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元林

(2010年山西省衞生防疫楷模)

鎖定
 王元林,男,山西靜樂縣雙路鄉衞生防疫員。37年間,王元林為全鄉15個村的孩子接種疫苗20萬人次,實現了規範接種、安全接種,100%完成國家強制免疫。其間,沒發生一起基礎免疫傳染病、一起接種糾紛。王元林先後獲得省級“計劃免疫先進個人”、“法定傳染病報告先進個人”、“免疫規劃優秀個人”等榮譽稱號。2010年,山西省衞生廳授予他“衞生防疫楷模”榮譽稱號。
姓    名
王元林
別    名
元林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山西靜樂縣雙路鄉
出生日期
1949年12月31日
職    業
衞生防疫員
宗教信仰
佛教
主要成就
衞生防疫楷模
計劃免疫先進個人
法定傳染病報告先進個人

王元林人物生平

初中畢業後,王元林選擇了在縣衞校讀書。1973年畢業返鄉後,他成了全縣第一代鄉村防疫員 起初,大山裏的人不大明白,自家孩子沒病,為啥要挨那一針,還吃那些紅紅綠綠的藥丸丸?王元林只能一趟趟地找上門,一家家地做工作。蘭家山村的趙桃娥是個聾啞人,家裏3個孩子都到了接種疫苗的年齡。王元林幾次上門,任憑怎麼説、怎麼比劃都不行。好不容易請人幫忙用啞語把道理説清了,可趙家又拿不出錢來接種。王元林二話沒説,自己墊錢給3個孩子打上了疫苗。王元林每到一村,總要打聽誰家快生孩子了,誰家剛生了孩子。一有新生兒的消息,他就立即上門,為孩子建起健康檔案。春去秋來,看着王元林一趟趟地跑,聽着王元林一回回地説,鄉親們明白了:“這疫苗,誰打上,對誰好。”為了不漏掉一個孩子,王元林走遍山鄉,風雨無阻。去年春節剛過,大雪紛飛,正好李天亮家的新生兒到了接種期。王元林背起藥箱,深一腳淺一腳地直奔10多里外的南黃葦村。兩個多小時後,當滿身是雪的王元林撩開李家土窯洞的門簾時,李天亮驚詫地説:“這麼大的雪你還來?”王元林卻答:“這麼大的事,我怎能不來?”
一次出診的路上,天忽降大雨。坡陡路滑,王元林左膝蓋重重磕在石頭上。他掙扎着爬起來,一瘸一拐堅持走到大山深處完成接種。他的左腿從此落下毛病,不能彎、蹲不下,天一涼就疼。跑山路最費的是鞋,王元林每年要穿壞老伴親手做的七八雙布鞋,布膠鞋一年也得兩三雙。他説:“苦點累點不怕,就怕誤了娃娃。”為保證疫苗安全有效,王元林常年養成兩個習慣:不管多遠的路,他從不在外過夜,以保證便攜式疫苗箱維持正常的低温;一進家門,不管白天黑夜,首先要按一下房燈開關,看是否停電。一旦停電,他就立即將冰模板一個個挪到冰箱冷藏室,以確保疫苗質量。王元林説:“一個細節把握不好,就會出大事。”
王元林出門喜歡穿4個兜的中山裝,兜裏總裝着幾個64開大小的本子。在他家一個紙箱裏,這樣的“小本本”有幾十個。“小本本”上詳細記錄着孩子的名字、所在村莊、父母姓名、出生年月日,曾經接種的時間、疫苗名稱,還有每次疫苗的批號、日期、產地和生產日期。每個月,王元林都要根據“小本本”自行設計一張“疫苗接種行程表”,哪天去哪幾個村、哪個村有幾個孩子需要接種,都做了標註,一個都不漏。王元林生活中,一切都圍着疫苗轉。一次,王元林高燒39攝氏度,人躺在牀上,心裏卻想着10裏外的硯灣村,那裏有個孩子等着接種。“接種疫苗有規程,不能錯過週期”,他給自己打了退燒針,就頭頂烈日出門了。今年春節,狼兒溝村老趙帶着1歲多的孫子回鄉過年,正月初八就要返城。初七一大早,王元林冒着刺骨的寒風來到18裏外的狼兒溝村。看到王元林凍得發僵,老趙心疼地説,“晚打一針不要緊!”王元林卻説:“接種晚了,惹上些病,我可就害了你們了!” [1] 

王元林人物術語

王元林説:“日子是苦,可是比起以前的日子,和不如自己的人,覺得日子還是很好了。我幹不了別的,掙不來大錢,但我能給娃娃們打針,讓他們長好,我就覺得自己也能幹大事。我不能看着鄉親們好不容易拉扯大個孩子,因為沒打疫苗,殘了、傻了、死了。”
 王元林説:“我也希望自己有錢,可人得有自知之明,我自己的事業雖然帶不來錢,可是能帶來快樂。看着我給打過針的孩子因為長大長帥了,我不認識了,孩子們卻熱情地和我打招呼,我覺得很有意義,艱苦的日子就沒白忍受。” [2] 

王元林人物評價

王元林的分管領導靜樂縣疾控中心副主任段永強説,有一次疾控月例會上,老王曾説過,幹好預防免疫工作其實很簡單,即六個字“細心、耐心、良心”。
 段永強説,王元林有個巴掌大的小本本,填寫着密密麻麻的疫苗接種記錄,每個家族的遺傳病史,娃娃的名字、所在村、父母姓名、該接種的時間等等都一清二楚。誰家該打什麼針他比孩子的父母都清楚。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