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港口鎮

(江蘇省泰州市港口鎮)

鎖定
港口一直是泰州的重要集鎮。據明《萬曆泰州志》所載,今泰州和泰縣(即姜堰)域內有四個鎮,依次是港口、溱潼、姜堰和白米。之後的歷代泰州地方誌中,港口一直作為泰州的一個副中心作記載。民國初年,還曾設港口市。1962年前,是泰州市所屬10個鄉鎮中的唯一建制鎮。62年後劃歸泰縣。港口是泰縣的7個區之一,管轄港口鎮及朱莊、裏華、罡揚、馬莊、葉甸、淤溪等8個鄉鎮。2000年鄉鎮合併,港口鎮與相鄰的裏華合併成成“華港鎮
中文名稱
港口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中國華東
下轄地區
江蘇省泰州市
政府駐地
泰州市海陵區
電話區號
0523
郵政區碼
225300
地理位置
長江下游北岸、江蘇省中部
面    積
28平方公里
人    口
20235人
方    言
江淮官話泰如片、吳語太湖片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溱湖風景區、鳳城河風景區梅蘭芳公園光孝寺
機    場
揚州泰州國際機場
火車站
泰州站姜堰站
車牌代碼
蘇M

港口鎮地理環境

港口鎮歷史簡介

港口是一座美麗的傍水古鎮,原有一南北夾河穿鎮而過,南北兩頭各有一港,港口因此而得名。港口的夾河常年風平浪靜,兩側用青磚砌成駁岸,並用木樁護岸,防止駁岸坍塌。在夾河上有南北兩座橋與東西兩岸連接,人在橋面上過,船在水中行,熙來攘往,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格局。
明清以來,港口夾河兩岸由北向南商鋪林立,糧行、布店、糟坊、洋貨店、雜貨店、飯店、旅社等一應俱全,眾多商號中也不乏世代相傳的老字號名店。兩岸數百家商鋪的門前是“人”字頂磚木結構長廊,即使下雨天,行人行走在長廊下,也免受風雨的侵襲。
上世紀五十年代,夾河被填平,橋也被拆除,夾河成了夾河街,雖説街兩岸仍是商鋪,但已沒有了往日的水鄉小橋流水人家的特色。
港口歷史悠久,人文底藴深厚,留下了許多名人印跡。相傳隋唐著名將領李元霸、尉遲恭、薛仁貴,宋代民族英雄岳飛、文天祥,元末義軍領袖張士誠等均在此駐足。民國期間,曾任財政部代理總長的鄉賢凌文淵舉家闢居港口生活了8年,創作了眾多的作品,與書畫大家齊白石、翁廉演繹了泰州文化史上的一段佳話。民國港口籍畫家陳炳昌整理創作的《港口竹枝詞》,亦在泰州文化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港口竹枝詞》共收錄竹枝詞108篇,洋溢着鮮活的文化個性和濃厚的鄉土氣息。另外,港口鎮過去還有很多華麗的廟宇,如元廟、都天廟、龍溪閣,香火都很旺。
解放後,港口一度是泰州市所屬的唯一建制鎮。當時港口鎮有泰縣西北部唯一的完全中學、最好的中心小學、最多的工業設施、最大的市場、最大的影劇院以及最大的集鎮等等。一直到90年代中期,港口都是泰州北門地區的政治、文化、經濟和商業中心。

港口鎮歷史規模

1999年港口鎮土地面積28平方公里,13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人口20235人,生產總值1.09億元。裏華鎮1999年土地面積43平方公里,21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人口22799人,生產總值1.91億元。因鄉鎮村量多、規模小,不能集中財力和資源,使工業和市場建設分散,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經濟發展。因此,2000年兩鎮合併為華港鎮。

港口鎮文化教育

該鎮已於1998年普及9年義務教育,1997年普及高中教育,形成了幼兒教育、小學教育、普通中學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及成人教育等多層次的教育體系,全鎮有中、小學校21所,中學學校4所,理工職中一所,有電影院等文化設施5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