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祝允明

(明代著名書法家)

鎖定
祝允明(1461年1月17日—1527年1月28日),字希哲,因長相奇特,而自嘲醜陋,又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號“枝山”,世人稱“祝京兆”,長洲(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明代著名書法家。 [34] 
祝允明的科舉仕途頗為坎坷。十九歲中秀才,五次參加鄉試,才於明弘治五年(1492年)中舉,後七次參加會試不第。甚至其子祝續也在前一科中進士。於是祝允明絕了科舉念頭,以舉人選官,於正德九年(1514年),授為廣東興寧縣知縣。嘉靖元年(1522年),轉任為應天(今南京)府通判,不久稱病還鄉。
祝允明擅詩文,尤工書法,名動海內。他與唐寅文徵明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又與文徵明、王寵同為明中期書家之代表。楷書早年精謹,師法趙孟頫褚遂良,並從歐(陽詢)、虞(世南)而直追“二王”;草書師法李邕黃庭堅米芾,功力深厚,晚年尤重變化,風骨爛熳。代表作有《太湖詩卷》《箜篌引》《赤壁賦》等。所書“六體書詩賦卷”“草書杜甫詩卷”“古詩十九首”“草書唐人詩卷”及“草書詩翰卷”等皆為傳世墨寶。
別    名
祝枝山
希哲
所處時代
明代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山西太原
出生日期
天順四年十二月六日(1461年1月17日)
逝世日期
嘉靖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1527年1月28日)
主要成就
明代書法名家、吳中四才子
主要作品
《枝山文集》《祝氏集略》《祝氏小集》等
本    名
祝允明
籍    貫
長洲(今江蘇省蘇州市) [2] 
本    經
《尚書》

祝允明人物生平

祝允明天順時期

天順四年十二月六日(1461年1月17日),祝允明生於山西太原,其祖父祝顥時任山西布政使司右參政。
天順八年(1464年),祝允明開始臨帖學習書法,不久可以寫大字。同年,祝允明的祖父祝顥致仕。

祝允明成化時期

成化元年(1465年),祝允明隨祖父祝顥從山西南歸,途經太行山。
祝允明像 祝允明像
成化四年(1468年),祝允明生胎瘍,卧牀休息,發現卧牀處有詩,激發了祝允明學習作詩的興趣。不久病癒,祝允明開始拜師學習經義。
成化八年(1472年),祝允明開始學習作文。七月十五日,外祖父徐有貞病卒。
成化十一年(1475年),祝允明遊雍熙寺,寫《遊雍熙寺雜記》一詩贈於寺僧。同年,母親徐氏病卒。
成化十四年(1478年),祝允明娶中書舍人李甡(字應禎)之女為妻。
成化十五年(1479年),祝允明考中秀才。開始力攻古文,後為學官司馬垔稱賞,允其補廩生。七月三日,長子祝續出生,祖父祝顥大喜,賦詩兩首慶祝。同年,父親祝瓛續娶陳玉清為妻。
成化十六年(1480年),祝允明赴鄉試,落第。同年,繼母陳玉清生一女。
成化十九年(1483年),祝允明再赴鄉試,又落第。同年,七月父親祝瓛死。十二月祖父祝顥病卒。
成化二十年(1484年),祝允明收張靈為弟子。
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祝允明在家居父、祖之喪,其間讀書有所得,彙編成《讀書筆記》。十二月二十二日,祖姑祝妙清卒,祝允明撰寫墓誌銘《王府君妻祝氏碩人墓誌銘》。同年,祝允明有書法作品《莊子秋水篇》。
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五月,祝允明應吳寬邀請書宋代蘇州東禪寺僧所作《林酒倦詩》,沈周唐寅等都有題詠。(注:酒倦是宋代東禪寺僧人,俗名姓林,因嗜酒故號酒倦。)五月後,臨摹蕭子云、薛稷書法作品,並書有《高唐賦》。六月,臨摹《黃庭經》。七月望日後,書《千字文》。秋,赴應天鄉試,落第。九月,外祖母蔡妙真卒,代母舅撰墓誌銘《顯妣武功伯夫人蔡氏袝葬志》。同年,與友人潘崇禮訂交。為友人沈周書《秋軒賦》。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長至日,編定所著《浮物》。十二月初六,祝允明生日,有感慨述志寫文。同年,有行書作品《燕喜亭等四記》。

