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清平王輔臣之戰

鎖定
清平王輔臣之戰是1674年發生於甘肅的戰役,三藩之亂兵起,吳三桂給王輔臣信,請他出任總管大將軍,當時康熙囑咐王輔臣和張勇統領陝西軍務,王輔臣沒有和張勇打招呼,就讓兒子王繼貞把吳三桂的招降書送給了康熙,康熙見信後大喜,封王繼貞為太僕卿。張勇的軍功本來在王輔臣之上,就此和王輔臣心生嫌隙。四川提督鄭蛟麟因為響應吳三桂的叛亂,康熙遣大學士莫洛,任為陝西經略,管理經略事宜,莫洛是原來的鰲拜一黨,康熙賦予他全權調動秦、晉的兵馬,王輔臣之前和莫洛有過節,而莫洛和張勇關係又好,莫洛一開始對王輔臣就處處掣肘。
康熙十三年十二月,王輔臣叛於寧羌,擊殺莫洛。四方震動,人心動搖,康熙讓王繼貞回去給他父親王輔臣説朝廷既往不咎,希望王輔臣迷途知返。王輔臣和王屏藩先後攻破蘭州等地,秦隴危急。豫親王多鐸之子董額用兵無方,攻平涼八個月不下,康熙後請圖海出前往陝西平叛。康熙十五年,正式任命圖海為撫遠大將軍,取代董額。清軍的周昌(字培公)冒着被箭和石頭打中的風險,七次去招降王輔臣,周培公招降了王輔臣。康熙十五年(1676年)六月七日,陝西的王輔臣和福建的耿精忠先後投降清朝。
中文名
清平王輔臣之戰
主要參戰人員
王輔臣、圖海、周培公
年    代
1674-1676
影    響
進一步削弱了國力

清平王輔臣之戰歷史背景

清平王輔臣之戰吳三桂反清

尚可喜 尚可喜
1673年,清平西王吳三桂雲南反清。1674年冬,陝西提督王輔臣在寧羌響應,旋據平涼,並派兵四出攻掠,攻佔了陝西大部(包括西安、延安、固原)和甘肅(包括嘉峪關)大部。吳三桂派兵從四川北進,欲與王輔臣合兵進據陝甘,再進攻北京,清廷震動,戰爭的形勢好於三藩,1676年夏,清朝招降了王輔臣。
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一月,清廷鎮守雲南的平西王吳三桂反清,在昆明稱周王、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並派驍將王屏藩攻四川。四川提督鄭蛟麟、總兵譚宏、吳之茂率眾響應,四川全境遂屬反清軍,1674年2月,清廷派赫業和瓦爾喀兩路徵四川。五月,清兵安西將軍赫業率部攻佔朝天關(在四川廣元北),譚宏部反清軍南撤。王屏藩至川北,遣軍頻頻出擊,擊退了赫業。不久,王屏藩攻隴南,其中王屏藩軍一度進入秦州。
六月,清廷又以貝勒洞鄂為定西大將軍,助莫洛徵四川。十一月,莫洛督將出擊,克廣元,王屏藩軍始退出陝、甘邊境,接着康熙以陝西提督王輔臣率部駐寧羌,阻止王屏藩北上。
王輔臣早與莫洛有隙,時奉命在其屬下隨徵,更是怏怏不快。不久,因王屏藩復攻廣元,王輔臣要求增兵,莫洛未能及時辦到,王輔臣益加不滿。適逢莫洛率綠營兵至寧羌。王輔臣見莫洛兵力單薄,便於十二月初四日率軍突襲其部,莫洛受傷後死於陣中,其部為王輔臣所並,王輔臣旋派使持書往見吳三桂,表示願隨其部反清,接着引兵北返,至沔縣,聞洞鄂率滿營騎兵至,恐勢孤難敵,便與總兵蔡元、副將白光勇等率部進入隴右,洞鄂聞莫洛死,不知其詳,亦不敢戰,率部北返西安。

清平王輔臣之戰攻據隴右

王輔臣率部自沔縣,經略陽,進入隴南階州(今武都)、徽縣及所屬成縣文縣等皆依附。後來在北達秦州後,知州巴山剛也歸附,王輔臣決定以位處陝甘要衝的平涼為根據地,北控寧夏,南接巴蜀,東拒清軍。於是又率部北抵平涼,駐平涼遊擊李師膺開城迎降。不久,慶陽、平涼各州盡附於王輔臣。時吳三桂已封王輔臣為平遠大將軍、陝西東路總管,並助餉銀二十萬兩,還令王屏藩、吳之茂率部北進,援助王輔臣攻取整個隴右。王屏藩攻佔了隴西一部。
康熙十四年(1675年)正月,王輔臣派部將白光勇克清水,秦州知州巴山剛率秦州守軍克鞏昌。隴右其餘府、州、縣,包括伏羌、寧遠皆為王輔臣攻據。

