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輔臣

(明末清初軍閥)

鎖定
王輔臣(?—1681年),清山西大同人,綽號“西路馬鷂子”,本為李姓,明末清初軍閥。 [9] 
明末王輔臣聚眾起義,後降清,隸屬漢軍正白旗,授侍衞官職。其曾跟從洪承疇、吳三桂與明桂王朱由榔作戰,任援剿右鎮總兵。康熙九年(1670年)王輔臣晉陝西提督。康熙十三年(1674年)因不為清廷重用,十二月在寧羌(今陝西寧強)叛應吳三桂,受平遠大將軍偽職,戕殺經略莫洛,盤踞平涼。 [9]  康熙十五年(1676年),康熙正式任命圖海為撫遠大將軍,前往陝西討伐,於康熙十五年(1676年)五月在平涼城北虎山墩大破王輔臣,平涼震動。周培公向圖海獻上取平涼策,攻心為上,招降王輔臣。康熙十五年(1676年)六月七日,王輔臣乞降,康熙帝寬宥其罪,詔復官爵,隨圖海駐漢中。 [10]  康熙二十年(1681年)雲南平,王輔臣奉詔入京,中途死於西安。 [9] 
王輔臣為人重義,事必躬親,寬以待人,御下嚴厲,但有功必賞,有識之士均願為其效力。 [11] 
別    名
李輔臣
西路馬鷂子
活呂布
所處時代
明末清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日期
不詳
逝世日期
1681年
本    名
王輔臣
籍    貫
山西大同
官    至
陝西提督、太子太保、靖寇將軍

王輔臣人物生平

王輔臣早年經歷

王輔臣本是明朝一官宦人家僕傭的孩子。時值天下大亂,追隨姐夫劉某參加農民軍,王輔臣生性好賭,曾一夜輸掉銀子六百兩,劉某知道後,打算殺了他,在房內拉着弓箭等王輔臣進來,一發沒射中,王輔臣反殺了劉某逃亡。後來流竄到明朝大同總兵姜瓖麾下,姜瓖手下有個將領叫王進朝,沒有子嗣,就認王輔臣做了義子,王輔臣也就此改姓王。王輔臣面孔白皙,長身玉立而眉如卧蠶,酷似世上流傳的呂布畫像,得了個“活呂布”的名號。
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領的大順軍直搗北京,明朝大同應時勢舉城而降,王輔臣由此撥劃到姜瓖屬下。轉瞬間,吳三桂清軍入關,大順軍一潰千里,異軍突起的清軍勢如旋風席捲中原。姜瓖遂殺掉大順將領張天琳,又舉城投靠清兵,王輔臣亦隨之降清。 [1] 

王輔臣大同拒清

投清後不久,姜瓖認為滿人兵不刃血而佔據大同要衝之地,卻對他有功不賞,還屢受訓斥,心懷憤懣。未幾,原來明朝降清的一些軍事將領紛紛反正,聲勢甚大。見此,姜瓖又自稱興漢大將軍,以大同為根據地,聯合三省十餘支地方武裝力量,打起反清復明的旗幟,王輔臣始終追隨鞍前馬後。
在此戰中,王輔臣聲名鵲起,經常黃馬白袍,於亂軍中衝突奔馳,十蕩十決,勇猛無儔。阿濟格麾下八旗勁旅都是自關外打到關內的百戰精鋭,遇到此人竟紛紛辟易,“莫有攖其鋒者”,清軍直呼:“馬鷂子至矣。”
攝政王多爾袞兩次親征未能奏效,王輔臣因而一戰成名。不久投降阿濟格,免於被誅,沒入辛者庫為奴。由是,王輔臣武勇之名播於京城,北京的滿人都以認識馬鷂子為榮。 [2] 

