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因敵制勝

鎖定
因敵制勝,根據敵情變化使用不同的作戰策略而取得勝利。因:依據。制勝:以謀略制敵而取得勝利。《孫子兵法·虛實篇》:“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 [1] 
中文名
因敵制勝
出    處
孫子兵法·虛實篇
語出《虛實》篇:“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作戰原則是千百次戰爭經驗和教訓的理論昇華,中國古代兵家十分重視它,但更強調不能刻板僵化地看待它,認為“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強調“因敵制勝”是重要的作戰原則和更高的用兵境界。這一思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在作戰指導上反對墨守成規,照搬照套以往成功的戰法,主張靈活用兵,“戰勝不復,而應形於無窮”(《孫子・虛實》)。以變制敵的關鍵,要以敵情、地形的變化為轉移。②在制訂作戰方案時,要用“五事七計”周密分析敵人的情況,同時還要“因利而制權”,根據敵情的變動隨時修正原來的方案。③在執行作戰方案時,要“踐墨隨敵”,針對不同的作戰對象採取不同的戰法。比如對只知死拼蠻幹的敵將,採取誘殺之策;對貪生怕死之輩,可以威嚴之兵將其俘獲;對急躁易怒之敵,可施以凌侮之計;對廉潔好名之敵,可運用煩擾疲敵之法;對軍心士氣發生變化之敵,要“避其鋭氣,擊其惰歸”;對行軍路線和作戰目標的選擇,要“途有所不由,軍有所不擊,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孫子・九變》),等等。其思想核心是以變制勝。“因敵制勝”原則充分發揮各級將領的主觀能動性,賦予其機斷處置戰場情況的權力,對戰場勝負影響極大。明人説“用兵之術,唯因字最妙”(《陣紀》卷四),宋代名將岳飛言“陣而後戰,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宋史・岳飛傳》),從用兵藝術境界的高度對這一思想作出了很高的評價。
發佈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2] 
參考資料
  • 1.    熊武一、周家法主編.《軍事大辭海·上》:長城出版社,2000年5月:第976頁
  • 2.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