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角魴

鎖定
三角魴是鯉形目鯉科魴屬魚類,又稱魴、鯿魚、三角鯿、烏鯿等。體形似長春鯿,但比長春鯿體髙,呈菱形;頭小,口小斜裂,口端位,上、下頜表面角質化;腹稜自腹鰭基部至肛門;背鰭高,高度等於頭長,與腹鰭相對;胸鰭達至腹鰭,腹鰭延至肛門;臀鰭基部長,起點與背鰭末端相對;尾鰭分叉深;背部呈灰褐色,體側呈灰黑色,腹部呈銀白色,各鰭為灰白色。 [9]  壽命7年。 [10] 
三角魴主要分佈在黑龍江、長江、珠江、錢塘江閩江及洞庭湖、鄱陽湖、梁子湖等。喜棲息於淤泥、石礫或在沉水植物和淡水殼菜的敞水區的中下層。 [9]  羣集在深水的石隙中越冬。4月開始攝食,6-10月攝食強度最大,12月至翌年3月基本停止進食。 [11]  為水體中下層雜食性魚類,以枝角類動物為食,成魚主食苦草、輪葉黑藻等水生植物;同時兼淡水殼菜等軟體動物和水生昆蟲;也可投餵商品魚類飼料。 [9]  繁殖期為4-5月,集羣產卵,懷卵量一般為17-47萬粒,成熟卵呈淡黃色,具粘性。 [11] 
三角魴具有生長快、食性廣、抗逆性較強、易養殖等特點,且肉質細嫩、營養豐富,因此該魚的人工養殖發展迅速。 [9] 
中文名
三角魴 [1] 
別    名
平胸魴
塔鯿
三角鯿
烏鯿
拉丁學名
Megalobrama terminalis (Richardson, 1846)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硬骨魚綱
亞    綱
輻鰭亞綱
鯉形目
亞    目
鯉亞目
鯉科
亞    科
魴鯿亞科
魴屬
三角魴
分佈區域
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等水域

三角魴形態特徵

三角魴,體長130~367mm;體長為體高的2.3~3.1倍,為頭長的4.2~5.1倍,為尾柄長的8.3~10.9倍,為尾柄高的8.1~10.3倍。頭長為吻長的2.3~3.9倍,為眼徑的3.0~4.6倍,為眼間距的2.1~2.8倍,為尾柄長的1.6~2.5倍,為尾柄高的1.8~2.3倍。尾柄長為尾柄高的0.7~1.2倍。
三角魴
三角魴(5張)
三角魴體側扁而高,略呈長菱形,腹部圓,腹稜存在於腹鰭基與肛門之間,尾柄寬短。頭短,側扁,頭長遠較體高為小,吻短而圓鈍,吻長等於或大於眼徑。口小,端位,口裂稍斜,上下頜約等長,邊緣具角質,上頜角質呈新月形,上頜骨伸達鼻孔的下方。眼較大,位於頭側,眼後緣至吻端的距離大於眼後頭長。眼間寬而圓凸,眼間距大於眼徑。孔向前約伸至前鰓蓋後緣的下方;鰓蓋膜聯於峽部;峽部窄。鱗中大,背、腹部鱗較體側鱗為小。側線約位於體側中央,前部略呈弧形,後部平直,伸達尾鰭基。背鰭位於腹鰭後上方,外緣上角尖形,第三不分枝鰭條為硬刺,刺尖長,其長大於頭長。背鰭起點至吻端的距離大於或等於至尾鰭基的距離。臀鰭外緣凹入,起點與背鰭基末端約相對,至腹鰭起點的距離小於臀鰭基部長。胸鰭尖形,後伸到達或不達腹鰭起點,也有超過腹鰭起點。腹鰭位於背鰭的前下方,其長短於胸鰭,末端不達臀鰭起點。尾鰭深叉,下葉略長於上葉,末端尖形。 [1]  鰓耙短,排列較稀。下嚥骨寬短,呈“弓”狀,前、後臂約等長,有前、后角突;主行咽齒側扁,末端尖而彎,最後一枚齒呈圓錐形。鰾3室,中室最大,後室小而末端尖形。腸長,盤曲多次,其長為體長的2.5倍左右。腹膜銀灰色。 [1] 