王輔臣平步青雲

順治七年(1650年),多爾袞去世後,順治帝正式親政,愛惜王輔臣的才幹,任命他為御前一等侍衞,委以重任。
順治十年(1653年),順治帝命令洪承疇出征西南,並叫王輔臣隨軍出征,當洪承疇的貼身侍衞,當時去洪承疇軍中的有兩位御前侍衞,一個是張大元,一個是王輔臣,張大元自恃是大內派出的,所以不把洪承疇放在眼裏,而王輔臣則盡心侍候洪承疇,讓洪承疇很滿意,戰爭結束後就保舉王輔臣做了總兵官。
當時,平西王吳三桂極力籠絡著名武將,王輔臣當然在他的視野之中,吳三桂請示了順治帝后,授給王輔臣援剿右鎮總兵官隸屬於自己的部下。
順治十八年(1661年),王輔臣跟隨吳三桂入緬甸,擒獲南明皇帝朱由榔,吳三桂對王輔臣像子侄那樣重視。 [3] 

王輔臣專鎮一方

王輔臣和吳三桂一直稱兄道弟,一次喝酒時,吳三桂之子吳應麒説了重話,大抵是戲弄王輔臣,問王輔臣能不能把一碗帶着蒼蠅的飯菜吃下去,王輔臣好勝,就説我連死人都吃過還怕蒼蠅,就是親貴的腦髓我也敢吃 。
後來,此事傳入了吳三桂的耳朵中,而且也走了樣子,説王輔臣講連老王爺的腦子都敢吃何況蒼蠅。吳三桂很不高興,就讓人給王輔臣帶話説,你們這些小孩子開玩笑可以,但是不要把老夫也扯進去,容易讓外人看笑話。在王輔臣來看,這本來是個笑話,就是因為吳應麒是王爺的侄子所以王爺就要偏袒,因而很氣憤,花錢走了輔政大臣的路子請調到甘肅固原做了提督。
不久,朝廷下旨將王輔臣調離雲南,擔任平涼提督。吳三桂悵然若失,説:“王輔臣這小子花了多少錢,膽子如何這麼大呢?”臨行前,吳三桂送了一程又一程,拉着他的手流着眼淚:“我知道你從不吃空餉,可是你家人口多,雲南到平涼萬里迢迢,何堪路途艱苦?”拿出白銀二萬兩,送他以為川資。
王輔臣到京城陛見,康熙帝親自讓欽天監給王輔臣選日子,還讓他一起過了上元節後再走,康熙把一把豹尾槍贈給王輔臣,康熙帝説:這把槍是先帝世祖章皇帝留下來的,一共是兩隻,朕每次出獵都一定把它們懸掛於馬前,現在你遠去平涼代表朝廷鎮守邊鎮,為了宣揚你的威名和表示朕對你的信任,我把這把槍送給你,朕是先帝的兒子,你是先帝的臣子,其他的物品不足以表示珍貴,唯有這把槍可以讓你經常想到先帝對你的託付和朕對你期望 。”王輔臣伏地謝恩稱:“臣怎麼敢不盡忠貞之節、竭犬馬之力,粉身碎骨報答陛下的大恩。”哭拜而出。
王輔臣就此告別寄人籬下的境遇,開始成為專鎮一方的大將了。 [4] 

