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石塘鎮

(廣東省韶關市仁化縣下轄鎮)

鎖定
石塘鎮,廣東省韶關市仁化縣下轄鎮,位於仁化縣境西部,東連董塘鎮,南接湞江區花坪鎮,西與樂昌市廊田鎮為鄰,北與紅山鎮交界,距仁化縣城19千米。 [1]  轄區行政區域面積80平方千米。 [2]  2019年末,石塘鎮户籍人口13571人。 [1] 
南北朝時代,已有先民在石塘鎮境內卜居。唐垂拱四年(688年),屬仁化縣潼陽鄉(董塘、石塘)。明朝時,稱石塘都。民國三十年(1941年),屬董塘鄉。1986年,設立石塘鎮。 [1]  截至2020年6月,石塘鎮下轄1個社區、6個行政村。 [3] 
2018年,石塘鎮有工業企業4家,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家。 [2] 
中文名
石塘鎮
外文名
Shitang Town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廣東省韶關市仁化縣
地理位置
仁化縣西南部
面    積
80 km² [2] 
下轄地區
1個社區、6個行政村 [3] 
電話區號
0751
郵政編碼
512324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約 1.36 萬(2019年户籍人口) [1] 
著名景點
石塘古村
車牌代碼
粵F

石塘鎮歷史沿革

石塘鎮歷史悠久,南北朝時代已有先民在此卜居。石塘地勢西高東低,三面環山,相傳因周圍多魚塘,塘中均有石筍,故名石塘。
石塘鎮向為仁化屬地,其隸屬關係,隨着仁化縣行政區域演變而演變。
唐垂拱四年(688元),屬仁化縣潼陽鄉(董塘、石塘)。
明朝時,稱石塘都。
民國二年(1913年),屬仁化縣董塘區。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屬第三區。
民國三十年(1941年),屬董塘鄉。
1949年,屬第二區。
1955年,屬董塘區。
1958年,屬丹霞公社。
1959年,屬董塘人民公社。
1961年,改石塘公社。
1984年,改石塘區公所。
1986年,設立石塘鎮。 [1] 
石塘鎮古村落 石塘鎮古村落

石塘鎮行政區劃

截至2020年6月,石塘鎮下轄1個社區、6個行政村:石塘社區、上中坌村、下中坌村、石塘村、光明村、水歷村、京羣村。 [3] 

石塘鎮地理環境

石塘鎮位置境域

石塘鎮位於仁化縣境西部,東連董塘鎮,南接湞江區花坪鎮,西與樂昌市廊田鎮為鄰,北與紅山鎮交界,距仁化縣城19千米。 [1]  轄區行政區域面積80平方千米。 [2] 

石塘鎮地質

石塘鎮由於古代地殼運動影響,地質地層發育較全,地質巖體以砂頁岩為主,圍繞巖體分佈地層,主要為震旦系、寒武系。鈣鹼性岩層都有顯露,石灰岩分佈極廣,石灰衝、歷林、黃伍等地都有豐富石灰石,其次中生代的海陸交互相含煤建造亦顯露出,煤藏量豐富,大鶴山、黃坭埂屋背嶺等地皆有豐富的原煤儲藏。

石塘鎮地形地貌

石塘鎮屬平原丘陵區,適宜牧坡面積1萬多畝,坡地平坦。 [1] 
石塘鎮地勢由西向東傾斜,至中下部向南北擴展,西部以山地為主,東部及南北均屬海拔500米以下的中低丘陵區,整個地形西北高東南低,由小到寬呈狹長葫蘆形。山地海拔300至500米以上,主要分佈在鎮西北和西南地區,包括厚裏、上中坌、下中坌、光明,屬嶺南山脈,面積5605.4公頃,佔全鎮總面積的69.5%,這些山均山巒重疊,漫山遍野都是自然竹木,濕度較大。丘陵主要在海拔300米以下的,多分佈在石塘河,光明河的邊岸,石塘村、水歷、田心、京地、河塘、下中坌等較寬谷地帶,地勢較平坦,土地肥沃,是鎮的糧產區。
石塘鎮境內的山脈屬南嶺山脈,山脈錯綜複雜,主要由西北向東南和西南延伸,境內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峯有10座,界山5座。南面嶺有文頂寨海拔361米,和尚嶺海拔450米,八字嶺海拔357米,白水寨海拔338米(水歷與董塘界山),細埂子海拔315米(光明與曲江界),獅子嶺海拔323米;西面嶺有:後舌地海拔836米,勞刀塘海拔702.5米,丫叉頂海拔679米,牛頭窩海拔679米,石窩海拔615.3米,穿龍坑海拔608.3米,崖婆嘴海拔599米,野豬嶺海拔528米,泥頭寨海拔473米,燈盞窩海拔425米,朱尾奇海拔386米;北面嶺有棕樹龍海拔667米,通天寨海拔643米,蕉葉塘海拔551米,崖婆鬥海拔443米,石子岐海拔425米,茅嶺寨海拔356米(京羣與董塘界山),黃竹山海拔777.6米(石塘與紅山界山),觀音座蓮海拔707.4米(上中坌與紅山界山)。
石塘鎮地形圖 石塘鎮地形圖

