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瑪麗·泰蕾茲

(法國國王路易十六之女)

鎖定
瑪麗·泰蕾茲(全名:瑪麗·泰蕾茲·夏洛特;Marie-Thérèse Charlotte [1]  ;1778年12月19日-1851年10月19日 [1]  )是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和法國王后瑪麗·安託瓦內特的最大的孩子 [1]  ,也是國王夫婦唯一一個活至成年的孩子(她的弟弟妹妹們都在11歲之前去世) [1]  。她的丈夫昂古萊姆公爵路易·安託萬(後來的法國國王路易十九)是她父親弟弟的兒子 [2]  ,後來的法國國王夏爾十世的長子,因此,這對夫婦是堂兄妹 [2] 
結婚後,瑪麗·泰蕾茲被稱為昂古萊姆公爵夫人 [3]  。當夏爾十世於1824年繼承了法國王位後 [3]  ,瑪麗·泰蕾茲也成為了法國王太子妃 [3]  。1830年8月2日 [3]  ,夏爾十世簽署了退位文件,二十分鐘後,她的丈夫也不情願地簽署了同樣的文件 [3]  。 因此嚴格説來,瑪麗·泰蕾茲當了二十分鐘的法國王后 [3] 
全    名
瑪麗·泰蕾茲·夏洛特
別    名
瑪麗·泰蕾茲
出生地
法國凡爾賽宮 [1] 
出生日期
1778年12月19日 [1] 
逝世日期
1851年10月19日 [1] 
外文名
Marie-Thérèse Charlotte [1] 
國    籍
法國
信    仰
羅馬天主教 [1] 

瑪麗·泰蕾茲人物生平

瑪麗·泰蕾茲早年經歷

1778年12月19日 [4]  ,瑪麗·泰蕾茲在凡爾賽宮內出生,她是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和王后瑪麗·安託瓦內特結婚七年後迎來的第一個孩子 [4]  。由於瑪麗·安託瓦內特生產的房間內過於擁擠並且通風不暢,因此王后在生產的過程中幾乎要死於窒息 [4]  。但萬幸的是,房間的窗户最終被打開,瑪麗·安託瓦內特也因為吸入了新鮮的空氣而最終清醒過來 [4]  。由於生產過程過於可怕,路易十六禁止公眾觀看王后生產,只允許親密的家庭成員和少數幾個值得信賴的朝臣見證王室下一代的誕生 [5]  。當王后甦醒過來時,她對女兒的誕生感到十分喜悦 [6] 
瑪麗·泰蕾茲和母親及弟弟路易·約瑟夫 瑪麗·泰蕾茲和母親及弟弟路易·約瑟夫
可憐的小傢伙,你不需要繼承王位,但你對我來説將是最珍貴的!兒子將屬於國家——你將屬於我 [6] 
瑪麗·泰蕾茲在她出生的當天接受了洗禮 [4]  [3]  。她的名字“瑪麗·泰蕾茲”來源於她的外祖母,當時在位的匈牙利和克羅地亞女王瑪麗亞·特蕾西婭 [4]  。而“夏洛特”則是為了紀念她母親最喜歡的姐姐,在家中被稱為“夏洛特”的那不勒斯和西西里王后瑪麗亞·卡羅利娜 [4] 
瑪麗·泰蕾茲(左一)與弟弟路易·約瑟夫 瑪麗·泰蕾茲(左一)與弟弟路易·約瑟夫 [27]
瑪麗·泰蕾茲周圍的侍從由她的家庭教師維多利亞·德·羅昂領導,但後來,由於維多利亞·德·羅昂的丈夫破產,她不得不辭去了這份工作 [3]  ,這個位置後來被王后最親密的朋友之一的波利尼亞克公爵夫人加布麗埃勒·德·波利尼亞克 [3]  。路易十六是一位慈愛的父親,他喜歡寵愛女兒,而她的母親則更為嚴厲 [3]  。瑪麗·安託瓦內特認為,她的女兒不應該長得像路易十六的未出嫁的姑姑們那般目中無人 [3]  。她經常邀請地位較為低下的孩子們來同瑪麗·泰蕾茲一起用餐玩耍,並且鼓勵孩子們將他們的玩具送給窮人 [3]  。與她作為一名忽視窮人困境的唯物主義王后形象相反,瑪麗·安託瓦內特試圖教女兒瞭解別人的苦難 [7]  。在1784年元旦 [7]  ,她把一些漂亮的玩具帶到瑪麗·泰蕾茲的住所並告訴她 [7] 
瑪麗·泰蕾茲和她的家庭教師 瑪麗·泰蕾茲和她的家庭教師
我本想把這些作為新年禮物送給你,但是冬天很難熬,有一羣不快樂的人,他們沒有面包吃,沒有衣服穿,沒有柴可以生火。我把我所有的錢都給了他們,沒有留下一點錢給你買禮物,所以今年就沒有禮物了 [7] 
作為一個年輕的女孩,瑪麗·泰蕾茲被認為很有魅力,她有着美麗的藍眼睛,並繼承了母親和外祖母的美貌 [8] 