王輔臣首鼠兩端

三藩之亂形勢 三藩之亂形勢
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藩之亂兵起,吳三桂派汪士榮給王輔臣送信,請他出任總管大將軍,當時康熙帝囑咐王輔臣和張勇統領陝西軍務,王輔臣沒有和張勇打招呼,就讓兒子王吉貞把汪士榮和吳三桂的招降書送給了康熙,康熙帝見信後大喜,將汪士榮處於極刑,封王吉貞為太僕卿。張勇的軍功本來在王輔臣之上,就此和王輔臣心生嫌隙。四川提督鄭蛟麟因為響應吳三桂的叛亂,康熙遣重臣莫洛出京擔任大學士管理經略事宜,莫洛是原來的鰲拜一黨,康熙賦予他全權調動山西和陝西的兵馬,王輔臣之前和莫洛有過節,而莫洛和張勇關係又好,莫洛一開始對王輔臣就很不友好,處處掣肘。
康熙十三年(1674年)十二月,因為糧餉馬匹分配不公,王輔臣的副將邵苓芝怨氣沖天,領兵衝擊八旗軍營,倉促中莫洛咽喉中箭身亡。而《八旗通志·莫洛傳》的記載是,王輔臣親自鼓譟上陣,攻擊莫洛軍營。蕭一山的《清代通史》也沿用這種説法。 [5] 
莫洛死後,其部為王輔臣所並,王輔臣旋派使持書往見吳三桂,表示願隨反清,接着引兵北返,至沔縣,聞洞鄂率滿營騎兵至,估勢孤難敵,便與總兵蔡元、副將白光勇等率部進入隴右,洞鄂聞莫洛死,不知其詳,亦不敢戰,率部北返西安。 [6] 

王輔臣佔據平涼

王輔臣率部自沔縣,經略陽,進入隴南階州、徽縣及所屬成縣文縣等皆依附。後來在北達秦州後,知州巴山剛也歸附,王輔臣決定以位處陝甘要衝的平涼為根據地,北控寧夏,南接巴蜀,東拒清軍。於是又率部北抵平涼,駐平涼遊擊李師膺開城迎降。不久,慶陽、平涼各州盡附於王輔臣。當時吳三桂已封王輔臣為平遠大將軍、陝西東路總管,並助餉銀二十萬兩,還令王屏藩、吳之茂率部北進,援助王輔臣攻取整個隴右。
康熙十四年(1675年)正月,王輔臣派部將白光勇克清水,秦州知州巴山剛率秦州守軍克鞏昌。隴西其餘府、州、縣,包括伏羌、寧遠皆為王輔臣攻據。
康熙帝讓王吉貞回去,告訴父親:朝廷既往不咎,希望王輔臣迷途知返。王輔臣先後攻破蘭州等地,陝甘危急。豫親王多鐸之子董額用兵無方,攻平涼八個月不下,康熙後請圖海出前往陝西平叛。
康熙十五年(1676年),康熙帝正式任命圖海為撫遠大將軍,率兵急赴陝西。三月,圖海抵達平涼,諸將請乘勢攻城,圖海説:“仁義之師,先招降然後才攻打。我憑藉皇上的天威,討伐這些兇殘的逆賊,不用擔心無法攻克。顧念到城中數十萬生靈,他們沒有一個不是朝廷的赤子,如今慘遭叛賊劫掠到這種地步,覆巢之下,殺戮一定很多。等待他們主動投降歸誠,用來體現聖主好生之德,不是更好嗎?”城中軍民聽説後,莫不感泣,多有自相出城者,因此人心動搖。
不久,平涼孤城斷了糧草,殺馬為食,人心驚惶。清軍又佔據城北山墩,居高臨下以紅衣大炮轟擊,守軍駭然氣奪。圖海曾經對王輔臣有提攜之恩,此刻攻心為上,反覆傳達康熙既往不咎的政策。於是,王輔臣再次降清,康熙帝仍命王輔臣為平涼提督,加太子太保頭銜。 [7] 

