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碑廟鎮

鎖定
碑廟鎮,四川省達州通川區下轄鎮,地處通川區北部,東與安雲鄉為界,南與金石鎮相鄰,西與北山鎮相連,北與梓桐鎮青寧鎮接壤。 [2]  轄區總面積59.77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碑廟鎮户籍總人口22890人。 [5]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置達川區碑廟鄉。1958年9月,鄉改公社。1983年4月,公社改鄉。2000年9月20日,鄉改鎮。 [2]  2013年7月18日,區劃調整將原達縣碑廟鎮劃歸達州市通川區管轄。 [1]  [4]  截至2020年6月,碑廟鎮轄1個社區和7個行政村, [3]  鎮人民政府駐朝陽路1號。 [2]  碑廟鎮鎮內有四川千口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千口嶺省級森林公園。 [1] 
2011年,碑廟鎮農業總產值13819萬元,工業總產值47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060元。財政總收入2.8億元。 [2]  2013年,碑廟鎮農村經濟總收入11588萬元。 [1]  2019年,碑廟鎮有工業企業6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個。 [5] 
中文名
碑廟鎮
行政區劃代碼
511702108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四川省達州市通川區
地理位置
通川區北部
面    積
59.77 km²
下轄地區
1個社區和7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碑廟鎮朝陽路1號
電話區號
0818
郵政區碼
635029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大尖山、伏龍寺
車牌代碼
川S
人    口
22890人(截至2019年末户籍總人口)

碑廟鎮歷史沿革

碑廟鎮
碑廟鎮(2張)
春秋,屬夔子國。
戰國,屬巴國地。
東漢永元二年(90年),屬宣漢縣。
清,屬綏定府清鳳鄉。清道光三十年(1851年),建場。
民國,屬達縣(今達川區)。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分置碑牌河及石廟場鄉蘇維埃。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置達川區碑廟鄉。
1958年9月,鄉改公社。
1983年4月,公社改鄉。
2000年9月20日,鄉改鎮。 [2] 
2013年7月18日,區劃調整將原達縣碑廟鎮劃歸達州市通川區管轄。 [1]  [4] 

碑廟鎮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碑廟鎮轄碑廟1個居民委員會,鹽井、三關、擂鼓、朝天、千口、萬福、大營、伏龍、大石、三上、中坪、鑼鼓、石筍、陡坑14個村民委員會;下設5個居民小組、125個村民小組。 [2] 
截至2020年6月,碑廟鎮轄1個社區和7個行政村, [3]  鎮人民政府駐朝陽路1號。 [2] 
碑廟鎮區劃詳情
碑廟社區
千口村
三上村
石筍村
鹽井村
大營村
鑼鼓村
陡坑村

碑廟鎮地理環境

碑廟鎮位置境域

碑廟鎮地處通川區北部,東與安雲鄉為界,南與金石鎮相鄰,西與北山鎮相連,北與梓桐鎮青寧鎮接壤。 [2]  轄區總面積59.77平方千米。 [5] 

碑廟鎮地形地貌

碑廟鎮地處四川盆東平行嶺谷區、盆中丘陵區、盆周低山區連接地帶。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境內最高點位於小尖山老屋灣,海拔820米;最低點位於鄭家巖河岸,海拔479米。 [2] 

碑廟鎮氣候

碑廟鎮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冬暖、春早、夏熱、秋涼,無霜期長。多年平均氣温17.3℃,1月平均氣温6.2℃;8月平均氣温27.3℃。平均氣温年較差1.5℃。生長期年平均322天。無霜期年平均311.9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328.15小時,年總輻射116.4千卡/平方釐米。年平均降水量1211.4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數為140.1天,降雨集中在每年的4~10月,7月最多。 [2] 

碑廟鎮水文

碑廟鎮境內最大的河流為碑牌河(又稱長灘河),系巴河水系上游左岸一級支流,發源於平昌縣與宣縣漢交界的雞公寨,由西北向西南匯入巴河,境內河道長10.7千米。 [2] 

