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清方村

鎖定
清方村位於安徽省宣城市廣德市盧村鄉盧湖風景區南部丘陵山區,原由清方、小余二村合併而成。依山臨水,地形狹長,地勢高差大,區域內生態植被保護較好,自然景色秀麗,具有田園風光。
中文名
清方村
行政區類別
行政村
所屬地區
華東南
地理位置
安徽省廣德市
面    積
19 km²
下轄地區
19個村民組
電話區號
0563
氣候條件
亞熱帶
人口數量
3282 人
方    言
廣德話
耕地面積
1302.1畝

清方村村情概況

清方村位於安徽省廣德市盧村鄉盧湖風景區南部,山多田地少,山林面積21917.5畝, 其中毛竹4549畝,用材林2960畝,經濟林766畝。村有集體林場一處,總面積1700餘畝。
全村轄19個村民組,943户,現有總人口3282 人。清方村設一個黨總支,下轄二個黨支部,四個黨小組,共有黨員83人,其中女性7人,男性76人。2008年已成功創建為省級生態村,現正在爭創國家級生態村。

清方村歷史沿革

清初,康熙年代,清方所在轄區屬於小東鄉,時小東鄉39保,有方岡(現名方村)、大洪、小余等保,未見清方。清方屬於方岡保、大洪保的一部分。由此可見,清方地名此時沒有形成。
1940年1月廣德所轄鄉鎮改為直屬縣政府,設柏墊區雙溪鄉清方保,這是清方作為地方單位名稱,首次正式出現。取名於清口渡(現名爛驢坑)、方村兩地名之首字:清方。
1941年6月實施新縣制,撤銷各區,全縣共設16個鄉鎮,雙溪鄉清方保,至解放前,無變化。
1949年5月縣人民政府成立後,全縣設六個區,並設行政村,盧村區盧村鄉清方村。
1961年9月全縣8個人民公社調整為29個人民公社,盧村公社清方大隊。
區域幾經更替,1998年末,廣德縣轄29個鄉鎮,293個行政村(居民委員會),清方村所轄自然村(村民小組)有許家灣、竹塢裏、關塘、王查塢、紅廟、陽山邊、陰山邊、梨園、泥橋(兩個組)。
2003年12月,廣德縣行政區劃調整為16個鄉鎮。桃山鄉小余村(行政村)併入清方村。小余村原轄自然村有大洪、高台、洪山、中下、中心、雙塘、雙溪、勇村、石鼓(牛山後來併入)、茶園、錢村。
截至2018年,廣德市3鄉6鎮,清方村地域無變化。
清方泥橋頭 清方泥橋頭

清方村地理位置

清方村位於安徽省廣德市盧村鄉,見地圖:

清方村經濟發展狀況

清方村以發展集體經濟為重點,經濟作物種植、白茶和竹木加工以及外出務工,是村域經濟的三駕馬車。毛竹資源較為豐富,盛產毛竹板栗茶葉竹筍筍乾等產品。我們引進了盧湖竹海情侶灣生態園藝場,大力發展油茶和花卉苗木,提高了集體經濟效益。蘇浙務工和縣內務工成為村民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境外務工成為新的亮點。全鄉旅遊業正在蓬勃發展。

清方村發展前景

清方村的“為民服務中心”已投入使用。環湖路拓寬柏油改造已完成,清方至九龍、同溪便捷通道已打通,打破了制約清方村發展的交通瓶頸,為清方村的發展邁上了快車道。山青水秀,村容整潔,文明和諧的美好清方初具雛形。
清方村始終堅持水資源保護和生態保護不動搖,為未來發展贏得空間;堅持民生為本,積極破解發展難題,讓羣眾共享發展成果;堅持開展美好家園行動,大力實施環境整治工程和農村道路康達工程,基礎設施建設明顯改善。

