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燮

(南宋將領)

鎖定
王燮,又作“王𤫉”,秦州成紀(今甘肅天水)人,北宋末年入伍,靖康年間參與勤王,宋高宗繼位後得到重用,官至河東經制使、知鳳翔府、御營前軍統制。因臨陣退逃導致杜充大敗、金軍渡江,被降授文州團練使。
紹興年間重新啓用為神武前軍統制,因而被稱為“神武軍五大將” [1]  。任荊南、潭鼎澧嶽制置使,負責鎮壓鐘相楊幺起義,但卻敗軍覆將。王燮“貪縱不武,敗師誤國” [2]  ,導致公議沸騰。在被御史彈劾後削去軍職,降為濠州團練使。死後先後追復房州觀察使、建武軍承宣使。
本    名
王燮
別    名
王𤫉
“王三十” [1] 
所處時代
宋朝
出生地
秦州成紀
逝世日期
約 1140年

王燮人物生平

王燮靖康勤王

王𤫉,秦州成紀(今甘肅天水)人。歷官中山府路馬歩軍副總管,曾隨种師中戰金人於榆次。靖康元年(1126年),金軍攻宋,開封被圍。十一月二十六日,王𤫉、鄭建雄以兵八千來勤王,朝廷以兩人協助城防。二十七日,王燮任樞密副都承旨 [3]  ,欽宗賜以白旗,書“忠勇”二字作為表彰 [4] 
王𤫉、姚友仲任都統制,統領陝西、河東兵三千人,以策應諸壁危急。王𤫉率領麟府兵千人,多次出戰有功。閏十一月二十三日,為應宋州門的戰事,王𤫉腿為飛石所傷流血,被扶下城牆,由是麟府兵多不為他所用 [28] 
開封城破後,王𤫉與所部西兵無所適從,在汝州潁昌府一帶淪為盜賊,被屯駐在汝潁間的鄜延經略使張深招降,一同帶往開封。靖康二年(1127年)三月七日,張邦昌就任偽楚皇帝。二十四日,張邦昌任命温州觀察使、四壁都巡檢使範瓊為京城內都巡檢使,帶御器械鄭建雄為樞密副都承旨,王𤫉為四壁都巡檢使 [29] 

王燮棄陝入蜀

建炎元年(1127年)六月末,宋高宗任命樞密副都承旨、温州觀察使王𤫉為河東經制使,傅亮為經制副使。七月十三日,高宗當面賜袍帶、器甲三萬副、與兵一萬人,命他前往陝州設立河東路經置司,抵禦金軍從河中府解州的進攻,並乘機過河收復河東路。授予在當地募兵的權力,並詔京西、陝西漕臣應副糧草,餘如張所 [5-6] 
十二月,金軍在數天之內攻破汝州洛陽華州潼關,王𤫉則從陝州(今河南三門峽)一路撤退到同州(今陝西大荔韓城一帶),將陝州交給部將張昱,而此人乃是棄慈州(今河北磁縣)南下投奔王𤫉之人。同州城破後,以乏糧為由,取道商州、金州逃至四川利州路。利州路州縣都害怕亂軍,想要閉關拒之,但利州提刑張上行力排眾議邀請王𤫉屯駐興元府(今陝西漢中),併為其提供補給。此時正逢史斌佔領興州(今陝西略陽)稱帝,於是王𤫉派統制官韋知己、申世景收復興州。屯駐一段時間後,軍餉不繼,於是成都府路轉運判官趙開號召民眾捐“助軍錢”作為王𤫉部軍餉 [7] 
建炎二年(1128年)六月,宋高宗命王𤫉知鳳翔府延安危急,王𤫉從興元府發兵支援。十一月,王𤫉援軍尚未到達,延安便已失陷,於是便屯駐慶陽曲端當時在寧州(今甘肅寧縣),召王𤫉前來,但王𤫉拒絕了;此時又有人告訴曲端,王𤫉在取道邠州(今陝西彬縣)時放任士兵劫掠。曲端大怒,命統制官張中孚率兵把王𤫉帶過來,否則就將他處死。但張中孚到慶陽時發現王𤫉早已率部逃往行在了。

