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盧暉臨

鎖定
盧暉臨,男,安徽省宣城人,1969年生,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1]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博士,哈佛燕京訪問學者。多年來以歷史社會學、農村社會學與社會學方法論為自己的研究領域,已經有相當豐厚的積累。主講課程包括《中國社會思想史》(本科生專業必修課)、《社會學概論》(本科生專業必修課)、《中國社會:社會學視野中的百年變遷》(全校通選課)、《定性研究方法》(研究生選修課)。在教學上全心全意地投入,曾先後於1996、2005年獲得北京大學教學優秀獎,於2006年獲得北京大學青年教師教學競賽優秀獎。
中文名
盧暉臨
國    籍
中國
畢業院校
香港中文大學
出生地
安徽宣城
性    別
職    稱
教授

盧暉臨簡介

盧暉臨,男,安徽省宣城人,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1-2]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博士,哈佛燕京訪問學者。多年來以歷史社會學、農村社會學與社會學方法論為自己的研究領域,已經有相當豐厚的積累。主講課程包括《中國社會思想史》(本科生專業必修課)、《社會學概論》(本科生專業必修課)、《中國社會:社會學視野中的百年變遷》(全校通選課)、《定性研究方法》(研究生選修課)。在教學上全心全意地投入,曾先後於1996、2005 年獲得北京大學教學優秀獎,於2006 年獲得北京大學青年教師教學競賽優秀獎。 [1] 

盧暉臨人物經歷

盧暉臨學術經歷

2002年1月---2003年6月:哈佛燕京訪問研究(Visiting Fellow at Harvard University)
1998年9月 --- 2004年8月: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攻讀博士學位
1990年 --- 1993年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攻讀碩士學位
1986年 --- 1990年: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攻讀學士學位
1983年---1986年:安徽省宣城中學高中 [1] 

盧暉臨工作經歷

2004年9月---- 至今: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3] 
1995年7月---- 1998年8月:北京大學社會學系講師
1993年9月----1995年6月: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助教 [1] 

盧暉臨研究領域

農村變遷與發展;
勞動社會學;
城鎮化。 [4] 

盧暉臨教學經驗

本科生課程:農村社會學(春季);社會調查與研究方法(秋季);
研究生課程:定性研究方法(春季)。 [4] 

盧暉臨個人獲獎

1995年:日本筮川良一青年領袖研究獎 (The Ryoichi Sasakawa Young Leaders Fellowship Fund Program)
1996年:北京大學 “優秀教學獎”
2000年:嶺南基金會 C.K. Yang 研究獎 [1] 
2001年,北京市社會科學“百人工程”稱號,市級,北京。 [2] 
2002年:Harvard-Yan-Ching Visiting Fellowship
2005年:北京大學 “優秀教學獎”
2006年:北京大學第五屆青年教師教學競賽 優秀獎
2006年:北京大學第十屆人文社會科學獎 優秀獎 [1] 

盧暉臨主要論文

《“世界工廠”與新生代農民工前途》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 [5] 
《革命與中國鄉村變遷》,刊於《社會學研究》雜誌社主編《社會學年鑑》2003-2007
《“衞星”是如何上天的-----基層鄉村幹部與大躍進》(法文),刊於法國《農村研究》(Rural Studies)2007特刊
《定性研究的方法論基礎》,第一作者,刊於《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主編《社會科學前沿報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
《如何走出個案:從個案研究到擴展的個案研究》,第一作者,刊於《中國社會科學》2007年第1期
《集體化經歷與農民平均主義心態的形成:關於房屋的故事》,刊於《社會學研究》2006年第6期
《歷史視角與社會學想象力》,刊於《社會學家茶座》2005年第16輯
《社區研究:源起、問題與前景》,刊於《開放時代》2005年第5期
《社會學的歷史轉向》,刊於《開放時代》2004年第1期
《邁向敍述的社會學》,刊於《開放時代》2004年第1期 [1]  [4] 

盧暉臨研究課題

“農民工職業流動的實證研究”(東莞調查),2005---2006,香港城市大學委託課題 課題負責人之一
“國外歷史社會學的理論與方法”課題,1997---2001,國家社科基金課題 課題負責人
“從一個村莊看中國鄉村的百年變遷”課題, 2000---2002,嶺南基金會課題 課題負責人
“農村基層政權研究”課題, 1994-1997, 北京大學與美國福特基金會合作課題 課題組成員
“區街經濟與社區發展”課題,1993---1997, 北京大學、瀋陽市政府合作課題 課題組成員 [4]  [6] 

盧暉臨會議經歷

2016年4月,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大躍進研究工作坊,“大躍進的後果”,波士頓;
2015年12月,國務院參事室“中國農村社會變遷追蹤研究”課題研討會,“從遺棄的空間到希望的空間”,北京;
2015年11月,開放時代年度論壇:儒家與社會主義,“從農民工家庭生活看儒家當代命運”,廣東增城;
2015年12月,城市生活品質國際研討會,“中國農村發展中小農經濟的前途”,杭州;
2014年10月,法國高等社會科學研究院(EHESS) 田野調查與理論工作坊,“流動性與農民工家庭生活”,巴黎;
2014年4月,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中印建築和服裝行業用工研究工作坊,倫敦;
2013年10月,奧地利工會,“世界工廠與新生代農民工的前途”,維也納;
2012年6月,巴西政府,聯合國Rio+20“可持續發展”論壇,“中國的非正規經濟與勞動狀況”,里約熱內盧;
2012年3月,亞洲研究年會,“基層幹部與大躍進”,多倫多。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