祝允明弘治時期

祝允明着色像 祝允明着色像 [35]
弘治元年(1488年),正月上日,祝允明有感於“匪物不初,維篤乃完”作《篤初》一文。九月九日,作《江城子》詞一首。十一月,為沈周妻陳氏作墓誌銘。除夕,書寫《成化間蘇材小纂》。同年作《養虎傳》,有行書《離騷經》《和詩二十首》。
弘治二年(1489年),祝允明與都穆以古文辭出名,有文徵明唐寅等追隨。二月,應鄉人許朝相邀,在其所得元代倪瓚的《江南春》和詩。夏日,祝允明與都穆、楊循、史經、朱凱等常去朱存理僦松軒避暑,飲酒、品書、鑑畫以為樂事。七月,赴應天鄉試,住在南京岳父家。八月三日,生病回到蘇州就醫,五十日後病才愈,誤了此次鄉試。九月二十一日,祝允明的好友周庚下葬,因為生病沒能前往,寫詩哭祭。
弘治三年(1490年)五月十八日,祝允明居住在卧龍街,夜間聽到譙樓鼓聲,作《譙樓鼓聲記》。六月十九日,撰《祖允暈慶誕記》。八月晦日,書《離騷經》。十月七日,祝允明的祖父的朋友顏昌卒,為其撰寫墓誌銘。十月,寫詩和吳寬所題倪瓚的《秋林遠岫圖》。十二月六日生辰,賦詩一首。同年,好友謝丙五十歲,為其撰《説逸》。同鄉好友王觀彙整其先人的《王氏著作文集》,又重刻《震澤紀善錄》,祝允明為其作序。
弘治四年(1491年)正月人日,祝允明與李詢等往承天寺之圓通附院遊玩,寫詩題其壁上。正月九日,夜間在李詢家喝酒,信手作長句一篇。同日,繼母陳玉清之父陳紳卒,明年下葬,為其撰墓誌銘。三月晦日,書《畸崖記》《譙樓鼓聲記》《魂遊曲林記》。四月十一日,好友錢愷卒,為其作畫像贊。四月,病中作詩四首。六月五日,在友人王錡家觀宋代李麟《圖史卷》,寫文記之。八月一日,為好友謝丙的亡父謝會的遺稿作序。九月四日,寫有《動靜記》。九月,為謝會及其妻盧妙定撰寫合葬志。長洲縣令刑纓離任,與好友王錡寫詩為其送行。十月二日,為友人朱凱書舊作《蘇武慢十二篇追和虞韻》。十一月,撰《都師郭公葬部人陳頤之碑》。同年,叔父文森赴京,作文相贈。寫文為離任的長洲縣學教諭彭道送行。為同鄉都容作傳。
弘治五年(1492年)正月,寫詩和吳寬《喜雨》詩。三月望日,與祖元暈共飲,書杜甫詩相贈。秋,中應天鄉試,主考官為王鏊。九月上旬,書《米顛小史》。好友王錡建燕翼堂,為其作《燕翼堂記》。
弘治六年(1493年)春,赴會試,不中。這年春,為好友書《楊柳花》《春莫曲》《投釵吟》《沈先生西山雨觀圖》。五月,外叔祖母高妙安卒,撰墓誌銘《徐府君妻孺人高氏袝葬志》。七月九日,岳父李應禎卒,為其寫行狀錄,文林為其寫墓誌銘。八月一日,寫詩題沈周所摹《米敷文大姚村圖》。八月七日,為鄉人蔡蒙寫行狀《中憲大夫廣西南寧府知府蔡公行狀》。臘月二十日,寫抒懷詩十五首。臘月二十四,寫《送龜詩》。除夕,寫《除夕守歲》詩一首。
弘治七年(1494年)元旦,作詩一首。春,蘇州府城隍廟新井成,寫文記其事。六月二十日、二十一日,與洪子等遊福昌寺避暑。六月二十四日,遊雍熙寺。七月,好友陸容卒,寫詩哭之。中秋,以臨古人帖贈送好友彭日方。十月二十四日,冒寒過訪沈周,沈周作《林壑幽深圖卷》相送。十二月,鄉人薛英卒,為其寫墓誌銘。
弘治八年(1495年)二月,夢中與人論《易》,寫文記其事。九月九日,臨趙孟頫書《過秦論》。秋,應費子之請,為其餘虛有其表號雲江寫文記之。
弘治九年(1496年)元旦,途經揚州,未入其城。二月,在京會試,不第。五月,書自作詩《三暢詠》。九月朔日,書《離騷》首篇。秋,有事過南沙處,南沙出示宋拓智永《真草千字文》把玩三天,不忍,臨一遍。十一月,為友人吳廷用作《釣月亭記》。同年,秦文奉旨營葬吳寬之母,返程為其送別,寫詩相贈。同年,書自作詩《北邙行》。
弘治十年(1497年)三月,範從規卒,為其寫墓誌銘。五月,有文題仇英《蘭陵介和圖》。五月十日,友人謝昺卒,為其寫墓誌銘。六月,表姐徐德妝卒,為其寫墓誌銘。九月,為鄉人書畫家陳邏寫墓誌銘。十月,書《可竹記》。應太倉州學正甘澤之請,為其輯訂族譜。蘇州開元禪寺重修完畢,為其撰碑文。
弘治十一年(1498年)四月,姑父湯瑄卒,為其寫墓誌銘《登仕佐郎鴻臚寺序班湯府君墓誌銘》。岳母王氏卒,為其寫墓誌銘《明故南京太僕少卿李府君室恭人王氏墓誌銘》。夏,有詩題戴進《孤舟圖》。
弘治十二年(1499年)春,赴京會試,落第。十月,為湯文奐自號宜軒作記。同年,手錄宋代洪邁《夷堅丁志》。
弘治十三年(1500年)正月,為新安羅惟善序其重刻十二世祖的《鄂州小集》。正月二十七日,書《黃庭經》。三月,撰《椿樹秋霜序》題在唐寅《椿樹霜圖》卷後。八月,書《仰山堂銘》。十一月冬至日,序友人王錡所著《寓輔雜記》。十二月二十一日,餘杭方祥卒,為其寫墓誌銘,其子方坤、方翼皆是祝允明的學生。
弘治十四年(1501年)二月,題顧氏所藏唐代懷素《千字文》卷。為太倉知州李端撰其父母合葬志。三月,蘇州府重修湖川塘竣工,寫文記其事。三月,撰書《太倉州儒學記》。五月,為友人撰《壽意圖序》。八月,於嘉禾途中寫《鄧攸論》。同年,書《關公廟碑》。
弘治十五年(1502年)春,赴京會試,不第。二月,母舅徐世良卒,為其寫墓誌銘《昭武將軍上輕車都尉錦衣衞指揮使徐公碑》。八月一日,在南京為黃璋夫婦作《偕美賦》賀其生辰同年同月同日。同年,吳縣知縣鄺璠離任,為其撰文。書有小楷《一江賦》。
弘治十六年《1503年》正月,姑父劉汝大的繼室王妙慶卒,為其撰墓誌銘。九月,南京汪宗道家藏書法名畫豐富,賞玩一番。同年,題宋代米芾《九帖》。
弘治十七年(1504年)二月,與文徵明、唐寅出遊東禪寺,為僧人書《飲中八倦歌》。三月十九日,友人錢腴卒,為其寫行狀和祭文。七月,吳寬卒,寫詩哭之。同年,有行書《離騷》。
弘治十八年(1505年)春,赴會試,不第。四月,為親家王觀書《王氏覆墓記碑陰》。七月,應王鏊及蘇州知府林世遠之聘,修《姑蘇志》。秋,在修志館,寫詩和王鏊的《晚秋白蓮》。與文徵明會於城南,互有詩作贈答。書《充齊記》《聽泉記》。書《招鳳辭》於唐寅所繪《南遊圖》後。