石塘鎮氣候

石塘鎮境內屬暖濕的中亞熱帶季風氣候 [1]  ,年平均氣温19.6℃,極端最高氣温40℃,極端最低氣温-5.4℃,全年總積温7180℃,年平均降雨量1600毫米,雨日約144天,日照約1725小時(春季151小時,夏季929小時,秋季322小時,冬季323小時),太陽輻射量107.2千卡每平方釐米(春12.9千卡每平方釐米,夏58.9千卡每平方釐米,秋17.5千卡每平方釐米,冬17.9千卡每平方釐米),平均初霜日十二月六日,平均終霜日二月十二日,有霜天數19日,平均霜期68天,平均無霜期297天,作物生長期233天。最大年降雨量是1953年2348.3毫米,最小年降雨量是1967年1171.4毫米,多年平均降雨量為1660.6毫米(27年統計),多年統計一日最大降雨量是1972年5月6日162毫米,多年統計一小時最大降雨量是1966年71.7毫米,多年統計24小時最大降雨量是1966年227.1毫米,多年平均每平方千米降水量970000立方米。

石塘鎮水文

石塘鎮境內有河流3條,總長61.6千米,主流:水田河、石塘河,縱貫鎮境腹部,分別由西南、西北向東流入董塘河。 [1] 
石塘河,發源於上中坌觀音坐蓮,經沙灣、上中坌、下中坌、石塘、水歷流入董塘境內的江頭河,全長約15千米。
水田河,又叫光明河,發源於大鶴山,經馬斯坳、田心、大塘、水歷到水口塔下和石塘河會流入江頭河,全長約11千米。
斯溪河,發源於斯溪山,經烏豬嘴、河塘、侯子坪邊流入江頭董塘河。河長35.6千米,流域面積296.70平方千米。

石塘鎮自然資源

石塘鎮土地資源

石塘鎮有耕地面積2.4萬多畝,林地面積9萬餘畝,擁有大面積坡度在25度以下的荒坡地供開發。 [1] 
(1)土地概況
1.山地面積8.7萬畝,佔土地面積的72%,主要分佈在鎮西部、南部和北部。宜林業生產的低山矮岺約1.5萬畝,佔土地面積12%。山坡較緩,光温條件比較好的梯田、排田、坑田宜林生產。
2.丘陵(海拔500米以下)面積有2000多畝,佔土地面積18%。海拔100至300米的中丘約1.5萬畝,佔土地面積80%,主要分佈在石塘河、光明河、斯溪河兩邊寬闊地區,宜農業生產。
(2)土地利用現狀
1.耕地總面積1.617萬畝,佔土地面積的18.5%,農業人均耕地1.3畝,其中水田15321畝,旱壩地2024畝。西部山區(上中坌)在80年代多為種植水稻為主的一熟制,其餘都是丘陵盆地各村雙季稻的二熟制,到2000年後大部分山地丟荒還草還林。
2.林地面積5.3萬畝,佔土地面積44%,林業用地面積達56.5.4公頃,其中有林面積4312公頃,森林覆蓋率達89%,林地土層較深厚,水濕條件較好,具有林木天然生長的良好環境。
3.河流、山塘、水庫、魚塘等水域面積共1080畝,佔土地面積0.9%,河流以石塘面積最大,山塘以蓄水灌田為主,水庫則灌溉、發電、飲水兼用。
4.荒山荒地480多畝,佔土地面積的0.4%。

石塘鎮水資源

石塘鎮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660.6毫米,且境內三面羣山環抱,竹木成蔭,溪流縱橫,石塘、水田、斯溪三條河流貫穿全鎮,水資源較為豐富,農田灌溉便利,河流上游零星分佈在山谷各地帶,多利用自然水灌溉農田。下游耕地面積的灌溉區,都有永久性的水陂。河水易漲易退,旱澇並不大嚴重。境內還藴藏着豐富的地下水,可供掘井和打水泵取水食用。
由於石塘河流發源地勢較為平坦,落差不大,鎮內只有利用水庫建造的小電站2座,總裝機容量375千瓦。

