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隋建國

(中國山東籍藝術家)

鎖定
隋建國,男,1956年生於山東青島。1984年山東藝術學院美術系本科畢業,1989年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碩士研究生畢業,
曾任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主任。
現生活工作於北京。 [2-3] 
中文名
隋建國
外文名
Sui Jianguo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地
山東省青島市
出生日期
1956年10月
畢業院校
山東藝術學院
中央美術學院
職    業
雕塑家
代表作品
雲中花園 [1] 
肉身成道
盲人肖像
衣缽
地罣
代理畫廊
佩斯畫廊
分    類
當代藝術

隋建國藝術特點

隋建國在藝術探索中對創作觀念、作品形式、媒介選擇、處理方法、時空經驗等多個方面都有獨特的理解和認識。他的雕塑將觀念與形式巧妙地結合在一起,作品多以大的尺度感給人以感官上的衝擊力且具有明顯的知識分子氣質,流露出嚴肅的社會批判立場和人文道德指向。此外他的創作還涉及影像、公共藝術等領域。

隋建國藝術履歷

隋建國個人展覽

藝術家個人展覽
年份
展覽名稱
具體地點
地理區域
2019
體系的迴響:隋建國1997-2019
民生美術館
北京,中國
體系:隋建國2008-2018作品展
OCAT深圳館
深圳,中國
2017
肉身成道
北京,中國
2014
Sui Jianguo
La Louver畫廊
洛杉磯,美國
盲人肖像
Doris C Freedman Plaza, 中央公園
紐約,美國
2012
隋建國的擲鐵餅者
倫敦,英國
2011
海牙天下:隋建國雕塑展
海牙雕塑美術館
海牙,荷蘭
2008
公共化的個人痕跡
卓越藝術
北京,中國
2005
隋建國:理性的沉睡
舊金山,美國
1994
“雕塑1994”-記憶空間:隋建國作品展
中央美術學院畫廊
北京,中國

隋建國羣體展覽

藝術家羣體展覽
年份
展覽名稱
具體地點
地理區域
2021
第五屆美術文獻展:生生——自然、人和技術的生產
武漢,中國
2019
物之魅力:來自中國的物質藝術
芝加哥大學斯馬特美術館和萊特伍德659空間
芝加哥,美國
2017
羅丹逝世百年紀念大展
巴黎,法國
2015
三人同船
瑪格基金會美術館
尼斯,法國
2014
釜山雙年展2014
釜山美術館
釜山,韓國
未來回歸:來自中國的當代藝術
密歇根州立大學布羅德美術館
東蘭辛,美國
2013
偶然的信息——第7屆深圳雕塑雙年展-
OCAT館
深圳,中國
2012
重新發電——第九屆上海雙年展
上海,中國
見所未見,UNSEEN——第四屆廣東三年展
廣州,中國
2009
國家遺產:一項關於視覺政治史的研究
曼徹斯特,英國
2008
我們的未來
北京,中國
2007
觀念的形態:1987-2007中國當代藝術的觀念變革
武漢,中國
2004
道與魔:裏裏外外
里昂當代美術館
里昂,法國
2002
北京—巴黎
皮爾卡丹藝術中心
巴黎,法國
2002
首屆廣州三年展
廣州,中國
2000
海上·上海:第三屆上海雙年展
上海,中國
共享異國情調:里昂當代藝術雙年展
里昂當代美術館
里昂,法國
1999
香榭麗舍大道第二屆雕塑展
巴黎,法國
瞬間的轉換:中國二十世紀末實驗藝術展
SMART美術館
芝加哥,美國
1997
接點:中、日、韓當代藝術展
大邱文化中心
大邱,韓國
1995
來自中心國家·中國前衞藝術展
聖莫妮卡藝術中心
巴塞羅那,西班牙
1993
後89:中國新藝術展
首展於香港,後於1993-1997年間巡展至中國台灣台北、澳大利亞墨爾本、英國倫敦、加拿大温哥華以及美國多個城市

隋建國獲獎經歷

藝術家獲獎經歷
年份
獎項
2018
第十二屆AAC藝術中國“年度藝術家”
2015
“芭莎藝術獎”之“年度國際藝術家”
2012
紐約繪畫與雕塑學院,
“Vita Peterson Award”國際藝術家獎。
2010
雅昌AAAA“年度雕塑家獎”
2008
第二屆中國美術批評家年會:“年度藝術家獎”
2000
獲”中法文化交流獎”,在法國巴黎高等美術院作為期三個月的客座教授。
1997
獲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亞洲青年學者交流基金”前往墨爾本做為期六週的專業考察與交流
1994
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國際交流基金”前往印度做為期三個月的專業考察與交流。

