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真賞齋圖

(明代文徵明創作繪畫(上博藏本))

鎖定
《真賞齋圖》是明代畫家文徵明創作的紙本設色畫,現收藏於上海博物館 [1] 
《真賞齋圖》的畫面採用平列式的結構,右邊假山及蒼松、古檜、紫薇與左邊的土坡樹木相互呼應,置於一個平面層次,梧桐、修竹及草堂。又置於另一個平面層次。畫面以疏密空白、前後層次墨色的對比,突出了中心景點——真賞齋。 [2-3] 
中文名
真賞齋圖
作    者
文徵明
規    格
縱36釐米,橫107.8釐米
創作年代
明代
現收藏地
上海博物館
畫作類型
設色畫
材    質
紙本

真賞齋圖畫作內容

此卷畫的是一幅園林小景。草堂書屋中,二人對坐,旁立侍童。草堂周圍,古檜高梧掩映,假山怪石剔透,異常幽雅。圖署款“嘉靖乙酉秋徵明為華君中甫寫真賞齋圖,時年八十”,鈐“文印徵明”白文印。卷前押角鈐“徵仲父印”、“停雲館”白文印。圖後有作者書真賞齋銘隸書、真書各一通,內容均同。隸書銘署款:“嘉靖三十六年歲在丁巳四月既望長洲文徵明著並書,時年八十有八,鈐“文印徵明”白文印,“衡山”朱文印。真書銘署款:“長洲文徵明著並書嘉靖丁己三月既望時年八十有八”,鈐“文徵明印”、悟言室印”白文印。卷後有明豐道生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題真賞齋賦。 [4] 

真賞齋圖創作背景

《真賞齋圖》是文徵明八十歲時(1549年)為好友華夏所作,華夏字中甫,收藏金石書畫很多年,鑑賞水平很高,人稱“江東巨眼”。華夏在無錫隱居時,曾在太湖邊修建住所“真賞齋”。 [5]  此圖畫的就是這座居所。

真賞齋圖藝術鑑賞

真賞齋圖構圖

《真賞齋圖》局部
《真賞齋圖》局部(3張)
從最為直觀的畫面結構來看,這幅《真賞齋圖》卷運用了由右至左緩緩延伸開去的橫幅長景構圖,在畫面的左上角,有順着湖塘水脈漸行漸遠,且逐漸幽淡細弱的景物,它與環籠齋室背後連綿的遠峯似有相接的意思,這種利用路徑等設計手段造成空間的縱深感和連續感的表現手法也可以在王蒙的《芝蘭室圖》中找到。儘管這樣使得《真賞齋圖》的畫面打破了平板單一的空間感,但整幅畫作仍然還算是一個以近景為中心的構圖形式,大面積斜傾而入視線的土坡、碩大的齋舍,參天的古木以及在王蒙《具區林屋圖》中也可見到的奇異嶙峋的湖石,這些都被安插於近景位置的滿滿當當的景物元素無疑是畫面中最為集中引人的焦點。在這些元素中,最為可觀的自然還是居於中心位置的精舍數椽,房屋的構造位置錯落有致,而且表現之細緻不僅體現在門窗合理的比例和詳盡的刻畫上,更甚至於連屋中的窗簾和屋頂的茅草的質感和色澤都被表現了出來。 [6] 

真賞齋圖技巧

此卷整幅畫面用淡墨渲染,輔之稀疏的苔點,恰到好處的表現了太湖石的玲瓏剔透,渾然天成。修竹及草堂用筆工整簡樸,人物行為和風度生動傳神,對樹木作了裝飾性處理,使之平面畫更顯畫面主次關係。總而言之,整幅畫面筆墨沉穩又不失靈動雋秀,給觀者以蒼勁卻又不失秀潤的感覺。 [5] 

真賞齋圖後世影響

文徵明發現了界畫技法表現的特殊性,即精細無差的刻畫建築物的功能,有效地避免了文人畫中草率粗略的房屋表現手法的缺陷;同時他又發現了界畫中易流於刻板和缺少筆墨情趣的弊病,於是採取了“規矩中繩而不為所窘”的委婉折中法,創制一種以文人山水為主的山水環境,並在房屋建築中又糅雜了界畫的部分技法,如合乎規矩的透視和比例關係,較為詳細的建築物的描繪和屋內陳設耐心的介紹。
這種温和的融匯功效,正充分地體現在了《真賞齋圖》中,小寫意的山水樹石畫法,仍深具有水墨渲染的韻味。其中簇擁着雅緻工細的屋宇小橋,乃是借鑑了界畫手法而繪製的,文徵明正是這樣將文人氣息的水墨技法和世俗氣息的界畫技法很温和且協調地糅合在了一起,創新出了一種別具情致和時代風格的文人齋室畫風。 [6] 

真賞齋圖歷史傳承

《真賞齋圖》曾為明項德𣔄藏,鈐有“項印德𣔄”、“蘭石主人”、“五一倩士”;清宋犖藏,鈐有“宋犖審定”、“緯蕭草堂畫記”;清內府藏,鈐有“乾隆御覽之寶”、“三希堂精鑑璽”、“養心殿鑑藏寶”、“石渠寶芨”,“嘉慶御覽之寶”、“宣統御覽之寶”。
此卷著錄於《石渠寶笈初編》、《溥儀賞溥傑書畫目》。現藏上海博物館。 [4] 

真賞齋圖作者簡介

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歲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漢族,長州(今江蘇蘇州)人,明代畫家、書法家、文學家。因官至翰林待詔,私諡貞獻先生,故稱“文待詔”、“文貞獻”。為人謙和而耿介,寧王朱宸濠因仰慕他的賢德而聘請他,文徵明託病不前往。正德末年因為歲貢生薦試吏部,授翰林待詔。他不事權貴,尤不肯為藩王、中官作畫,任官不久便辭官歸鄉。留有《甫田集》。 [7-8] 
文徵明的書畫造詣極為全面,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詩宗白居易蘇軾,文受業於吳寬,學書於李應禎,學畫於沈周。其與沈周共創“吳派”。在畫史上與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稱“明四家”(“吳門四家”)。在詩文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 [9] 
參考資料
  • 1.    明 文徵明 真賞齋圖卷  .上海博物館網[引用日期2018-03-11]
  • 2.    許萬里.名畫中的建築:文化藝術出版社,2014.01:45
  • 3.    文徵明:真賞齋圖  .文化中國[引用日期2018-03-11]
  • 4.    馬承源主編.上海文物博物館志:上海社會科學院,1997.06:329
  • 5.    陳剛,蔡芳芳.經典中國美術作品欣賞:重慶大學出版社,2013.10:87
  • 6.    劉喬.一竹之逸 惲壽平《一竹齋圖》卷研究:陝西人民出版社,2011.09:113-117
  • 7.    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國藝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12月第1版:135
  • 8.    童知秋.中華養生文化大百科2 生活情趣也養生 下:遠方出版社,2010.06:711
  • 9.    許萬里.名畫中的建築:文化藝術出版社,2014.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