王燮臨敵先潰

到行在後,改授御營前軍統制。王𤫉表請宋高宗駕幸四川,宋高宗不從。建炎三年(1129年)五月,授淮南招撫使,負責平定江淮亂軍 [8]  。七月,王𤫉與叛將靳賽戰於泰州興化,由於軍陣不整,大敗而還,制書、金鼓印文盡為靳賽所得 [9]  。後又在漣水軍(今江蘇漣水)招安以輔逵為首的亂軍 [10]  。閏八月,宋高宗以杜充兼江淮宣撫使,命王𤫉受其節制。九月,李成叛變,杜充命王𤫉前往滁州鎮壓,王燮逡巡於六合一帶不敢進,李成派一支騎兵前往長蘆鎮(今南京長蘆街道)焚燒王𤫉部輜重,恰逢杜充派岳飛前來救援,全部被岳飛部擊敗。又聞金軍已經到和州,即將渡江,王燮立即退兵至江南 [11] 
十一月十八日,金軍從渡江,準備進攻建康府。杜充急命都統制陳淬應敵,命王燮率所部一萬三千人來援,然而十一月二十日王燮在馬家渡率軍先逃,導致陳淬孤立無援。此役宋軍大敗,陳淬戰死,杜充降金。在撤退中,王𤫉帶領潰兵原本想從徽州往浙東路,但被神武右軍馮宗回在衢州天寧寺擊退,被迫取道信州(今江西上饒)、南下福建路,而馮宗回及李俸所部一直監視潰軍直至南劍州(今福建南平) [12]  。直到建炎四年二月十七日才回到行在,被降為文州團練使 [13] 
建炎四年(1130年)三月,王𤫉部將楊勍在新昌縣天姥寺發動叛亂 [14]  。六月,王𤫉派部將鎮壓楊勍,在東陽縣被擊敗,楊勍逃往建州,不久受劉光世招安。七月,奉命屯駐信州,後歸呂頤浩指揮應對李成的進攻。紹興元年(1131年)正月,與崔增合兵在湖口先後擊敗馬進、李成 [15]  。九月,知池州併兼管內安撫使,討伐江東賊張琪,無果 [15]  。紹興二年(1132年)二月,任淮西招撫副使,為李光副貳 [16]  ,並於三月一日在宣州抓獲守將韓世清 [17]  。紹興三年四月,神武前軍統制王𤫉被任命為捧日天武四廂都指揮使,兼淮南宣撫司都統制 [18] 