王輔臣畏罪自盡

康熙帝命令王輔臣和圖海一起鎮守漢中,王輔臣內不自安,曾經自殺了一次。康熙嚴令圖海看護王輔臣。
康熙二十年(1681年)七月,王輔臣突然將新娶的夫人叫來,無故一頓拳腳,將她鼻青臉腫地逐出家門。隨後數日不問軍務,率同部屬痛飲高歌。某日,飲酒正酣,突然擲杯於地,吩咐道:“你們多年來隨我東西南北奔走,犯霜露,冒矢石,慚愧我沒能給過什麼。今天我和大家作最後之訣別,且請一醉方休!酒醒後各奔前程,自此永無相見之日。以後休要提起曾在王輔臣麾下,以免受到牽連!”説罷,遣散家財,分發給部下。
酒醒後,部屬已遵照他的話灑淚星散,只有一個親兵還在帳下,給他倒了碗水。他撫摩着這隻碗沉吟:“我發放財產,忘記給你留一份,你伺候我多年,也沒有家。以後誰會管你呢?這個銀碗重達數斤,你拿了它去,安個家室好生過日子吧!”
入夜,王輔臣吩咐親兵在他睡熟後,用桑皮紙噴酒,一層一層矇住口鼻。笑道:“斧鉞加身,砍頭落地,不過忍片時之痛,大丈夫何所懼哉!不過圖海軍門是我恩人,蒙他在皇上面前為我擔保。我如死於兵械,必以畏罪自殺故連累圖海。這般窒息而死了無痕跡,你明天上報,只説我路途中患病暴斃。”是夜,王輔臣飲毒酒自盡。 [7] 
康熙帝聽到王輔臣死訊,默然良久。後來,果然沒有株連他的家人、部屬,僅僅將王吉貞革職了事。 [5] 

王輔臣歷史評價

  • 順治帝:聞有馬鷂子者,勇士!今不知何在,安得其人而用之。 [8] 
  • 康熙帝:有武臣如此,朕復何憂! [8] 
  • 劉獻廷:①輔臣長七尺餘,面白皙,無多須,髯眉如卧蠶,如世所圖呂温侯像。勇冠三軍,所向不可當,號曰馬鷂子。②輔臣為人,恭以事上,信以處友,寬以待人,而嚴以御下,然有功必賞,雖嚴,士亦樂為之用。 [8] 

王輔臣軼事典故

一次,王輔臣出征雲南鎮雄一帶的烏撒蠻族,眾將領在一馬姓總兵軍營中聚餐,酒酣耳熱之際,輔臣忽見自己飯碗裏有一隻死蒼蠅。那做主人的馬總兵馭下酷虐,部下有過,動輒用一根木棍杖責,曾以細微的過失,棍下打死過人,得了個諢號“馬一棍”。王輔臣不想伙伕因之受到責打,放下飯碗作罷。不料有個王總兵眼睛很尖,尖叫着指向王輔臣飯碗,王輔臣哈哈一笑:“我等從槍林箭雨走出來,九死一生。便是有蒼蠅,我也吃得下去。”
王輔臣意在一語掩過此事,但這個王總兵生性不解人意,非要打賭看他是否真的能咽蒼蠅,王輔臣因話已出口,居然強撐着連蠅帶飯一口下肚。
一旁的吳應麒笑説:“別人與兄長賭食死蒼蠅,兄長便食之;如果與兄長賭食糞便,兄長也將食糞麼?”王輔臣勃然大怒,起身斥罵:“你自恃是平西王的子侄,敢當眾羞辱我!人家懼怕你們吳家子子孫孫,我卻不怕!且看我如何掏出你吳家子孫的腦髓,嚼其心肝,挖其眼睛!”隨手一拍,桌上酒杯飯碗應聲而碎。再一拳砸在酒桌上,啪嚓一聲,桌子四足齊折,其神勇可畏。左右侍從的兵丁和將校多達百人,包括東道主馬一棍和惹禍根芽王總兵在內,皆駭然辟易。再尋事主吳應麒,早已先眾人之溜而溜。
次日酒醒,王輔臣就同吳應麒進行了和解。但此事卻輾轉傳進平西王吳三桂耳中,話經多人之口,往往就會走樣,吳三桂聽到的版本是:王輔臣使酒罵座,揚言吳三桂算個什麼東西,早晚有一天要啃平西王的腦子,嚼平西王的心肝,挖出平西王的眼睛!由是吳三桂對輔臣有所疑忌,冷淡了下來。一次,借一個軍需官之口傳話:“你王輔臣跟吳應麒少年兄弟間喝酒吵鬧是尋常之事,便廝打起來也無妨,誰又不是婦女有了私情懷孕,怕被打掉了胎不成?只是何必牽扯上老夫?別人豈非要背後掩口笑話我説‘吳三桂這個老頭,平時對王輔臣愛如掌上珍寶。王輔臣卻恨得要吃他腦髓呢’!這豈不是使人寒心?”
王輔臣聞之悶悶不樂。明裏埋怨平西王畢竟偏向自家侄子,私下裏明白,吳三桂對人外示寬厚豪邁,內心陰毒忌刻。 [4] 

