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癘,漢語二級 [3]  ,讀作癘(lì),指疫癘之氣、毒氣、異氣、戾氣或雜氣。
中文名
拼    音
部    首
讀    音
釋    義
即癘氣
出    處
《説文》
部首筆畫
5
部外筆畫
3
總筆畫
8
四角號碼
0012
注    音
ㄌㄧˋ

基本信息

惡瘡;麻風leprosy
癘,惡疾也。——《説文
伯牛有疾,先儒以為癘也。——《論語
已大風攣踠瘻癘。——唐·柳宗元捕蛇者説
如:癘風(麻風病);癘人(患染惡疾的人);癘痎(惡性瘧疾)
疫病[pestilence]
四時皆有癘疾。——《周禮·疾醫》
天有菑癘。——《左傳·哀公六年》
又如:癘疾(癘瘥。疫病);癘氣(能致疫病的惡氣);癘疫(瘟疫);癘役(流行性傳染病。即瘟疫)
1、惡瘡;麻風 [leprosy]
癘,惡疾也。——《説文》
伯牛有疾,先儒以為癘也。——《論語》
已大風攣踠瘻癘。——唐·柳宗元捕蛇者説
癘人(患染惡疾的人);
癘痎(惡性瘧疾)
2、疫病 [pestilence]
四時皆有癘疾。——《周禮·疾醫》
天有菑癘。——《左傳·哀公六年》
如:癘疾(癘瘥。疫病);
癘氣(能致疫病的惡氣);
癘疫(瘟疫);
癘役(流行性傳染病。即瘟疫)
⑴即癘氣。又稱疫癘之氣、毒氣、異氣、戾氣或雜氣。為具有強烈傳染性的致病邪氣。《素問·六元正紀大論》:“厲大至,民善暴死。”
⑵指某些烈性傳染病
⑶專指麻風病。與癩同。《素問·風論》:“癘者,有榮氣熱胕,其氣不清,故使其鼻柱壞而色敗,皮膚瘍潰。”《素問·脈要精微論》:“脈風成為癘。”王冰注:“然此則癩也。”
又,通癩,音賴 lai,亦稱癘風、大風、惡疾,指麻風病
⑴即癘氣。又稱疫癘之氣、毒氣、異氣、戾氣或雜氣。為具有強烈傳染性的致病邪氣。《素問·六元正紀大論》:“厲大至,民善暴死。”
⑵指某些烈性傳染病
⑶專指麻風病。與癩同。 [1] 
①《素問·風論》:“癘者,有榮氣熱胕,其氣不清,故使其鼻柱壞而色敗,皮膚瘍潰。風寒客於脈而不去,名曰癘風。”
馬蒔《素問注證發微》:“癘,音賴。《長刺節論篇》雲:‘病大風,骨節重,鬚眉墮,名曰大風,刺肌肉為故,汗出百日,刺骨髓,汗出百日,凡二百日,發眉生而止針。’此與此節相同,故錄之。”
日本·丹波元簡素問識》:“滑雲:‘……胕、腐同。此段當為:風寒客於脈而不去,名曰癘風;癘者,有榮衞熱胕,其氣不清,故使其鼻柱壞而色敗,皮膚瘍潰。’簡按:此未知果是否,錄以存一説。《長刺節論》雲:‘病大風,骨節重,鬚眉墮,名曰大風。刺肌肉為故,汗出百日,刺骨髓,汗出百日,凡二百日,發眉生而止針。’又《四時氣》篇雲:‘癘氣者,素刺其腫上,已刺,以鋭針針其處,按出其惡氣,腫盡乃止,常食方食,無食他食。’並與此節相同。曰大風,曰癘氣,即癘之謂耳。”
《説文·疒部》:“癘,惡疾也。”
②《素問·脈要精微論》:“脈風成為癘。”王冰注:“此則癩也。”
③《素問·長刺節論》:“病大風,骨節重,鬚眉墮,名曰大風,刺肌肉為故,汗出百日,刺骨髓,汗出百日,凡二百日,發眉生而止針。”
馬蒔《素問注證發微》:“病大風者,即《風論》及《靈樞·四時氣篇》皆謂之癘也。……癘,音癩。”
⑷《靈樞·四時氣篇》:“癘風者,素刺其腫上,已刺,以鋭針針其處,按出其惡氣,腫盡乃止,常食方食,無食他食。”
馬蒔靈樞注證發微》:“癘,音癩。”
隋·巢元方等《諸病源候論·卷二·惡風鬚眉墮落候》:“大風病,鬚眉墮落者,皆從風濕冷得之……即成風疾……故面色敗,皮膚傷,鼻柱壞,鬚眉落。”
宋·陳無擇《三因方·大風敍論》:“《經》所謂癘風者,即方論中所謂大風、惡疾、癩也。”
清·吳謙等《醫宗金鑑·大麻風》:“《經》雲:脈風成為癘。……今人呼為大麻風。”

古籍解釋

廣韻》《集韻》《韻會》𠀤力制切,音例。惡瘡疾也。《禮·月令》仲冬行春令,民多疥癘。《史記·曹相國世家時病癘歸國。
玉篇》疫氣也。與㾐同。《左傳·昭四年》癘疾不降。《注》癘,惡氣也。《後漢·順帝紀》上乾和氣,疫癘為災。
《韻會》通作厲。《史記·豫讓傳》桼身為厲。《注》人體著桼,多生瘡。
《嚴安傳》民不夭厲。《注》病也。
字彙補借作勵。《漢衡方𥓓》砥仁癘義。《帝𥓓》癘我以仁。
《管子·五行篇》不癘雛轂。《注》癘,殺也。
《管子·問篇》戈戟之緊,其癘何若。《注》其淬癘可用如何。
《集韻》《韻會》《正韻》𠀤落蓋切,音賴。義同。今作癩。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