瑪麗·泰蕾茲革命爆發

隨着瑪麗·泰蕾茲逐漸長大成人,法國的革命也正蓄勢待發 [4]  。社會不滿情緒與嚴重的預算赤字交織在一起激起了反專制主義者情緒的爆發 [2]  。1789年 [2]  ,由於法國對美國革命的支持導致國家破產和乾旱造成的糧食價格上漲 [2]  ,再加上所有的一切問題都被以鄙視和嘲笑法國王后瑪麗·安託瓦內特為主要任務的宣傳者的惡意過度宣傳,法國迅速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2] 
隨着對王后的攻擊變得越來越惡毒,君主制的聲望也一落千丈 [2]  。在凡爾賽宮的宮廷內,嫉妒和對外國人的憎惡是對瑪麗·安託瓦內特不滿和憤怒的主要原因 [1]  。她在包括奧爾良公爵路易·菲利普二世在內的一些在宮廷內有權有勢的人中十分不受歡迎 [1]  ,這也使得一些指責她一系列的性醜聞和使國家陷入財政崩潰的粗俗的小冊子得以印刷和發行 [1]  。雖然現在人們普遍認為王后的行為並不足以煽動仇恨,但這些小冊子對君主政體造成的損害被證明是引發動亂的催化劑 [1] 
然而,日益惡化的政治局勢對瑪麗·泰蕾茲的影響微乎其微,對她來説更直接的悲劇則是她的妹妹索菲於1787年去世 [5]  ,而隨即兩年後,她的弟弟法國王太子路易·約瑟夫也因肺結核在1789年法國三級會議開幕的一個月後不幸去世 [5] 
1789年7月14日 [5]  ,當巴士底獄被武裝暴徒襲擊時,革命的局勢達到了高潮 [5]  。由於瑪麗·泰蕾茲的一些家庭成員因人身安全問題而被送往國外,11歲的瑪麗·泰蕾茲的生活開始受到革命的影響 [5]  。阿圖瓦伯爵(後來的夏爾十世)、她的叔叔以及王室孩子們的家庭教師波利尼亞克公爵夫人都在路易十六的命令下移居海外 [5] 
家庭教師波利尼亞克公爵夫人的位置也被圖爾澤爾侯爵夫人路易絲-伊麗莎白取代,路易絲-伊麗莎白的女兒波琳後來也成為了瑪麗·泰蕾茲的終身摯友 [5] 
10月6日初 [9]  ,若干名巴黎婦女和數千名國民衞隊士兵闖入凡爾賽宮,要求國王遷入巴黎居住 [9]  。他們與衞兵發生小規模衝突,幾名衞兵被殺死 [9]  。王后一度衣冠不整地帶着孩子躲避 [9]  。當晚路易十六一家被迫搬入位於巴黎的杜伊勒裏宮,行動自由受到了極大限制 [9] 
隨着政治形勢的惡化,路易十六和瑪麗·安託瓦內特意識到他們有生命危險,在阿克塞爾·馮·費爾森伯爵的幫助下國王夫婦開始計劃出逃 [10]  。計劃原擬定王室成員將會逃至保皇黨的據點,位於蒙梅迪東北邊的要塞 [10]  。然而國王一行人在瓦雷納被截獲,他們又被護送回巴黎 [10] 
1792年8月10日 [11]  ,路易十六被廢黜 [11]  ,但君主制在9月21日以前並沒有被廢除 [11]  。8月13日 [11]  ,路易十六一家都被囚禁在聖殿塔裏 [11]  。1793年1月21日 [11]  ,路易十六在斷頭台上被處死,當時瑪麗·泰蕾茲的弟弟路易· 夏爾被保皇黨承認為法國國王路易十七 [11] 
大約6個月後 [12]  ,在1793年7月3日的晚上 [12]  ,守衞進入王室成員的住所,強行帶走了8歲的路易·夏爾,並把他交給一個名為安託萬·西蒙的皮匠和聖殿塔專員照顧 [12]  。此時,塔中只剩下瑪麗·安託瓦內特、瑪麗·泰蕾茲和路易十六的妹妹伊麗莎白 [12]  。一個月後的8月2日晚 [12]  ,瑪麗·安託瓦內特被帶往巴黎古監獄,瑪麗·泰蕾茲被留在塔中由她的姑姑伊麗莎白·菲利普·瑪麗·埃萊娜·德·波旁照顧 [12]  ,緊接着,伊麗莎白也於1794年5月9日被帶走 [12]  ,並在第二天被處決 [12]  。在囚禁在聖殿中的王室成員裏,瑪麗·泰蕾茲是唯一一個在雅各賓專政中倖存下來的 [12]  [13] 
身處聖殿塔的瑪麗·泰蕾茲感到十分孤寂無趣 [14]  。她將她所擁有的兩本祈禱書讀了一遍又一遍,以至於她對這兩本書感到十分厭倦 [14]  。但她想要更多書籍的要求被政府官員拒絕,許多其他的要求也經常遭到拒絕,而她則經常不得不忍受她的弟弟被毆打時的哭喊聲 [14]  。5月11日 [14]  馬克西米連·羅伯斯庇爾拜訪了瑪麗·泰蕾茲,但是沒有留下任何對話記錄 [14]  。在她被囚禁期間,瑪麗·泰蕾茲從未被告知她的家庭發生了什麼 [14]  。她只知道她父親去世了 [14]  。1795年8月下旬 [14]  ,她的侍女蕾妮·德·尚特雷納夫人最終將其家人的遭遇告訴了瑪麗·泰蕾茲 [14]  。當她得知他們的命運時,悲痛欲絕的瑪麗·泰蕾茲開始哭泣,她大聲地發出痛苦和悲傷的嗚咽聲 [14] 
只有當雅各賓專政結束後,瑪麗·泰蕾茲才被允許離開法國 [5]  。1795年12月18日 [5]  ,在她十七歲生日前夕,為了交換出被法國俘虜的革命家,瑪麗·泰蕾茲被釋放 [5]  。她來到了由她表兄弗朗茨二世所統治的神聖羅馬帝國的首都,同時也是其母親的出生地——維也納 [5]  [13] 