王輔臣家庭成員

義父:王進朝
子:王吉貞 [8] 

王輔臣影視形象

2001年電視劇《康熙王朝》:崔岱飾演王輔臣。
參考資料
  • 1.    《廣陽雜記》: 王輔臣,本姓李氏,河南人。少為宦官家奴,後聞其姊夫在流賊中,往依之。驍勇善戰,而樗蒲一擲,饒有劉毅之風,嘗一夜輸銀六百兩。其姊夫知而謀殺之,彎弓於門內以待輔臣歸,一發不中,反殺其姊夫而逃。後流入姜襄營,為料某帳下健兒。有王進朝者無子,與料善,問料曰:“汝帳下人有可為我義兒者否?”料曰:“此有二人,其一知書,一不知書,惟公擇。”不知書者,則輔臣也。王擇不知書者,自此為王氏子矣。輔臣長七尺餘,面白皙,無多須,髯眉如卧蠶,如世所圖呂温侯像。勇冠三軍,所向不可當,號曰馬鷂子。
  • 2.    《廣陽雜記》:清兵之圍大同也,輔臣乘黃驃馬,時出剽掠,來則禽人以去,莫有攖其鋒者。清兵遠望黃驃馬騁而來,輒驚曰“馬鷂子至”,即披靡走。輔臣與白成功、葛秉貞三人更迭乘黃驃馬出,清兵亦不辨乘馬者之為誰也,見即走耳。城克,姜襄降,八王子以輔臣為蝦,隨入都,都中滿漢,無不以一識馬鷂子為榮矣。八王得罪死,輔臣沒入身者庫。久之,章皇帝親政,嘗拊髀謂敖拜曰:“聞有馬鷂子者,勇士,今不知何在,安得其人而用之。”拜亦不知也。一日,拜之僕騎而過市,遇一少年,下馬而避道左,僕怪而問之,曰:“我馬鷂子也,曏者於某所識公,公忘之邪?”僕喜曰:“我主甚念爾,爾來朝不可不早來謁。”
  • 3.    《廣陽雜記》:”歸以啓敖,敖亦喜,俟其來即率之以見上,上大喜,立授御前侍衞一等蝦。未幾,洪承疇經略河南,上命侍衞二人隨侍,一為張大元,一則王輔臣也。大元敖慢無禮,經略待之少不如意,輒悻悻見於詞色,嘗曰:“我奉朝廷命來隨女,豈女家奴?勞苦如是,不當題我為一鎮總兵耶?”經略亦微聞之。輔臣事經略惟謹,經略未食不敢食,未衣不敢衣。視經略所向,經略行輒左右之,遇險阻必下騎自執其轡,有岡巒泥滑不可行者,必揹負經略而過,雖家人不是過也。勤敏謙恭,未嘗以御前人自居,經略絕憐愛之,曰:“兒有好缺,我題女官。”輔臣輒泣曰:“臣奉命隨相公,死隨相公耳。相公勤勞王事,臣安忍離相公左右而安居好爵耶?”經略對之亦泣下。經略以夷陵為川湖要地,土司雜處,題請設鎮,而大元為請,雖酬其願,亦即為輔臣地矣。大元之鎮,經略攜輔臣上€南。€南平,設援剿五營,而題輔臣為右營總兵,轄€南迤東地方,駐曲靖府。後經略歸朝,遂隸平西王藩下。輔臣之事平西,無異經略,而平西之待輔臣,有加於子侄,念王輔臣不去口,有美食美衣器用之絕佳者,他人不得,必賜輔臣。輔臣為人,恭以事上,信以處友,寬以待人,而嚴以御下,然有功必賞,雖嚴,士亦樂為之用。
