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述

(晉代驃騎將軍、藍田侯)

鎖定
王述(303年~368年),字懷祖,太原晉陽(今山西省太原市)人。東晉官員,東海太守王承的兒子。
王述年少喪父,襲爵藍田侯。侍奉母親,安貧守約,不求名位。憑藉門蔭入仕,起家司徒王導)中兵屬,歷任琅琊王(司馬嶽功曹宛陵縣令,徵虜(庾冰長史臨海太守會稽太守。行政清正嚴明,遇到母喪離職。永和十年(354年),出任揚州都督,加號衞將軍。反對大司馬桓温遷都洛陽,累遷尚書令散騎常侍,年老致仕。
太和三年(368年),王述逝世,享年六十六歲,追贈侍中、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諡號為簡。
(概述圖片來源 [1] 
本    名
王述
別    名
王懷祖
王藍田
懷祖 [2] 
所處時代
魏晉南北朝
民族族羣
漢族 [2] 
出生日期
303年
逝世日期
368年
主要成就
在政清正嚴明
籍    貫
太原晉陽(今山西太原市)
官    職
東晉衞將軍、尚書令
追    贈
侍中、驃騎將軍
諡    號
穆、簡

王述人物生平

王述早年經歷

王述年幼喪父,侍奉母親享有孝子之名。安於貧困,節儉持家,不追求名譽和官爵。性格沉靜,賓客們常縱情辯論,異端邪説並起,而王述卻靜靜的不發一言。年少繼承父親的封爵。
年至三十,還未出名,有人説他痴呆。司徒王導以本族門中之人召為中兵屬。王述求見時,王導別無他言,只問江東的米價。王述瞪大兩眼不予回答。王導説:“王掾不痴,人們為何説他痴呢?”平常見王導發言,滿座賓客無不讚美,王述正色道:“人非堯舜,豈能做到事事都對!”王導和悦地向他道歉,對庾亮説:“王懷祖清高尊貴,簡樸剛正,不比其祖、父差,只是心胸稍欠開闊而已。” [2] 

王述勸説庾冰

王述像 王述像
咸和九年(334年),琅琊王司馬嶽獲授驃騎將軍,召王述為功曹,出任宛陵縣令。太尉、司空頻頻徵召王述,又任命為尚書吏部郎,皆不應召。就任庾冰徵虜長史。其時庾翼鎮守武昌,因為屢次出現妖怪,又加猛獸闖入府第,便打算遷移駐地以躲避凶兆。
王述給庾冰寫信説:“聞説安西將軍準備將駐地遷至樂鄉,不知這是為國家打算呢,還是個人的感情用事呢?如果説是為國家打算,那麼樂鄉離武昌千餘里路,數萬之眾倉悴遷徙,重建城堡,無論是國家還是個人,都將受辛勞攪擾之苦。即使樂鄉確係要害之地,適宜進駐,仍須考慮遷徙的煩勞,權衡二者的輕重得失,何況樂鄉並非今日的要害之地呢!當今強胡猖獗,正該蓄精養鋭,而無故遷動,乃是自尋失誤。再加上移鎮樂鄉,從江州逆流而上供給軍需,需行數千裏,將使勞役倍增,疲憊困頓於路途。武昌實為鎮守江東的中心之地,不只是抵禦上游之敵而已,遇緊急軍情,容易快速赴告京師。如果遷至樂鄉,遠在西部邊緣之地,一旦江東有難,將無法救應。朝廷派得力將佐鎮守四方,本當佔據要害之地,造成內外有利形勢,使伺機而動的強敵無從下手。若是出於厭惡妖異的感情,可天道幽遠,鬼神難測,妖祥吉凶,誰知其中的緣由!所以達人君子依正道行事,不因感情上好惡而誤事。從前秦朝忌諱‘亡秦者胡也’的預言而大修長城,結果給劉邦、項羽以可乘之機;周厲王厭惡‘厭木弧亡周’的歌謠而焚棄弧矢,結果卻造成了褒姒亂國。此事也是如此。縱觀古今,考察前人的事情,盲目迷信妖異而招致速敗的,大概為數不少。去邪避禍之道,如果不是很清楚,就應該依照事情的至理,考慮國家的大計,這樣天下才會幸運平安,美名可保。倘使安西將軍決心已定,不能安心鎮守武昌,那麼也只能就近遷徙到夏口,這實為下策。遷徙樂鄉的舉動,普遍認為不可。希望將軍為國家着想,對此舉必須慎重審察。”
其時朝廷的議論也不同意此舉,庾翼便停止了移鎮。 [3] 