瑪麗·泰蕾茲首度流亡

在離開聖殿塔的22天后 [5]  ,瑪麗·泰蕾茲於1796年1月9日晚抵達維也納 [5]  。她後來離開了維也納並搬到位於庫爾蘭的米託 [15]  (即現今拉脱維亞葉爾加瓦 [15]  ),在米託,她父親倖存下來的最年長的弟弟普羅旺斯伯爵作為俄羅斯沙皇保羅一世的客人居住於此 [15]  。在瑪麗·泰蕾茲的弟弟去世後,普羅旺斯伯爵宣佈自己為法國國王路易十八 [15]  。由於自己沒有子嗣,路易十八希望自己的侄女能夠嫁給他的弟弟阿圖瓦伯爵的長子路易·安託萬 [15]  。瑪麗·泰蕾茲同意了 [15] 
1796年,瑪麗·泰蕾茲在維也納 1796年,瑪麗·泰蕾茲在維也納
路易·安託萬是一個害羞、口吃的年輕人 [15]  。他父親試圖説服路易十八取消這樁婚事 [15]  。然而,婚禮依舊於1799年6月10日在葉爾加瓦宮內舉行 [15]  。這對夫婦沒有生育子女 [15]  。王室一家搬到了英國居住,他們定居在位於白金漢郡的哈特韋爾府 [15]  。而阿圖瓦伯爵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愛丁堡度過,他被安排在荷里路德宮內居住 [15]  。隨着拿破崙一世於1814年退位和第一次波旁王朝復辟 [15]  ,瑪麗·泰蕾茲的多年流亡生涯也就此告一段落 [15]  ,路易十八也在他的哥哥路易十六去世後的二十一年後繼承了法國王位 [15]  [13] 