三角魴生存環境

三角魴棲息於流水或靜水的水域中下層, 喜歡在遊泥質和生有沉水植物的敝水區育肥。 對水質要求較高,清新的水質、較高的溶氧是其生活的必需條件。 [1] 

三角魴生活習性

三角魴屬雜食性魚類,每年初春就遊至江河港汊和附屬水體的沿岸覓食。以水生植物為食,特別喜歡吃淡水殼菜,也吃水生昆蟲、小魚、蝦和軟體動物等。但三角魴食性的可塑性也很大,從低等的單細胞藻類到高等的無脊椎動物都可作為它的食物。 [2]  氣温超過20攝氏度時也到上層活動,氣温低於5℃時,行動緩慢聚集在深水區石縫中過冬。 [1] 

三角魴分佈範圍

中國特有魚類。 [1]  分佈於中國海南島(萬寧、瓊海、海口);廣東肇慶;廣西(崇左、龍州、百色、桂平)。長江中下游、黃河、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嫩江以及興凱湖鏡泊湖等水域。 [2] 

三角魴繁殖方式

三角魴3齡性成熟。春夏之交,成熟親魚羣集於有流水的場所進行繁殖;卵產在卵石底的淺水區。卵淺黃色,微粘性,卵徑1.1~1.3mm。產卵期為6~7月份,卵為浮性,體重3.5kg的雌魚懷卵量為30萬粒左右。 [2] 

三角魴主要價值

食用價值:體大肉厚,骨刺比較少,肉質嫩滑、鮮美,含脂量高,內臟含脂量更大,為淡水魚類中的珍品。 [3]  每一百熱量135.00千卡,蛋白質18.30g,脂肪6.30g,碳水化合物1.20g,維生素A28.00ug,硫胺素0.02mg,核黃素0.07mg,尼g酸1.70mg,維生素E0.52mg,鈣89.00mg,磷188.00mg,鈉41.10mg,鎂17.00mg,鐵0.70mg,鋅0.89mg,硒11.59ug,銅0.07mg,錳0.05mg,鉀215.00mg,膽固醇94.00mg。 [3] 
經濟價值:三角魴肉細嫩味鮮美,富含脂肪,是一種較貴重的經濟魚類。 [4]  三角魴生長速度快,體形大,在水庫等不投餌的自然水域中當年可長到80~150g,二齡魚可長到300~600g,平均400g,三齡魚可長到800g,最大可達5kg左右。在水庫等大水面中增養殖,具有自行繁育、形成種羣生產力和較易捕撈等優點,是中國重點提倡大水面推廣養殖的優良品種。 [5] 

三角魴亞種分化

三角魴(2亞種)
中文名
拉丁文名
命名人及年代
三角魴指名亞種
Megalobramaterminalisterminalis
Richardson, 1846
三角魴厚頜亞種
Megalobramaterminalispellegrini
Richardson,1846
[6] 

三角魴保護級別

中國國家保護級別:未定
CITES公約級別:未定
IUCN紅色名錄等級:未予評估(NE)
紅皮書等級:未定 [1] 

三角魴人工繁殖

三角魴親魚來源

三角魴
三角魴(2張)
親魚為二齡魚。每年1月過後放養親魚,放養前池水經消毒培育水質,魚種用20mg/升高錳酸鉀溶液浸浴10分鐘;投餵自制飼料,日投3次,日投餌量為魚體重的5%~10%;池水深1.2m,每5~7天注水1次,保持水質清新。在水泥池養殖3個月,因冬季水温低,此階段生長較慢,三角魴全長長至6~10cm,成活率97%。4月份捕起放到面積為5畝的池塘培育,放養前15天用生石灰75~150kg/畝消毒池塘,然後畝施糞肥100kg,2~3天后注水培育水質。投餵適口的羅非魚配合飼料為主,日投餌2次,日投餌量根據天氣、水温、水質和魚生長狀況確定,為魚體重的3%~5%。 [7] 

