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男校

(僅招收男性的實行單性別教育的學校)

鎖定
男校(male school),指的是隻接收和教育男性學生的校舍或學校。
中文名
男校
外文名
male school

目錄

男校發展歷史

“男女分校制”也稱為“單性別教育”(Single-sex education、Single-gender education),即校舍或學校只接收和教育男性或女性學生。單性別教育在十九世紀中葉前是世界範圍內的主流,大部分中學、大學都是男校或女校,眾多文化和宗教的原因都主張實行男女分校形式的教育。而進入二十世紀以後,隨着公立教育的普及及男女平等理念的深入,男女同校的比例大大提高,但仍舊有相當一部分英美私校如英國伊頓公學等保留了男女分校教育的傳統,甚至在我國的上海香港台灣地區,很多男校、女校仍舊是非常拔尖和難進入的學校,如台北的北一女、上海的第三女子中學、香港的拔萃女書院等。但是,相比於男女同校的大潮流來説,小眾化的發展仍為男女分校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然而隨着教育理論教育的研究,人們對單性別教育興趣增加,20世紀中期以後,西方國家建立了大量男校、女校,特別是寄宿制學校的男女分校,興起了“男女分校制”的復古回潮。在美國,最高法院在1996年裁定了公立男校、女校的合憲性,美國公立學校中實習男女分校的數量由1998年的4所上升至2010年的540所。在新西蘭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家,最為頂級的高中都實行男女分校。
現代教育理論曾經認為“男女分校制”最大的弊端是可能導致學生整日接觸的都是同性,性別分割會造成學生具有性別偏見、畢業後無法與社會上的異性溝通。然而教育實踐經驗表明,處於青春期的男女校同學雖然在校內學習期間只與同性相處,但在業餘文體生活及正常家庭及社會交往中仍然保留了大量與異性接觸和交往的機會,而實際情況中,一所男校的周圍往往會有一所或幾所女校相伴(如位於美國弗吉尼亞州的著名男校Woodberry Forest School的聯誼女校多達3所),而男校和女校會經常舉辦舞會聯誼、聯合體育賽事、合演戲劇等。相反,青春期的男女孩之間很容易產生相互好感,男女同校反而會分散孩子在學校學習期間的專注心和注意力,更為重要的是,男女生之間在成長和學習過程中具有非常大的性格差異性,男生動手能力更強,而女生則具有更強的理解能力,因此在傳統課程學習中,往往男孩子會被女孩子強壓一頭,難以取得理想的學習成績。男女分校可以解決這種學習過程中的性別差異,為男孩子設置計算機技術、競技體育等特色課程,培養男孩更具陽剛之氣;而女校偏重芭蕾舞、烹飪、時尚設計等課程,讓女孩更具温婉之韻。2001年,澳大利亞教育研究協會(Australian Council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在研究超過27000個學生6年後,發現,在53個學科上,入讀男校、女校的學生“成績比入讀男女校的學生高15至22%。報告也指出,入讀男校、女校的學生表現更佳、在學習中尋得更多樂趣,而這些學校的課程更適合他們。 [1] 

男校社會影響

男校中國

上海
男生缺乏“陽剛之氣”的“男生危機”正逐漸成為一種社會現象。 [2] 
支持
上海社科院原院長、上海教育發展基金會理事長王榮華認為,解決“男孩危機”這一普遍存在的現象需要有多重舉措,除了討論更要有實踐。建立“男子中學”就是一次有益的嘗試,為受教育者提供了多元的教育選擇。當然,作為多樣化教學的一個改革試點,“男子中學”能否取得預期的成效,還需在實踐中進一步檢驗。
王榮華認為,教育均衡除了考慮城鄉、地區、校際等因素,也需考慮性別差異。“男生危機”説明教育制度、考試製度、評價標準在發揮男孩的積極性和優勢方面出了問題。
“我們並不是要壓制女性的優勢,而是説男孩一直在學習中受挫,對自身發展和國家未來發展都不利。我們的理念是調動每個孩子的積極性。”王榮華説。
不少上海的中學生尤其男生和許多家長也認為“男子中學”對男生的思維、性格、處事等方面會有積極幫助,還能幫助孩子“不因感情問題而分心”。 [3] 
反對
不少家長擔心,在單一性別校園環境中成長,會影響孩子與異性的交往能力。對此,盧起升解釋説,青少年的成長環境除了校園,還包括家庭、社會和同伴環境,再加上如今學校間交往頻繁,不會造成完全單一的性別環境。學校還將通過志願者服務、社會實踐等多種形式,增加學生與社會各類人羣的接觸交往機會,不讓學校成為封閉的“男兒國”。 [4] 
台灣
當地教育部統計,目前招收單一男性學生高中共有三校,包括台北市建國高級中學、台北市成功高級中學及新北市私立徐匯高級中學等三校,都位於基北區。
招收單一女性學生高級中等學校共20校,包括台北市第一女子高級中學、彰化女子高級中學及高雄市的高雄女子高級中學等20校,分散於基北區、彰化區、中投區、嘉義區、台南區及高雄區,並無集中特定區域情形。
教育部表示,少子女化衝擊導致生源減少,且性別平權為普世價值,部分僅招收單一性別學生的高中可能思考打破學生來源的性別限制,希望達成不分性別學生受教機會均等,促進性別良善互動,建立校園友善環境。
目前“唯三”的男校高中、成功高中校長遊經祥表示,十幾年前,校內曾經討論過是否招收女生的議題,也有做問卷,大部分學生和校友還是希望維持男校,保留歷史傳統。成功高中從日本時代到現在快要百年了,都只招收男生。 [5] 

男校外國

英國
根據《胡潤國際名校2017英國版》的數據,英國學術排名在前20的學校,基本都是單性別學校。英國男女分校制由來已久,一開始是隻供給皇室貴族成員入讀,因此無論是生源還是資源,確實高人一等。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