王燮荊湖大敗

建炎四年(1130年)鐘相楊幺起義爆發。紹興三年(1133年)六月,任荊南、潭鼎澧嶽制置使,討伐楊幺。不久,王𤫉申請招安金字牌,宋高宗稱:“近來賊盜踵起,蓋黃潛善等專務招安而無弭盜之術,高官厚祿以待渠魁,是賞盜也。幺跳梁江湖,罪惡貫盈,故命討之,何招安為!但令燮破賊後,止戮渠魁數人,貸其餘可也,”即誅首惡而餘不問 [18] 
七月率水軍由行在出發。此行王𤫉統領三萬禁兵,及御前軍統制崔增率領的忠鋭第一將及神武軍統制高進部共五千人,並節制荊潭制置司水軍統制吳全部萬餘人、戰船數百隻。此外,調韓世忠等部舟船五百隻、攜五月糧從行。全軍近五萬人、舟船近千,前往鎮壓。九月,任荊南府、嶽鄂潭鼎澧黃州漢陽軍制置使,置司鄂州(今湖北武漢) [16] 
紹興三年十月,在朝廷催促下 [16]  ,王𤫉至嶽州(今湖南嶽陽),遣右世達率兩千兵趨鼎州(今湖南常德),與鼎州知州程昌㝢部在上游相會,企圖兩面夾擊。十月二十九日,王𤫉率舟師在鼎口(今五里溪匯入沅水之處)與楊幺車船水軍短兵激戰。楊幺車船高數丈,“木老鴉”(一種長二尺餘、兩頭削尖的木棍)與矢石俱下;而官軍船隻低下,交戰不利,王燮為流矢及木老鴉所中,敗退橋口鎮(今長沙喬口鎮 [19] 
不久又親自率神武前軍萬餘人前往鼎州,企圖在與程昌㝢部水軍會合後從上游往下游驅趕義軍,並命崔增、吳全等設伏於下游洞庭湖東岸的艑山、洞庭湖口、牌口(今益陽牌口鄉)等處,試圖一舉殲滅義軍。楊幺察其謀,將計就計,堅壁上游諸寨,將老少民眾、牲畜轉移至酉港(今常德酉港鎮),以部分車船出沒於空寨間以牽制、疲憊上游的宋軍;另施疑兵,遣數只車船潛載數千水兵,偃旗息鼓,放流誘殲下游宋軍。
紹興三年十一月十一日,由於王𤫉抱怨荊湖南路安撫使折彥質、荊湖北路安撫使劉洪道不肯派援軍,於是朝廷下令王𤫉所部帥司並諸州軍權聽其節制。但由於靖康年間王𤫉曾為折彥質部下兵官且兩人齟齬頗多,因此不願受其節制 [19]  。十二日,王𤫉、程昌㝢率軍出下芷江口,水陸並進,逐個圍剿義軍水寨,所至皆撲空。而下游預伏宋軍待候日久,遣人探望,見湖中飄流數只車船,以為這些船是空船、而義軍已經潰敗,立刻率所部乘舟船數百貿然入湖。將至水面寬闊的陽武口(酉港鎮附近),官軍試圖搭梯子登上車船,但車船突然擂鼓吶喊,踏車迴旋,縱橫衝撞,官軍猝不及防,舟船皆被撞沈沉,崔增、吳全及屬下無一生還。義軍獲陽武口之戰大捷後,集中車船水軍回師又敗王𤫉等軍。
三十日,由於兩戰皆北,鬱鬱寡歡,又恰逢兀朮攻佔襄陽郢州(今湖北鍾祥),於是決定率軍移防鄂州,將王渥、趙興及荊湖南路將領馬準、步諒等四支部隊留在鼎州,由程昌㝢節制 [19]  。回到鼎州後,王𤫉謊稱已招安叛軍萬餘。然而此時楊幺軍殺害裴彥、晁遇等多名招安使臣,並且請求割州縣如溪峒故事,但行在對這些情況一無所知 [20] 
紹興四年(1134年)二月,張浚至潭州(今湖南長沙)處理楊幺事務。朝廷下旨命令王燮與折彥質招安楊幺。六月,王𤫉再次遣軍進剿,並踐毀當地的禾稼 [21]  。七月,楊幺趁江水暴漲,率車船水軍出湖反擊,盡殲社木寨(今湖南常德東)守軍,部將許籤戰死,官軍死者不可勝數,王𤫉敗逃 [21]  。王𤫉在荊湖一年,所得僅兩艘車船而已 [22]  。因為無功而返,於八月被降光州觀察使,所部撤回江州。荊湖軍務則先由程昌㝢代理、後由岳飛接管。
當時鼎州桃源縣統制官李皋遣小將龔亨率軍擊敗一隻叛軍,等王燮追到此處時憤恨他搶功,於是責備李皋擅自取用敗兵器甲,而李皋又責備龔亨,龔亨隨即叛亂。王燮離任後,程昌㝢親自寫信招降,龔亨隨即復歸 [21] 
紹興四年十月九日,又被起用,任建武軍承宣使、江西沿江制置使 [16] 

王燮受劾免官

侍御史張致遠上疏彈劾王燮行為乖繆,於是宋高宗命王𤫉全軍駐鎮江府、而本人則率領以親兵赴行在。王𤫉到行在後,於紹興五年(1135年)閏二月十七日被任命為權主管侍衞馬軍司公事 [23]  ,引發輿情洶洶,御史紛紛彈劾。王𤫉聽聞,亦上奏請求辭去新職,乞在外宮觀。於是閏二月十八日,朝廷改任王𤫉為權主管侍衞步軍司公事邊順、兼權馬軍司公事。閏二月二十一日,罷軍職,任提舉江州太平觀,所統兵一萬五千人轉隸韓世忠 [23]  。然而張致遠、張絢等御史繼續彈劾王𤫉,要求嚴懲。於是在閏二月十一號罷官,三月一日貶為濠州團練使 [2] 
去世後,於紹興十年(1140年)被追復為房州觀察使 [24]  ,於紹興二十七年(1157年)被追復為建武軍承宣使 [25] 

