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盛葳

鎖定
盛葳,博士,藝術史學者、批評家、策展人,現任《美術》雜誌編審、副主編,中國美術家協會策展委員會副秘書長。曾獲王森然美術史獎(2009)、YISHU中國當代藝術批評獎(2010)、第二屆中國美術獎-理論評論獎(2014)。 [1] 
中文名
盛葳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重慶
畢業院校
中央美術學院
清華大學
學    位
博士

盛葳主要著作

盛葳著 後殖民理論視野下的中國當代藝術 盛葳著 後殖民理論視野下的中國當代藝術
《後殖民理論視野下的中國當代藝術》(文化藝術出版社,2020) [2] 
盛葳著 歷史的錯位:讓-弗朗索瓦·米勒研究 盛葳著 歷史的錯位:讓-弗朗索瓦·米勒研究
歷史的錯位:讓-弗朗索瓦·米勒研究》(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13) [3] 

盛葳主要論文

《女神的桂冠:唐一禾、魯本斯與勝利寓言》(《文藝研究》2022年第6期) [47] 
《到民間去:鄉村建設及藝術參與的起源》(《藝術研究》2022年第2期) [46] 
《全球藝術史:觀念、方法與實踐》(《美術觀察》2021年第9期) [48] 
《製造前衞:一個概念的歷史》(《藝術當代》2021年第7期) [49] 
《牛犋變工隊:馬歇爾背後的畫》(《文藝理論與批評》2021年第1期) [45] 
《前衞與社會:前衞藝術在中國》(《藝術學研究》,2020年第4期) [4] 
《從“馬訓班”到“羅訓班”:一段三國交織的藝術史(1955-1962)》(《文藝研究》,2020年第7期) [5] 
《米勒的“拾穗者”:從基督教到大革命》(《美術觀察》,2020年第3期) [6] 
《第一眼:中國前衞藝術的美國形象建構》(《美術研究》,2019年第3期) [7] 
《去塞求通:民族國家視閾下的<大公報>塞北邊疆寫生》(《文藝理論與批評》,2019年第3期) [8] 
《胡一川<到前線去>的歷史敍事》(《胡一川與新中國專題研究文集》,嶺南美術出版社2019年版) [9] 
《黃胄與趙望雲、韓樂然、司徒喬的交往與互動》(《美術》,2019年第3期) [10] 
《從中西體用到全球化:兼論水墨的歷史與創造》(《藝術評論》,2019年第1期) [11] 
《媒體變革中的藝術批評》(《美術觀察》,2018年第4期) [12] 
《當代性:重建中國抽象藝術的歷史與理論》(《藝術工作》,2018年第4期) [13] 
《從視覺機器到人工智能》(《藝術工作》,2018年第2期) [14] 
《中體西用、民族主義與世界主義:中國畫理論話語之變(清末至民國)》(《畫刊》,2018年第2期) [15] 
《盧沉的西方觀和現代觀》(《中國文藝評論》,2018年第2期) [16] 
《創新史:技術、媒介與社會生產方式的轉型》(《美術》,2017年第9期) [17] 
《中國當代藝術在美國的接受:一個基於媒體和評論的研究視角》(《2015年度中國中青年美術家海外研修工程成果彙編》,四川美術出版社2016年版) [18] 
《ISIS,多元文化與當代藝術》(《絕對藝術》,2016第4期) [19] 
《背後的邏輯:版畫、複製性藝術及其觀念的拓展》(《美術研究》,2016年第2期) [20] 
《作為藝術家的策展人》(《當代美術家》,2015年第9期) [21] 
《藝術生產與系統更新——“創客創客:第二屆cafam未來展”的學術思考》(《北方美術》,2015年第4期) [22] 
《青年藝術的發生系統、文化地圖與區域生態》(《美術觀察》2015年第3期) [23] 
《實驗藝術、藝術實驗與機制創新》(《美術》,2014年第10期) [24] 
《當代藝術的社會歷史:論“體制”與“當代藝術”之關係》(《美術研究》,2014年第2期) [25] 
《中國需要什麼樣的策展人》(《美術觀察》,2014年第3期) [26] 
《新水墨“新”在何處》(光明日報,2014年1月7日) [27] 
《從“形式美”到“中國抽象”——由吳冠中談起》(《畫刊》,2010年第9期) [28] 
《重讀米勒:<播種者>及其評論的演變》(《清華美術卷13》,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 [29] 
Defending Criticism”(“YISHU”, November/December, 2010) [30] 
《對“中國當代藝術”的期待——以威尼斯雙年展的中國參展歷史為例》(《雕塑》,2010年第5期) [31] 
《捍衞批評》(《當代美術家》,2018年第3期) [32] 
《當代藝術中的長城形象》(《批評家(第1輯)》,四川美術出版社2008年版) [33] 
《民族主義、本質主義與後殖民批評》(《人文藝術》第8輯,貴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34] 
《20世紀雕塑:媒介探索與本體超越》(《雕塑》,2008年第6期) [35] 
《日常化、審美現代性與中國當代藝術的可能》(《東方藝術.大家》,2007年12月上半月號) [36] 
《後殖民藝術批評與民族主義問題》(《清華美術·卷7》,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37] 
《無名畫會考》(《畫刊》,2007年第10期) [38] 
《聲音、身體與空間:珍尼.荷爾澤的藝術》(《立場第2輯》,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年版) [39] 
《後殖民語境與中國當代藝術的困境》(《中國文化報》,2007年2月11日) [40] 
《反抗的終結與闡釋的焦慮:中國抽象藝術中的前衞性及其當代反思》(《中央美術學院青年藝術批評獎獲獎論文集》,2008年) [41] 
《少數族話語、地域藝術與文化權力分割》(《山花》,2006年第9期) [42] 
《後現代藝術在中國》(《山花》,2006年第8期) [43] 
《裝置藝術的審美基礎》(《山花》,2006年第2期) [44] 