三角魴產前培育

3月,三角魴已近二齡,魚體重0.5kg以上,普遍達到性成熟,水質保持一定的肥度,4月份每週沖水1次,臨產前10天每天沖水1次,刺激親魚性成熟;投餵優質羅非魚顆粒飼料,蛋白質要求28%~32%,日投2次,投餌量為魚體重的3%~5%,保證足量投餵,2~3天投餵1次麥芽,促進親魚性成熟。 [7] 

三角魴親魚選擇

經過1個月左右的產前培育,親魚成熟。捕起親魚(三角魴極易受傷脱鱗,操作要十分小心謹慎),選擇生長快、健壯、背高肉厚、無畸形、無傷殘、成熟度好、體重0.5kg以上的個體。性成熟親魚外觀的主要區分特徵是雄魚頭部有“珠星”,手摸有粗糙感,腹部扁平,輕壓下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雌魚頭部無“珠星”,手摸光滑,腹部膨大柔軟,卵巢輪廓明顯,泄殖孔微紅。雌雄比例為1∶1。選好親魚後用30mg/升聚維酮磺溶液(1%有效碘)浸浴5分鐘。 [7] 

三角魴催情產卵

自然產卵:每年4月中旬,催產30組,水温26~28℃,注射激素的時間選擇在17∶00~19∶00時,效應時間為6~8小時。注射後將親魚放入水泥池,池水用清瘦的池塘水,水深40~60cm,用小型水泵沖水,形成微流水,水中設置魚巢,用浸泡消毒過的水浮蓮根或網片,魚巢區設置遮陽設施。翌日清晨,三角魴自行產卵於魚巢上。經催產有25條雌魚順產,催產率達到83.33%。 [7] 
人工催產:選用的激素要符合NY5071無公害食品和漁用藥物使用準則。選用的激素和劑量為:雌魚LRH-A15~20ug+DOM15~20ug/kg,雄魚的劑量減半,採用1針注射。若水温較低或親魚成熟差,可採用2針注射,第1針,雌魚注射全量的1/4~1/3,隔8~10小時注射第2針,雄魚在雌魚注射第2針時注射全量。 [7] 
人工授精:親魚在22∶00~23∶00注射激素,翌日6∶00檢查雌魚,若輕壓腹部卵子能流出,則要立即進行人工授精。採用幹法授精,一人抓牢雄魚,另一人用乾毛巾擦去魚體表水滴,然後將2條雌魚的卵擠入擦乾的臉盆中,用同樣的方法立即向臉盆內擠入2條雄魚的精液,用羽毛輕輕攪拌1~2分鐘,使精卵充分混合,然後緩緩加入10%~15%濃度的滑石粉懸浮液,一邊倒一邊攪拌,倒出上層清液,再重複操作2~3次,即達到脱粘,然後可移入家魚孵化環道孵化。此法能大規模孵化魚苗,提高孵化率。 [7] 

三角魴孵化魚苗

孵化用水要求清新偏瘦,pH值7.0~7.5,溶氧不低於4.5mg/升,經80目網袋過濾,防止敵害生物進入。親魚在水泥池自然產卵後捕出,讓粘於魚巢上的受精卵自然孵化。用小型水泵提水增氧並形成微流水,若卵數量多、密度大,則要在水體中設置氣石增氧。此法單位面積可孵化魚卵2萬~3萬粒/m2,水温26~28℃,30~36小時魚苗出膜。 [7] 

三角魴養殖技術

三角魴養殖前景

許多大中型水庫都具備移植增殖三角魴的條件。三角魴的移植不但不會造成水質的污染,而且由於它對水質的要求較高,還可作為一種水質監測魚類。大中型水庫移植增殖三角魴具有投入小而收益大的特點,由於它可以在庫區形成自然種羣,能夠做到一次投資長年受益。三角魴也是網箱養殖和池塘養殖的優良品種。 [5] 

