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潘育龍

鎖定
潘育龍(?—1719年),字飛天,甘肅靖遠人 [1]  ,清朝將領。
潘育龍一生好文重士,恤軍愛民,在提督任十八年,雖年逾古稀,猶曰校射,時發百矢,精力益壯,人皆比之馬伏波。育龍回籍省親時,曾捐俸千金,修繕文廟殿宇,並重視方誌纂修,邀請江西吉安才子鄒智千來靖遠,修成康熙《靖遠志》一套六卷,為現存最早的靖遠地方誌書。
中文名
潘育龍
逝世日期
1719年
職    業
將領
出生地
甘肅靖遠
所屬年代
清朝

潘育龍人物生平

潘育龍早年參軍,後因隨軍在湖北茅麓山征討李來享等人有功 [2]  ,升任把總
康熙十四年(1675年),王輔臣響應吳三桂反清,潘育龍跟隨副將偏圖攻打三水、淳化。後跟隨揚威將軍阿密達在涇州與王輔臣軍隊交戰。當時寧夏道路阻塞,大將軍董額派潘育龍前往寧夏,與寧夏總兵陳福的軍隊會合,途經紅河川、白馬城等要道,轉戰七晝夜,抵達寧夏,駐紮靈州,招撫失散兵眾。潘育龍聽從總督哈佔調遣增援山陽,在甘溝口擊敗叛軍 [3]  ,因功升任千總
康熙十五年(1676年),潘育龍跟隨撫遠大將軍圖海奪取平涼城北的虎山墩 [4]  ,因功升任守備。
康熙十七年(1678年),吳三桂軍隊進犯牛頭山、香泉,潘育龍跟隨總兵王好問等人擊敗叛軍。 [5] 
康熙十八年(1679年),潘育龍等人攻克梁河關,斬殺吳三桂部將李景才、景文略等人,繼而逼近興安,迫使吳三桂部將謝泗、王永世獻城投降。 [6] 
康熙十九年(1680年),朝廷追敍潘育龍擊敗叛軍之功,升任他為都司僉書。當時叛將譚弘佔據川東,潘育龍跟隨總督哈佔前往征剿,收復大竹、渠縣等地,因功升任遊擊。 [7]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潘育龍經陝西總督噶思泰推薦,升任甘州副將。 [8]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學士達湖等人出使西藏,返回途中至嘉峪關外,遭到西海阿奇羅卜藏所劫掠,甘肅提督孫思克派潘育龍與遊擊韓成等人率軍直搗其老巢,斬殺四百多人,阿奇羅卜藏逃跑,達湖等人獲救。達湖等人返回京城後,將此事奏報朝廷,朝廷下詔嘉獎潘育龍等人。 [9] 
康熙三十年(1691年),潘育龍前往寧夏防備並征剿叛亂的蒙古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同年,孫思克奏請朝廷在肅州設置總兵以守衞邊疆,朝廷於是將肅州改為軍鎮,任命潘育龍為肅州總兵。 [10]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降服清朝的番罕篤與羅卜藏額林臣、奇齊克等人再次叛亂,潘育龍率軍前往討伐,追擊到庫列圖嶺,斬殺叛軍四十多人,俘虜一百二十人,平息叛亂。 [11]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噶爾丹所屬的塔什蘭和卓等五百多人進犯清朝,渡過三岔河時,潘育龍率軍進攻並擒獲他們。 [12]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帝親率大軍征討噶爾丹,潘育龍亦跟隨征討。當時清軍在昭莫多(今蒙古國烏蘭巴托南宗英德)與噶爾丹軍遭遇,飛彈射中潘育龍的右面頰,但潘育龍仍殊死戰鬥,最終敗敵獲勝。同年八月,清軍回師後,潘育龍奉詔進京面聖,康熙帝親自探視他的傷勢,並命御醫給他診治,賞賜給他錦衣一襲,調任天津鎮總兵。後追敍他的功勞,授封世襲拖沙喇哈番爵位。 [13] 
康熙四十年(1701年),潘育龍升任陝西提督,受賜孔雀翎(清朝官帽裝飾,以表示品級)。 [14]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帝西巡,潘育龍在山西迎駕,康熙帝賞賜給他御書榜。當時康熙帝駐蹕渭南,檢閲固原將士射術時,對潘育龍的射術大加稱讚,並增加他的俸祿。不久,授任鎮綏將軍,仍然管理陝西提督事務。 [15]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康熙帝巡幸五台山,潘育龍前往迎駕,康熙帝對他賞賜優厚,並親自作詩一首褒獎潘育龍。當時有陳四等人帶着妻子兒女在街上賣藝,擅長“走馬上竿,鵕索算卦”,俗稱卦子。他們人數發展壯大以後,便成為盜賊。潘育龍捕得五百九十多人。有關部門審訊他們,潘育龍因此上疏朝廷,請求下詔讓各省總督、巡撫責令所屬鄉村、堡寨,遇令改業,編户為民,給予荒地開墾,馬騾牲畜變為牛種,載入賦役全書。下部議行。 [16]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潘育龍因病請求辭職,康熙帝挽留他,下詔讓他在任調理三個月。後再次上疏請求辭職,康熙帝仍挽留。同年七月,潘育龍病逝,朝廷追贈他為太子少保,賜給隨葬祭品,諡號襄勇。 [17] 

