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潮商文化

(潮汕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鎖定
潮商文化,就是潮商創造的一種文化。海內外潮商在長期的商業貿易活動中,創造了內容豐富、特色鮮明、功能齊全、價值明顯的潮商文化。潮商文化是潮汕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1] 
中文名
潮商文化
外文名
Teochew Business Culture

潮商文化愛國愛鄉

愛國是做人的基本準則,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從事所有工作必具的職業素養之一。愛國必先愛家鄉,愛鄉是愛國的前提,愛國是愛鄉的昇華。愛國愛鄉是中華民族的優良文化傳統,海內外潮商秉承這一優良文化傳統。歷史上因生活所逼而離鄉背井到海外謀生的潮商,他們深刻思念家鄉,關心國家安危,關心國家的發展,關心國家革命與建設。他們以綠葉對根回報之濃濃深情,不遺餘力地支持國內革命活動,支援國家和家鄉的建設。 [1]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無論是辛亥革命還是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張永福林義順許雪秋蟻光炎鄭松濤、許英等海外潮商,在國家與家鄉危難之時,他們都挺身而出,毀家紓難,慷慨解囊,捐資助餉,大力支持祖國與家鄉的革命活動,甚至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 [1] 
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時期,謝易初、謝惠如、李嘉誠陳偉南方秋潮張章筍等海內外潮商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以飽滿的愛國熱忱、愛鄉熱情,紛紛回國回鄉參加建設,出資出力,無私奉獻。他們建學校、辦醫院、創慈善基金、築大橋、修道路……拳拳赤子之心,感人肺腑,名垂青史。 [1] 
海內外潮商支持革命,支援建設,形成潮商文化中尤為強烈的愛國愛鄉文化傳統,表現出濃厚的愛國愛鄉精神。 [1] 

潮商文化創業拼搏

艱苦創業、開拓進取、奮力拼搏是一種重要的職業素養,是人們進入企業的“金鑰匙”。入行需要自身的勇氣和不懈的努力,需要克服困難、完成任務的堅定決心和毅力。 [1] 
“銅錢出苦坑”、“潮人善經商,窶空之子,隻身出洋,皮枕氈衾以外無長物。受僱數年,稍稍謀獨立之業,再越數年,幾無不作海外鉅商矣。尤不可及者,為商業之冒險進行之精神。其贏而入,一遇眼光所達之點,輒悉投其資於其中,萬一失敗,尤足自立;一旦勝利,倍蓰其贏,而商業之揮斥乃益。”潮商在苦難中成長,最能吃苦,最會吃苦。 [1] 
1823年從澄海月浦鄉(今汕頭月浦)到新加坡謀生的佘有進,初在華僑商船公司任司書兼理賬務,後受聘於一家商行當文書,有一點積蓄之後始自創公司,代理船務。1835年,他瞄準時機,投資種植,初試種茶葉、豆蔻和其他熱帶作物,因沒經驗而失利,但他沒有氣餒,大膽改種甘蜜、胡椒,終獲厚利,並擴大種植面積,成為新加坡“種植業大王”。 [1] 
潮商艱苦創業、開拓進取、奮力拼搏的事例,不勝枚舉,具有豐富的教育價值。海內外潮商在長期的創業拼搏中,創造了豐富而富有特色的潮商文化,鍛造了濃烈的艱苦創業、開拓進取、奮力拼搏精神。 [1] 

潮商文化講究誠信

歷史上的潮商,從不缺乏誠信。從“窶空之子”到“海外鉅商”,除了艱苦奮鬥、勤儉節約之外,講究誠信也是海外潮商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李嘉誠早期經營塑膠業,他想擴大再生產,但苦於缺乏資金。有位外商看中了李嘉誠的塑膠產品質量優良及其經營企業的真本領,要求大量訂貨,條件是須有殷實的廠商擔保。但找誰擔保呢?在香港這個“你爭我鬥”的社會里,“求人如吞三尺劍”。他只好率直地告訴外商,“尊敬的先生,我很遺憾,不能找到殷實的廠商擔保。”這位外商被他誠懇態度所感動,斷然地回答:“我相信你的真誠,請不必介意。你的簽名就是最好的擔保。”李嘉誠聽後十分高興,但還是半信半疑地説:“謝謝先生的信任,可是我的資金拮据,目前還無法成批大量生產滿足先生的要求。”他這種忠實的商業道德使這位頗有眼光的外國商人深感這是一位值得信賴的人,情不自禁地喃喃自語:“不要緊,不要緊。”毅然與他簽訂合同,並提前交付貸款,從而解決了擴大再生產所不可缺少的資金問題。從儒家思想中吸收了豐富素養的李嘉誠,求誠立信,把信譽作為企業成敗的關鍵,“在香港還是在其他地方做生意,畢竟信用最重要。一時的損失將來是可以賺回來的,但損失了信譽,就什麼事情也不能做了。”誠實守信成為李嘉誠“最大的特點”,“他的發跡和成功靠誠”,“他的最大資產是誠”。 [1] 
講究“誠招天下客”的海內外潮商以及充滿誠信精神的潮汕僑批充分證明,誠信是潮商文化中起主導作用的傳統美德。 [1] 

潮商文化樂善好施

在外艱苦創業,奮力拼搏的潮商,每當他們收入略有節餘,生活水平稍有改善,就樂善好施。謝慧如先生自1989至1994年間,先後捐資約人民幣6000多萬元,襄助家鄉公益事業,造福桑梓,贏得“好心過謝慧如”美譽;陳偉南先生16年來為了祖國家鄉繁榮富強,文教昌盛捐資款額多達1億元之多;自1980至今,李嘉誠基金會支持汕大建設款項達80億港元,2013年,李嘉誠基金會宣佈捐資1.3億美元給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海內外潮商為人行善,樂善好施的故事,豐富而多彩,傳遞着正能量。 [1]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海內外潮商無不對祖國、對家鄉、對親人有着豐富的情感。陳偉南先生在潮汕18年的生活實踐中,接受的是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耳濡目染的是有着豐厚底藴的潮汕人文,形成了濃厚的鄉土觀念,生成了濃郁的家鄉情結,養成了十分強烈的家國情懷。 “雖然及長離鄉出外發展,但生於斯土,愛吾斯土數十年來,身雖在外,心懷故里,關切桑梓建設之情,無時或釋。飲水思源,數典緬祖,恆存報效服務桑梓宿志,常思國家之富強”;“望於有生之年,為桑梓、為祖國,多服務,多貢獻。”一席席話語感人肺腑。正是有了這強烈的家國情懷驅動,陳偉南先生“事業有成不忘家鄉和祖國,不斷出錢出力支持家鄉各項事業建設,把樂於奉獻作為實現人生價值觀的具體體現。” [1] 

潮商文化心懷感恩

潮汕僑批不僅承載着海外僑胞對家鄉親人的贍養之責,更浸透着對養育自己的家鄉及父母的感激之情。一封封沉重的僑批,充分體現着離鄉背井、遠赴南洋謀生的移民,永化不開、永揮不去的對自己有養育之恩的父母和朝夕相處的親人的無限思念和牽掛,體現着眾多潮籍僑胞對養育自己的父母及家鄉的無限感激之情。 [1] 
正是因為有着豐富的情感,海內外潮商感恩祖國、感恩家鄉、感恩父母、感恩親人、感恩朋友。正是因為有着豐富的情感,海內外潮商有着強烈的生命意識,因此而百折不撓,奮力拼搏,努力實現人生價值。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