  • 4.    《廣陽雜記》:嘗奉平西命徵烏撒,與諸將會食於馬一棍營中,吳應期亦在坐。應期者,平西之侄也,為固山額真。飲酒薄醉,將飯矣,輔臣飯盂有死蠅焉。王總兵者見之,呼曰:“飯有蠅,飯有蠅。”時馬一棍為主人,御下酷厲,每以微過責人,一棍立斃,故有斯號。輔臣恐其以死蠅故而殺庖人,曰:“我等身親矢石人也,得食足矣,安暇擇哉!倥匆之際,死蠅我亦嘗食之矣。”王總兵性愚蠢,不解輔臣意,乃曰:“公能食此蠅,吾與公賭,輸吾坐下馬。”輔臣念言既出諸口,遂勉強吞之。吳應期在旁曰:“奈何王兄馬直如是好騎耶!人與兄賭食死蠅,兄便食之;若與兄賭食糞,兄亦將食糞耶?”輔臣怒罵曰:“吳應期,女恃王之猶子,當眾辱我。人懼女王子王孫,吾不懼也。吾將食王子王孫之腦髓,而嚼其心肝挖其眼睛矣。”遂揮拳擊食案,案之四足皆折,案上十二磁簋暨菜碟飯盂酒杯等一一應手碎。左右侍從以百數,皆辟易,應期乘間逸去,諸人亦勸輔臣歸。來朝酒醒氣平,亦自悔之。左右勸輔臣往謝應期,曰:“固山之言,本出無心,公怒罵過甚,往謝而解可耳。”王甫出門,而吳已飛騎來矣。執手入,拜伏不起,曰:“昨以酒故無狀,出語傷兄,兄罪吾誠是。願兄恕之,無藏怒。”王亦拜,掖之起,曰:“我醉,出語傷兄,兄不罪我,何反自責為!”遂招諸鎮來,開筵痛飲,極歡而別,從此相好如初,無間言矣。或有以此言聞之平西者,詞多溢惡,平西不善也。適曲靖差將官入省領餉銀,事畢辭平西歸,平西勞之曰:“女歸言,吾問爾帥眾各營將士無恙。更語而主,前徵烏撒時與吳應期酒後爭嚷,少年兄弟,使酒罵座,此其常事,乃至老拳相向,亦復何妨。誰是婦人,腹有私孕,懼其打落耶!打即打耳,何必牽引老夫,乃雲‘女是王子,吾將食王之腦髓心肝’,此誠何語,令他人聞之,扌口笑我曰:‘吳三桂老子平日愛惜王輔臣如珍寶,今一旦思食其腦髓,豈不令人寒心。’歸語爾帥,今後更無作此等語。”王輔臣聞之,亦怏怏曰:“我與女皆朝廷臣,豈女家人,而受制於女。女自向女之侄,視我為外人。天下無不散之筵席,安能鬱郁久居此耶。”乃密遣人持金錢入都,遍賂朝廷左右暨用事者,人人交口王輔臣,上聞之亦耳熱矣。適平涼提督缺出,上以邊鎮須材,特點王輔臣。報至滇南,平西聞之,如失左右手,嘆曰:“小子費亦不貲矣。傢俬幾何,乃如此胡為耶!”及至省辭王,王待之愈厚,執手涕泣曰:“爾至平涼,無忘老夫。女家貧,人口眾,萬里迢迢,何以當此。”遂出帑二萬兩以為路費。輔臣至都,久不得陛見,蓋其平日專力於近侍之人,閣部九卿,全不留意,故滿漢大臣多少之,無人引見。兵部曰:“事關儀制,在禮部。”禮部復曰:“提鎮引見,兵部事也。”兩相推委,而王輔臣又不肯更以金璧賄賂部臣,惟隨眾常朝而已。一日朝,上賜羣臣茶,有近侍曾識王者,行茶至前,私問無恙,曰:“來幾時矣?”曰“久”,匆匆不得款語。後上燕居,偶念平涼提督何久不至,近侍奏曰:“至矣。前常朝賜茶時,奴親見其坐班。”上曰:“何不引見?”亟令人出外訪問,立詔之人。上坐內廷以待,望見喜曰:“有武臣如此,朕復何憂!”此自恩澤頻加,賞齎屢及,無日不詔入,語必移時,廷臣駭然,不知其何自也。