石塘鎮礦藏資源

石塘鎮由於古代地殼運動影響,地質地層發育較全,地質巖體以砂頁岩為主,圍繞巖體分佈地層,主要為震旦系、寒武系。鈣鹼性岩層都有顯露,石灰岩分佈廣,石灰衝、歷林、黃伍等地都有豐富石灰石,其次中生代的海陸交互相含煤建造亦顯露出,煤藏量豐富,大鶴山、黃坭埂屋背嶺等地皆有豐富的原煤儲藏。
礦產:據地質部門多年來的勘探,石塘境內地下含多種礦,非金屬礦主要有煤,分佈在大鶴山、大石板、果園背一帶。金屬礦有:鉛、鋅、鐵、硫鐵、金銀、銅。

石塘鎮人口

2017年,石塘鎮常住人口9371人。 [4] 
2018年,石塘鎮户籍人口13579人。 [2] 
2019年末,石塘鎮總户數4283户,户籍人口13571人,其中,農業人口8602人,外來人口40人。 [1] 

石塘鎮經濟

石塘鎮綜述

2015年,石塘鎮農業生產總值達21388.39萬元,同比增加1944.45萬元,增長10%,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1207元,同比增加1019元,增長10%。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11955萬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89元,同比增長10.73%。 [5] 
2016年,石塘鎮地區生產總值20479萬元,人均生產總值從6.75萬元增加到7.12萬元、年均增長5.5%。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600萬元,同比增長9%。 [6] 

石塘鎮第一產業

農業
石塘鎮發展蔬菜、優質稻、花生、馬蹄、柑橘及各種瓜類等經濟作物。蔬菜一年種植3281畝,兩造稻穀種植面積13342畝,兩造花生種植面積6224畝,馬蹄900畝,柑類9007畝,瓜類1225畝,甜竹筍面積5000畝。 [1] 
石塘鎮成立了馬蹄、甜竹筍、柑桔、花生、蔬菜、農機、靈芝、農副產品等13家農民專業合作社。自成立農副產品(石塘堆花米酒)專業合作社後,全鎮共發展了30户家庭式釀酒作坊,每年的堆花米酒產量約425噸。 [1] 
石塘鎮農作物以糧食作物為主,主要是水稻,其次是番薯、馬鈴薯、高粱、玉米等。油科作物主要有花生、油菜。豆類作物主要有黃豆、綠豆、紅豆、眉豆等。經濟作物有甘蔗、茶葉、煙葉、蔬菜等。農產品主要有優質米、花生、馬蹄、筍乾、草菇、石塘米酒等。
石塘鎮農業風光 石塘鎮農業風光
畜牧水產
石塘鎮畜牧業發展以三元雜交豬、肉鴨、山地雞為主。石塘鎮水產品的水域魚塘、山塘、水庫等,魚塘面積達3000多畝,魚品種主要以“四大家魚”為主,並引進了野鯪、三角魴等魚種。 [1]  水產主要有草魚、鱅魚、鰱魚、鯽魚、武昌魚。

石塘鎮第二產業

2018年,石塘鎮有工業企業4家。 [2] 

石塘鎮第三產業

2018年,石塘鎮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家。 [2] 

石塘鎮交通運輸

石塘鎮境內有省道S345線貫穿全境。 [1] 
石塘鎮電子地圖 石塘鎮電子地圖

石塘鎮歷史文化

民俗文化
石塘鎮民俗文化神秘而悠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數月姐歌。月姐歌是石塘古村的傳統民間藝術,用石塘古村特有的方言唱出,別有一番風味。相傳唐代一個叫月蓮的宮女流落民間,在石塘村定居,月蓮把宮裏的一些曲調傳授給婦女們演唱,特別是在每年中秋節期間,婦女們自動組合在一起邊賞月邊演唱向宮女學來的曲調,還一邊自由地歌舞和做遊戲,自此成習,代代相傳。至明朝,月姐歌進入鼎盛時期,演唱時間延長到一個半月;清朝,月姐歌不斷髮展完善,演唱時間恢復到原來的每年農曆八月初一到八月十五,月姐歌只在晚上唱,白天不唱;而且,只有女人唱,男人不得進入歌壇。慢慢成為石塘村婦女歡慶中秋佳節的獨特形式,代代傳承。 [1] 
月姐歌活動共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準備活動;第二部分接月姐;第三部分迷月姐;第四部分送月姐。其中迷月姐包括:“繡香包”調、“石榴打花”調、“睇龍船”調、“送月姐”調四大部分。歌詞所及內容,涵蓋了農事季節歌、敍事歌、情歌等有關時令節氣、耕耘織造、人情冷暖、世態炎涼,或借古喻今,或託物寓情,或直抒胸懷,或暗吐心聲,以表現舊社會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婦女們藉助“月神”的威嚴來宣泄內心情感的一種活動方式,在2009年被列入了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科學研究價值。 [1] 

