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生命週期假説

鎖定
生命週期假説,是指美國莫迪利安尼,等人提出的消費理論。認為理性的消費者要根據自己一生得到的勞動收入財產收入來安排一生的消費,並希望一生中各個時期消費能夠平穩,使自己一生的消費支出等於一生所得到的勞動收入與財產收入之和。他們一生中消費的規律大體是,工作時期進行儲蓄,為退休後消費準備資金,退休後則有負儲蓄。因此在長期中平均消費傾向邊際消費傾向都相當平穩。 [1] 
中文名
生命週期假説
別    名
消費與儲蓄的生命週期假説
提出者
莫迪利安尼等人
相關理論
凱恩斯消費函數理論

生命週期假説概念

生命週期假説是由莫迪利安尼等人提出的。 [2] 
他們依據微觀經濟學中的消費者行為理論,從對個人消費行為的研究出發,該假説的前提是:
首先假定消費者是理性的,能以合理的方式使用自己的收入,進行消費;
其次,消費者行為的唯一目標是實現效用最大化。這樣,理性的消費者將根據效用最大化的原則使用一生的收入,安排一生的消費與儲蓄,使一生中的收入等於消費。
因此,消費就不是取決於現期收入,而是取決於一生的收入。人們是根據其預期壽命來安排收入用於消費和儲蓄的比例的:即每個人都根據他一生的全部預期收入來安排他的消費支出,也就是説,家庭在每一時點上的消費和儲蓄決策反映了家庭在其生命週期內謀求達到消費理想分佈的努力,而家庭的消費要受制於該家庭在其整個生命期間內所獲得的總收入。
探討了人們面臨信用市場不完善、未來收入和壽命不確定以及自身目光短淺無足夠儲蓄的風險,為規避這些風險,要求人們有相當程度的理性行為和自我控制能力

生命週期假説內容分析

該理論與凱恩斯消費函數理論的區別在於,凱恩斯消費函數理論強調當前消費支出與當前收入的相互聯繫,而生命週期假説則強調當前消費支出與家庭整個一生的全部預期收入的相互聯繫。該理論認為,每個家庭都是根據一生的全部預期收入來安排自己的消費支出的,即每個家庭在每一時點上的消費和儲蓄決策都反映了該家庭希望在其生命週期各個階段達到消費的理想分佈,以實現一生消費效應最大化的企圖。因此,各個家庭的消費取決於他們在兩個生命期內所獲得的總收入和財產。這樣,消費就取決於家庭所處的生命週期階段。
莫迪利安尼認為,理性的消費者要根據一生的的收入來安排自己的消費與儲蓄,使一生的收入與消費相等。
生命週期假説將人的一生分為年輕時期、中年時期和老年時期三個階段。年輕和中年時期階段,老年時期是退休以後的階段。
一般來説,在年輕時期,家庭收入低,但因為未來收入會增加,因此,在這一階段,往往會把家庭收入的絕大部分用於消費,有時甚至舉債消費,導致消費大於收入。
進入中年階段後,家庭收入會增加,但消費在收入中所佔的比例會降低,收入大於消費,因為一方面要償還青年階段的負債,另一方面還要把一部分收入儲蓄起來用於防老。
退休以後,收入下降,消費又會超過收入。因此,在人的生命週期的不同階段,收入和消費的關係,消費在收入中所佔的比例不是不變的。
生命週期假説理論認為,由於組成社會的各個家庭處在不同的生命週期階段,所以,在人口構成沒有發生重大變化的情況下,從長期來看邊際消費傾向是穩定的,消費支出與可支配收入實際國民生產總值之間存在一種穩定的關係。但是,如果一個社會的人口構成比例發生變化,則邊際消費傾向也會變化,如果社會上年輕的和老年人的比例增大,則消費傾向會提高,如果中年人的比例增大,則消費傾向會降低。

生命週期假説重要意義

生命週期假説把消費與一生收入和財產聯繫起來,具有重要意義和地位。它解釋了消費函數之謎,説明了長期消費函數的穩定性及短期中消費波動的原因。具體的,在長期中,財產與可支配收入的比率大致是不變的,可支配收入中勞動收入的比率(YL/YD) 也是大致不變的,因此,長期平均消費傾向是穩定的,邊際消費傾向與平均消費傾向大致相等。但在短期中,財產與可支配收入的比率是變動的,其原因主要是資本市場的價格變動。這一理論還可以用來分析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對消費和經濟活動的影響、不同階層家庭消費的差別、消費的逐季變動等問題。對生命週期假説的批評主要集中在這一假説的一些假設條件上。例如,儲蓄無利率、生命週期與預期壽命的確定性、消費者的理性等等。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