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百姓

(漢語詞語)

鎖定
百姓,漢語詞語,拼音:bǎi xìng。戰國之前是對貴族的統稱,戰國之後,對平民的通稱。《詩經·小雅·天保》“羣黎百姓。”鄭玄箋:“百姓,官族姓也。”現今指平民、國民、普通人。也稱“老百姓”。
中文名
百姓
外文名
civilian [3] 
拼    音
bǎi xìng
近義詞
平民、布衣
反義詞
國君 官吏 [2] 
釋    義
人民;民眾

目錄

百姓釋義

最初是有一定社會性地位的貴族。戰國以後泛指平民。現在多用來表示國民。
1、百官。
2、人民;民眾。

百姓出處

《書·堯典》:“九族既睦,平章百姓。” [2] 

百姓例句

1、百官。
《書·堯典》:“九族既睦,平章百姓。” 孔 傳:“百姓,百官。”
《國語·周語中》:“官不易方,而財不匱竭;求無不至,動無不濟;百姓兆民夫人奉利而歸諸上,是利之內也。”《大戴禮記·保傅》:“此五義者既成於上,則百姓黎民化緝於下矣。”
陳鱣 《對策》:“古所謂百姓即百官,故《堯典》或與黎民對言,或與四海對言,非若今之以民為百姓也。”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一編第二章第四節:“百姓是怎樣一種人呢?盤庚 説他們是共同掌管政治的舊人,是邦伯、師長、百執事(百官、 [1]  百工)之人。”
2、人民;民眾。
《書·泰誓中》:“百姓有過,在予一人。”孔穎達疏:“此‘百姓’與下‘百姓懍懍’皆謂天下眾民也。”
論語·顏淵》:“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後漢書·馬援傳》:“後其弟子李廣等宣言 汜 神化不死,以誑惑百姓。” [4] 
《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夫百姓不能自治,故立君以治之。”
劉禹錫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宋·孔平仲《孔氏談苑·元旦占候》:“又云:‘芒種雨,百姓苦。’蓋芒種須晴明也。”
明·高啓賦得烏衣巷送趙丞子將》:“春風三月滿京華,肯入尋常百姓家。”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八:“假如有一等做官的,誤國欺君,侵剝百姓,雖然高官厚祿,難道不是大盜。”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我和你們眾百姓在此痛飲一天,也是緣法。”
楊朔《昨日的臨汾》:“村裏的百姓大半全集攏來了:有駝背的老人,筋肉結實的壯年漢子,頑皮的小孩,以及穿着紅綠衣褲的婦女。”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