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元林

(廣州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

鎖定
王元林,男,陝西大荔人。歷史學博士、教授。1993-1999年畢業於陝西師範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獲歷史學歷史地理專業碩、博士學位。1999-2017年在暨南大學歷史系任教,歷任歷史地理教研室主任、考古與文化遺產研究所副所長等職。2017年調入廣州大學歷史系暨十三行研究中心。
現為廣州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嶺南文化藝術研究院副院長、廣州十三行研究中心主任,歷史學學科與專業(本科、碩士點)負責人,歷史系教授。廣東省人民政府特聘參事、博士生導師。榮獲霍英東教育基金會第九屆高等院校青年優秀教師獎,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廣東省“千百十工程”優秀人才(省級)、廣州市傑出專家等。 [1] 
中文名
王元林
民    族
出生地
陝西大荔縣
出生日期
1968年
職    稱
教授

王元林人物經歷

王元林學習經歷

1986-1990年,陝西師大歷史系本科本科。
1993-1996年,陝西師大歷史地理所碩士。
1996-1999年,陝西師大歷史地理所博士。

王元林工作經歷

1990-1993年,陝西大荔縣朝邑中學學習。
1993-2017年,暨大歷史系任教。
2017-,廣州大學歷史系任教
現任廣州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 [1] 
歷史學博士,暨南大學歷史系暨歷史地理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
學術兼職:中國地理學會歷史地理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中外關係史學會理事兼副秘書長,中國海外交通史學會理事兼副秘書長,中國古都學會理事、廣東炎黃文化研究會理事、廣東青年社會科學工作者協會理事、淮安市人民政府社會經濟發展顧問等學術職務。
2017年秋調入廣州大學歷史系暨十三行研究中心。現為廣州大學十三行研究中心負責人,歷史學學科與專業(本科、碩士點)負責人,歷史系教授。廣東省人民政府特聘參事、博士生導師。榮獲霍英東教育基金會第九屆高等院校青年優秀教師獎,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廣東省“千百十工程”優秀人才(省級)等。