祝允明正德時期

正德元年(1506年)二月,《姑蘇志》初稿成。春,過沈與文家,為其書《盧姬曲》。四月,王鏊以吏部左侍郎入閣,唐寅繪《出山圖》,祝允明、徐禎卿、張靈等題詠以示慶賀。開始校刻《姑蘇志》。賦《浩歌行》感嘆人生年華易逝,功名富貴難成。
祝允明像
祝允明像(2張)
正德二年(1507年)正月十日,致書王鏊,述《姑蘇志》校刻情況。二月,唐寅持所繪《高士圖》請其書贊於其上。夏,往南京小住,有詩作贈沈與文。題元代趙雍《開月騏驥圖》。六月,納涼古寺,書劉基《二鬼》詩。秋,寓南京,為沈與文書自作詩。秋,與無錫華王呈共遊,啜敬漪瀾堂,書杜甫的詩,撰《成趣園記》。秋,子祝續中應天鄉試第一百一十一名。同年,有行書《芝庭記》、楷書《琵琶行》《宋玉詩賦冊》、草書《宋玉釣賦》《蘭花詠》、《杜甫秋與八首》等。
正德三年(1508年),赴京會試,不第。朝廷請其修《孝宗實錄》,辭不就。秋,與唐寅、文徵明、沈周、楊循吉等送戴昭歸家,有詩相贈。秋,書《嚴先生祠記》。十一月七日,好友朱應登之父六十壽,為其作銘。同年,子祝續在南京,寫詩寄懷。
正德四年(1509年)二月,書王鏊所作《天平》《一雲》《金山》《南峯》等詩。三月,好友王聞繪《存菊圖》,為其作《存菊解》。三月下旬,到親家王觀家中,應其邀請為其書《雕賦》。初夏,與好友唐寅泛舟遊玩。端午,題祖父祝顥、外祖徐有貞與友人《雪夜聯句》手跡。九月下旬,書《前後出師表》。閏九月十三日,作《夢中為遊山詩》。冬十一月,與好友王韋顧璘朱應登等宴飲於史後知山堂,慶祝朱應登升任延平知府。
正德五年(1510年)正月,吳越發大水,民不聊生,作《九愍》。二月,撰《夢草記》。四月十八日,書《洛神賦》於友人文徵明的《洛神圖》上。夏五月,作草書《秋日月居賦》卷。六月,撰《梨谷記》。立秋,作《知秋賦》。中元,臨米芾《龍真行》。七月,唐寅繪《古溪黃翁作壽圖》撰文書其上。八月二日,臨《黃庭經》。十一月三日,題孫育刻宋代陳少陽書法,題朱承爵所藏《眉山六帖》。同年,有作品《雜詩》《問情賦》《千字文》《題石田雜花》。
正德六年(1511年)春,好友施儒入京會試,為其餞行。二月,會試不中。長子祝續中進士,選為庶吉士,祝允明聞之甚喜,作詩幾首。在京為虞來鳳作《東山竹屋記》。秋,在鎮江,應邀修鎮江地方誌。八月,在家著《野記》。九月,鄉人劉度卒,為其寫墓誌銘。冬,與文徵明、朱存理、朱凱、邢參、陳淳宴於楊循吉家。
正德七年(1512年)閏五月二十六日,寫詩寄懷。以《上俞都憲備賊事宜狀》,陳南京守備之事。六月,斷酒兩年後第一次醉。七月二日,致書陸完,上平定劉六、劉七之計。八月十九日,書唐代李白的《問月篇》。十月,遊淮楚,寄居在友人大河衞指揮使王廷瑞家。十一月,在淮陰為晉氏作《淮陰晉氏先德碑銘》。十一月十日,友人王廷瑞卒,寫辭悼念。同年,有《江淮平亂詩什序》。
正德八年(1513年)花朝日,書唐詩六首。六月一日,作《江淮平亂事狀》述劉六、劉七事件始末。七月,避暑山中,好友楊循吉持董源、李成、巨然、范寬的作品來訪。八月,宿東禪寺,書《東坡記遊》。十月,長子祝續得授官禮科給事中。
正德九年(1514年)二月,赴會試,不中。三月三日,赴好友施儒宴請,拒絕了施儒下科再考的勸告,七試不中,決心不再赴會試。由京返回,致書朱應登,以所編定的集子請其作序。四月十二日,友人華夏來訪,請書《前後出師表》在其所藏的《武侯圖》上。秋,赴京就選,得授廣東興寧知縣。十一月,南下赴任,有詩述懷。
正德十年(1515年)三月,唐寅自寧王邸歸吳,皈依佛教,自號“六如居士”,築室桃花塢。暮春四月,祝允明作《杭州夏日以文會諸君從聘宅序》:“凡士居以學展策馮幾,或受教聖賢,辨難英傑,閉户終日,恐一塵客撓也……”五月,祝允明小楷《前後赤壁賦》(現藏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又作《乙亥五月五日王僉憲文明邀宴廬陵螺川驛樓觀競渡(七律)》。是年秋,祝允明赴興寧縣任。
正德十一年(1516年)五月二日,祝允明偶在縣署之念慈齋避暑靜坐,發現舊作《擬詩外傳》數篇,遂書在素卷之上。八月,草書《米元章論書卷》。秋,書《待漏院記》。又作《陶淵明飲酒詩》。秋,作《越台諸遊序》:“顧公丙子秋,來僉廣東提刑按察事,至旬日即往潮州督捕漳州賊……”九月九日,祝允明作《丙子重九戲題》。十二月二十日,祝允明在興寧縣齋書《墨林藻海》一卷。冬,上司因允明催交秋税不力,停發他的官俸,作《歸與》。祝允明應命修興寧縣誌。十二月二十九日,做《正德興寧縣誌序》,自謂:“冬,承台省檄治通志。辭不獲。將自縣趨召,因以意授弟子員劉天賜、王希賢、李庠、張天賦,使以殷書為本,徵扣見聞,補漏匡誤,迄於當時事為編以歸,允明於舟中稍為芟除比聯,以成書四卷。題曰:‘正德興寧縣誌’。”
正德十二年(1517年)春日,祝允明過漕湖講堂望鴻齋,見宋紙精美,作行書《古詩十九首》冊並跋。某日,又作行書《連昌宮辭》等詩稿。六月二十七日,祝允明書《越台諸遊序》。七月,祝允明行書《楊太真外傳》。祝允明赴廣東任職三年中,表弟趙某前往看望兩次,餞別時祝允明作《廣州別表弟趙二》相贈。九月,祝允明還興寧縣,二十七日夜渡頭舟中作《將歸行》,此時其繼母在蘇州、妻子在廣州、兒子祝續在北京。祝允明在興寧任上,作《上巡按陳公辭召修廣省通志狀》據文中所言,則文當作於“正德興寧縣誌”修訖之後。祝允明在興寧縣任上,作《題黃山人詩巻》。
正德十三年(1518年)四月十九日,祝允明在潮州獨往謁文公(韓)廟,浮橋上走到一半,又只有用小舟渡河,風雨交加,江水洶湧,小舟幾乎不能渡,退到橋尾,風轉厲,只有遠遠的看着遙拜返回,因此作《望韓》。七月廿三日,記敍有《遊浮羅記》。
正德十四年(1519年),祝允明《己卯春日偶作韓致光體》。
正德十五年(1520年)春日,祝允明臨王羲之《黃庭經》一冊。二月二十七日,作《庚辰二月二十七日曉官窯中口號》。三月,祝允明過訪士元家作詩相贈。某日,祝允明在謝雲莊通家新居小樓覽元人《壽星圖》並題於其上。某日,孫七峯與唐寅、祝允明、楊邃庵、陳石亭、張石川諸君題名巖表,鐫刻遊記。
正德十六年(1521年)六月一日,祝允明在天津官舟雨中,戲用山谷草法應酬知友索書,並題於後。秋日,作草書《讚辭》附於文伯仁畫《楊季靜小像》。十一月三日,祝允明作小章草《閒情賦》,自識雲:“冬日,擁爐於小閭,過雲莊至,除素紙索書鍾繇張草,勉為呵凍手書之。”十二月,祝允明作《張長史四詩帖跋》。是年,祝允明被薦應天府通判,專督財賦。

