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矮扁莎

鎖定
矮扁莎(Pycreus pumilus (L.) Nees)一年生草本,具鬚根。稈叢生,高1-15釐米,稍纖細,扁三稜形,平滑。葉少,短於或長於稈,寬約2毫米,摺合或平張。花果期8-11月。 [1] 
(概述圖來源: [2] 
中文名
矮扁莎
拉丁學名
Pycreus pumilus (L.) Nees [3]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禾本目
莎草科
扁莎屬
矮扁莎 [3] 

矮扁莎形態特徵

中國植物圖像庫
中國植物圖像庫(2張)
一年生草本,具鬚根。稈叢生,高1-15釐米,稍纖細,扁三稜形,平滑。葉少,短於或長於稈,寬約2毫米,摺合或平張。苞片3-5枚,葉狀,長於花序,長側枝聚繖花序簡單,具3-5個輻射枝,或有時緊縮成頭狀,輻射枝長達2釐米,每一輻射枝具10-20餘個或更多小穗;小穗長圓形,線狀長圓形,長3-11毫米,寬1.5-2毫米,壓扁,具8-30朵花,少數至40朵花;小穗軸直,無翅;鱗片密復瓦狀排列,膜質,卵形,長1.2毫米,頂端截形,或有時中間微凹,背面具明顯龍骨狀突起,綠色,具3-5條脈,常延伸出頂端成一短尖,兩側蒼白色或黃白色;雄蕊通常1個,花葯短,長圓形;花柱中等長,柱頭2,約與花柱等長。小堅果倒卵形或長圓形,雙凸狀,長約為鱗片的1/3-2/5,頂端具小短尖,灰褐色,密被微凸起細點。花果期8-11月。 [3] 

矮扁莎生長環境

生長於田野稍陰濕處。 [3] 

矮扁莎分佈範圍

產於廣東、福建、江西等省,亦分佈於越南、緬甸、印度、尼泊爾、印度尼西亞、馬來亞、菲律賓以及喜馬拉雅山區。 [3] 

矮扁莎參考文獻

Py 侯寬昭等, 廣州植物誌 (1956)745——Cyperus nitens Retz. Obs. V (1789) 13.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