王元林研究方向

中外關係史,歷史地理學。歷史文化地理、區域文化與鄉土社會地理、中外交通史地、歷史環境變遷的研究。

王元林獲獎記錄

廣東省“千百十工程”第三批跨世紀人才培養對象,霍英東教育基金會第九屆高等院校青年教師獎獲得者。多次獲得各種獎勵。

王元林主要貢獻

王元林主要論文

(一) 歷史文化地理與社會地理
《晏公信仰與道教、國家祭祀關係研究》,《世界宗教研究》2020年4期;
《禮制教化與地方宗族社會:以明代厓山大忠祠全節廟為例》(第二),《暨南史學》第19輯(暨南大學出版社,2019年12月);
《宋代彭蠡小龍信仰與其地域擴展》(第二),《世界宗教研究》2017年第1期;
《三聖神崇拜與宋代軍民的忠烈信仰》(第一),《歷史研究》2017年第6期;
《皮場大王源流考》(第一),《中國史研究》2017年第4期;
《泉州海神通遠王信仰流變考》(第二),《海交史研究》2017年第2期;
《名同實異:道教、民間信仰中的譚公信仰考辨》(第一),《世界宗教研究》2014年6期;
《長江三水府信仰源流考》(第一),《安徽史學》2014年4期;
《水神蕭公信仰的形成與地域擴展》(第一),《世界宗教研究》2012年2期;《馬援銅柱與國家象徵意義探索》(第一),《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11年2期;
《明清國家禮制中的四海祭祀》,《探索與爭鳴》2011年第4期;
《國家祭祀與地方秩序構建中的互動——以唐宋元伏波信仰地理為例》,《暨南學報》(社科版)2011年2期;
《南雄珠璣巷與集體記憶的缺失》,《良溪古村與珠璣移民》,中國華僑出版社,2011年;
《康王信仰變遷與國家祭祀、道教關係初探》(第一),《文化遺產》2011年3期
《歷史上湖南湘江流域水神信仰初探》,《求索》2009年1期;
《明清國家祭祀視野下的金龍四大王信仰變遷研究》,《暨南學報》2009年2期;
《論嶺南龍母文化的地域擴展》,《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9年2期;
《黃河之祀與河祠的變遷》,《歷史教學》(高校版)2008年4期;
《東海神的崇拜與祭祀》,《煙台大學學報》2008年2期;
《宋元時期南海神、天妃封號與崇拜研究》,《多元視野中的中外關係史研究》(2007年);
《費孝通與南嶺民族走廊研究》,《廣西民族研究》2006年4期;
《東南亞檳榔文化探析》,《世界民族》2005年3期;
《鄭和下西洋與天妃、南海神的崇拜》,《暨南學報》(社科版)2005年6期;
《宋南海神廟〈六侯碑〉考》,《暨南史學》第四輯(2005年);
《近代廣東僑鄉生活方式與社會風俗文化的變化》,《華僑華人歷史研究》2005年6期;
《清一口通商時期中暹貿易中的潮州籍華僑》,《東南亞研究》2004年5期;
《明代西樵四書院與南海士大夫集團》,《中國文化研究》2004年2期;
《明清海南媽祖信仰地理研究》,《海南大學學報》2004年4期;
《閩南僑鄉尋根旅遊之探討》,《人文地理》2003年6期;
《海外華僑華人與僑鄉關係演變的特點》,《暨南學報》2001年4期;
《淺議巴蜀文化的地域差異》,《陝西師大學報》2000年第4期;
(二) 中外交通與嶺南港口、海洋地理
《清代肉桂產地變遷與國內外貿易探析》(第二),《中國農史》2019年第3期;
《黃埔古港:海上絲綢之路貿易港》(第二)《中國國家地理》2019年10期;
《<(安船)酌獻科>與下南航線閩境地名及媽祖信仰考釋》,《南海學刊》2018年第3期;
《清代中後期廣州海幢寺的對外開放與中外宗教文化交流》(第一),《世界宗教文化》2018年第6期;
《隋唐五代時期嶺南海陸絲路變遷與蒼梧郡地位的變化》,《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17年第1期;《六朝海陸絲路變遷與蒼梧郡地位的變化》,《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16年第4期;
《素謦花的傳入與種植區域的擴展》(第二),《中國農史》2016年第3期;
《廣信:秦漢時期陸海絲綢之路最早對接點之一》,《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16年第2期;
《歷史上深圳地域與海上絲綢之路的淵源關係》(第一),《深圳大學學報》2016年2期;
《莞香產銷地區與消費羣體探研》(第二),《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16年第3期;
《宋代南海諸國使節來華驛館考》(第一),《雲南社會科學》2016年第2期;;
《南唐章僚“海外使程廣記”考》(第二),《求索》2015年第12期;
《近代廣州港蔗糖、草蓆出口的盛衰與原因初探》(第二),《海交史研究》2014年第1期;
《南鄰未必識:<晚晴海外筆記選>中所載的西貢》(第二),《東南亞研究》2014年3期;
《近代大變局中的紅頂商人潘仕成》,《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研究》,中國書籍出版社,2013年3月;
《清代中後期江南外銷絲貨的國內流通與十三行在外銷絲貨中的作用》,《廣州十三行與清代中外關係》,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2年7月;
《清代潮州對外貿易研究》,《跨越海洋——海上絲綢之路與世界文明進程國際學術論壇文選》,浙江大學出版社,2012年8月;
《再論宋廣州南海神廟相關史實》,《海交史研究》2008年1期;
《秦漢時期南嶺交通與南北交流》,《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8年4期;
《明清淮安商品流通地理初探》,《淮陰工學院學報》2007年2期;
《從徐聞、合浦到廣州對外貿易港口的變遷》,《廣州——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2007年);
《廣州、寧波等對外貿易港口比較研究芻議》,《寧波與海上絲綢之路》(2006年);
《淺析地理環境對北方陸上絲路、南方陸海絲路的影響》,《新疆大學學報》2006年6期;
《唐代廣州內外港與中外貿易交流》,《唐都研究》2006年6期;
《宋南海神東西廟與廣州海上絲綢之路》,《海交史研究》2006年1期;
《十四至十九世紀的西洋布貿易》,《東南亞研究》2005年4期;
《明清潮州糧食供給地區與路線研究》,《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5年1期;
《兩漢合浦、徐聞與南海絲路》,《廣西民族研究》2004年4期;
《唐開元后的梅關道與中外商貿交流》,《暨南學報》2004年1期〈人大複印資料<經濟史>2004年3期〉;
《三至六世紀廣州城市的形成與海上絲路的發展》,《古今農業論叢》(2003年);
《明代初期廣東貢舶貿易港口考》,《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3年1期。
《宋末李竹隱海外講學新探》,《煙台大學學報》2003年2期;
(三) 區域歷史地理與生態環境變遷研究
《十六國北朝時期關中東北部軍鎮李潤(堡)鎮考》,《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18年第2期;
《贛水上源各河流名實考》,《歷史地理學研究的新探索與新動向》(2008年);
《北洛水、漆沮水辨析》《史念海教授紀念文集》(2006年);
《<水經>周水、存水考》,《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6年3期;
《古代早期的中國南海與西海的地理概念》,《西域研究》2006年1期;
《唐至元時黃土高原腹地植被變遷》,《寧夏社會科學》2006年2期;
《北洛水源頭考》,《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0年4期。;
《明清西安城引水及河流上源環境保護》,《人文雜誌》2001年1期;
《漆沮水考》,《唐都學刊》2001年2期;
《沙苑的歷史變遷》,《人文雜誌》2001年4期;
《歷史時期黃土高原腹地塬面的變遷》,《西北環境變遷與社會發展研究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2001年;
《歷史時期關中東部河道變遷對自然環境的影響》,《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2年1期;
《秦橫浦關考》,《歷史地理》第19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6月;
《六世紀以前黃土高原涇洛流域河道變遷》,《暨南史學》第二輯,2003年;
(四)教學論文:
《中國歷史地理課程的教學與實踐》,《歷史教學》2004年第10期。

王元林承擔課題

主持完成廣東省教育廳課題:海上絲綢之路與廣東沿海外貿港口的歷史地理研究,2001年;
主持完成廣州市哲學社會科學課題:南海神廟與海上絲綢之路研究,2003年;
主持完成暨大社科重點青年課題近代僑鄉文化研究,2003年;
參與完成農業部重點項目《中國農業通史》(隋唐五代卷)第一章,2004年;
主持完成全國高校古籍整理委員會2004年項目:《嶺海名勝記》與郭棐研究;
主持廣東省哲社課題:內聯外接:嶺南港口、腹地與中外交通關係研究,3萬元;
主持教育部項目:南嶺交通走廊與四省毗鄰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研究,4萬元;
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國家正祀與地方民間信仰互動研究——宋以後海洋神靈的地域分佈與社會空間, 10萬元。
已發表相關學術論文逾百篇,出版著作四部,主持國家和省部級課題多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