瑪麗·泰蕾茲王朝復辟

路易十八試圖在自由主義者和由阿圖瓦伯爵領導的極端保皇派之間找到折衷的方法 [16]  。他還處置了許多自稱是瑪麗·泰蕾茲失散多年的弟弟路易十七的人,這些人給瑪麗·泰蕾茲帶來了許多麻煩 [5] 
1823年波旁王朝一家,左一為瑪麗·泰蕾茲 1823年波旁王朝一家,左一為瑪麗·泰蕾茲
瑪麗·泰蕾茲發現她的歸來令許多人情緒不安,並且她受到了許多支持共和國和拿破崙的法國人的懷疑 [5]  。她參觀了她弟弟的逝世地,以及安葬她父母的馬德琳墓地 [5]  。1815年1月18日 [16]  ,法國王室成員的遺體被挖掘出來 [16]  ,並於1815年1月21日 [16]  ,在路易十六被處決的22週年之際 [16]  ,被重新安葬在法國王室墓地聖丹尼教堂 [16] 
1815年3月 [17]  ,拿破崙捲土重來,並且迅速贏得了支持 [17]  ,並在被稱為“百日王朝”的時期內推翻了剛剛復辟的波旁王朝 [17]  。路易十八逃離了法國 [16]  ,但當時身處波爾多的瑪麗·泰蕾茲卻試圖集結當地的軍隊反抗拿破崙 [5]  。軍隊同意保護她的人身安全,但是不與拿破崙的軍隊發生內戰 [5]  。儘管拿破崙在軍隊抵達波爾多時下令逮捕瑪麗·泰蕾茲,但她依舊沒有離開波爾多 [5]  。當瑪麗·泰蕾茲相信自己的反抗失敗後,為了避免波爾多遭到無謂的破壞,她最終同意離開 [5]  。由於她的所作所為,拿破崙説她是“家裏唯一的男人。” [5] 
1815年6月18日 [17]  ,當拿破崙在滑鐵盧戰敗後 [17]  ,波旁王朝再次恢復元氣,路易十八重新回到法國 [17] 
1820年2月13日 [18]  ,阿圖瓦伯爵的幼子貝里公爵夏爾·費迪南遭到反波旁和拿破崙黨的支持者,一個名為皮埃爾·盧韋爾的馬具商人的暗殺 [18]  。但不久之後,王室成員們興奮地得知了夏爾·費迪南的遺孀,貝里公爵夫人瑪麗·卡羅琳懷孕的消息 [18]  。1820年9月29日 [18]  ,瑪麗·卡羅琳生下了一個被稱為“奇蹟之子”的兒子亨利 [18]  ,後來,他作為法國王位的波旁王朝覬覦者 [18]  ,取得了尚博伯爵的頭銜 [18] 
1824年9月16日 [16]  路易十八去世 [16]  ,他的弟弟阿圖瓦伯爵,繼承了他的王位,被稱為夏爾十世 [16]  。瑪麗·泰蕾茲的丈夫成為了法國王位的繼承人 [3]  ,她也因此獲得了法國王太子妃的頭銜 [3]  。然而,社會上反君主主義的氣氛又一次高漲起來 [19]  。夏爾十世對極端保皇黨的支持使他疏遠了許多來自工人階級和中產階級的成員 [19] 
1830年8月2日 [19]  ,在七月革命持續了三天之後 [19]  ,夏爾十世將王位讓與他的兒子路易·安託萬(路易十九),並和家人去了朗布依埃城堡 [19]  ,路易·安託萬又依次將王位讓與他的侄子,年僅九歲的波爾多公爵亨利 [19]  。然而,事實上,被夏爾十世要求成為攝政王的奧爾良公爵路易·菲利普卻在眾議院任命他為法國國王的情況下接受了王位 [5] 
8月4日 [5]  ,瑪麗·泰蕾茲和家人離開了朗布依埃城堡開始了新的流亡生活 [5]  。8月16日 [5]  ,瑪麗·泰蕾茲一行人抵達了位於瑟堡的港口 [5]  ,並登上了一艘開往英國的船隻 [5] 