隋建國公共收藏

藝術家公共收藏
作品
收藏機構
地點
雲中花園·折枝18
壹美美術館
北京,中國
盲者33#
瑪格基金會
聖託佩,法國
盲者16#
四川美院美術館
重慶,中國
盲者14#
南澳大利亞州立美術館
阿德萊德,澳洲
偏離17.5度
OCAT
上海,中國
結構系列
泰康藝術
北京,中國
衣缽(鑄鐵)
湖北美術館
武漢,中國
衣紋研究-擲鐵餅者
大英博物館
倫敦,英國

隋建國主要作品

藝術家主要作品
作品名
作品圖
形式/材料
尺寸
年份
版權聲明
雲中花園·40個瞬間
雲中花園·40個瞬間 雲中花園·40個瞬間
光敏樹脂3D打印雕塑與鋼架裝置
600x600x1200釐米
2013-2021
本作品圖片由藝術家提供,受藝術家版權保護
雲中花園——10個瞬間
雲中花園——10個瞬間 雲中花園——10個瞬間
光敏樹脂3D打印、鋼架結構
700cm x 500cm x 250cm
2018-2019
雲中花園——手跡1#
雲中花園——手跡1# 雲中花園——手跡1#
光敏樹脂3D打印、鋼架結構
600cm x 300cm x 300cm
2019
雲中花園·手跡3#
雲中花園·手跡3# 雲中花園·手跡3#
光敏樹脂3D打印、鋼架結構
700x300x600釐米
2019
雲中花園
  雲中花園 雲中花園
局部
2008-2019
雲中花園
雲中花園 雲中花園
光敏樹脂3D打印、鋼架結構
現場裝置
2008-2019
手跡
  手跡 手跡
金屬3D打印
50 x 16 x 19 cm
2019
雲中花園-折枝18
雲中花園-折枝18 雲中花園-折枝18
光敏樹脂,3D打印
L100 cm
2019
3D的面容
3D的面容 3D的面容
光敏樹脂,3D打印
200x200x200cm
2019
手跡
手跡 手跡
展覽現場圖

2018
手跡·星座1#
手跡·星座1# 手跡·星座1#
光敏樹脂,3D打印
300x180x115cm
2013
長桌·1435件手稿原型
長桌·1435件手稿原型 長桌·1435件手稿原型
泥巴、石膏等
現場裝置
2008-2017
盲者·大拳擊
盲者·大拳擊 盲者·大拳擊
鑄銅
200x190x200 cm
2010-2017
手跡#3
手跡#3  手跡#3 
鑄銅
165x100x72 cm
2014
盲者系列
盲者系列 盲者系列
鑄銅,石雕等
單體尺寸60釐米見方
2010-2013
盲人肖像(一組)
盲人肖像(一組) 盲人肖像(一組)
鑄銅雕塑
單體高5米
2014年於紐約中央公園弗裏德曼廣場
2008-2014
肉身成道(視頻截屏)
肉身成道(視頻截屏) 肉身成道(視頻截屏)
視頻16 : 9,彩色立體聲
3分25秒
2013
盲人肖像
盲人肖像 盲人肖像
雕塑泥與綜合材料
綜合裝置
2008
引力場
引力場 引力場
石膏與腳手架
1500×600x600 cm
2015
2015
  錐
聚氨酯
160×200×170 cm
2015
2015
海市蜃樓
海市蜃樓 海市蜃樓
聚氨酯,油桶
232X230X133cm
2015
黑暗中的能量
黑暗中的能量 黑暗中的能量
鋼鐵,電動機器
鋼鐵和電動機器
2012
有限的運動
有限的運動 有限的運動
鋼結構,鋼管,鋼球等
250x600x600cm
2010
運動的張力
  運動的張力 運動的張力
鋼結構,鋼管,鋼球等
大型現場裝置
2009
偏離17.5度
偏離17.5度 偏離17.5度
單體120x120x高度
大型公共永久行裝置
2007至今
平行移動50米
平行移動50米 平行移動50米
羣體行為與3屏錄像
時長20分鐘
2007
大提速
大提速 大提速
12屏錄像
時長31分鐘
2006
時間的形狀
時間的形狀 時間的形狀
油漆
尺寸漸變
2006至今
中國製造
  中國製造 中國製造
玻璃鋼噴漆
高310釐米
1999
衣紋研究·右手
衣紋研究·右手 衣紋研究·右手
玻璃鋼噴漆
長7米
2003
衣紋研究·解剖人
衣紋研究·解剖人 衣紋研究·解剖人
鑄銅
120x40x40cm
1998
衣紋研究——擲鐵餅者
衣紋研究——擲鐵餅者 衣紋研究——擲鐵餅者
鑄銅
H 172cm
1998
衣缽
衣缽 衣缽
雕塑, 鑄銅,噴漆
240×160×90cm
1997
殛
工業橡膠運輸帶,鐵釘,枕木
500x190x50釐米
1996
地罣
地罣 地罣
河卵石,鋼筋焊接
70×40×50cm×26
1990-94
結構1#
結構1# 結構1#
漢白玉,鐵
80x65x50釐米
1991
衞生肖像系列
  衞生肖像系列 衞生肖像系列
石膏,紙,鐵絲等綜合材料
單體40x25x25釐米
1989