三角魴苗種培育

孵化出膜的仔魚必須經過3~5天的胚後發育才能下塘培育(最好用蛋黃投餵),下塘前,要對池塘消毒、培育水質。用三角魴“魚花”試水,觀察塘水毒力消失後,再投放魚苗。水質要求清爽,透明度在40cm以上,以“偏瘦”水為宜。“魚花”放養密度為10萬尾/畝左右,切記魚苗下塘時,不宜過於密集,應大量帶水操作。下塘後,每天投餵2~3次浸泡的花生麩等精餌料1.5kg/畝,以後隨魚體長大逐步增加,同時適量潑灑經漚制的有機肥,培養天然餌料。 [5] 
經30~40天的池塘培育,魚苗可長至5~6cm長,此時可進行第一次拉網鍛鍊,分疏,為2~3萬尾/畝;繼續培育30~45天魚苗可達8cm左右,此時進行第二次分疏,為1萬尾/畝;至第二年開春魚苗全長可達10~15cm。第一次拉網鍛鍊後,每隔20天左右鍛鍊魚體一次,並觀察魚苗生長情況。在此時期,由於魚苗逐漸長大,餌料投餵量增加,水質漸肥,應視水質肥瘦、魚苗活動情況定期或不定期換、注新水,以保持水質清爽。餌料的投餵與家魚苗種培育相似。魚苗的運輸過塘,應在體長5cm(全長)以上時進行,每一步均要小心操作,帶水進行。三角魴苗種的整個培育過程,除少量投放“食水”鱅魚外,不得與其它種類的苗種混養。魚苗鍛鍊“吊水”、過塘、過數等密集操作過程,不得在偏肥和水温過高(30℃以上)的池水中進行,否則將導致魴魚不適而大量死亡。魴苗的過塘、運輸以薄膜袋充氧效果較好,5~6cm規格種苗,每袋可裝運500尾左右;7~8cm規格種苗,每袋可裝運350尾左右;9cm左右種苗,每袋可裝運200~250尾,一般運輸時間可達15小時左右,經過温平衡後,應直接暫養恢復體質,不宜即時放養。 [5] 

三角魴池塘養殖

池塘條件:池塘積淤不超過20cm,水源充足,排注方便。池塘水深1.5m以上,面積2畝以上。 [8] 
放養密度:三角魴可單養也可混養,單養最好分三級輪養,第一級(5~12cm)密度為每畝1~2萬尾,第二級(12cm~0.5kg)密度為每畝2000~3000尾,第三級(0.5~1.25kg以上)密度為每畝800~1000尾。單養魴魚每畝適當配搭鱅魚30尾、鰱魚60尾;混養三角魴,每畝投放魴魚種苗50~100尾。 [8] 
飼料投飼:投餵人工顆粒料,每日投飼量為魚重量的2%~3%,也可投餵花生麩、麥皮及青飼料。 [8] 
水質調節:三角魴喜歡清爽的水質,透明度30cm左右。方法:(1)每週注入新水一次;(2)每個月用生石灰全池潑灑一次,用法、用量同家魚。
防病:三角魴適應性強、疾病少。經幾年的實踐,三角魴在一般條件下不易發病,在種苗運輸過程中操作要小心,一般的防病方法與家魚相同。 [8] 

