒自盡,並且懇請大王恩准以宰相之禮葬臣。這樣,大王雖然處臣以死罪,也不會落得一個誤用重臣之名。”
秦昭王説:“有道理!”於是秦王沒有殺範睢,而且仍然厚待他。 [1] 
評析
很具有智慧的佚莊對事情很有預見性,而且他運用類比的方法,用故事給王稽講道理,要是常人,早就説服了,只怪王稽太過自信和自傲,沒有采納佚莊所獻之計。其實防微杜漸、將事端消滅在萌芽狀態之中,是智者所為,當事情有變化的苗頭和可能,就應該採取措施。尤其對下屬人員,一定不能掉以輕心,小河溝裏容易翻船。對下屬要尊重,要以仁愛之心對待,如果蔑視、虐待下屬,而不是經常安撫下屬的話,那麼你的領導和自身安全就岌岌可危了。

秦攻邯鄲故事回顧

範睢之所以能憑言辭救活自己
關鍵是挑明瞭處死自己對秦王你也毫無好處的事實。死到臨頭,任何對自己的辯解都沒用,只有從秦王的利益和角度出發,指出事關秦王的切身利益,那麼自私的君王為自己着想才會赦免範睢。“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不是一句貶語,而是毫無褒貶的客觀陳述。 [1] 

秦攻邯鄲相關人物

範睢,在《史記》中本名為范雎(?—前255),也叫範且(這是漢代石刻中的錯誤),字叔。戰國魏人,他是秦國歷史上智謀深遠、繼往開來的一代名相,也是我國古代在政治、外交等方面極有建樹的著名政治家、軍事謀略家。公元前266年范雎拜為丞相,封之於應城(今河南魯山之東),故號為應侯。
秦昭襄王(前325年-前251年),漢族,戰國秦國國君,又稱秦昭王。嬴姓,名則,一名稷。先秦時期男子稱氏不稱姓,雖為嬴姓,卻不叫嬴稷(嬴則)。秦昭襄王是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之異母弟,公元前306年—前251年在位,為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君之一。在位時,秦國繼續擴張。最著名的、決定兩國命運的長平之戰,就是在秦昭王在位晚期發生的。手下包括有張儀白起等,使秦國奠定了將來一統天下的基礎。公元前256年,秦昭王滅西周國

秦攻邯鄲編者簡介

劉向(約前77—前6)又名劉更生,字子政。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沛縣(今屬江蘇)人。楚元王劉交四世孫。漢宣帝時,為諫大夫。漢元帝時,任宗正。以反對宦官弘恭、石顯下獄,旋得釋。後又以反對恭、顯下獄,免為庶人。漢成帝即位後,得進用,任光祿大夫,改名為“向”,官至中壘校慰。曾奉命領校秘書,所撰《別錄》,為中國最早的圖書公類目錄。治《春秋彀梁傳》。著《九嘆》等辭賦三十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説苑》、《列女傳》等書,《五經通義》有清人馬國翰輯本。原有集,已佚,明人輯為《劉中壘集》。生平事蹟見《漢書》卷三十六。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