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瓊欖

鎖定
瓊欖(Gonocaryum lobbianum (Miers) Kurz.)是心翼果科瓊欖屬常綠喬木,高達15m,胸徑50cm。樹皮灰褐至黃褐色,粗糙不裂,厚約10mm,上多縱列疣狀凸起(皮孔團)。產滇東南的金平、屏邊、西疇、麻栗坡等地海拔200-620m的山谷常綠闊葉林中。廣東、廣西、海南亦產。中南半島諸國及印度尼西亞亦有分佈。 [1] 
瓊欖[Gonocaryum lobbianum (Miers) Kurz]具有清熱解毒、散鬱結的藥用功能,海南民間用其治療黃疸型肝炎、胸肋悶痛等。瓊欖作為一種重要的民間藥用植物,其化學物質基礎及生物活性卻鮮見報道,而對同屬的台灣瓊欖[Gonocaryum calleryanum (Baill) Becc]也僅是分離得到三萜、環烯醚萜、黃酮苷類化合物的報道,且未對其生物活性進行過研究。為挖掘瓊欖民間藥用價值、充分利用其藥用植物資源,本文首次研究了瓊欖多糖與油脂的提取工藝及其生物活性物質,初步探明瞭瓊欖的藥效物質基礎。 [2] 
中文名
瓊欖
拉丁學名
Gonocaryum lobbianum (Miers) Kurz. [7] 
別    名
黃蒂,金蒂,黃柄木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冬青目
心翼果科
瓊欖屬
瓊欖
分佈區域
中國廣東、緬甸、泰國、越南、柬埔寨、老撾等地

瓊欖形態特徵

灌木或小喬木,高1.5-8 (-10 )米;樹皮灰色;小枝無毛,淡欖綠色至淡灰褐色。葉革質,長橢圓形至闊橢圓形,長9-20(-25)釐米,寬4-10(-14釐米,先端驟然漸尖,基部闊楔形或近圓形而一側偏斜,表面深綠色具光澤,背面綠色,幹後欖綠色而背面稍淡,兩面無毛,中脈在表面明顯而略凹,在背面顯著隆起,側脈5-6 (-9)對,表面稍隆起,背面隆起,網脈細而不明顯;葉柄粗壯,長1 2釐米。
瓊欖葉
瓊欖葉(2張)
花雜性異株,雄花排列成腋生密集、間斷的短穗狀花序,雌花和兩性花少數,於短花序柄上排列成總狀花序。雄花具短梗,長7-8毫米,萼片5,長約2毫米,闊橢圓形,僅近基部連合,裂片鑷合狀排列,具緣毛;花冠管狀,長約6毫米,白色,無毛,稍肉質,5裂片呈三角形,邊緣內彎,雄蕊5,着生於花冠管上,花絲長約3-4毫米,花葯卵形,長約1.5毫米;退化子房長約2.5毫米,被短柔毛;花盤環狀。雌花較小:萼片5,卵形,長約2.5毫米,鑷合狀排列;花冠管狀,長約6毫米,5裂,裂片三角形;花絲長約4毫米,退化花葯長約0.5毫米,子房闊卵形,無毛,花柱被毛,柱頭小,3裂;花盤環狀。 [8] 
核果橢圓形至長橢圓形,長3-4.5(-6)釐米,徑1.8-2.5釐米,由綠色轉紫黑色,干時有縱肋,頂端具短喙。花期1-4月,果期3-10月。 [3] 

瓊欖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500-1800米的山谷密林中,少見。

瓊欖分佈範圍

瓊欖.海南橄欖 瓊欖.海南橄欖
產於廣東海南、雲南。緬甸、泰國、越南、柬埔寨、老撾、馬來半島及印度尼西亞也有分佈。 [4] 

瓊欖主要價值

種子油可供製皂及潤滑油。 [4] 
瓊欖果實 瓊欖果實
瓊欖是一種重要的民間藥用植物,具有清熱解毒、散鬱結的藥用功能,海南民間用其治療黃疸型肝炎、胸肋悶痛等。瓊欖含有糖、多糖、氨基酸、多肽、蛋白質、黃酮、甾體、三萜類、生物鹼、香豆素、內酯、揮發油等豐富多樣的活性物質。 [5] 

瓊欖提取物

為研究瓊欖的藥用活性成分,更好地開發和利用瓊欖資源,對瓊欖根、莖、葉的5種不同溶劑提取物分別採用清除DPPH自由基法和濾紙片擴散法進行抗氧化及抗菌活性研究。結果表明,瓊欖葉的乙酸乙酯提取物(L-EtOAc)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最小,為154.1 mg/L,是15組提取樣品中清除自由基活性最強的部位。瓊欖根、莖、葉的15組提取物對5種供試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且以瓊欖葉的乙酸乙酯提取部位對5種供試菌的抑菌作用均較強,特別是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銅綠假單胞菌的抑制作用和陽性對照品頭孢他啶的抑菌作用接近。 [2] 

瓊欖採集數據

中文種名
拉丁學名
Gonocaryum lobbianum (Miers) Kurz
科名
採集時間
2009年08月04日
採集地點
海南三亞市田獨鎮落筆洞
採集人
邢福武、戴建閲、鄭希龍
採集樣品類型
引種材料類型
生活型
生態環境
灌叢、路旁
果實顏色
黃色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