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鎖定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意思是對敵人的情況和自己的情況都有透徹的瞭解,作戰就不會有危險,出自《孫子兵法·謀攻篇》。
中文名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出    處
孫子兵法·謀攻篇
發    佈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目錄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原文

謀攻》篇:“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解釋

作為貫穿全書的認知原則,其主要內容包括:
1.知是戰的前提和基礎。打仗不能糊塗、莽撞、不明敵情。“明君賢將所以動而勝人,成功出於眾者,先知也。”(《孫子・用間》)只有瞭解影響戰爭的諸要素情況,才能作出正確的戰爭決策,奠定勝利的基礎,將帥也才能真正成為“成功出於眾者”的賢明之將。
2.要“全知”“詳知”。從狹義上説,“知彼知己”,包括知我軍和知敵軍。但從廣義上去理解,它應當包括一切與戰爭有關的信息,如敵軍我軍、天象氣候、自然地理、諸侯盟友等。其中瞭解敵情是第一位的,但對其他情況的掌握也不可或缺。對戰爭信息不僅要知全,也要知詳。因為在戰略決策時,要用“五事七計”來詳細分析比較敵我雙方政治、經濟、軍隊建設、將領才能、治軍訓練以及地形地貌等各方面的情況。具體作戰時,還要以用間、策之、作之、形之、角之等手段,瞭解敵人的作戰企圖和軍隊部署。對自己的軍隊,將帥更要對部下能力,軍心士氣,是否“得地之利”“得人之用”等情況爛熟於心,打起仗才能“動而不迷,舉而不窮”(《孫子・地形》)。甚至在攻擊敵人之前,還必須“先知其守將、左右、謁者、門者、舍人之姓名”(《孫子・用間》),以便實施用間和反間活動。
3.既要知敵我天地之情,又要知克敵制勝之道。除了瞭解敵我情況和天候地理狀況外,也要知道戰爭活動的必然規律,瞭解“致人而不致於人”“示形動敵”“我專敵分”“以眾擊寡”“避實擊虛”“因敵制勝”等用兵基本原則。對這些原則的運用,當然要以先知為條件,但它們本身也是人們的認識對象。只有瞭解戰爭規律,掌握和正確運用用兵原則,按照規律制定自己的作戰方案,才足以戰勝敵人。“知彼知己,百戰不殆”的思想深刻地闡明瞭戰爭活動中知與行、認識與實踐的關係問題,具有普遍的軍事方法論意義。正如毛澤東所指出的:“孫子的規律,‘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仍是科學的真理。”(《毛澤東選集》第2卷第490頁)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發佈

參考資料
  • 1.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