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班(拼音:bān)是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1]  。此字初文始見於西周金文 [2]  ,其古字形像以刀分玉,意為將玉一分為二,以作信物。由分離,又引申出分發、排列、鋪開等意義,也可作名詞,引申為位次、等級之義,又作軍隊或單位的組織名稱。
中文名
拼    音
bān
部    首
[3] 
五    筆
GYTG(86、98) [4] 
倉    頡
MGILG [4] 
鄭    碼
CUC [4] 
筆    順
橫、橫、豎、提、點、撇、橫、橫、豎、橫
字    級
一級(1774) [1] 
平水韻
上平十五刪 [5] 
注音字母
ㄅㄢ
總筆畫
4+6
統一碼
73ED [4] 
筆順編號
1121431121
四角號碼
1111₄ [4] 
造字法
會意字
結    構
合體字,左中右結構
異體字
𤤻、𤦦、𤼬

文字源流

字形演變流程圖 字形演變流程圖 [2]
會意字。“班”字的本義是用刀將一塊玉石從中切開。《説文解字》説:“班,分瑞玉。”意思是説“班”的含義就是將一塊美玉用刀從中切開。從“班”字的金文(圖1、2)、篆文(圖3-5)字形來看,就是兩塊“”中間插着一把“”。表示將美玉從中切開。“瑞玉”是古代諸侯或藩國朝見天子時手中所拿的玉製信物。《尚書》中有:“覲四嶽羣牧,班瑞於羣后。”意思是舜繼堯之位後,讓四方諸侯九州長官來覲見,把瑞玉分發給他們。這裏的“班瑞”就是“分瑞玉”。隸書(圖6)承自篆文,“刀”形變易作“丩”形,楷書承自隸書,“刀”變易作一點一撇而定體。
“班”字的字形比較穩定,從古至今它的字形變化不大,但它的含義卻引申出不少。在現代漢語中,“班”的本義已經看不到蹤跡了,取而代之的多是由“分開”這個意思引申出來的義項。最常見的一個義項就是為了工作或學習的目的而編成的組織,如學校裏的“班”就是將一個年級或有某些特殊愛好的學生分開而組成的組織,如一班、體育班、文藝班等。在軍隊裏的“班”是將一個排的士兵分開組織成的基層小單位。在工廠裏的“班”是將一天分成若干個工作時段:“早班”“夜班”“中班”等。此外,還有像“講習班”“進修班”“培訓班”等,這些也是從人羣中按不同的性質分出來的某些學習組織。在舊社會還把組織起來專門進行唱戲的劇團叫做“戲班”等。
由此可見,現代人經常説的這個“班”字,其含義所指都是從它的本義“分開”引申出來的,只不過“班”的本義原來是一個動詞,而現代漢語中為了工作或學習的目的而組成的“班”則變成了一個單位名詞,這種詞性轉化的現象在漢語裏還可以找出很多,它是一種常見的現象。 [2]  [6] 

詳細字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bān
動詞
分瑞玉,瑞玉是古代玉質的信物。
divide
《尚書·舜典》:“班瑞於羣后。”

賜予或分給。
reward;
distribute
《禮記·檀弓上》:“請班諸兄弟之貧者。”
韓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銘》:“(公)削衣貶食,不立資遺,以班親舊朋友為義。”

分開。
divide
李白《送友人》:“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鋪開。
distribute;
spread
《左傳·襄公二十六年》 :“遇之於鄭郊,班荊相與食。”

盤旋不進。

《易·屯卦》:“六二,屯如,邅如,乘馬班如。”

頒佈。
promulgate
《禮記·月令》:“(仲夏之月)遊牝別羣,則縶騰駒,班馬政。”
《晉書·刑法志》:“四年正月,大赦天下,乃班新律。”

分等列序;排列。
arrange
《孟子·萬章下》:“周室班爵祿也,如之何?”