盛葳主要展覽策劃

工作方法:譚平、隋建國、朱金石、張羽 工作方法:譚平、隋建國、朱金石、張羽
移動的時代之眼——廣州美術學院藏中華全國木刻協會作品展,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2021 [50] 
工作方法:譚平隋建國、朱金石、張羽,北京壹美美術館,2020
主體的鏡像:蘇新平版畫四十年(1979-2019)”,中國版畫博物館,2019
編輯部:信息的收集、整理與再生產,33美術館,2018
永生市:常青藤藝術計劃2018 永生市:常青藤藝術計劃2018
永生市:常青藤藝術計劃2018,天津濱海新區美術館,2018
第六屆觀瀾國際版畫雙年展,中國版畫博物館,2017
世界觀:關偉個展,白盒子藝術館,2017
理想國:藝術家的時刻、地理與身份,尤倫斯藝術中心,2016
編年史:曾健勇個展,東京畫廊,2016
第21屆全國版展主題展,重慶美術館,2016
形式的觀念——抽象藝術的中國歷史與美學表達,中華世紀壇藝術館,2015
互助社:策展與創作實驗項目,北京RONG空間,2015
迷宮:龐茂琨藝術中的視覺秩序與圖像生產,今日美術館,2015
孤寂的地平線:高名潞的70年代 孤寂的地平線:高名潞的70年代
孤寂的地平線:高名潞的70年代,林大藝術中心,2015
創客Ÿ創客:第二屆CAFAM未來展 創客Ÿ創客:第二屆CAFAM未來展
創客Ÿ創客:第二屆CAFAM未來展,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2015
中國版畫大展:背後的邏輯,中國版畫博物館,2014
蘇新平:從超現實主義到自動主義,魯迅美術學院美術館/新繹空間,2014
三界外:觀念的絕對化”,聯合策劃(盛葳、王春辰段君),5藝術中心,2014
博巴班前後的夏培耀研究:藝術史與社會學的雙重視角,四川美院CAEA美術館,2013
第20屆全國版畫作品展”,黑龍江美術館,2013
媒介研究:母題與個案(徐冰隋建國、張大力、王友身),LINDA藝術中心,2012
新視覺’2012——第九屆全國美術院校油畫專業應屆畢業生優秀作品展,何香凝美術館,2012
獨白Ⅱ:個體經驗的再現與表現,A4畫廊,2010
聚合的視野:國際青年藝術家聯展,韓國文化院,2010
經驗/驚豔:中國當代藝術展,捷豹汽車中心,2009
獨白Ⅰ:藝術的重建,水木當代藝術空間,2009
CHINA:中國當代藝術的今日與未來,韓國首爾三星湖嚴美術館,2008
頭髮的故事:中國當代藝術展,TS1當代藝術中心,2007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