祝允明嘉靖時期

嘉靖元年(1522年)是年,祝允明任應天府通判,故被稱為“祝京兆”。在南京任上近一年,祝允明上疏求致仕。春二月十二日,祝允明過武林寓昭慶寺,訪靈梵上人,得覽趙文敏所書《圓覺經》,乃閉關月餘,敬書《圓覺經》一卷。三月,祝允明作草書卷於從一堂。五月五日,祝允明行書《莊子逍遙遊》於寒綠堂。是年,祝允明作《讀嘉靖改元詔書並閲邸臣敬作古調》一首。作草書《荔枝賦》。又作草書《前後赤壁賦》卷。
嘉靖二年(1523年)正月初七,作《鶴章》其序曰:“癸未歲人日,餘家搆新堂成肅延北山,老師醮陳感佑之,諶當奏章時仙騏三輩旋導燎台,奏升而駕亦逝眾目瞻竦敬賦一章銘志,玄賜兼謝周師精髙之效書奉並望和篇。”歸鄉後居外祖父徐有貞日華里舊宅,正月八日,築懷星堂。三月,作《蘇台八詠小詞》。四月,文徵明至京師,授翰林待詔,祝允明有詩見贈。閏四月下旬,祝允明過雲莊樓酒次,出經紙索書千文。二十五日,祝允明作草書《自書詩卷》,又作草書《太白酒樓詩卷》,草書《柳宗元梓人傳軸》。十二月初二日,唐寅歿。應唐寅之弟唐申(字子重)之請,祝允明撰《唐子畏墓誌並銘》,王寵書。祝允明曾作《哭子畏二首》及《再挽子畏》。是年,祝允明又作《趙姑夫啓殯祭》、《李碩人墓誌(李柔)》《史在野(史臣)》《古調尚書內相毛文簡公挽辭(毛憲)》。
嘉靖三年(1524年)三月,祝允明作《所事儒教鬼神解》。秋夜,飲宴於陳氏山亭,燈下草書《赤壁卷》:“秋八月望夜,設小宴中庭,月色如畫,另僕篝燈,漫書蘇公赤壁二賦,以歸文貴孫子緣。”同年某日,又作《前後赤壁賦冊》。老師王鏊歿,年七十五歲,十一月二十日,祝允明作《祭王文恪公文》。祝允明又作《張文聲妻左氏墓誌銘》《蘇州府學政科盛公墓誌銘》《守齋處士湯君聞守生壙志》《先妣陳夫人墓誌》。其繼母陳夫人於十一月二十日,葬於橫山丹霞塢其父墳塋之右,年七十有六。
嘉靖四年(1525年)二月,祝允明楷書《離騷經》。初夏,草書《夏后氏之圭帖》。七月,為九疇作草書《月賦》卷。又作草書《和陶淵明飲酒二十首》。秋日,作草書《七律九首帖一卷》。又作草書《閒居秋日詩》卷。又作草書《七言絕句》卷。九月,祝允明訪文嘉,文嘉知悉祝氏手裏拮据,設繭絲紙及上好筆墨,引起祝允明豪興,揮寫行草《古詩十九首》,嘉付以酬金。此卷後刻於文徵明《停雲館帖》。同月,祝允明曾用二文羊毫作行草應酬,並題於後。某日,為顧璘書寫《千字文、長清靜經》卷。又作《志謝可節墓誌銘》。
嘉靖五年(1526年)正月,允明作《太倉州新志序》。九月七日,作《祝文》。十月,崑山魏誠甫遠謁祝允明,求書《黃庭經》,祝允明抱病書寫。又作小章草《書述》。十一月,祝允明作章草《後赤壁賦》於文徵明《赤壁圖》後。是年,作組詩《懷知詩》,緬懷平生知己一十八人,共一十九首。十二月二十七日(1527年1月28日),祝允明病故。
嘉靖七年閏十月十六日(1528年11月27日),祝允明葬於橫山丹霞塢其祖父祝顥墓旁。好友王寵為其寫行狀,陸粲為其撰墓誌銘。 [2]  [3-4]  [5] 