王述仕途變遷

王述出任臨海太守,升為建威將軍、會稽內史。理政嚴肅公正,終日清靜無事。因母親去世離職守孝。服孝期滿,代替殷浩為揚州刺史,加封徵虜將軍。初上任時,主簿請示避諱事宜。王述回答説:“亡祖和先君,名揚海內,遠近皆知,只須親族內部避諱,其餘的人無須避諱。”不久朝廷任命他為中書監,王述堅決辭謝,經年不就職。又加封徵虜將軍,晉升都督揚州徐州之琅王牙諸軍事、衞將軍、並冀幽平四州大中正,揚州刺史不變。不久又遷為散騎常侍、尚書令,將軍封號如故。
王述每嘗接受職位,不作假意推辭,如有推辭,一定不會接受某一職位。此次任職時,兒子王坦之勸諫,認為依照常例應該謙讓。王述道:“你認為我不勝任嗎?”王坦之説:“不是。只是辭讓可以傳為美談而已。”王述説:“既然能勝任,為何要辭讓!人都説你比我強,肯定比不上我。”王坦之做桓温的長史,桓温打算為兒子向王坦之求婚娶他的女兒。王坦之回家看望父親,王述寵愛王坦之,雖然已長大成人,仍讓他坐在自己的膝蓋上。王坦之説明了桓温的意思。王述大怒,猛地推下王坦之,説:“你竟痴呆了嗎?豈可害怕桓温的臉色而將女兒嫁給武夫!”王坦之便以別的理由推辭了桓温的求婚。桓温説:“這不過是因為你父親不肯罷了。”於是婚事告吹。簡文帝常説王述才幹雖不突出,但憑真誠直率便足以匹敵於人。謝安也十分讚佩王述。 [4] 

王述力阻遷都

隆和元年(362年),桓温平定了洛陽,建議朝廷遷都洛陽,朝廷憂懼,準備派遣侍中勸阻桓温。王述説:“桓温不過是想虛張聲勢威懾朝廷而已,並非真心想遷都。只管依從他,自然不會真去做。”遷都之事果然沒有行動。桓温又建議遷移洛陽舊宮裏的大鐘及鍾架,王述道:“永嘉時為強胡所逼,暫時定都江東。如今正要平定天下,返還舊都。即使不還舊都,也理應先改遷先帝園陵,不應先張羅鍾..之事。”桓温終因無法駁倒他而作罷。 [5] 

王述去世

太和二年(367年),因年近七十,上書請求退職,説:“臣的曾祖父魏司空王昶寫信向文皇帝表白説:‘從前與南陽宗世林同為東宮官屬。宗世林少負美名,為州里人士所敬重。及至年老,勤奮自勉,惟恐被朝廷廢棄不用,時人都譏笑他。若上天垂恩,讓臣延壽於人世,願辭官歸隱,不願效法宗公迷戀仕途的行為。’情辭慷慨,對迷戀仕宦者甚為鄙薄。雖是書箋,實為訓誡。臣愧居尚書令,身患疾病,不能再行禮敬之事,怎可以處理公務。日復一日,而年邁體衰,疾病經久難治,永無再瞻仰華幄的期望。懇請朝廷允許我遵奉先人訓誡,告老還鄉。”朝廷不許。王述竟卧病不能上朝理事,三年後病逝,終年六十六。 [6] 
王述去世後,朝廷追贈為侍中、驃騎將軍、開府,諡號為穆,因避穆帝的諱,改為簡。其子王坦之承襲封爵。 [7] 