都下哄傳,以為平西有密語令王入奏;又訛馬鷂子為馬兒頭,種種不經之語,令人發笑。上問輔臣出身,曰“身者庫”。上驚曰:“如此人物,乃隸身者庫耶!”立命出之,改隸旗下,因謂之曰:“朕欲留女於朝,朝夕接見,但平涼邊庭重地,非女不可。”其命欽天監擇好日以行。時值歲暮,而定期歲內。上又謂之曰:“行期近矣,朕不能捨。上元在邇,其陪朕看燈過而後行。”更命欽天監再擇吉日於上元之後。屆期入辭,温語良久,授以方略,重加賞賜。御座前有蟠龍豹尾槍一對,上指謂輔臣曰:“此槍先帝所遺以付朕者,朕每出必列此槍於馬前,以無忘先帝。汝,先帝之臣;朕,先帝之子。它物不足珍,其分此一槍以賜女,女持此往鎮平涼,見此一槍如見朕,朕見此槍如見女矣。”輔臣拜伏於地,泣不能起,曰:“聖恩深重,臣即肝腦塗地,不能稍報萬一,敢不竭股肱之力,以效涓埃!”涕泣而出。
  • 5.    康熙朝“活呂布”王輔臣  .文史天地[引用日期2015-01-14]
  • 6.    《廣陽雜記》:癸丑,平西王反,念陝西為天下之脊,而王輔臣、張勇實握兵權,又皆舊部曲,輔臣尤為親密。€南援剿右營標下聽用官汪士榮,向為輔臣之所親信,三桂訪得之,以書二通札二道付士榮,令其從間道走平涼,以致輔臣;而令輔臣以書一札一轉致張勇,不別遣使。輔臣得書,立使人拘執士榮,令其義子王吉貞齎逆書二通偽札二道,解逆使汪士榮星夜入朝。上見之喜,置士榮於極刑,留吉貞於朝,晉職為卿,而嘉輔臣之忠貞也。張勇聞之怒曰:“吾二人事同一體,女即欲作忠臣,亦宜先使知,會同遣使入。揹我獨獻忠於朝廷,令朝廷疑我,是賣我也。我看女作忠臣者作至幾時。”自此張、王遂成參商矣。秦州之變,世多知之,茲不具記,然初非輔臣本意。方其下之謀為變也,輔臣以死自誓曰:“寧殺我,無負朝廷。”言之至再。迨變局已成,而輔臣亦無如之何矣。平涼之兵既殺經略,陝西督撫以反狀上聞,上亟召王吉貞入內,曰:“女父反矣。”吉貞曰:“不知也。”上即以陝撫之狀示之,吉貞戰慄,噤不能言。上曰:“無恐。朕知女父忠貞,決不及此。由經略不善調御,平涼兵變,脅女父不得不從耳。女宜亟往,宣朕命,女父無罪,殺經略罪在眾人,女父宜竭力約眾破賊立功,朕赦眾罪,不食言也。”
  • 7.    《廣陽雜記》:吉貞星夜歸平涼,時輔臣尚在秦州,平涼居守諸將技癢正不可奈,忽見吉貞歸,歡呼曰:“大總爺至矣。”擁之入城,奉為總兵,設官分守焉,吉貞亦將上命置腦後。自吉貞歸平涼,而王氏之反勢成。輔臣既殺經略,詎不思疾取西安,而張氏雄踞西陲,眈眈虎視,一舉足而東,則張氏卷甲尾其後。躊躕首鼠,退保平涼,而大兵已四集矣。輔臣初在大同,城破之日,有結髮妻自縊而死;後貴,復置妻妾七人。平涼被圍時,輔臣顧七人嘆曰:“死大同者,今無其人矣。”七人聞之,同時皆自縊而死。輔臣出戰雖屢勝,而孤城坐困不支,經略圖海招之降,與之鑽刀設誓,保其無它,輔臣出降,隨經略轉戰有功,事多不具錄。