石塘鎮風景名勝

雙峯寨
雙峯寨,又名石塘寨,坐落在仁化縣城西19千米的石塘鎮,始建清光緒己亥年(1899年),竣工於清宣統二年(1910年),由李自勝籌金三萬,前後歷時12年建成,雙峯寨成長方形,石灰及青磚砌成,南北長73米,東西寬70米,有一個主樓和四個炮樓,其間有圍牆相連,圍牆高9米,厚1.3米,四個炮樓均為四層,高13米,主樓五層,高15.3米,圍牆四面均建有瓦面蓋頂的廊,寬1.2米,下層稱為半層,寬3.15米,走廊及五個炮樓共有炮眼55個,寨堡另設一正門,門楣上方書“雙峯保障”四字,原為吊橋進入寨內,寨外四周均設護城濠,濠寬13.7米,水深約2米,寨建築面積4664平方米,佔地面積9486.6平方米(包括護城河)。 [1] 
雙峯寨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廣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共黨史教育基地。 [1] 
雙峯寨全景 雙峯寨全景
石塘古村
石塘古村坐落於離世界遺產丹霞山西北20千米的一處美麗的小盆地中。從明洪武年間始祖李可求從福建移居此地、開荒建房算起,石塘古村已經走過了640年的風雨,到清代咸豐年間已發展為千家村,成為仁化縣最大的自然村。石塘古村總佔地總面積15公頃,有人口3400多人,擁有古建築133座,保存完好的有106座,是韶關市範圍內集古屋、古巷、古井、古寨、古風、古韻於一體,歷史文化底藴最深厚、古建築羣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個古村落。42000多平方米的青磚青瓦、古宅民居,佔地3.8公頃。村中房宅建築,多數有青磚馬頭牆。這種高出房檐屋脊、翹角崢嶸的封火山牆,是徽派建築的明顯特色,而房內樑架藻井的結構形式,卻帶有濃郁的福建風采,一些夯土泥磚房屋,又具客家地方建築的典型風格。其整體地保留了清代和民國初年村落的格局和建築風格,而且保存了優良的自然生態系統,山水自然風光和諧統一。2010年7月22日,石塘古村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2012年被評為廣東省十大最具特色古村落,同時被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文化和旅遊部、財政部列入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2014年2月被評為廣東名村。2016年2月被評定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2017年5月,石塘古村榮登“中國最美古村落榜單”。 [1] 
明洪武年間(1368年)李可求從福建上杭勝運裏豐朗村移居仁化石塘村。可留移居夏富,可行移居曲江周田,可純移居廣州陳村。可求到石塘生子殿承、府判;殿承生小十郞,小十郞生下一子名曰李自性(法名季五郞),自性公開始,在石塘村興建祠堂。第十二世祖大用先在石塘村高門檻建三多堂,三多堂坐北朝南,高門檻在三多堂前面50米處,高門檻有7個台階,由南進上三下四。以前,如果有人問你是否石塘人,他會首先問高門檻有多少個台階,你能答上,證明是石塘人,若答不上,即懷疑你是冒充,高門檻是石塘的一個重大標誌。 [1] 
石塘鎮石塘村 石塘鎮石塘村
石塘龍母廟(石塘娘娘廟)
石塘龍母廟又稱石塘娘娘廟,位於仁化縣石塘鎮石塘村委會早禾田村小組。據石塘娘娘廟碑記載,始建於清代。民國時期重建。坐北向南。磚木結構。面闊13米,進深10.6米,佔地面積約150平方米。三開間,歇山頂,灰塑博古脊。廟堂內左右建有2個拱門。正中安放龍母娘娘雕像,左右分別是九子娘娘雕像和將軍雕像。四周建有廻回走廊,牆體及廊栓是磚砌築。木構樑架,蓋瓦屋頂。是當地及八方民眾朝拜、祈禱的場所,對研究石塘村民俗有一定價值。 [1] 
歷林水口塔
水口塔建於明朝,坐落於石塘鎮歷林村委會歷林村小組,緊鄰潼陽水溪旁。塔為平面六角形,七層平座樓閣式空心磚構塔,通高18.6米,該塔造型端莊秀麗,比例協調。但是該塔由於地基下沉原因,致使塔往東南方傾斜80釐米。1989年6月,水口塔被仁化縣人民政府公佈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對此塔進行了重修並保留了原傾斜度。 [1] 
石塘堆花米酒展覽館
石塘堆花米酒展覽館建於2013年12月,佔地1000平方米,博物館主要包括酒歷史、建設工藝傳承區、制酒用具展示區、產品展示區、鑑賞體驗區和遠景規劃等分區。堆花米酒展覽館與世界地質公園丹霞山、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雙峯寨、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石塘古村融為一體,形成名山名寨、古村古酒品牌,對傳承和發揚石塘釀酒文化,有着積極的推動作用。 [1] 