祝允明藝術成就

祝允明書法傳承

歸田賦
歸田賦(21張)
祝允明出生在文化氣氛很濃的蘇州,他的書學生涯是在前輩的言傳身教下開始的。其中對他影響最大的是外祖父徐有貞和岳父李應禎兩人。徐有貞擅長行草書。他的行草主要師法唐朝的懷素和宋朝的米芾。用筆直率而華美,結構瀟灑多姿,很得古雅之氣。北京大學教授、引碑入草開創者的李志敏評價:“祝枝山的狂草,骨力弱於旭、素,但在宋人影響下,又自成一格”。 [6]  在祝允明二歲時,徐有貞奉詔回蘇州閒居,祝允明時常寄宿在外公家裏,因此徐有貞的書法風格對他影響是很深遠的。
李應禎也是一個有名的書法家。祝允明也一直得到李應禎的指導。在跟從岳父學書的十幾年中,李應禎對於祝允明在書法的發展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據文徵明的記載,李應禎在晚年告訴他,説自己學習書法四十年才開始有所得,並向文徵明論述了書法上的很多道理。他留下的尺牘,秀麗而又有氣度,行筆自然大方,橫向取勢的撇、捺、橫都很生動有致。字的大小,粗細變化自然。他這種富於抒情性的行草書對祝允明也有很深的影響。祝允明自己談幼年時學習書法,説前輩不讓他學習近代人的字,看到的都是晉唐人的字帖。所指的應該是楷書的學習。應該説祝允明幼年在兩位前輩的指導下,打下了很好的底子,為日後的發展作了鋪墊。同時兩人的書風的優點也傳給了祝允明。 [7] 

祝允明書法主張

祝允明作品選
祝允明作品選(32張)
祝允明書法主張是“性”與“功”並重超然出神採,祝允明的書藝思想以“神采”為最終歸宿。而要達到這個目標,他認為必須“性”、“功”並重。“性”是指人的精神,“功”是指書法創作的能力和功夫。他認為只有功力而無精神境界,神采就沒有,而有了高尚的精神境界,如果沒有表達的功夫,那麼神采就不能實在地顯露。兩者不可缺一,必須兼備,在他的代表作《閒居秋日》《致元和手札》《燕喜亭記》《樂志論》《飯苓賦》《雲江記》等就秉承了他所倡導的“性”、“功”並重的原則。對於“功”,祝允明認為只有在向前人學習的基礎上才能得到。因此他對時人不願好好學習傳統而把這稱為“奴書”的説法很憤慨。特地寫下了《奴書訂》予以反駁。在這一點上,他晚年在《書述》中還批評了他的岳父李應禎。他強調必須“沿晉遊唐”,這是源於他對書法史的深入認識。
他認為書理極於張芝、王羲之、鍾繇、索靖,後人只是在遵循他們的法則,而在根本上已不能改變。他認為唐人能循前人之理,按照當時人的法則來寫;宋初還不很差,宋中期仍有可取之處,而後便大變傳統,古法遭到敗壞,大多流為惡怪。到元代方有趙孟頫扭轉時風,復歸晉唐,但終因個性不強未免有“奴書”的遺憾。所以要知書法的本來必須向晉唐學習。在學習和熟悉了傳統後,其技法必須有獨到之處,這是祝允明對“功”的進一步要求。他在《評書》中説自己不屑於步鍾、索、羲、獻的後塵,而要學習項羽史弘肇的勇猛以開創自己。他跋《山谷書李詩》雲:“雙井之學(黃庭堅之學)大抵以韻勝,文章詩書畫皆然,姑論其書積功固深,所得固別。要之得晉人之韻,故形貌若懸而神爽冥會歟!此卷馳驟藏真,殆有奪胎之妙,非有若據孔子比也,其故乃是與素同得晉韻然耳。”(《祝枝山全集》卷二十五)可見他主張學古貴在求其氣韻神情,而不必規規於點畫形似。 [29]  因此他既反對時人對傳統的忽視,又強調不能真的成為“奴書”。
祝允明對於“性”沒有很多的論述。他提倡“起雅去俗”,顯然是指以學識和修養來陶冶性情、淨化心靈,從而達到較高的精神境界。有了以上兩點,就可以在“入神”的狀態下創作具有神采的優秀作品了。他對於“入神之境”的解釋是“一時超然格度之外”,在超越各種約束的情況下,才能“閒窗散筆”,自然地表達自己。祝允明在書法理論上的要求,既符合藝術創作本身的規律,又合乎文人書畫的審美要求,從而使他的書法創作成果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8] 

祝允明書法特點

祝允明書法主要成就在於狂草楷書。狂草來自懷素張旭,更多的是接近黃山谷,提按和使轉的筆法交互使用,行與行之間的距離很緊,形成一種汪洋恣肆的視覺效果。受黃庭堅影響很大,所以書法有鐵畫銀鈎之稱。更難得的是楷書又寫得相當嚴謹,有晉唐人的古雅氣息。這種反差很大的綜合素養與唐代的張旭十分相似,如《草書自詩卷》《致元和手札》《草書千字文卷》《王文恪公卷》等。 [9]  [8]  祝允明高明之處,將黃庭堅行書筆法的特點融於自己小行楷書作中。因此,祝允明對黃庭堅的取法無疑是一種新的創造。

祝允明後世影響

祝允明在書法史上最巨大的影響莫過於其重新倡導北宋尚意書風,並上承唐人狂草之路,使唐宋後狂草一脈的沒落的局面有所改觀,使得狂草重新出現在書法史的畛域裏。他將黃庭堅草書與唐“顛張醉素”的草書通過自己的整合而成為一種新式的草書圖樣出現在明代書壇,並使之成為明代草書的典範,開此風氣之先河。為之後的徐渭黃道周倪元璐張瑞圖王鐸的草書崛起起了引領作用。
自祝允明以後的書家顯然不滿足於元代趙孟頫帖學仿古、擬古的書學思想與審美觀念。因此,祝允明草書審美風格的確立開創了明代浪漫主義風格,同時也為後代的書家將這種風格推向高潮埋下了一顆種子。 [28] 