清方村旅遊景點

清方村畫屏山

又叫幼獅山,俗稱垮皮山,位於清方村官塘。畫屏風光是盧湖風景區的名片,也是廣德縣的名片之一。東望蒼龍半島,西與小靈山遙對。山四面環水,成為湖中島。畫屏山上建有張渤治水紀念亭。

清方村許家灣

位於盧湖上游邊緣地帶,我們可以看到這裏依山傍水,既可以感受遠山近景高低錯落、山脈綿延、景緻多變的飄渺之美,又可以沿着鋪設的環湖小路漫步欣賞如詩如畫的盧湖風光。村裏有農家樂多家,正在積極打造成集觀光、休閒、娛樂等為一體的旅遊勝地。

清方村紅廟古柳

位於盧湖尾部,紅廟清方河邊,樹齡達500年之久,是我縣少有的一級古樹之一(廣德縣一級古樹14株),直徑2.3米,用環抱的方式粗測了一下樹圍,發現5、6人才能圍住。

清方村天下第一衝

天下第一衝“是安徽省廣德市清方村泥橋頭境內十里長衝的美譽,“十里長衝”當地人指在十餘里長的大山溝裏有十個塢。 [1] 天下第一衝“內有毛竹1088畝、杉樹林269畝、其他林988畝。風景區內無一户居民,無任何污染。
“十里長衝萬卷詩,不盡風光我書遲。滿腹詩情待明日,來聽清風雲上題。”這是清代詩人宋景倫筆下泥橋頭十里長衝即天下第一衝的美景,而今依然存在。 [1] 
一塢:開門見山,游魚細石
二塢:小橋流水,雲高氣淡
三塢:重巒疊嶂,蛙魚無憂
四塢:峯迴路轉,竹海峻嶺
五塢:山花叢生,漫山遍野
六塢:參天大樹,蟲鳥飛舞
八塢:迭嶂層巒,枕山棲谷
九塢:菜果遍地,野蔌山餚
十塢:一夫當關,望峯息心 [1] 
天下第一衝瀑布 天下第一衝瀑布

清方村中心古橋人家

中心自然村地處小余中心而得名,也是小余村民集散地。這裏有天然紅色麻石,便於開採,因此自古石匠居多。從而使得該村遺留下許多古石拱橋,綠樹村邊合 青山郭外斜,小橋流水人家,是自然養生之天然氧吧。

清方村紅色牛山

牛山位於同溪石獅村高廟豪豬洞與小余牛山自然村交界處,海拔661.8米。1945年春,天目山戰役廣德之戰在牛山一帶展開,新四軍八支隊第3連許多戰士在此壯烈犧牲,這裏已經開發成著名旅遊景點。

清方村大洪訪幽

據載:同治四年,以廣德為重點的沿邊一帶瘟疫慘不忍睹,全縣30多萬人剩有無幾,僅以甘溪溝、大洪保為代表幾個地方倖存千人。大洪保獨特的地理環境保存並延續了廣德土著人吳語。以此説大洪保方言是吳語太湖片的標本不之為過。大洪保如今依舊保留許多吳語地域傳統習俗,這裏山清水秀,民風淳樸,是探尋吳語廣德之源重要之地。

清方村文化教育

大洪獅舞,歷史源遠流長,是清方一帶民俗文化的一種表演形式,每年春節,"拜門子,打座場",熱鬧一番,是清方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梨園和柿子樹(陽山邊)解放前後就玩旱船燈,五十年代,有黃二壽,胡為仁等,坐船人程傳根,胡為明。六十年代有胡為仁,胡為明,張永年等,坐船人章齊家,張傳國,胡為國。七十年代,八十年代有胡為仁,盧祖友等,坐船人胡邦和,程秀文等。
清方小學始創於解放前私塾,2014年併入盧村中心小學,完成歷史使命。小余小學創建於創辦於上世紀50年代,2004年併入清方小學。另外上個世紀曆史上還有泥橋小學、竹塢裏小學等。
清方小學 清方小學
清方村人傑地靈,人才輩出,有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盧暉臨 [2]  ,著名作家、詩人胡正勇等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