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畢思琛

(安史之亂叛軍將領)

鎖定
畢思琛,突厥人,唐代將領,安史之亂時投靠叛軍。出身西域畢國(今烏茲別克斯坦境內),原為安西四鎮節度使夫蒙靈察帳下押牙官,官至大將軍、特進。天寶十四載(755年)十一月,安祿山起兵南下,畢思琛受命防守東都洛陽,兵敗轉投叛軍。後隨叛將武令珣擊南陽魯炅,又引兵攻潁川,為唐將來瑱所敗。 [1] 
本    名
畢思琛
所處時代
主要成就
畢思琛率大軍來攻,魯炅兵敗退保南陽。
所屬勢力
初為唐 後投降安祿山軍

畢思琛人物介紹

西域安國以西百里的畢國,聚有一支突厥阿史那部落,畢思琛即出身於此。早年投效磧西節度使來曜帳下,後為安西四鎮節度使夫蒙靈察帳下押牙官,倚權仗勢,夥同他人多次慢侮安西副都護高仙芝。天寶六載(747年)十二月,高仙芝繼任安西四鎮節度使,畢思琛前去拜見,高仙芝罵道:“你這胡人還敢來見我,你奪走了我城東的一千石種子田,記得嗎?”畢思琛回答:“這是您見思琛勞苦,施捨給思琛的。”高仙芝:“那時我怕你作威作福,哪裏是因為可憐才給你?我若不提此事,恐你們疑心,現在講明白,你們也用不着掛念。”畢思琛等人因此安心,後官至大將軍,加特進。 [2] 

畢思琛安史之亂

天寶十四載(755年)十一月九日,安史之亂爆發,同月十五日,唐玄宗派畢思琛前往東都洛陽募兵防守。安祿山的大軍雖然遇上阻礙,但由於楊國忠的無能,使安祿山於同年十二月十二日就攻入洛陽。東都留守李憕和御史中丞盧奕不降被殺,畢思琛則隨河南尹達奚珣投降了安祿山。 [3] 
天寶十五載(756年)正旦,安祿山稱大燕皇帝。三月,命畢思琛隨武令珣南下攻略南陽諸郡。南陽節度使魯炅立柵於滍水之南,率嶺南、黔中、山南東道軍五萬防守,雙方於葉縣城北枌河陷入對峙。
五月四日,叛軍於營西順風燒煙,唐營內坐立不得,叛軍矢集如雨,士兵頂着木板爭相出逃,唐軍大敗。叛軍趁勢進圍南陽,畢思琛引兵轉攻潁川(今河南許昌)。潁川太守來瑱積蓄糧草,修繕城防,叛軍來到城下後,來瑱親自射擊叛軍士兵,無不應弦而倒。畢思琛曾是來瑱父親來曜部將,因此在城下跪拜,哭吊來曜,想以此招降來瑱,來瑱不理會,先後俘虜殺死很多叛軍,被稱為“來嚼鐵”。 [1] 
潁川未被叛軍攻陷,畢思琛再無後續記載,次年田承嗣來攻潁川,也被來瑱擊退。
參考資料
  • 1.    《舊唐書·卷一百一十四·列傳第六十四》:安祿山反,張垍復薦之,起復兼汝南郡太守,未行,改潁川太守。賊攻之。城中積粟素多,瑱繕修有備。賊繼至城下,瑱親射之,無不應弦而斃。賊使降將畢思琛招瑱,琛即瑱父曜故將,城下拜泣吊瑱,瑱不應。前後殺賊頗眾,鹹呼瑱為“來嚼鐵”。以功加銀青光祿大夫,攝御史中丞、本郡防禦使及河南淮南遊奕逐要招討等使。魯炅敗於葉縣,退守南陽,乃以瑱為南陽太守、兼御史中丞,充山南東道節度防禦處置等使以代炅。尋以嗣虢王巨為御史大夫、河南節度使,因奏炅守南陽,詔各複本位。賊攻圍南陽累月,瑱分兵與襄陽節度使魏仲犀救之。犀遣弟孟馴將兵至明府橋,望風敗走,賊追蹙,大敗而還。兵素少,遇敗,人情洶懼,瑱綏撫訓練,賊不能侵。詔為淮南西道節度使。
  • 2.    《舊唐書·卷一百四·列傳第五十四》:將軍程千里時為副都護,大將軍畢思琛為靈察押衙,行官王滔、康懷順、陳奉忠等,嘗構譖仙芝於靈察。仙芝既領節度事,謂程千里曰:“公面似男兒,心如婦人,何也?”又謂思琛曰:“此胡敢來!我城東一千石種子莊被汝將去,憶之乎?”對曰:“此是中丞知思琛辛苦見乞。”仙芝曰:“吾此時懼汝作威福,豈是憐汝與之!我欲不言,恐汝懷憂,言了無事矣。”又呼王滔等至,捽下將笞,良久皆釋之,由是軍情不懼。
  • 3.    舊唐書(後晉)劉昫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0-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