祝允明人物評價

明代黃省:枝山草書天下無,妙灑豈特雄三吳?羣萌萬象出毫下,運肘便覺風雲俱。絲持浪轉信神動,筋迥墨縱皆春敷。分明造化宰君手,左攢右剪形形殊。天愁鬼器不寧歲,鸞驚龍駭誰爭驅?邇來南海作仙令,難籌歷險筆愈聖。奇文豪詠兼稱之,處處江山好輝映。餘也飄飄紫台客,向長五嶽將浮屐。多君惠我《遠遊》篇,得展夢窗喜魂魄。嗚呼羲之眼前人不識,笑殺千金買遺蹟!
明代顧璘:(祝允明)書學自《急就》以逮虞、趙,上下數千年,罔不得其結構。若羲、獻真行,懷素狂草,尤臻筆妙。一朝書品,不知合置誰左。 [10] 
明代朱謀垔:祝允明,字希哲,號枝山,長洲人。……書學自《急就章》以至羲、獻、懷素,無不淹貫,而狂草本朝第一。當時評者雲其書法頓挫雄逸,放而不野,如鶴在雞羣,風格迥絕。然真不如行,行不如草,以豪縱者勝。又云枝山真行,有天馬行空之態,第人能品。 [11] 
明代王世貞:吳中如徐博士昌谷詩,祝京兆希哲書,沈山人啓南畫,足稱國朝三絕。 [12] 
明代文震孟:(祝允明)書法魏晉六朝,至歐、顏、蘇、米,無所不精詣,而晚節尤橫放自喜。一時名聲大噪,索其文及書者接踵。或輦金帛至門,輒辭弗應。《姑蘇名賢小記》 [13] 
明代錢謙益:為家未嘗問有無,得俸錢及四方餉遺,輒召所善客噱飲歌呼,費盡乃已。或分與持雲,不留一錢。每出,追呼索者相隨於道路,更用為忭笑資。其歿也,幾無以斂雲。 [14] 
清代王澍:“有明書家林立,莫不千紙一同,惟祝京兆書變化百出,不可端倪,餘見京兆書百數,莫有同者,信有明第一手也”
清代孫衣言:香光居士謂京兆書如綿裹鐵,如印印泥,此作殆不盡然。然顧華玉、文徵仲皆謂其晚年狂放,似徐武功,此殆其晚境耶。 [15] 
清代朱和羹《臨池心解》雲:“祝京兆大草深得右軍神理,而時露傖氣;小草則頓宕純和,行間茂密,亦復豐致蕭遠,庶幾媲美褚(遂良)公。”
李志敏:“祝枝山的狂草,骨力弱於旭、素,但在宋人影響下,又自成一格”。 [1] 
祝枝山以五十五歲“高齡”來到嶺南,任惠州府興寧縣知縣。時人對他的評價是“政績可頤”,《懷星堂集》提要中,亦稱道他治政有方,“非專以文才自放者”。 [32] 

祝允明個人作品

祝允明文集

《擬詩外傳》佚
《蘇材小篆》六卷
《革朝遺忠錄》佚
《先公門人記》一卷,佚
《太中遺事》佚
《武功佚事》一卷,佚
《太僕言行記》一卷,佚
《江海殲渠記》一卷
《南遊記》佚
《南征業稿》佚
《心影》佚
《蠶衣》一卷
《讀書筆記》一卷
《浮物》一卷
《祝子通》五十五篇,佚
《祝子微》二卷,佚
《祝子雜》佚
《祝子罪知錄》十卷
《祝子小言》一卷,佚
《前聞記》一卷
《志怪錄》
《語怪》
《野記》
《義虎傳》一卷
《猥談》一卷
《枝山文集》十卷
《祝氏集略》三十卷
《祝氏小集》七卷 [2]  [16]  [17] 

祝允明書法

《賈至大明宮早朝詩軸》上海博物館藏
《杜甫秋興詩軸》遼寧博物館藏
《訪友詩軸》
《摸魚兒詞》
《秋軒賦軸》上海博物館藏
《樂志論草書軸》蘇州博物館藏
《飯苓賦》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贈索處士七律詩軸》
《杜甫詩軸》山西省博物館藏 [9] 
《五代譚用之贈索處士七律詩軸》
《牡丹賦》
《草書自詩卷》
《致元和手札》
《草書千字文卷》
《王文恪公卷》
《東坡記遊卷》
《遠遊二首》
《和陶飲酒詩廿首》
《簡亭記》 [17]  [16] 
《草書五雲裘歌卷》(上海博物館舊藏 [31] 

祝允明家族親屬

祝允明前代傳承

其先祖,出自古代太祝,後代於是以官名為姓氏。
其始祖為元代大德、延佑年間從松江來蘇州任漕府經歷的祝碧山,後升任平江路總管。
祝碧山生五子,第四子名叫祝九鼎。
祝九鼎生祝潛。
祝潛生祝景彰。
祝景彰生祝煥文。
祝煥文生祝顥。 [18] 

祝允明祖輩

祖:祝顥,生於永樂三年(1405年),卒於成化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484年1月27日),字惟清,以治《易》而聞名鄉里,正統四年中二甲第五名進士,初授刑科給事中,後官山西布政司右參議專事督糧。六十歲時上疏求去,有一子一女。
祖母:錢氏,生於永樂五年八月三日(1408年8月23日),吳寬在成化三年(1467年)作《山西參政祝公夫人錢氏慶壽圖序》,當時錢氏六十歲。
祖姑母:祝妙清,生於建文元年(1399年),死於成化二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二日(1487年1月16日)。嫁王成(字彥剛)。祝允明在其墓誌銘中寫道:妙清為顥之女兄,歸長洲王成。希哲幼時,敬侍左右,教言屢及。
外祖父:徐有貞,生於永樂五年(1407年),死於成化八年七月十五日(1472年8月19日),早年名徐珵,字元玉,有女六人。
外祖母:蔡妙真,生於永樂五年(1407年),卒於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九月。
繼外祖父:陳紳,生於宣德元年正月十六日(1426年2月23日),卒於弘治四年正月九日(1491年2月17日),字用章,吳縣人,五次考舉人不中,進太學畢業後授安福縣丞。

祝允明父輩

父:祝瓛,字信夫,號仁齊,成化十九年(1483年)七月卒。
母:徐氏,死於成化十一年(1475年),兵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武功伯徐有貞之長女。
繼母:陳玉清,生於正統十四年(1449年),卒於嘉靖四年(1525年)。
岳父:李甡,又名李維熊,字應禎,晚年改字貞伯,生於1431年,卒於弘治六年,七月九日。景泰癸酉中舉,屢次會試不中,入太學,成化元年,授中書舍人。有女兩人,分別嫁貢士祝允明、張廷獻。
岳母:王氏,生於1429年
姑夫:湯瑄,生於正統六年(1441年)
母舅:徐鑄,生於正統十一年(1446年)。

祝允明平輩

妹夫:史臣,生於成化十四年十二月七日(1478年12月30日)。
妹:祝氏,繼母陳玉清出,生於成化十六年(1480年)。

祝允明家庭成員

妻:李氏,封孺人。
妾:數量不明,祝允明晚年寄情於聲色,廣納妾侍。
長子:祝續,成化十五年七月三日生(1479年7月21日),李氏生,正德六年(1511年)二甲第七十五名進士,官至廣西左布政使。
次子:無名,祝允明六十歲生,妾出,幼夭亡。
長女:祝氏,嫁潮州府經歷王鳳禎。
孫女三人。 [18]  [2] 