隋建國出版物

藝術家出版物
出版時間
出版物
出版社
2022
寫空·隋建國藝術與文獻研究
花城出版社
隋建國2007-2021
人民美術出版社
2018
雕塑之道
中國民族攝影藝術出版社
2017
金蟬脱殼
嶺南美術出版社
2016
烏托邦·異託邦:烏鎮國際當代藝術邀請展
文化烏鎮股份有限公司
2015
三人同船·隋建國、漢克、迪肯三人展
瑪格基金會美術館
2015
中國挪用藝術
上海文藝出版社
隱秘的力量
央·美術館
展示片段:OCAT十年(2005-2015)文獻研究展
OCT當代藝術中心
2014
第十二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實驗藝術作品集”
人民美術出版社
隋建國
L.A.Louver 畫廊
2013
消極或抵抗
泰康空間
2012
偶然的信息 - 第七屆深圳雕塑雙年展
嶺南美術出版社
藝術跟蹤:特輯·讀圖記·隋建國個展 現場跟蹤
藝術跟蹤出版中心
2011
超有機 - 一個獨特研究視角和實驗
中央編譯出版社
隋建國
藝術家出版社
2010
中國新藝術30年
TIMEZOO
20世紀中國藝術史(增訂版)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9
隋建國:運動的張力
中國今日美術館出版社有限公司
2008
漢克·維奇 隋建國
C—空間
雕塑時代
人民美術出版社
隋建國:公共化的個人痕跡
卓越藝術
Half-Life of a Dream: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 from the Logan Collecti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7
隋建國:空間影像作品展——大提速
阿拉里奧畫廊
點穴·隋建國的藝術
嶺南美術出版社
2004
Sui Jianguo: The Sleep of Reason
Asian Art Museum - Chong-Moon Lee Center for Asian Art and Culture
2002
製造中國
世界華人藝術出版社
1999
第二屆當代雕塑藝術年度展
何香凝美術館
1997
美術文獻:中國當代雕塑專輯(作者:隋建國)
湖北美術出版社