王燮人物評價

給事中兼直學士院汪藻浮溪集·奏論諸將無功狀》:今陛下所謂將帥者,誰乎?臣知之矣,不過曰:劉光世韓世忠張俊、王𤫉之徒是也。平時飛揚跋扈,不循法度,所至焚掠驅擄,甚於敵人者,陛下不得而聞也。擁重兵,居閒處邀犒設錫賚(lài)者,陛下不得而吝也。及敵人之來,是數人者,曾不能為陛下施鏃矢之勞。……則朝廷失建康、敵至兩浙,乘輿震驚者,韓世忠、王𤫉使之也;失豫章、太母、播越,六宮流離者,劉光世使之也。嗚呼,諸將已負國家,罪惡如此,而俊自明引軍至温,道路一空,居民皆逃奔山谷;世忠逗遛秀州,放軍四掠,至執縛縣宰以取錢糧,雖陛下親御宸翰召之三四而不來,元夕取民間子女張燈高會,君父在難而不恤也。𤫉自信入閩,所過邀索千計,公然移文曰:無使枉害生靈。其意果安在哉!臣觀今日諸將,用古法皆當誅,然不可盡誅也。惟王𤫉本隸杜充,充敗於前而𤫉不救,此不可赦。當先斬𤫉以令天下其它以次重行貶降,使以功贖過 [13] 
樞密院:楊太(即楊幺)等作過日久,先因張浚奏乞招安,特與放罪,許令出首,而遷延累月,終無悛心,理難容貸。𤫉出師逾歲,不能成功,與潭、鼎帥守每事忿爭,不務協心,致一方受弊 [21] 
侍御史張致遠:𤫉之罪惡不在辛企宗下,而善交結則過之。……臣竊謂𤫉提兵雖久,侵剝少恩,其下多厭苦之故,每出輒有潰散者,此可驗也 [22] 
秦穆公孟明遂霸西戎,周世宗樊愛能等乃走契丹。臣嘗考其故,蓋孟明以力戰而敗,愛能等以臨敵無鬥志,此可赦可殺之分也。往者,敵騎窺江,𤫉聞風引避,所過縱兵大掠,江東騷動。駐軍上饒,觀望進退,審知敵去,方議赴行在,乃取道福建,盡破隘柵,一路訛傳寇至,襁負奔避,城邑幾空。行次處州,後部楊勍遽叛,𤫉縱而不追,建、劍(指南劍州)焚蕩無餘,流毒兩路。楊幺負固洞庭累年於茲,陛下命𤫉為制置,倚以成功。而𤫉畏懦寡謀,不親戎事,悉留驍健自衞。崔增、吳全,皆非素偏裨也,則迫使深入,遂墮賊計。與知鼎州程昌㝢計校苛細,至形紙墨。又於嶽州勞役軍民營葺居第,脩廊復屋,極其宏壯。凡所闢置寮屬,多緣齎獻奇玩。豈復責以職事,蠹耗財用,蔑敗紀律。求於諸將,無𤫉比者 [26] 
殿中侍御史張絢:𤫉之敗師誤國,擢髮莫數其罪。……但𤫉之過惡非他人比……兩日來,外間公議不容,籍籍可畏。尚慮九重深邃,未知輿情,臣故略舉大體,上徹宸聰 [22] 
𤫉怯懦無謀,驅迫崔增、吳全,致有鼎江之敗,𤫉恬不為懼。方且虛張軍數,幹索錢糧。又縱其部曲捉剌農夫,剽掠殺傷莫知其數,湖南之民願食其肉而不可得 [26] 
右司諫趙霈:𤫉無武藝,不閒戎律,偶緣遭遇,濫竊兵權。建炎間為河東經制,敵騎將至,乃擁兵自衞,避地入蜀,使川、陝之民聞風震恐。陛下貸而弗誅,責其後效,而𤫉不務循省以贖前愆。方杜充之守建康也,躞聞敵至,不復應援,而引兵先遁,直趨閩中,其罪一也;方扈駕永嘉也,𤫉持軍無律,不能統御,而致潰散為盜,毒流東南,其罪二也;及出師討楊太(即楊幺),曠日持久,攻取無策,而崔增、吳全之軍遂致陷失,其罪三也 [23] 
宋高宗:賞罰國之大典,所以礪世磨鈍,安可闕也。如𤫉提大兵往上江,所用錢糧不可計而敗軍覆將連年,不能了楊幺,豈可不行遣?今降官落軍職,不特少慰公議。又,𤫉平日專事交結,亦使知交結不足恃也 [26] 
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都統制王燮素驕奢,不恤軍士,惟衞隊以旌旗簇擁誇其榮貴,身為大將,無亡矢遺鏃之用,率本軍先遁 [27] 
丁傳靖宋人軼事彙編》:王三十者,名𤫉,人以太尉呼之,所至輒負敗 [1] 

王燮流行文化

2013年電視劇《精忠岳飛》中,王燮由安亞平飾演, 宋楊配音。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