祝允明軼事典故

祝允明唐伯虎考祝枝山

唐伯虎與祝枝山是莫逆之交,二人經常往來,上門不必通報,臨別無需相送。一天,祝枝山剛踏進唐伯虎的書齋,就要品茶猜謎,唐伯虎笑着説:“我這時正巧做了4個字謎,你要是猜不出恕不接待!”説完,徐徐吟出謎面:“言對青山青又青,兩人土上説原因;三人牽牛缺只角,草木之中有一人。”
不消片刻,祝枝山就破了這謎,他不慌不忙坐下,笑着説:“那就倒茶來吧!” [27] 

祝允明祝枝山闖酒席

祝枝山生性詼諧,貪杯中物。一天,唐伯虎與文徵明瞞了祝枝山,躲在一處飲酒,不料被祝枝山得知,也急急忙忙趕到那裏,一進門就大聲嚷道:“今朝吃福好,不請我自到。”説罷,坐下便要吃酒。唐伯虎向文徵明眨眨眼,然後又對祝枝山説:“今天我們吃酒,有個規矩,須即景吟詩一首作為謎面,打一昆蟲名,否則不準吃。“祝枝山笑笑説:“好吧,你們先説。”唐伯虎便吟道:“菜餚香,老酒醇,不喚自來是此君,不怕別人來嫌惡,撞來席上自營營。”文徵明接看説:“華燈明,喜盈盈,不喚自來是此君,吃人嘴臉生來厭,空腹貪圖亂鑽營。”
不速之客祝枝山聽了,知道他們在取笑自己專吃白食,但卻假裝不懂,便也吟了一首:“來得巧,正逢時,勸君莫怪盤中食,此公滿腹錦繡才,不讓吃喝哪來詩?”吟罷,三人相視大笑,開懷暢飲,直吃到酩酊大醉方休。

祝允明勤政簡任

祝枝山到任興寧知縣伊始,即微服私訪、體察民情。興寧僻遠窮瘠,祝枝山走鄉串户私訪,專挑土地貧瘠、茅舍傾斜之農户。得悉百姓一日三餐以有野菜、番薯即算上佳食物時,心中酸楚,當即承諾減免賦税。在祝枝山任內五年餘,興寧百姓生活大有好轉,不少人家可至豐衣足食,而其本人卻因催繳賦税不力,被朝廷減薪、停薪:“是歲冬暮,因拙於催科,秋税誤期,被奪俸。”是故,祝枝山有“奪祿浪言耕有代”之名句。《縣齋早起》:“縣小才疏政未成,披衣衝瘴聽雞鳴。向來嘯傲知多暇,老去驅馳敢自寧”一詩,可見其勤勉政事之一斑。故而朝廷雖責祝允明催科不力,仍贊其勤於政事,為官清廉,並以政績卓著的察考結果,轉遷應天府通判,世稱祝京兆。 [30] 

祝允明聽訟決案

興寧地處偏遠,“民尚譁訐,訟牒傍午”。民風不良,多有因小事引發鄰里紛爭者:“凡民有事,兩自謂直,不肯下家族鄉侶。判以理,未遽服”。祝枝山到任後,勤於政務,決訟得法,賞罰分明,嚴厲打擊無良者,使“奸黠斂跡”。清末民初興寧鄉賢、中山大學文學院教授羅獻修纂《興寧鄉土志》,亦稱許祝枝山“公餘屬文賦詩,濡毫遣興,裕如也”。可見其治政之才。 [30] 

祝允明捕盜平賊

王寵《明故承直郎應天府通判祝公行狀》記:興寧“故多盜,竄處山谷,時出焚劫,為民害”,“公(允明)設方略捕之,一旦,獲三十餘輩,桴鼓不警”。正德七年(1512),漳南大帽山賊首張番璮等聚黨數千,流劫村落,攻陷寧化、石城諸縣,朝廷命周南前往剿平。正德十年(1515)大帽山餘亂復起,祝枝山親率兵勇前往平亂,斬其首領,“並殲其黨四十餘人”,從此境內安寧。 [30] 

祝允明興修建設

正德十年(1515),祝枝山主持重建興寧城內老街關帝廟。其後數年,祝枝山又先後組織修葺城中寺廟、亭台諸處。《惠州府古蹟考·縣誌》記:“興寧縣湖山勝覽亭,在永福寺。明正德中,郡守陳祥辟淫祠改建,知縣祝允明記”;“迎恩亭,在縣西南五里,久廢。明成化十六年,知縣侯爵再建,又毀。正德十三年,知縣祝允明覆建。圮後,邑人黃文祖修之”。修葺城隍廟,祝枝山更以私俸補足款項:“戊寅之歲,予初考將盈,每謁祠,見頗有未葺飾處,稍以私錢整之”。正德十四年(1519),祝枝山主持興建和山岩寺。同年,祝枝山發動葉塘烏池村紳吳法謙率眾興修水利,在烏池與大坪朱坑村交界處,築石陂一座,並開挖經龍躍、龍塘至坪埂村的灌溉渠一條,全長10多公里,可灌溉農田1500多畝,至今仍發揮效益。學宮、和山岩寺諸處,遺蹟今猶存,邑人感其功德,特於和山闢建“祝王遊院”,牆上繪有祝枝山和王天與(興寧人,正德九年進士,曾任江西寧都知縣、浙江道御史)全身像,記其功績。 [30] 

祝允明簡進秀異

祝枝山有感於興寧學風不興,“暇則親蒞學宮,進諸生,課試講解。嶺之南,彬彬向風矣。”經其提攜、獎掖,僚屬張天賦拔貢,後任湖南瀏陽縣丞。其餘獎掖者,亦不在少數:“丙子、己卯再鄉試,公皆參典文衡,得士之盛,與有勞焉。”興寧文教,由此大興。咸豐《興寧縣誌》“學額”記:“縣學額明以前無考,崇禎八年知縣劉熙祚以興寧人文日盛,申詳學憲魏浣初,題升興寧為中縣,定額歲科二試,各入學三十名洎入。本朝裁額歲科二試,各入學十二名,歲試取武生十二名雍正二年詔天下學臣查人文最盛之州縣,題升廣額。三年,知縣王師旦申詳學憲惠士奇,題升興寧為大學。” [30] 

