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慈州

鎖定
慈州,古代地名。隋開皇十年(公元590年)置慈州。《元和郡縣誌》:“以滏陽縣西九十里有礠山,出礠石,因取為名”。治滏陽縣(今河北磁縣).
中文名
慈州
外文名
Ci State
別    名
相州
別    名
磁州
惠州等
創建時間
隋開皇十年

慈州簡介

隋置。
《元和郡縣誌》:“以滏陽縣西九十里有礠山,出礠石,因取為名”。治滏陽縣(今河北磁縣).
大業二年(公元606年)慈州廢,地屬相州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復置慈州,仍領滏陽、臨水兩縣,並治滏陽縣(今河北磁縣)。
貞觀元年(公元627年)廢慈州,地又屬相州。
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又置,改礠州。治、領滏陽縣(今河北磁縣),並於臨水故城置昭義縣,亦屬礠州
天佑三年(公元906年)礠州改名惠州,仍轄滏陽、昭義兩縣。
五代初因之,後唐複名礠州,滏陽、昭義兩縣仍屬之。
宋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改為磁州,仍治、領滏陽縣(今河北磁縣)。元初因之,元末州縣俱廢。

慈州《元和郡縣圖志》記載

慈州,文城,下。開元户一萬一千二百七十五。鄉三十。元和户一千八百七十七。
禹貢》冀州之域。春秋時晉之屈邑,獻公子夷吾所居也。《左傳》曰“驪姬賂外嬖梁五與東關嬖五,使言於公曰:‘蒲與二屈,君之疆也,不可無主。’乃使重耳居蒲,夷吾居屈。”注曰:“二屈,今平陽郡北屈縣”是也。《左傳》“屈產之乘”,亦此地。秦兼天下,罷屬河東郡。漢北屈縣,屬河東郡。後魏孝文帝於此屈縣南二十一里置定陽郡,即今州理是也。隋開皇元年改定陽郡為文城郡。貞觀八年改為慈州,州內有慈烏戍,因以為名。
州境:東西五百五十一里。南北二百一十二里。
八到:西南至上都六百八十五里。東南至東都七百二十五里。北至隰州二百里。西北至丹州一百八十里。東南至絳州太平縣一百九十里。西至龍門縣一百八十里。東南至晉州二百四十里。正西至黃河六十五里。東南至絳州二百四十里。
貢、賦:開元貢:蠟,白蜜。賦:麻,布。
管縣五:吉昌,文城,昌寧,仵城,呂香。
吉昌縣,中。郭下。本漢北屈縣地也,屬河東郡。後魏孝文帝於今州置定陽郡,並置定陽縣,會有河西定陽胡人渡河居於此,因以為名。十八年,改定陽縣為吉昌縣。貞觀八年改置慈州,縣依舊屬焉。
壺口山,在縣西南五十里。
風山,在縣北三十里。山上有穴如輪,風氣蕭瑟,未嘗暫止,當其衝略不生草,故以風為名。
黃河,北去縣六十里。
姚襄城,在縣西五十二里。本姚襄所築,其城西臨黃河,控帶龍門、孟門之險,周、齊交爭之地。齊後主武平二年,遣右丞相斛律明月、左丞相平原王段孝先破周兵於此城,遂立碑以表其功,其碑見存。齊氏又於此城置鎮,隋開皇廢,武德二年又置鎮,九年廢。城高二丈,週迴五里。
文城縣,中。東南至州六十五里。本漢北屈縣地,屬河東郡。後魏孝文帝於此置斤城縣,屬定陽郡。隋開皇十六年改斤城縣為文城縣。
孟門山,俗名石槽,在縣西南三十六里。《淮南子》曰:“龍門未闢,呂梁未鑿,河出孟門之上,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謂之孟門。”《水經注》曰:“風山西四十里河水南出孟門,與龍門相對,即龍門之上口也,實為黃河之巨厄。”
今按河中有山,鑿中如槽,束流懸注,七十餘尺。
文城故城,在縣北三十里。故老曰此城晉文公為公子時,避驪姬之難,從蒲奔狄,因築此城,人遂呼為文城。
昌寧縣,中。西北至州五十里。本漢臨汾縣地,屬河東郡。後魏太武帝分臨汾縣置太平縣,孝文帝又分太平縣置昌寧縣,屬定陽郡。隋開皇元年改屬耿州,十八年又屬汾州,大業二年改汾州為文城郡,縣仍隸焉。貞觀八年改為慈州,縣又屬焉。
兩乳山,在縣西南七十里。山有兩岫,望如乳形,因以為名。
黃河,北去縣七十九里。
倚梯故城,在縣西南一百五十里。累石為之,東北兩面據嶺臨谷,西南兩面俯眺黃河,懸崖絕壁百餘尺,其西南角即龍門之上口也,以城在高嶺,非倚梯不得上,因以為名。城中有禹廟。後魏孝文帝西巡,至此立碑,碑今現在。
禹廟,在縣西南一百五里龍門東岸上,其碑是後魏孝文帝所立。
晉荀息墓,在縣東北十六里。
仵城縣,中下。西南至州五十八里。本漢北屈縣地,屬河東郡。後魏於此置仵城郡,領京軍縣,孝文帝改京軍縣為仵城縣。隋開皇三年廢仵城郡,改屬文城郡,皇朝改屬慈州。
石門山,在縣北六十里。
拓定故城,在縣西一里。周保定四年置,以高齊境,因以為名。隋廢。
呂香縣,中。北至州一百二十里。本漢臨汾縣地也,屬河東郡。後魏太武帝於此置刑軍縣,屬仵城郡。孝文帝改為平昌縣。隋開皇十六年省平昌縣入仵城縣,義寧元年於此置平昌縣,貞觀元年改為呂香縣,因舊呂香鎮為名,屬慈州。
馬頭山,在縣南六十里。其山峭嶷,形如馬首,因以為名。
橫嶺山,在縣西北六十里。 [1] 
參考資料
  • 1.    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中華書局,2008-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