調回或調動(軍隊)。
call back
《逸周書·克殷》:“乃命宗祝崇賓饗禱之於軍,乃班。”
班師;班兵
用同“扳”。扭轉,使物體改變方向或位置。

鄧玉賓《粉蝶兒》套曲:“挽下藤花,班下竹筍,採下茶苗,化下道糧。”

用同“搬”。搬取。

楊景賢《西遊記》第十五出:“我看了,班起一塊大石,調打下去。”

名詞
職位等次;等級。
order
《左傳·文公六年》:“辰嬴賤,班在九人,其子何震之有?”
《儀禮·既夕禮》:“明日,以其班祔。”
班次
指職位相同的人。

《國語·魯語上》:“臣聞之:班相恤也,故能有親。”

行列。
line
白居易《洛下送牛相公出鎮淮南》詩:“萬人開路看,百吏立班迎。”
《紅樓夢》第五三回:“只見賈府人分了昭穆,排班立定。”

特指朝班。指朝庭上臣下所站的隊列。
line
王讜《唐語林·雅量》:“文宗時入合,郎官有誤窺者,上覺之,班退語宰相。”

戲班,舊時的戲曲演出團體,也用於劇團的名稱。

許傑《台下的喜劇》:“樓上都是過夜的客人,和他們班裏的戲子。”
科班;搭班;徽班
按規定一天之內工作(或執勤)的一段時間。
duty;
shift
鄧小平《當前鋼鐵工業必須解決的幾個問題》:“(職工)哪能隨便不上班,馬馬虎虎呢?”
上班;加班;夜班
按工作、學習需要編成的組織。
team;
class

班會;進修班;班級;班委;班長;班主任;班集體
軍隊編制的基層單位,在排之下。

楊朔《迎志願軍歸國》:“一天黎明,我在漢城路上一間空虛荒涼的小茅屋裏宿營,和一班戰士擠在一起。”

姓氏用字,參看“班姓”。


班超(東漢軍事家)
形容詞
按規定的時間開行的。
regular

班車;班機;航班
通“斑”。雜色,亦指雜色斑點或斑紋。
varicolored
屈原《離騷》:“紛總總其離合兮,班陸離其上下。”(一本作“斑”)
何景明《九詠》:“班文豹兮兩階,龍宛宛兮翼梁。”

通“斑”。指鬢髮花白。

鮑照《秋夕》詩:“發班悟壯晚,物謝知歲微。”

量詞
用於人羣(不定量)。
group
《氣英布》第二摺:“況他周勃、樊噲一班大將,都是尚氣的人。”
魯迅《二十四孝圖》:“可是一班別有心腸的人們,便竭力來阻遏它。”

用於按時輪換的工作。


三班倒
用於定時開行的交通工具。
class

首班車;末班車
bàn
動詞
通“”。治理。

荀悦《漢紀·文帝紀下》:“此先王制土定業,班民設教、立武足兵之大法也。”

biàn
通“”。區別,辨別。

《左傳·襄公二十五年》:“慶封如師,男女以班。賂晉侯以宗器、樂器。”
王符《潛夫論·遏利》:“禮義不班。”

[7-8]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一】【珏部】布還切(bān)
分瑞玉。從珏從刀。
【註釋】①珏(jué):合在一起的兩塊玉。 [9] 

説文解字注

分瑞玉。
段注:《堯典》曰:班瑞於羣后。
從珏刀。
段注:會意,刀所以分也。布還切,古音在十三部。讀如文質份份之份。《周禮》以頒為班,古頒、班同部。 [10] 

廣韻

布還切,平刪幫 ‖班聲元1部(bān)
班,《説文》曰:“分瑞玉。”俗作𤦦。亦姓,出扶風,《風俗通》雲:“楚令尹鬬班之後。”布還切。十三。 [11] 

康熙字典

【午集上】【玉字部】班;康熙筆畫:11;部外筆畫:6
古文:𤼬
《廣韻》布還切。《集韻》《韻會》《正韻》逋還切,竝音頒。《書·堯典》:班瑞於羣后。
又《爾雅·釋言》:班,賦也。注:謂布與。《書·洪範》:武王既勝殷,邦諸侯班宗彝。傳:賦宗廟彝器酒罇賜諸侯。《左傳·襄二十六年》:班荊相與食。注:班,布也。《公羊傳·僖三十一年》:晉侯執曹伯,班其所取侵地於諸侯。
又《博雅》:班,秩序也。《左傳·文六年》:趙孟曰:辰嬴賤班在九人。注:班,位也。
又《集韻》:次也。《左傳·桓六年》:諸侯之大夫戍齊,齊人饋之餼,使魯為其班。注:班,次也。
又《集韻》:別也。《左傳·襄十八年》:有班馬之聲。注:班,別也。夜遁馬不相見,故作離別聲也。
又徧也。《晉語》:車班外內,順以訓之。注:班,徧也。
又揚子《方言》:班,徹列也。北燕曰班,東齊曰徹。《易·屯卦》:乘馬班如。疏:六四應初,故乘馬也。慮二妨已路,故初時班如旋也。《書·大禹謨》:班師振旅。
又雜色也。《禮·王制》:班白者不提挈。注:雜色曰班。
又班班,車聲。《後漢·五行志》:車班班入河閒。
又姓。《風俗通》:楚令尹鬪班之後。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班氏。注:屬代郡。
又班茅,蟲名。《古今注》:藥種有五物,五曰班茅,戎鹽解之。
又《集韻》:或作辨。《前漢·王莽傳》:辨社諸侯。
又《韻會》:通作般。《左傳·成十三年》:鄭公子班自訾求入於大宮。《釋文》:班,本亦作般。《前漢·郊祀歌》:先以雨,般裔裔。注:先以雨,言神欲行,令雨先驅也。般,讀與班同,布也。裔裔,飛流之貌。
又《韻補》葉卑連切,音鞭。何晏《景福殿賦》:光明熠爚,文彩璘班,淸風萃而成響,朝日曜而增鮮。
《廣韻》:俗作𤦦。《正韻》:亦作頒、朌。 [12] 
《説文解字》書影 《説文解字》書影
《説文解字注》書影 《説文解字注》書影
《廣韻》書影 《廣韻》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4]