王述軼事典故

  • 王羲之素來輕視王述,但王述卻愈來愈有名氣和聲譽,王羲之因而忿忿不平。后王述母親逝世,時任會稽內史的王述離職辦喪事,由王羲之代領會稽。但王羲之到後連日聲稱要去弔唁都沒有去,有一次到了門口,但在王述去迎接時卻門也不入就離開,以凌辱王述,二人的嫌隙由此擴大。王述守喪後,不久就升任揚州刺史,上任時都不去拜訪王羲之,後更命人檢舉王羲之治下會稽郡的各種問題,逼得王羲之稱疾辭職。 [9] 
  • 藍田侯王述為人成名較晚,當時的人竟然認為他痴。丞相王導因為他是東海太守王承的兒子,就召他擔任屬官。曾經聚會在一起,王導每次講話,眾人都拍馬屁爭相讚美。只有王述坐在末座説道:“主公不是堯、舜,哪裏能事事都對!”王導因此十分讚賞他。 [10] 
  • 當初,王述家庭貧困,請求試做宛陵令,接受了不少別人送的禮物,而置辦傢俱,被州司所查出,有一千三百條。王導派人對王述説:“名父之子不用擔心無俸祿,屈治小縣求取財物,很不合適。”王述道:“滿足了自會罷休。”時人以為王述心胸不豁達。到後來多次做州郡長官,其清廉無與倫比,所受朝廷俸祿賞賜都分給親戚朋友,住宅舊物不改變從前的面貌,這才為時人所讚歎。王述平日性格急躁。曾經吃雞蛋,用筷子刺,未刺中,便大怒將雞蛋拋擲於地上。蛋滾動不停,便下牀用屐齒踏蛋,又未踏住。極為惱怒,抓起來塞進嘴裏,咬碎又吐出來。擁有顯要官職後,常以柔和之道治事。謝奕性情粗暴,曾怨恨王述,用惡毒之言痛罵他。王述不予理睬,面向牆壁站着而已。過了半日,謝奕離去了,他才回到座位上。人們因此稱讚他的涵養。 [8] 

王述人物評價

晉書》:“懷祖鑑局夷遠,衝衿玉粹。” [11] 
王導:“懷祖清貞簡貴,不滅祖、父,但曠淡微不及耳。”
謝安:“掇皮皆真。” [10] 
司馬昱:“才既不長,於榮利又不淡;直以真率少許,便足對人多許。”

王述家庭成員

王述祖父

王述父親

王述子女

王坦之,王述長子,嗣子,東晉重臣,曾與謝安在朝中抗衡桓温,桓温死後與謝安一同輔政。歷任中書令、徐兗二州刺史等職。
王處之,王述子。
王褘之,王述幼子,中書侍郎,娶尋陽公主
王荃,王述女,嫁謝萬

