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碓,漢語二級字 [1]  讀作碓(duì),指木石做成的搗米器具:碓房(舂米的作坊)。 [2] 
中文名
拼    音
duì
字    級
二級(5418) [1] 
造字法
形聲:從石、隹聲
平水韻
去聲十一隊 [3] 
注    音
ㄉㄨㄟˋ
部    首
總筆畫
5+8
五    筆
DWYG
倉    頡
MROG
鄭    碼
GNI
結    構
左右

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duì(ㄉㄨㄟˋ)
碓
1、木石做成的搗米器具:碓房(舂米的作坊)。
基本詞義
duì
〈名〉
用於去掉稻殼的腳踏驅動的傾斜的錘子,落下時砸在石臼中,去掉稻穀的皮 [pestel for hulling rice]
延力身重以踐碓,而利十倍。——《新論》 [4] 
唐朝陸羽茶經杵臼:一名碓,惟恆用者為佳。
宋·陸游〈小舟遊近村舍舟步歸〉詩四首之一:「數家茅屋自成村,地碓聲中晝掩門。」
《西遊記·第一九回》:「那怪撲的跪下,望空似搗的一般,只管磕頭。」
duì
〈動〉
舂, 搗 [pound with a pestle] 。如:碓米(舂米)
常用詞組
碓房 [2] 

古籍釋義

碓【午集下】【石部】康熙筆畫:13畫部外筆畫:8畫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都內切,音對。舂具。《説文長箋》鳥食如舂碓然,故從隹。《馬融·長笛賦》碓投瀺穴。《注》碓之所投,瀺注隙穴也。《桓譚·新論》宓犧制杵臼之利,後世加巧,借身踐碓而利十倍。
通俗文》水碓曰轓車。《注》今俗依水涯壅上流,設水車,轉輪與碓身交激,使自舂,卽其遺制。
杜預連機碓孔融曰:水碓之巧,勝於聖人之斷木掘地。
《集韻》都回切,音堆。岸也。與堆塠通。《前漢·地理志》離。《河渠書》作離碓。
碓【卷九】【石部】
舂也。從石隹聲。都隊切
説文解字注
(碓)所㠯舂也。所㠯二字各本無。今補。舂者、擣粟也。杵曰所以舂。本斷木掘地為之。師其意者又皆以石為之。不用手而用足、謂之碓。桓譚新論。宓犠制杵臼之利。後世加巧。借身踐碓。按其又巧者、則水碓水磑。失聖人勞其民而生其善心之意矣。從石。隹聲。都隊切。十五部。 [2] 

字形書寫

字形對比
書寫提示
書寫提示 書寫提示

音韻方言

國際音標 tuei˥˧ 唐代讀音 duə̀i日語讀音 USU韓語羅馬 TAY現代韓語 대
客家話 [客英字典] doi5 [沙頭角腔] doi5 [客語拼音字彙] doi4 [陸豐腔] doi5 [東莞腔] doi5 [海陸腔] doi5 [寶安腔] doi5 [台灣四縣腔] doi5 [梅縣腔] doi5粵語 deoi3
近代音 端母 齊微韻 去聲 對小空;中古音 端母 隊韻 去聲 對小韻 都隊切 一等 合口上古黃侃系統:端母 灰部 ;王力系統:端母 微部 ;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