碑廟鎮自然災害

碑廟鎮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旱災、澇災、風災、低温、霜凍、雷擊等。雹災平均5年一遇,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1997年7月230,降雹時間約13分鐘,境內三上、鑼鼓、伏龍、大營、萬福5個村社受災,受災面積13500畝;洪澇每年均有發生,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1982年10月12日,造成大橋欄杆沖垮,朝陽街、文化街36户居民門市沖毀,1.6萬畝水稻絕收,直接經濟損失680萬元。 [2] 

碑廟鎮自然資源

截至2011年末,碑廟鎮主要礦產資源為頁岩,地質儲量0.8億立方米,可採儲量為0.08億立方米,集中分佈在西北部千口嶺山脈下沿,北部萬福台山脈一帶。地下水資源豐富,可利用量為H98.8萬立方米。
截至2011年末,碑廟鎮耕地面積1.8萬畝。 [2] 
截至2013年末,碑廟鎮耕地面積18870畝。 [1] 

碑廟鎮人口

截至2011年末,碑廟鎮轄區總人口22256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100人,城鎮化率9.4%。另有流動人口6643人。總人口中,男性13240人,佔59.5%;女性9016人,佔40.5%;14歲以下3769人,佔17%;15~64歲16835人,佔76%;65歲以上1652人,佔7%。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22241人。2011年,碑廟鎮人口出生率8.8‰,人口死亡率6‰,人口自然增長率2.8‰。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43人。 [2] 
截至2013年末,碑廟鎮總人口23010人。 [1] 
截至2019年末,碑廟鎮户籍總人口22890人。 [5] 

碑廟鎮經濟

碑廟鎮綜述

2011年,碑廟鎮農業總產值13819萬元,農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的5.6%。工業總產值47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060元。財政總收入2.8億元,比上年增長37%。其中地方財政收入0.9億元,比上年增長17%。從各主要税種看,完成營業税41.5萬元,增值税43萬元,企業所得税8萬元。 [2] 
2013年,碑廟鎮農村經濟總收入11588萬元。 [1] 
2019年,碑廟鎮有工業企業6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個。 [5] 

碑廟鎮第一產業

碑廟鎮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碑廟鎮生產糧食13000噸,其中水稻8800噸,小麥2000噸,玉米2200噸。主要經濟作物為蔬菜。2011年,蔬菜種植面積4000畝,產量9400噸,主要品種有辣椒、大白菜、白蘿蔔、西紅柿等,其中辣椒1600噸,大白菜2000噸,西紅柿2000噸。 [2] 
2013年,碑廟鎮總產糧食97850噸,存欄耕牛2100頭,生豬25870頭。另發展有烏梅1800畝、青脆李800畝。 [1] 
碑廟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碑廟鎮生豬飼養量40800頭,年末存欄18000頭;羊飼養量8000只,年末存欄3400只;家禽飼養量3.7萬羽。
截至2011年末,碑廟鎮累計造林530畝,林木覆蓋率35.5%。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175畝,產量460噸。 [2] 

碑廟鎮第二產業

碑廟鎮工業以鑄造、機械加工、塑料製品、建築材料為主。2011年,碑廟鎮工業總產值4700萬元,工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的29.4%。
2011年,碑廟鎮工業企業5家,職工348人;實現工業增加值19800萬元,比上年增長8.6%。 [2] 
2013年,碑廟鎮有糧油加工、釀酒、縫紉、機械製造和修配等鄉鎮企業。 [1] 

碑廟鎮第三產業

2011年末,碑廟鎮有商業網點13個,職工132人。社會商品銷售總額2億元,比上年增長10.8%;城鄉集貿市場2個,年成交額1.1億元。
截至2011年末,碑廟鎮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2.2億元,各項貸款餘額0.6億元。 [2] 

碑廟鎮交通運輸

碑廟鎮境內有達巴高速公路,201省道,雷北公路,碑金公路貫穿全境。
2011年末,碑廟鎮有客運站1個,日發客運汽車50班次,日均客運量1500餘人次。 [2] 
碑廟大橋 碑廟大橋

