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防微杜漸

鎖定
防微杜漸(拼音:fáng wēi dù jiàn)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晉·韋謏《啓諫冉閔》。 [1] 
防微杜漸指在錯誤、或壞事剛露出苗頭的時候就加以制止,不使其發展。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賓語。 [3] 
中文名
防微杜漸
拼    音
fáng wēi dù jiàn
近義詞
未雨綢繆防患未然
反義詞
養癰遺患
出    處
《啓諫冉閔》
注音字母
ㄈㄤˊ ㄨㄟ ㄉㄨˋ ㄐㄧㄢˋ
語法結構
聯合結構
語法屬性
作謂語、定語、賓語

防微杜漸成語出處

晉·韋謏《啓諫冉閔》:“清誅屏降胡,以單于之號以防微杜漸。” [4]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防微杜漸”。 [4] 

防微杜漸成語故事

東漢時有個人叫丁鴻,在外面打仗的父親病故後,按當時的規定,他承襲了父親的官職。 [2] 
東漢和帝即位後,竇太后專權。她的哥哥竇憲官居大將軍,任用竇家兄弟為文武大官,掌握着國家的軍政大權。看到這種現象,許多大臣心裏很着急,都為漢室江山捏了把汗,大臣們誰也不敢向皇帝表奏。 [2] 
丁鴻很有學問,是一個直言不諱的人,對朝廷很忠誠,對經書極有研究,對竇太后的專權他十分氣憤,決心為國除掉這一禍根。幾年後,天上發生日蝕,丁鴻就借這個當時認為不祥的徵兆,對皇帝説:“陛下,毀壞山崖、岩石的水,開始都是涓涓細流;參天蔽日的大樹,開始也是剛露綠色的小枝。事物常常是由小而大、由隱而顯的。可是人往往忽略了微小細碎的事情,而讓它們發展成禍患。大將軍竇憲倚仗太后的勢力,包攬朝政,獨斷專行,連陛下您也不放在眼中,這不是朝廷的隱患嗎?” [2] 
和帝本來早已有這種感覺和打算,於是十天之後就革掉竇憲的官職,收繳了他的印縵,並將其賜死。 [2] 

防微杜漸成語寓意

丁鴻在天上發生日蝕時,上書和帝指出竇家權勢對於國家的危害,如果陛下能親自整頓政治,從小地方着手,在禍患還在萌芽的時候消除它,這樣就能夠穩固漢室王朝,國泰民安。事實説明,丁鴻提出“防微杜漸”的主張是很正確的,也説明丁鴻是一個勇敢機智的英雄,為了國家的穩定,敢於同惡勢力做鬥爭。成語告訴人們,在現實生活中,當災難或錯誤的事情在萌芽狀態的時候,就要加以防止,不讓它發展下去,以免造成更大的危害。 [1] 

防微杜漸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防微杜漸”指在錯誤、或壞事剛露出苗頭的時候就加以制止,不使其發展。 [3] 
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賓語。 [3] 
  • 運用示例
宋·范仲淹《上相府書》:“今天下久平,修理政教,製作禮樂,以防微杜漸者道也。” [2] 
明·陸採《懷香記》:“自家不能防微杜漸,卻怨誰來?” [2] 
魯迅《高老夫子》:“兄弟以為振興女學是順應世界的潮流,但一不得當,即易流於偏,所以天曹不喜,也許不過是防微杜漸的意思。” [2] 
程樹榛《勵精圖治》:“這事又引起某當權者的警惕。為防微杜漸,這項社會職務也不讓魯明幹了。” [2] 
夏衍《心防》:“在起初的時候,最要防微杜漸。” [2] 

防微杜漸成語辨析

防微杜漸—防患未然
“防微杜漸”與“防患未然”意義相近,都有防止禍患的意思。區別在於“防微杜漸”是講在事物剛有苗頭時採取措施制止其發展,多用於防止壞事情壞現象的發展上,也可用於一般事物現象上;“防患未然”指在事前採取措施預防災禍的發生,只用在有嚴重惡果的事情上。 [3] 
參考資料
  • 1.    夢梵編著. 成語故事[M]. 北京:團結出版社, 2015.01:59-60
  • 2.    王俊編著. 讀成語·識天下 走進中國傳統文化 抉擇篇 1[M]. 北京:開明出版社, 2015.04:42-44
  • 3.    汪柏田主編. 解析辨考成語教學詞典[M]. 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1990.12:127
  • 4.    程繼隆著. 激濁揚清 習近平引經據典論廉政[M]. 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 2015.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