書寫提示

班書寫提示 班書寫提示
【規範提示】左“王”的末筆橫改提。
【寫法】左“王”窄,右“王”寬,頂部和底部兩“王”持平,“丿”,頂部和底部分別超出兩“王”。左“王”中間一橫在橫中線。中部左點在橫中線,長撇從豎中線起筆撇向左“王”下。右“王”末橫從“丿”下豎中線起筆。 [3] 

書法欣賞

隸書(清·奚岡) 隸書(清·奚岡)

音韻彙集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p
wan
王力系統
p
ean
董同龢系統
p
uan
周法高系統
p
rwan
李方桂系統
p
ran
西漢



東漢





ran


ran
南北朝
齊梁陳北周隋

wan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p
wan
擬音/王力系統

p
an
擬音/董同龢系統

p
an
擬音/周法高系統

p
an
擬音/李方桂系統

p
an
擬音/陳新雄系統

p
an
[13] 

韻書集成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平聲
上平二十七刪

開口呼
二等
全清
布還切
pan
集韻
平聲
上平二十七刪

開口呼
二等
全清
逋還切
pɐn
禮部韻略


平聲





逋還切

增韻


平聲





逋還切

中原音韻

陰平
寒山

開口呼

全清

puan
中州音韻


平聲
寒山





巴蠻切

洪武正韻

平聲
十刪


全清
逋還切
puan
分韻撮要

陰平
第二十五翻反泛發






[13] 

方音彙集

注意:發音用國際音標標註,僅作參考,可能與實際發音有異
方言區
方言點
發音
調值
調類
北京官話
北京
pan
55
陰平
北方官話
濟南
pæ̃
213
陰平
中原官話
西安
pæ̃
21
陰平
西南官話
武漢
pan
55
陰平
西南官話
成都
pan
44
陰平
江淮官話
合肥
pæ̃
212
陰平
江淮官話
揚州
pæ̃
21
陰平
晉語
太原
pæ̃
11
平聲
吳語
蘇州
pᴇ
44
陰平
吳語
上海
pᴇ
52
陰平
吳語
温州
pa
44
陰平
湘語
長沙
pan
33
陰平
湘語
雙峯
pæ̃
55
陰平
贛語
南昌
pan
44
陰平
客家話
梅縣
pan
44
陰平
粵語
廣州
pan
53
陰平
粵語
陽江
pan
33
陰平
閩語
潮州
paŋ
33
陰平
閩語
廈門
pan
55
陰平
閩語
福州
paŋ
44
陰平
閩語
建甌
paiŋ
54
平聲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 [13]  、《漢語方音字彙》 [14]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4-04]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26
  • 3.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9
  • 4.      .漢典[引用日期2018-10-13]
  • 5.    平水韻 十五刪  .搜韻[引用日期2020-04-04]
  • 6.    時學祥,趙伯平主編;中國中央電視台海外中心專題部編.語林趣話 精選本[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2007.01:11
  • 7.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32
  • 8.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 第4卷[M]: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557
  • 9.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57
  • 10.    辭書查詢  .復旦大學中華文明數據中心[引用日期2020-04-04]
  • 11.    餘乃永校注.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07:128
  • 12.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683
  • 13.    韻書  .漢典[引用日期2020-04-04]
  • 14.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222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