碑廟鎮社會事業

碑廟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碑廟鎮有幼兒園3所,在園幼兒510人,專任教師12人;小學1所,在校生1755人,專任教師8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954人,專任教師96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2011年,碑廟鎮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200萬元,比上年增長27%,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佔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28%,比上年提高了9個百分點。 [2] 

碑廟鎮文體事業

1992年8月,原碑廟鄉開通有線電視。2011年末,碑廟鎮有線電視用户1.3萬户,入户率76.3%。
2011年末,碑廟鎮有文化站1個;各類圖書室18個,藏書2.4萬餘冊。
2011年末,碑廟鎮有學校體育場6個。4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17%。 [2] 

碑廟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碑廟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14個,其中門診部(所)13個;病牀55張,每千人擁有醫療牀位2.5張,固定資產總值870萬元。專業衞生人員68人,其中執業醫師15人,執業助理醫師12人,註冊護士12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3.2萬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8%。 [2] 

碑廟鎮社會保障

2011年末,碑廟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125户,人數180人,支出48.6萬元,比上年增長20%,月人均225元;城市醫療救助296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215人次,支出6.1萬元。
2011年末,碑廟鎮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837户,人數1043人,支出50.1萬元,月人均40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74人,支出66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30人,支出23.4萬元;農村醫療救助281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417人次,共支出4.25萬元。
2011年末,碑廟鎮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35人,撫卹事業費支出74.5萬元。社會福利費176萬元;社區服務設施3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1個,社區服務站1個。 [2] 

碑廟鎮郵政電信

2011年末,碑廟鎮有電信企業2家,服務網點3個;固定電話用户1700户,移動電話用户1800户,寬帶接入用户1000户。全年電信業務收入280萬元。
2011年末,碑廟鎮郵政局1個,代辦所6個,報紙、期刊累計發行2.3萬份(冊),業務收入800萬元,其中純收入230萬元。 [2] 

碑廟鎮基礎設施

  • 給排水
2011年末,碑廟鎮鎮區自來水廠1個,鋪設幹線水管5500米。 [2] 
  • 供電
2011年末,碑廟鎮鎮區擁有35千伏及以上變電所1座,高壓輸電線路2條,總長度96千米。年售電量累計完成1335萬千瓦時。 [2] 
  • 園林綠化
2011年末,碑廟鎮鎮區綠化面積0.6公頃。 [2] 

碑廟鎮歷史文化

  • 名字由來
清道光三十(1851)建場,清嘉慶七年(1802)在場南5公里建石廟場。後取碑牌河的“碑”、石廟場的“廟”字為碑廟。 [1] 

碑廟鎮風景名勝

2014年11月,在李中權將軍故居原址的基礎上建設了四川千口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碑廟鎮地方特產

碑廟鎮有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達州脆李,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達縣苧麻和達縣烏梅。
  • 達州脆李
達州脆李果實中大,圓形,果頂平或微凸;果面黃綠色,果粉中多、灰白色;縫合線淺、明顯、不對稱;果肉淡黃色,肉質脆,汁液中多,味甜、濃,離核。
2011年12月20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達州脆李”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達州脆李
  • 達縣苧麻
達縣苧麻,具有強度好、單纖維支數高、纖維長等特點。達縣苧麻的單纖維強度為35~40克,束纖維強度為52克左右;達縣苧麻平均單纖維支數在1900~2200米/克支,纖維支數最高可達2402米/克支。
2007年03月05日,原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批准對“達縣苧麻”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達縣苧麻
  • 達縣烏梅
烏梅,為薔薇科植物梅,為《藥典》收載品種“耳梅”。烏梅主產在四川、貴州、福建等地,四川達川區是達縣烏梅的原生資源地和主產區,果實橢圓形,青中透黃,種核屬橢圓籽類型,兩側無稜線,呈流線型邊緣。果肉率85.5%,達縣烏梅初加工後成品呈不規則的耳扁球形,直徑1.5~2.3釐米。表面棕黑色至烏黑色,皺縮不平。一端有圓形的果柄痕。果肉柔軟,烏黑色或黑棕色。核堅硬,橢圓形,棕黃色,表面有小凹點。
2010年12月31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達縣烏梅”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達縣烏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