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滕薛爭長

鎖定
滕薛爭長,漢語成語,拼音是téng xuē zhēng zhǎng,意思是滕侯與薛侯爭奪席位,指爭奪尊位或首位。出自春秋·魯·左丘明左傳·隱公十一年》。
中文名
滕薛爭長
拼    音
téng xuē zhēng zhǎng
解    釋
指爭奪尊位或首位
出    處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隱公十一年》
注    音
ㄊㄥˊ ㄒㄩㄝ ㄓㄥ ㄓㄤˇ [1] 

滕薛爭長釋義

《左傳·隱公十一年》:“ 滕侯 、 薛侯 來朝,爭長。”後以“滕薛爭長”為典,謂競相生長。 [5] 

滕薛爭長例句

宋 楊萬里 《看筍》詩:“筍如 滕 薛 爭長,竹似 齊 夷 獨清。” [4-5] 

滕薛爭長成語用法

作賓語、定語;指爭鬥 [2] 

滕薛爭長成語出處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隱公十一年》:“十一年春,滕侯、薛侯來朝,爭長。” [2] 
【原文】春,滕侯、薛侯來朝,爭長。薛侯曰:“我先封。”滕候曰:“我周之卜正也,薛,庶姓也,我不可以後之。”公使羽父請於薛侯曰:“君與滕君,辱在寡人。周諺有之曰:山有木,工則度之。賓有禮,主則擇之。周之宗盟,異姓為後,寡人若朝於薛,不敢與諸任齒。君若辱貺寡人,則願以滕君為請。”薛侯許之,乃長滕侯。
【註釋】任齒:並列。辱:謙詞。貺( kuang況):賜與。 [3] 

滕薛爭長成語解釋

滕侯與薛侯爭奪席位。指爭奪尊位或首位。 [2] 
春秋戰國時期,姬姓滕侯與任姓薛侯同去魯國朝見魯隱公,兩人都爭着排在前頭為長。魯隱公派羽父去勸説薛侯,薛侯同意讓滕侯居上。見《左傳・隱公十一年》。後以“滕薛爭長”用為竟相生長的典故。
參考資料
  • 1.    滕薛爭長  .漢典[引用日期2020-05-06]
  • 2.    滕薛爭長  .漢辭網[引用日期2020-05-06]
  • 3.    杭州大學中文系,《古書典故辭典》編寫組.古書典故辭典 校訂本.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88:519頁
  • 4.    李翰文.中華典故.瀋陽:萬卷出版公司,2007:317頁
  • 5.    滕薛爭長  .詞典網[引用日期2024-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