事平,上撤經略還朝,即召輔臣入京。鞍馬已具,行有日矣,乃出其後妻。自七人縊後,輔臣復娶一女,至此忽與之反目,怒不可解,登時欲出之。召其父來,與之決絕,而密語之曰:“領汝女亟離此,他方遠嫁。我出汝女,所以保全之也。”有工匠隨徵久,具呈於輔臣,求批歸省,輔臣取其呈手裂之,曰:“汝歸即歸耳,尚須此物耶!汝歸不宜復來,逢人不可道一王字。”命取銀賞之,工匠涕泣辭去。隨命司計者取庫中銀,多少分之,各為一封,多以百計,少或數兩,一一標識。餘一二萬金,置之庫中,以印條封之。更錄簿一冊,記銀數並諸雜物,曰:“吾為提督久,豈無餘貲,令人動疑,累女後人也。”取舊帳目悉火之。召諸將卒親隨人等至前曰:“女等隨我久,東西南北奔走,犯霜露,冒矢石,亦良苦。今我與女等辭,女等宜遠去。”隨其人之功績,各以銀一封與之,曰:“女持此,願歸田者亟歸,願入行伍者速投他鎮去,無言向在我處。”眾皆哭,揮之行曰:“速去,我事自當,無累女等,從此決矣。”既發遣眾,乃命酒獨酌高歌,飲訖,見盛魚銀碗在案,重二十餘兩,沈吟曰:“此物當與誰?”適有童子捧茶至,顧曰:“女在此幾年,曾娶妻否?”童子曰:“未娶也。”遽命取石,槌碗令扁,以授童子曰:“與女歸娶一妻,勿更來矣。”復酣飲高歌二三日,問門下尚有幾人,則惟數十人在矣。召之來共坐,呼酒歡飲,至夜半,泣謂眾曰:“我起身行伍,受朝廷大恩,富貴已極。前迫於眾人,為不義事,又不成,今雖反正,然朝廷蓄怒已深,豈肯饒我。大丈夫與其駢首﹃於市曹,何如自死。然刀死、繩死、藥死,皆有痕跡,則將遺累經略,遺累督撫,遺累女等。我籌之熟矣,待極醉,縶我手足,以紙蒙我面,冷水噗之立死,與病死無異,女等以痰厥暴死為詞。”眾哭諫之,怒欲自刎。眾從其言,天明以厥死聞。後經略入朝,上問王輔臣,經略言反非其本意,上怒曰:“女與王輔臣一路人也。”圖海懼,吞金而死。惟張勇坐鎮河西,始終不變,三秦賴其保障。上嘉其忠,封靖逆侯,世襲。人謂靖逆之功,實王輔臣激成之雲。
  • 8.    《廣陽雜記》  .文獻網[引用日期2015-01-14]
  • 9.    鄭天挺,吳澤,楊志玖主編;翁獨健,蔡美彪,李學勤等副主編.中國歷史大辭典上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684頁
  • 10.    王輔臣 -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網絡版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8-03]
  • 11.    劉獻廷, 汪北平, 夏志和.廣陽雜記:中華書局,1957:12-13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