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秦中送李九赴越

鎖定
《秦中送李九赴越》是唐代詩人高適創作的一首詩。
作品名稱
秦中送李九赴越
出    處
全唐詩
作    者
高適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體裁
五言排律

秦中送李九赴越作品原文

秦中送李九赴越
攜手望千里,於今將十年。
如何每離別,心事復迍邅。
適越雖有以,出關終耿然。
愁霖不可向,長路或難前。
吳會獨行客,山陰秋夜船。
謝家徵故事,禹穴訪遺編。
鏡水君所憶,蓴羹餘舊便。
歸來莫忘此,兼示濟江篇。 [1] 

秦中送李九赴越註釋譯文

①秦中:古稱,指今陝西中部平原地區,因春秋、戰國時地屬秦國而得名。也稱關中。李九:即李九士曹。高適有《同李九士曹觀壁畫雲作》《同崔員外綦毋拾遺九日宴京兆府李士曹》《觀李九少府翥樹宓子賤神祠碑》詩,此李九為同一人,即京兆府士曹李翥。常建有《三日尋李九莊》詩曰:“雨歇楊林東渡頭,永和三蕩輕舟。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門前溪水流。”或即作於李九赴越後。另岑參有《送李翥遊江外》詩曰:“帆前見禹廟,枕底聞嚴灘。”可與此詩“謝家徵故事,禹穴訪遺編”相參閲。
②迍邅:同“屯遛”。指處境險厄,前進困難。《周易·屯卦·六二》:“屯如遑如,乘馬班如。”亦用以比喻人之困頓不得志。
③有以:猶有因。《詩經·邶風·旄丘》:“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出關:出潼關。因李九自秦中往東南至越地,經過此關。
④愁霖:明活字本作“愁臨”,《全唐詩》下注:“一作秋林。”前:《全唐詩》下注:“一作聯。”
⑤吳會:趙翼《陔餘叢考·吳會》:“西漢時會稽郡治本在吳縣,時俗以郡縣連稱,故云吳會。”山陰:《新唐書·地理志》:“越州會稽郡有會稽、山陰等七縣。”秦時置縣,因在會稽山之陰而得名,治所在今浙江省紹興市。隋時改名會稽,唐分會稽置山陰。
⑥謝家:指東晉名臣謝安,曾隱居會稽東山,不應徵闢。故事:過去的事情。《史記·太史公自序》:“餘所謂述故事,整齊其世傳,非所謂作也。”禹穴:指會稽宛委山,相傳禹於此得黃帝之書而復藏之。詳見《吳越春秋·越王無餘外傳》。
⑦鏡水:即鏡湖,或稱鑑湖,在今浙江省紹興市南。唐時跨越山陰、會稽二縣之界。《會稽記》:“漢順帝永和五年,會稽郡守馬臻創立鏡湖。”蓴羹:用蓴菜烹製的羹。《晉書·陸機傳》:“嘗詣侍中王濟,濟指羊酪謂機曰:“卿吳中何以敵此?答雲:‘千里蓴羹,未下鹽豉。時人以為名對。”
⑧濟江篇:謝靈運酬從弟惠連》:“傾想遲佳音,果枉濟江篇。”指謝惠連所作《西陵遇風獻康樂》詩,詩中有“昨發蒲陽汭,今宿浙江湄”“臨津不得濟,佇楫阻風波”之句。此處代指李九之詩。 [1] 

秦中送李九赴越創作背景

詩曰“攜手望千里,於今將十年”,高適曾於天寶十ー載(752)在長安與崔顆、岑參、李翥等人酬唱,寫下《同崔員外綦毋拾遺九日宴京兆府李士曹》《同李九士曹觀壁畫雲作》等詩;又曰“鏡水君所憶,蓴羹餘舊便”,明確説自己曾至越地,高適曾於至德元載(756)十二月出任揚州大都督府長史,兼準南節度使,至德三載四月離開揚州赴洛陽;詩題表明送別地在秦中,而高適於乾元二年(759)拜彭州刺史時先回京朝見肅宗,離天寶載有八年之久。綜合各方面因素,暫系此詩為乾元二年作。 [1] 

秦中送李九赴越作品鑑賞

此詩前四句從過去相聚寫到今離別,抒發“相見時難別亦難”的愁情“適越”以下四句寫眼前離別場面,既有不忍遠別之愁,又為對方前路茫茫而擔心。“吳會”四句想象李九此去越地,至會稽、遊山陰、訪謝家、探禹穴,這都是詩人很熟悉的生活和景點,以此沖淡別愁。“鏡水”以下四句把李九與自己合起來寫,再致別意:希望對方很快回來,給自己講解越地見聞,並以佳作相示。同樣以積極之語鼓舞對方,減少別緒。 [1] 

秦中送李九赴越作者簡介

高適(約702—765),唐代詩人。字達夫,一字仲武,渤海蓚(今河北景縣)人,遷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陽)。早年仕途失意。後來客遊河西,先為哥舒翰書記,後歷任任淮南、四川節度使,終散騎常侍。封渤海縣侯。其詩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筆力雄健,氣勢奔放。邊塞詩與岑參齊名,並稱“高岑”,風格也大略相近。有《高常侍集》。 [2] 
參考資料
  • 1.    李 丹.高適詩全集匯校匯注匯評.武漢:崇文書局,2020:371-373
  • 2.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