隋建國人物評價

尹吉男(美術史家,中國古代書畫鑑定專家,當代美術批評家,原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院長。現任廣州美術學院圖像與歷史高等研究院院長兼藝術與人文學院院長。)
“寫空”——將不可見的空狀態用泥材料呈現出來,再用 3D 打印技術仿真泥材料的完成形態,達到最終仿真一種藝術之空的狀態。這是一種“反雕塑”的雕塑、“反造型”的造型。其本意不在藝術的寫實或寫意、具象與抽象(凡此種種都是正向的造型表述)。實際上,當代藝術中“負形”的概念還是在描述一種形的實在,而不是“空”,落腳點在形不在空。隋建國的藝術其本意是“寫空”,以實寫空(非傳統寫意繪畫中的“以實寫虛”,基於虛實相生理論),以有生無,實空互因,有無一體。
“無”不能表現“無”,“空”不能抒寫“空”。在中國古代畫論的“傳神論”中有“以形寫神而空其實對”的否定性的批評語(顧愷之語),我借用“空其實對”的概念來表達“寫空”另一種動力—— “實其空而見空”。
“空”是隋建國的主題或主體,“實”是隋建國的借體和手法,實手而作,完成空手而得,得空忘體,以寫心中之空為至境。我則以為這是藝術之空,而我以實在性的話語在表述“空論”。
(摘自2021年文章)
夏可君(策展人,評論家,哲學博士,現為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
隋建國的藝術乃是“塑白之道”:從抓住(catch)虛空,到放大(enlarge)虛空,再到展現(expose)虛空,經過此三次展開,迴應了中國傳統的空白(void)之道,以當代的虛擬(virtual)技術,生成為具有當代展示場域(field)的藝術一般。我們甚至可以把隋建國的雕塑藝術簡單命名為“塑白”(Plastic Blank):塑造空白的藝術,既與雕塑的可塑性(plasticity)相關,也是與雕塑的東方哲學或智慧(wisdom)相關。
中國藝術需要有着自己的原創性原理,中國文化到了需要貢獻自己哲學與藝術原理的時刻,隋建國的“塑白藝術”給出了當代藝術更多的“餘地”(一個幾乎不可見的遊戲空間:Spiel-Raum):從個體生物痕跡的本能痕跡——到虛擬空間的放大——再到3D光敏材料的打印——直到空間的展示中形態的重組放置,多維度地結合了肉身生命與虛擬世界,虛擬與當下展示空間,帶有“雲中花園”的開放性,激發我們去反思中國人的模造邏輯與塊量思維,如何以個體的印記,同時又具有開放的場域性,見證個體肉身生命的神聖存在性,還具有某種詩意虛託邦想象的意義,具有中國文化進入現代性,有着自身獨立的創造性原則。
(摘自2021年文章)
貝緹-蘇·赫茲(策展人、批評家,哥倫比亞大學美術館館長)
自2008年至2019年,北京藝術家隋建國用手稿的大小,嘗試與泥以純觸覺的方式進行互動,再經由觀念和技術層面上的製作流程使之成為巨型雕塑。他的兩種做法包括瞎捏和對可塑性物質的壓擠動作,摒除了原稿製作中的視覺成分。這一時期內,他成百上千次地重複這種簡樸的流程使雕塑成形,從而產出了一系列高度多樣化的造型組合。每一個由此得來的物件,泥的形態都帶有手部擠壓的痕跡。既不過度擺弄,也不屈服於泥的熵能,隋試圖探索身體與物質世界之間這種近乎原生的關係,並將其作為起點,創作延續繼承紀念碑傳統的雕塑。
通過與泥的短暫粘結(即一系列動作,包括連接、釋放和分離),隋進入了受到自身專業雕塑感影響的前意識狀態。泥巴四周的負空間裏有他雙手正壓力留下的痕跡。如此一來,這些作品就與羅丹和德·庫寧的作品分道揚鑣,因為它們保留了與製作過程中肉體作用的直接關聯,如同負空間裏的自塑像。 隋的動作留下了一個沒有存心經過任何特定方式(換言之,與傳統手工雕塑相關的操作,即塑模、添加或削減)塑形的物體。儘管負空間始終存在,但此時卻被擴大,不僅是雙手與可塑性材料之間的對話,更是兩者之間空間本體(存在)的動態體現,是其自身。也正是從這一刻起,當他開始採用這種新的工作方式,開始與計算機程序員和製造加工廠合作,以與現代大師們的做法相對等的製作過程來實現自己的作品。
(摘自2019年文章)
楊心一(獨立策展人,藝術批評家)
隋建國的藝術創作可以大致分為三個主要階段,第一階段從1989年至1997年,這些早期作品以《地罣》(1994)為代表,進行前衞藝術探索。第二階段從 1997年開始到2008年結束,在這個階段,隋建國奠定了中國當代雕塑標誌性的藝術語言,其中《衣缽》(1997)、《衣紋研究》(1998)、《中國製造》(1999,2005)等系列作品成為中國當代藝術史上的代表作,進入社會公共領域並獲得了國際影響力。而從2008年的《盲人肖像》這件作品開始,隋建國的藝術創作進入了新的階段,也為藝術批評帶來了難題。如何理解和界定隋的近期作品?進一步,如何將他的早期與近期作品相對照,梳理他的創作體系和重要意義?
(摘自2022年文章)
黃專(策展人和藝術批評家,1958-2015)
隋建國是中國最重要的當代藝術家之一,也是在觀念主義方向上走得最遠的中國雕塑家。在整整二十年的時間中他的工作既具有個人實驗的意義,而由於他的特殊地位和影響,這種實驗在某種程度上又可視為中國雕塑界在這個鉅變時代的一種標識。
(摘自2007年文章)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