潘育龍史籍記載

《清史稿·卷二百八十一·列傳六十八》 [18] 

潘育龍墓葬

潘育龍墓在今靖遠縣城西五里許之河靖坪,墓地現存清代乾隆年間敕建石坊,為三楹鬥脊式,坊柱內側刻有楷書坊聯:千里山川須在目,一軍甘苦務同心。正樑及坊柱護座等處均雕刻精緻圖案,石坊氣勢雄偉,莊嚴肅穆。
參考資料
  • 1.    《清史稿·卷二百八十一·列傳六十八》:潘育龍,字飛天,甘肅靖遠人。
  • 2.    《清史稿·卷二百八十一·列傳六十八》:初入伍,從徵李來亨等於茅麓山,有功。
  • 3.    《清史稿·卷二百八十一·列傳六十八》:康熙十四年,王輔臣叛,育龍從副將偏圖攻三水、淳化,復從揚威將軍阿密達戰涇州。寧夏道梗,大將軍董額使育龍赴提督陳福軍,自紅河川、白馬城諸要隘轉戰七晝夜,達寧夏。駐靈州,招撫散卒。總督哈佔調援山陽,敗賊於甘溝口。
  • 4.    《清史稿·卷二百八十一·列傳六十八》:十五年,從撫遠大將軍圖海奪平涼城北虎山墩。
  • 5.    《清史稿·卷二百八十一·列傳六十八》:十七年,吳三桂兵犯牛頭山、香泉,育龍從總兵王好問等出間道擊破之。
  • 6.    《清史稿·卷二百八十一·列傳六十八》:十八年,克梁河關,斬三桂將李景才、景文略等;薄興安,三桂將謝泗、王永世以城降。
  • 7.    《清史稿·卷二百八十一·列傳六十八》:敍功,擢都司僉書。叛將譚弘據川東,育龍從哈佔進剿,復大竹、渠縣。遷遊擊。
  • 8.    《清史稿·卷二百八十一·列傳六十八》:二十七年,以總督噶思泰薦,擢甘州副將。
  • 9.    《清史稿·卷二百八十一·列傳六十八》:學士達瑚等自西藏使旋,至嘉峪關外,為西海阿奇羅卜藏所掠。將軍孫思克使育龍偕遊擊韓成等搗其巢,斬級四百有奇,阿奇羅卜藏遁。事聞,詔嘉獎。
  • 10.    《清史稿·卷二百八十一·列傳六十八》:三十年,赴寧夏防剿噶爾丹。時改肅州協為鎮,即以育龍為總兵。
  • 11.    《清史稿·卷二百八十一·列傳六十八》:三十一年,降番罕篤與羅卜藏額林臣、奇齊克等復叛,育龍追至庫列圖嶺,斬四十餘級,獲百二十人。
  • 12.    《清史稿·卷二百八十一·列傳六十八》:三十四年,噶爾丹屬回塔什蘭和卓等五百餘人入犯,渡三岔河,育龍擊擒之。
  • 13.    《清史稿·卷二百八十一·列傳六十八》:三十五年,從徵噶爾丹,遇賊昭莫多,飛炮中育龍右頤,益力戰,賊敗遁。師還,召至京師,上撫視其創,命御醫診視,賜衣一襲。移鎮天津。敍功,予拖沙喇哈番世職。
  • 14.    《清史稿·卷二百八十一·列傳六十八》:四十年,擢陝西提督,賜孔雀翎。
  • 15.    《清史稿·卷二百八十一·列傳六十八》:四十二年,上西巡,育龍迎謁山西,賜御書榜。駐蹕渭南,閲固原將卒校射,顧大學士馬齊等曰:“朕巡歷諸省,綠旗無如潘育龍兵者。”命加秩。尋特授鎮綏將軍,領提督如故。
  • 16.    《清史稿·卷二百八十一·列傳六十八》:四十九年,上幸五台,育龍迎謁,賞賚優渥,親制詩章寵之。時有陳四等率妻子游行鬻技,走馬上竿,鵕索算卦,俗名曰卦子。人既眾,遂為盜。育龍捕得五百九十餘人。有司讞鞫,因疏請飭各省督撫責所屬鄉村堡寨,遇令改業,編户為民,給荒地開墾,馬騾牲畜變為牛種,載入賦役全書。下部議行。
  • 17.    《清史稿·卷二百八十一·列傳六十八》:尋以病累疏乞休,詔輒慰留。五十八年,卒,贈太子少保,賜祭葬,諡襄勇。
  • 18.    《清史稿·卷二百八十一·列傳六十八》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5-06-08]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