三角魴網箱養殖

水域選擇:選擇靠近村莊、房屋的深水庫灣設置漁排。這樣一可方便管理,二可避免枯水期網箱搭底。應選擇向陽背風、庫底原為農田或平坦開闊山地的水域。這樣的水域水質肥、天然餌料相對豐富。上游及周邊有化肥廠、農藥廠、造紙廠等污染源的水域不宜選擇。
網箱製作:網箱材料採用聚乙烯結網。其規格為帶箱蓋的六面體封閉式網箱。箱長4m,寬3m,深3m,網目3cm。由泡沫大浮球和松木板構建成橋筏式漁排,一般一個漁排安裝20個~50個網箱。
網箱安裝:將網箱上綱4個角繩結紮於松木板框架的4個內角上,另用聚乙烯線將網箱上綱周邊繞扎固定於框架邊上,在網箱4個底角上吊掛2kg~3kg重的鵝卵石或沙袋,使網箱在水中充分展開成形。網箱應於魚種入箱前7天安裝下水,使網片附生藻類後變得光滑,避免魚種表皮、鱗片擦傷,同時用40目篩絹製成2m×2m、高0.2m的方形飼料台,吊掛於網箱內一角。
魚種放養:整個養殖過程全部選用專用顆粒料。顆粒料以魚粉、菜餅、麩皮等為主要原料,經小型硬顆粒飼料機制成不同粒徑的小魚料(粒徑1mm~1.5mm)和成魚料(粒徑2.5mm~3.5mm)。顆粒料中的動物蛋白含量達26%左右即可。養殖初期投餵小魚料,日投料量為魚體重的5%~7%;養殖中、後期投餵成魚料,日投料量為魚體重的3%~5%,每天喂3次。在操作中,應根據天氣、水温、攝食狀況調整,以2小時左右吃完為宜。
日常管理:一般每隔7天~10天洗刷網箱1次,防止網目堵塞,影響網箱內外水體的流通交換。每天早上都要檢查、清洗飼料台,以防殘渣剩料腐爛敗壞水質。同時根據前1天剩料情況決定當天的投料量。此外,每天都要檢查網箱有否破損、滑節,隨時修補,防止逃魚。
魚病防治:三角魴網箱養殖密度大,應加強魚病防治。網箱四周每隔半月用25×10~6~30×10~6生石灰或1×10~6二氧化氯兑水潑灑,每天1次,連續潑灑2天~3天。此外,用小編織袋,每袋裝100g~150g的漂白粉或硫酸銅(交替使用),懸掛於飼料台上方,每箱掛1袋,藥溶完後再添加,防治魚病。如發生赤皮病,每個發病網箱可用二氧化氯4g~5g兑水潑灑,每天一次,連續3天,並在每kg飼料中添加環丙沙星1g~1.5g,連續投餵3天。如發生水黴病,病魚可用0.4‰的小蘇打和食鹽溶液浸泡20分鐘~30分鐘。如發生爛鰓病,每個發病網箱可用生石灰800g~1000g兑水潑灑,每天一次,連續3天,並在每kg飼料中添加“法拉乃司”5g,連續投餵3天。對於水生敵害如水蜈蚣、泥蛇,可根據物種而定。水蜈蚣可用六六六粉2mg/kg加柴油或煤油0.3mg/kg與適量細砂攪拌均勻後全池潑灑。泥蛇可用B型魚用滅蟲靈0.7mg/kg兑水全池潑灑,使用該藥須在魚苗規格達2cm以後。
參考資料
  • 1.    三角魴  .中國動物志數據庫[引用日期2015-04-20]
  • 2.    陳宜瑜.中國動物志 硬骨魚綱 鯉形目(中卷).北京: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年:201
  • 3.    繆凌鴻 王文喜 戈賢平 劉波 朱健 ,《江蘇農業科學》, 2013年05期 ,三角魴營養需求的研究。
  • 4.    新鰭魚亞綱 Subclass Neopterygii  .生物天地[引用日期2015-06-01]
  • 5.    北京水產,2004年6期,孫翰昌 ,三角魴的養殖學研究
  • 6.    Megalobrama terminalis  .Participate in BioLib[引用日期2016-03-27]
  • 7.    三角魴全人工繁殖試驗,《淡水漁業》2004年 第3期 | 林東年 陳振權
  • 8.    江仁黨,《三角魴池塘成魚養殖技術》,江西水產科技, 2013年3期,
  • 9.    [科普中國]-乳源三角魴 · 科普中國網  .科普中國網[引用日期2023-07-03]
  • 10.    李明德編著,中國經濟魚類生態學,天津科技翻譯出版社,2005.05,第35頁
  • 11.    甘書龍主編,四川省經濟動植物資源開發,四川省社會科學院,1988.05,第292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