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廣業

(太原王氏分支始祖)

鎖定
王廣業(?—?),太原晉陽(今山西太原)人,為太原王氏分支“四房王氏”第二房始祖。後裔在唐代被唐高宗列入禁婚家,為唐代著名的“七姓十家”之一。
本    名
王廣業
所處時代
南北朝北魏至東魏時期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琅琊
出生日期
北魏
秦朝大將王翦之曾孫王威為太原王氏始祖。
世系:王翦(秦武成侯,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共同始祖)→王賁(秦通武侯)→王離(? -前205年,襲封武成侯)→王威(王離次子)→王志→王珣→王言→王山壽→王嶔→王彜→王勖→王霸(生活在兩漢之際,隱逸不仕)→王鹹(王霸次子,從此定居晉陽)→王甲→王甫→王畟→王憬→王澤(東漢代郡太守)→王昶(? -259年,曹魏司空)→王湛(249年-295年,西晉汝南內史)→王承(約273年-318年,東晉東海太守,藍田縣侯)→王述(303年-368年,東晉尚書令,藍田簡侯)→王坦之(330年-375年,東晉中書令,藍田獻侯)→王愉(?~404年,王坦之次子,東晉江州刺史,因反對劉裕擅權,聯合司州刺史温詳起事,事泄被誅)→王緝(東晉散騎侍郎)→王慧龍(390年-440年,北魏長社侯,慧龍14歲時,遭劉裕滅門,先至後秦,終仕北魏)→王寶興(北魏長社侯、龍驤將軍。“指腹為婚”的典故因其得來)→王瓊(北魏長社伯)。
王瓊出身太原王氏,生四子,號“四房王氏“,王廣業為二房始祖。後裔被唐高宗列入禁婚家,為唐代著名的“七姓十家”之一。 [1-4] 
長子:王遵業
次子:王廣業;
三子:王延業
四子:王季和
參考資料
  • 1.    《新唐書·卷七十二·表第十二·宰相世系二(王氏)》:太原王氏出自離次子威,漢揚州刺史,九世孫霸,字儒仲,居太原晉陽,後漢連聘不至。霸生鹹,鹹十九世孫澤,字季道,鴈門太守。生昶,字文舒,魏司空、京陵穆侯。二子: 渾、濟。渾字玄沖,晉錄尚書事、京陵元侯。生湛,字處沖,汝南內史。生承,字安期,鎮東府從事中郎、藍田縣侯。生述,字懷祖,尚書令、藍田簡侯。生坦之,字文度,左衞將軍、藍 田獻侯。生愉,字茂和,江州刺史。生緝,散騎侍郎。生慧龍,後魏寧南將軍、長社穆侯。生寶興,龍驤將軍。生瓊,字世珍,鎮東將軍。四子:遵業、廣業、延業、季和,號“四房王氏”。
  • 2.    《新唐書·卷一百十八·列傳第二十·高儉》:高宗時,許敬宗以不敍武后世,又李義府恥其家無名,更以孔志約、楊仁卿、史玄道、呂才等十二人刊定之,裁廣類例,合二百三十五姓,二千二百八十七家,帝自敍所以然。以四後姓、酅公、介公及三公、太子三師、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僕射為第一姓,文武二品及知政事三品為第二姓,各以品位高下敍之,凡九等,取身及昆弟子孫,餘屬不入,改為《姓氏錄》。當時軍功入五品者,皆升譜限,搢紳恥焉,目為“勳格”。義府奏悉索《氏族志》燒之。又詔後魏隴西李寶,太原王瓊,滎陽鄭温,范陽盧子遷、盧渾(溥)、盧輔,清河崔宗伯、崔元孫,前燕博陵崔懿,晉趙郡李楷,凡七姓十家,不得自為昏;三品以上納幣不得過三百匹,四品五品二百,六品七品百,悉為歸裝,夫氏禁受陪門財。
  • 3.    《全唐文·卷三一八·唐贈太子少師崔公神道碑》:神龍中,申明舊詔,著之甲令,以五姓婚媾,冠冕天下,物惡大盛,禁相為姻。隴西李寶之六子,太原王瓊之四子,滎陽鄭温之三子,范陽盧子遷之四子、盧輔之六子,公之八代祖元孫之二子,博陵崔懿之八子,趙郡李楷之四子,士望四十四人之後,同降明詔,斯可謂美宗族人物而錶冠冕矣!
  • 4.    《資治通鑑·卷二百·唐紀十六·高宗》:初,太宗疾山東士人自矜門地,昏姻多責資財,命修《氏族志》例降一等;王妃、主婿皆取勳臣家,不議山東之族。而魏徵、房玄齡、李勣家皆盛與為昏,常左右之,由是舊望不減,或一姓之中,更分某房某眷,高下懸隔。李義府為其子求昏不獲,恨之,故以先帝之旨,勸上矯其弊。壬戌,詔後魏隴西李寶、太原王瓊、滎陽鄭温、范陽盧子遷、盧渾(溥)、盧輔、清河崔宗伯、崔元孫、前燕博陵崔懿、晉趙郡李楷等子孫,不得自為昏姻。仍定天下嫁女受財之數,毋得受陪門財。然族望為時俗所尚,終不能禁,或載女竊送夫家,或女老不嫁,終不與異姓為昏。其衰宗落譜,昭穆所不齒者,往往反自稱“禁婚家”,益增厚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