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焦達峯故居

鎖定
焦達峯故居 在瀏陽龍伏鎮達峯村,座東朝西,土磚瓦房。原為前後兩進院落,現存前棟。焦達峯18 87年1月16日生於槽門北側廂房。他13歲入瀏陽南台書院,1905年東渡日本,任同盟會聯絡部長。1908年回國,與孫武負責兩湖軍事暴動。1911年5 月他與孫武等兩湖革命黨人訂“約盟誓守”:“一省起義,另一省十日內響應”。10月10日武昌起義,焦即策劃長沙起兵,10月22日光復湖南,被推舉為“湖南首任都督”,給湖北有力支援。辛亥革命時任中華民國軍政府湖南都督府都督。10月31日,立憲派譚延閣策動兵變,焦遇害。其妻沈菁莪用孫中山所批的恤銀在故居北側建了“達峯紀念堂”,為二層小樓,現存。焦達峯墓 位於中國湖南省長沙市嶽麓山,麓山寺東側,有劉人熙所撰之碑文。
出生日期
1886年
逝世日期
1911年
主要成就
辛亥革命烈士
本    名
焦達峯故居
人物生平
焦達峯 焦達峯
焦達峯(1886-1911)辛亥革命烈士。字鞠蓀,湖南瀏陽人。早年入瀏陽高等小學/長沙高等普通學堂預備科學習。後加入哥老會,參加1906年萍、瀏、醴起義,任起義軍將領李金奇的參謀。失敗後逃亡日本,入東斌學校學軍事。不久加入同盟會,任調查部長,專事聯絡會黨。1907年8月,與鄧文翬、劉公等組織共進會,為同盟會外圍組織,改同盟會綱領中的“平均地權”為“平均人權”,以便聯絡會黨。1909年先後在武漢、長沙設立共進會機關部,開展革命活動。
1887年1月16日 出生於中國湖南省瀏陽縣龍伏鎮焦家橋。  1899年 入瀏陽縣南台書院小學就讀。  1902年 加入洪福會,開始參與會黨活動。  1903年 入長沙高等學堂遊學預備科學習日文,並在華興會的東文講習所學習,後加入華興會外圍組織同仇會,與黃興禹之謨等交往密切。  1904年 赴日本留學,入東京鐵道學校學習鐵路管理。  1905年 在東京加入同盟會。
1906年 任同盟會聯絡部長,負責聯絡中國地下會黨,將同盟會活動範圍由南方沿海推進到長腳流域。同年回中國參加萍瀏醴起義,任李金奇參謀,起義失敗後返回日本,組織四進社。  1907年 在東京東斌學堂學習軍事。與孫武張百祥等成立共進會,將同盟會宗旨中的“平均地權”改為“平均人權”。  1908年 回到中國與孫武等謀劃兩湖軍事暴動,創建共進會湖南總堂,任龍頭大哥。  1911年4月 圖謀響應廣州黃花崗起義,未果而避居武漢。  1911年10月22日 與陳作新率湖南新軍最先響應武昌起義,攻佔長沙,次日建立湖南軍政府,被推舉為都督。  1911年10月28日 派出援鄂軍從長沙出發支援武昌。
1911年10月31日 被從邵陽趕到長沙的新軍第50協第二營管帶梅馨殺害,同一天陳作新也被殺害。隨後梅馨迎立譚延闓任湖南都督。  1912年 中華民國臨時總統孫中山在南京追授焦達峯大將軍銜,遺體安葬於長沙嶽麓山
焦達峯故居 焦達峯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