瑪麗·泰蕾茲病逝他鄉

直到前國王路易十九於1833年作為瑪麗·泰蕾茲的表哥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朗茨二世的客人選擇搬到布拉格之前 [20]  ,王室一家一直在位於愛丁堡的攝政台居住 [20]  。他們搬進了布拉格城堡內的豪華套房 [14]  。之後,王室一家離開了布拉格並且搬到了戈裏齊亞附近的科羅里尼伯爵莊園(現意大利境內) [14]  。1836年 [14]  ,瑪麗·泰蕾茲悉心照料患病的叔叔,但他最後還是因霍亂去世 [14] 
瑪麗·泰蕾茲 瑪麗·泰蕾茲
瑪麗·泰蕾茲的丈夫死於1844年 [19]  ,並被葬在他父親的旁邊 [19]  。隨後,她搬到了位於維也納郊外的一座巴羅克風格的城堡 [3]  ,她整天都在城堡內散步、讀書、縫紉和祈禱 [3]  。1848年 [18]  ,路易·菲利普的統治在一場革命中結束 [18]  ,法國再次成為共和國 [18] 
1851年10月19日 [3]  ,在她母親被處決的58週年之後的第三天 [3]  ,瑪麗·泰蕾茲因肺炎去世 [3]  。她被安葬在位於戈裏齊亞的聖方濟各會修道院教堂的地下室裏 [19]  ,和她的丈夫路易十九一起被安葬在夏爾十世的身邊 [19]  。與她已故的叔叔一樣,瑪麗·泰蕾茲一直是虔誠的羅馬天主教徒 [5] 

瑪麗·泰蕾茲家庭成員

瑪麗·泰蕾茲影視形象

年份
影視類型
劇名
飾演者
1938 [21] 
電影 [21] 
絕代豔后 [21] 
瑪麗蓮·諾爾登 [22] 
2006 [23] 
電影 [23] 
絕代豔后》(美版) [23] 
羅莉安·麥斯卡洛(2歲)
弗洛莉·貝茨(6歲) [24] 
2006 [25] 
電影 [25] 
絕代豔后》(法版) [25] 
克羅伊·羅切里奧 [26] 
參考資料
  • 1.    Lasky, Kathryn. The Royal Diaries: Marie Antoinette, Princess of Versailles: Austria-France, 1769:Scholastic,2000
  • 2.    Bashor, Will . Marie Antoinette's Head: The Royal Hairdresser, the Queen, and the Revolution: Lyons Press,2013
  • 3.    Susan Nagel . Marie-Thérèse: The Fate of Marie Antoinette's Daughter:Bloomsbury,2009
  • 4.    Isabella Frances Romer. Filia dolorosa, memoirs of Marie Thérèse Charlotte, duchess of Angoulême:Bloomsbury,1852
  • 5.    Castelot, André.Madame Royale:Librairie Académique Perrin,1962
  • 6.    Thieme, Hugo Paul.Women of Modern France: George Barrie & Sons,1908
  • 7.    Campan, Madame.Mémoires sur la vie de Marie-Antoinette:Nelson Éditeurs,1823
  • 8.    Gregory Fremont-Barnes.Encyclopedia of the Age of Political Revolutions and New Ideologies, 1760-1815: A-L: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2007
  • 9.    Alison Johnson.Louis XVI and the French Revolution:McFarland,2013
  • 10.    Philip Mansel.The Court of France 1789-1830: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
  • 11.    Lever, Evelyne.Louis XVI:Fayard,1985
  • 12.    Carolly Erickson. To the Scaffold: The Life of Marie Antoinette:St. Martin's Press,2004
  • 13.    Lenotre, G. La fille de Louis XVI, Marie-Thérèse-Charlotte de France, duchesse d'Angoulême, in Mémoires et Souvenirs sur la Révolution et l'Empire:Librairie Académique Perrin,1908
  • 14.    Nagel, Susan.Marie-Thérèse: The Fate of Marie Antoinette's Daughter: George Barrie & Sons,2009
  • 15.    Munro Price. The Perilous Crown:Pan Macmillan UK,2007
  • 16.    Mansel, Philip.Louis XVIII:Sutton Publishing,1999
  • 17.    Bell, David A..Napoleon: A Concise Biography: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5
  • 18.    David Skuy.Assassination, Politics, and Miracles: France and the Royalist Reaction of 1820:McGill-Queen's Press,2003
  • 19.    Castelot, André.Charles X:Librairie Académique Perrin,1988
  • 20.    Mitchell, Anne.The People of Calton Hill:Mercat Press,1993
  • 21.    絕代豔后 (1938) Marie Antoinette  .時光網[引用日期2018-01-25]
  • 22.    絕代豔后 (1938) Marie Antoinette演職員表  .時光網[引用日期2018-01-25]
  • 23.    絕代豔后 Marie Antoinette  .時光網[引用日期2018-01-25]
  • 24.    絕代豔后Marie Antoinette演職員表  .時光網[引用日期2018-01-25]
  • 25.    絕代豔后 Marie-Antoinette  .時光網[引用日期2018-01-25]
  • 26.    絕代豔后Marie-Antoinette演職員表  .時光網[引用日期2018-01-25]
  • 27.    路易·約瑟夫  .百度百科[引用日期2021-07-10]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