祝允明編修縣誌

正德十一年(1516),祝枝山主持修撰縣誌四卷,題為《正德興寧縣誌》,為本縣乃至客家地區現存縣誌中最早的一部。明嘉靖國子監祭酒、《廣東通志》編纂者、大儒黃佐在《惠州府志》中提出地方誌撰修標準:“地理以稽實,建置以明制,田賦以恤隱,祠祀以正典,官師均列,而信教、人物、選舉,上行而下秩;雜誌、類物,輔化,崇正義而黜異端,損浮冗而要簡確”。據此,黃佐對《興寧縣誌》予以高度肯定:“雖祝君允明志興寧、陳君用貞志長樂,有行於時。而博羅、龍川,則未有成編;矧和平新建,罔有登載。乃今克會成書,俾足徵焉,豈非典哉?”。 [30] 

祝允明文化交流

祝枝山雖曾自謙“拙謀果是因微祿,好傍吳田晏起耕”(《縣齋早起》),但其在興寧任上展現出循吏之才。明代嶺南意識勃興,本土文士紛紛尋求具鮮明地域標記的文化人物代表。明中期,祝枝山宦遊嶺南時留下大量描寫嶺南風物的文學作品,及與嶺南士人的唱和,如上任伊始即先後與河源令鄭源、徐聞令等交遊;治興期間獎掖僚屬張天賦、王天與等;與南海倫以諒、倫以訓兄弟等嶺南名士的切磋,可謂是明代嶺南文化與嶺外文化相砥礪、激盪的一個側面,既構建了嶺南文學在這一時期的生動圖卷,也抬升了嶺南文化的整體格局。 [32] 

祝允明蓼花傳説

祝枝山還把江南製作點心的工藝帶到興寧,結合客家點心製作特色,用糯米、芋頭、芝麻、砂糖等原料,製作成一種又酥又香,又脆又甜,色、香、味俱佳的食品,命名為“興寧蓼花”,成為如今當地人民及遊客喜愛的點心。 [32] 

祝允明墓地考證

根據祝允明的好友王寵記載,祝允明葬於橫山丹霞塢其祖父祝顥墓旁。但經過歷史的滄桑變化,祝允明的墓早已經被夷為平地,蕩然無存了。 [4] 

祝允明史籍記載

《明史》 [19] 
《蘇州府志》 [20] 
興寧縣誌 [21] 
《四庫全書》 [22] 
《中國業書綜志》
《中國善本書提要》王重民 [23] 
《寓圃雜記》王錡 [24] 
《過雲樓續書畫記》顧麟士
《明通鑑》夏燮 [25] 
《蘇州府纂修識略》楊循吉
《皇明詞林人物考》王兆雲 [26] 

祝允明藝術形象

1993年電影《唐伯虎點秋香》,陳百祥飾演祝枝山 [33] 
參考資料
  • 1.    引碑入草開創者李志敏書法評傳  .北京大學官網.2018-01-16[引用日期2018-02-13]
  • 2.    祝允明年譜.陳麥青[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6.
  • 3.    祝允明考辨.王傳臚[M].四川:四川大學校報.2002,4.
  • 4.    王寵.明故承直郎應天府通判祝公告狀[M].雅宜山人集:明代,卷十.
  • 5.    祝允明年譜增補.戴立強[J].書法研究.2005,74-121.
  • 6.    引碑入草開創者李志敏書法評傳  .北京大學官網.2018-01-16[引用日期2018-01-29]
  • 7.    文徽明.莆田集[M].私人出版,明代,卷四.
  • 8.    祝允明小楷書法略論.傅如明[A].西安工業大學,2010.
  • 9.    論祝允明狂草之成因.王衞民[J].中國書畫,12期.
  • 10.    國實新編.顧璘[M].個人出版.明代,卷七.
  • 11.    續書史會要.朱謀堊[M].個人出版.明代,卷三.
  • 12.    藝苑巵言.王世貞[M].個人出版.明代,卷七.
  • 13.    姑蘇名賢小記.文震孟[M].個人出版,明代.
  • 14.    列朝詩集小傳.錢謙益[M].個人出版.清代.
  • 15.    遜學齊文鈔.孫衣言[M].個人出版.清代,卷十.
  • 16.    祝允明著作考辨.徐慧[J].Journal of Ancient Books Collation and Studies,2009,4期.
  • 17.    祝允明雜著版本考辨.邸曉平[J].文獻,2003,2期.
  • 18.    祝允明.祝氏集略[M].個人出版.嘉靖三十六年.
  • 19.    明史.張廷玉[M].北京:中華書局,1974,藝文篇.
  • 20.    蘇州府志[M].蘇州.清代官修,嘉慶.
  • 21.    興寧縣誌[M].興寧縣.清代官修,同治,名宦卷.
  • 22.    四庫全書.紀昀[M].北京: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15,212.
  • 23.    中國善本書提要.王重民[M].北京:北京圖書館,1991,121.
  • 24.    寓圃雜記.王錡[M].北京:中華書局,1984,185.
  • 25.    明通鑑.夏燮[M].北京:中華書局,2013,554.
  • 26.    皇明詞林人物考.王兆雲[M].個人出版,明代,人物卷三.
  • 27.    唐伯虎考祝枝山  .鳳凰網.2013-5-13[引用日期2015-12-09]
  • 28.    姜壽田.二王正統的確立與異化[J].書畫世界.1994,12.
  • 29.    (三) 祝允明的書論 - 書法文化 - 可可詩詞網  .可可詩詞[引用日期2021-05-03]
  • 30.    祝枝山:遠辭江南成客家  .梅州網[引用日期2021-10-18]
  • 31.    北京保利拍賣2022春拍精品展於時間博物館正式開展  .新華網[引用日期2022-06-30]
  • 32.    《忠廉大義》⑱“才子作宰祝枝山”  .中共梅州市紀律檢查委員會 梅州市監察委員會[引用日期2023-12-16]
  • 33.    唐伯虎點秋香  .1905電影網[引用日期2024-02-11]
  • 34.    祝允明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4-04-05]
  • 35.    葉衍蘭.清代學者像傳: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33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