王述影視形象

2016年電視劇《書聖王羲之》:張鑫飾演王述。
參考資料
  • 1.    像取自清代修《江蘇王氏三沙全譜》。
  • 2.    《晉書》:述字懷祖。少孤,事母以孝聞。安貧守約,不求聞達。性沈靜,每坐客馳辨,異端競起,而述處之恬如也。少襲父爵。年三十,尚未知名,人或謂之痴。司徒王導以門地闢為中兵屬。既見,無他言,惟問以江東米價。述但張目不答。導曰:“王掾不痴,人何言痴也?”嘗見導每發言,一坐莫不讚美,述正色曰:“人非堯舜,何得每事盡善!”導改容謝之,庾亮曰:“懷祖清貞簡貴,不減祖、父,但曠淡微不及耳。”
  • 3.    《晉書》:康帝為驃騎將軍,召補功曹,出為宛陵令。太尉、司空頻闢,又除尚書吏部郎,並不行。歷庾冰徵虜長史。時庾翼鎮武昌,以累有妖怪,又猛獸入府,欲移鎮避之。述與冰箋曰:竊聞安西欲移鎮樂鄉,不審此為算邪,將為情邪?若謂為算,則彼去武昌千有餘裏,數萬之眾造創移徒,方當興立城壁,公私勞擾。若信要害之地,所宜進據,猶當計移徙之煩,權二者輕重,況此非今日之要邪!方今強胡陸梁,當畜力養鋭,而無故遷動,自取非算。又江州當溯流數千,供繼軍府,力役增倍,疲曳道路。且武昌實是江東鎮戍之中,非但捍禦上流而已。急緩赴告,駿奔不難。若移樂鄉,遠在西陲,一朝江渚有虞,不相接救。方岳取重將,故當居要害之地,為內外形勢。使窺窬之心不知所向。若是情邪,則天道玄遠,鬼神難言,妖祥吉凶,誰知其故!是以達人君子直道而行,不以情失。昔秦忌:“亡胡”之讖,卒為劉項之資;周惡檿弧之謠,而成褒姒之亂。此既然矣。歷觀古今,鑑其遺事,妖異速禍敗者,蓋不少矣,禳避之道,苟非所審,且當擇人事之勝理,思社稷之長計,斯則天下幸甚,令名可保矣。若安西盛意已耳,不能安於武昌,但得近移夏口,則其次也。樂鄉之舉,鹹謂不可。願將軍體國為家,固審此舉。時朝議亦不允,翼遂不移鎮。
  • 4.    《晉書》:述出補臨海太守,遷建威將軍、會稽內史。蒞政清肅,終日無事。母憂去職。服闋,代殷浩為揚州刺史,加徵虜將軍。初至,主簿請諱。報曰:“亡祖先君,名播海內,遠近所知;內諱不出門,餘無所諱。”尋加中書監,固讓,經年不拜。復加徵虜將軍,進都督揚州徐州之琅邪諸軍事、衞將軍、並冀幽平四州大中正,刺史如故。尋遷散騎常侍、尚書令,將軍如故。述每受職,不為虛讓,其有所辭,必於不受。至是,子坦之諫,以為故事應讓。述曰:“汝謂我不堪邪?”坦之曰:“非也。但克讓自美事耳。”述曰:“既雲堪,何為復讓!人言汝勝我,定不及也。”坦之為桓温長史。温欲為子求婚於坦之。及還家省父,而述愛坦之。雖長大,猶抱置膝上。坦之因言温意。述大怒,遽排下,曰:“汝竟痴邪!詎可畏温面而以女妻兵也。”坦之乃辭以他故。温曰:“此尊君不肯耳。”遂止。簡文帝每言述才既不長,直以真率便敵人耳。謝安亦嘆美之。
  • 5.    《晉書》:初,桓温平洛陽,議欲遷都,朝廷憂懼,將遣侍中止之。述曰:“温欲以虛聲威朝廷,非事實也。但從之,自無所至。”事果不行。又議欲移洛陽鍾虡,述曰:“永嘉不競,暫都江左。方當蕩平區宇,旋軫舊京。若其不耳,宜改遷園陵。不應先事鍾虡。”温竟無以奪之。
  • 6.    《晉書》:太和二年,以年迫懸車,上疏乞骸骨,曰:“臣曾祖父魏司空昶白箋於文皇帝曰:‘昔與南陽宗世林共為東宮官屬。世林少得好名,州里瞻敬。及其年老,汲汲自勵,恐見廢棄,時人鹹共笑之。若天假其壽,致仕之年,不為此公婆娑之事。’情旨慷慨,深所鄙薄。雖是箋書,乃實訓誡。臣忝端右,而以疾患,禮敬廢替。猶謂可有差理,日復一日,而年衰疾痼,永無復瞻華幄之期。乞奉先誡,歸老丘園。”不許。述竟不起。三年卒,時年六十六。
  • 7.    《晉書》:追贈侍中、驃騎將軍、開府,諡曰穆,以避穆帝,改曰簡。子坦之嗣。
  • 8.    《晉書》:初,述家貧。求試宛陵令。頗受贈遺。而修傢俱,為州司所檢,有一千三百條。王導使謂之曰:“名父之子不患無祿,屈臨小縣,甚不宜耳。”述答曰:“足自當止。時人未之達也。”比後屢居州郡,清潔絕倫,祿賜皆散之親故,宅宇舊物不革於昔,始為當時所嘆。但性急為累。嘗食雞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擲地。雞子圓轉不止,便下牀以屐齒踏之,又不得。瞋甚,掇內口中,齧破而吐之。既躋重位,每以柔克為用。謝奕性粗,嘗忿述,極言罵之。述無所應,面壁而已,居半日,奕去,始復坐。人以此稱之。
  • 9.    《晉書·王羲之傳》及《世説新語·仇隙篇》
  • 10.    《世説新語·賞譽》
  • 11.    《晉書·列傳第四十五》  .國學網.2012-10-11[引用日期2014-02-06]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