石塘鎮地方特產

石塘堆花米酒
石塘堆花酒歷史悠久,已有300多年曆史,於2012年被列入“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釀製過程中有些技藝秘不外傳,是傳統手工技藝。釀造出來的米酒倒在杯中會起一顆顆的酒花,串在一起猶如一串珍珠鏈子,有些壘起成堆,顧名“堆花酒”。韶關俯志記載:“清酒隨處具有以粘米釀成味清而香烈,冬酒蒸糯米為之置廚屋間經十年者香甜異常並能補血。” [1] 
早在光緒年間,單石塘雙峯村就有酒莊八十多間,賣酒的小店三十多家。“堆花酒”一定要有用石塘地下水,釀出來的酒色清、氣香、味醇,否則其味不同。堆花酒的品種有四十度、五十度、五十五度、六十度,六十五度、七十度,要五十五度才能起堆花。 [1] 
2017年,仁化石塘堆花米酒被評為省級名特優新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 [1] 
馬蹄
馬蹄學名荸薺,俗稱為馬蹄,在石塘、董塘、丹霞等平原地區一帶均有種植。仁化又以石塘上中坌村的馬蹄最為出色,幾乎家家種植,還有下中坌馬蹄專業合作社,每年種植面積2000多畝,年產量1000多噸。這裏的馬蹄個大、皮亮、皮薄、肉厚,營養豐富,生吃以清、嫩、甜、爽口聞名,有清熱降火、生津解渴的功效;以致鄉間有一習俗:親友來訪,馬蹄是第一道接待鮮食。 [1] 
甜竹筍
甜竹筍是亞熱帶長年生長的經濟作物,適宜於家庭和餐館消費的中高檔食品,其加工成筍乾以清香、嫩滑而著名,含有豐富的高蛋白,低脂低澱粉、多糖、纖維素、維生素B1、B2、C和多種氨基酸等;有益肝脾、助消化的作用,堪稱“山珍美食”。石塘鎮上中坌甜竹筍專業合作社種植的甜竹筍已通過國家有機產品認證。 [1] 
石塘扣肉
石塘扣肉屬香芋扣肉的一種,其中香辣扣肉屬地地道道的石塘特色菜。用五花肉切成約0.5公分厚,煮成八成爛後油炸。香芋頭也切同肉一樣厚度油炸成金黃色,與五花肉一塊塊相隔、相扣,放入秘製香辣調料,吃起來味香辣、不膩、爽口。肉皮金黃,香芋綿柔,黃白相間,形成龜背。 [1] 
咕嚕肉
炸咕嚕肉,是一款帶有濃厚地方風味的食品,屬於石塘傳統美食。只需將肥豬肉放置調勻的麪糊,盛入板瓢,入油鍋去“泡”(平聲,土話,意味炸),待麪糰泡成金黃,掏出即成。因其表皮爆裂而約定俗成,被冠名為“炸咕嚕肉”。 [1] 
石塘炸魚塊
石塘炸魚塊取石塘當地的大魚,剛出鍋的幹炸魚塊炸得黃黃的,一股焦香的孜然味兒立即鑽進每個人的鼻孔。魚塊炸得大,直接下手掰着吃更爽,掰開炸酥的魚肉,一股熱氣“騰”地冒出來,一塊兒一塊兒地撕着吃,滋味兒浸得最透,外面炸得酥脆,裏面卻是軟香,撕着吃還不怕有刺。 [1] 
炸蠔豉
炸蠔豉是石塘當地發源的特色菜,是石塘特有的菜色,味道特別鮮甜,入口多種滋味,外面裹着麪粉,裏面放入蠔豉、香菇、馬蹄、冬筍、肉絲。入鍋炸至金黃的外表,入口異常的爽口甘香,裏面則是六種配料,每種都有不同的調味,濃、香、甜、脆、清樣樣俱全。 [1] 

石塘鎮榮譽稱號

2021年1月6日,被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公佈為第二批廣東省旅遊風情小鎮。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