清平王輔臣之戰清軍攻圍秦州

康熙帝 康熙帝
王輔臣反清後,清廷大震,康熙帝欲親征,被眾臣諫止,遂下詔斥洞鄂“退縮失機”,令急速進兵攻取平涼和隴右,1675年2月,洞鄂與安西將軍穆佔、西安將軍佛尼埒率軍西進,先收復清水,3月進至秦州城郊,巴山剛等趁清軍紮營未穩,率軍出擊,清軍慌亂撤退,王屏藩軍憑城固守,清軍久不能克。四月,王輔臣派兵援秦州,南下直取清軍隴山糧道,攻掠咸宜關。洞鄂遣佛尼埒部救援,沿山追擊,始敗援軍。旋因王屏藩軍進入隴州(今陝縣),佛尼埒又率部轉戰隴州,由此秦州攻城力量減弱,連攻兩月,秦州城未下,康熙聞訊,再次下詔問責。

清平王輔臣之戰個人生平

王輔臣(?-1681)清初將領。原姓李,祖籍河南。有西路馬鷂子之稱。早年姐夫劉某參加農民軍,嗜賭,一擲千金,後投王姓將領做了乾兒子改姓王。隨明末山西大同守將姜造反,縱橫馳騁,清軍直呼:“馬鷂子至矣。”攝政王多爾袞兩次親征未能奏效,王輔臣因而一戰成名。不久投降於阿濟格,免於被誅,沒入辛者庫為奴。多爾袞死後,輔臣獲得順治重用,監臨洪承疇部,後洪承疇保舉王做總兵官;平西王吳三桂極力籠絡,以後王跟隨吳三桂入緬甸,擒獲南明永曆康熙即位後,調王輔臣為陝西提督,鎮守平涼

清平王輔臣之戰戰爭過程

清平王輔臣之戰進兵四川

清平王輔臣之戰 清平王輔臣之戰
康熙十三年十二月,陝西提督王輔臣帶兵隨經略陝西的莫洛向四川進軍,與吳三桂叛軍作戰。初四日,王輔臣於寧羌(今陝西寧強)殺莫洛,叛走平涼(今甘肅平涼),陝、甘大震。此舉,改變了戰爭態勢,繼吳三桂於湖廣耿精忠於浙贛與清軍對峙之後,西部的陝甘又落入王輔臣叛軍之手,使清軍處於左、中、右三面受敵的被動局面。
康熙帝欲御駕親征,被諫止。隨即調鄂爾多斯蒙古兵3500人、歸化土默特兵700人,視遠近急赴西安蘭州。十八日,令揚威將軍阿密達馳往蘭州,以襲取秦州(今甘肅天水),並防階州(今甘肅武都),夾攻平涼,保固三邊。又諭於十三年六月間派往陝西指揮西部戰場作戰的定西大將軍貝勒董額,據守秦州和漢中棧道,防甘肅、四川叛軍匯合。十四年二月初五日,王輔臣攻蘭州,因守城官兵內應,城陷。其後,王輔臣連陷定邊、秦州、靖邊、臨洮慶陽綏德延安花馬池等地。吳三桂以銀20萬兩付王輔臣。在此嚴重形勢下,康熙帝諭大將軍董額、將軍阿密達分路速進,恢復秦州、平涼;總督哈佔、周有德鄂善、巡撫杭愛張德地等協守西安重地;速移將軍席卜臣等堅守漢中,相機進剿;密檄甘肅提督張勇、甘肅總兵官孫思克、寧夏總兵官陳福、西寧總兵官王進寶等整兵固守防地,前往平涼夾攻。以後,張勇、孫思克、陳福、王進寶各部,成為平叛作戰的主力軍。

清平王輔臣之戰清軍反攻

清軍反攻 清軍反攻 [1]
自二月下旬始,西北戰場清軍逐漸轉入反攻。二十三日,王進寶用革囊結筏夜渡黃河,大破叛軍於新城堡(今甘肅永昌西南),擒叛軍遊擊李廷玉。二十七日,副都統鄂克濟哈敗叛軍於涇州(今甘肅涇川)城南,復涇州。二十八日,大將軍董額奪取關山關(今屬陝西隴縣),向秦州進發。三月,蒙古察哈爾和碩親王布爾尼乘亂叛清,給鄰近蒙古的陝甘戰局又蒙上陰影。康熙帝命將征討布爾尼,於四月間平之。在陝甘戰場,清軍董額大軍於三月初包圍秦州。王進寶部克臨洮,逼蘭州。孫思克部收復靖遠。
四月,吳三桂叛軍萬餘自四川援秦州,威脅陝西。康熙帝令總督哈佔、鄂善等速撥500兵赴秦州,總督周有德亦率所部星馳前往,以援董額。為防不測,還派副都統德業立率兵往漢中,固清軍後路。五月,副都統鄂克濟哈收復寧州(今寧夏寧縣)。張勇收復洮州(今甘肅臨潭東)、河州(今甘肅臨夏)。王進寶圍攻蘭州。閏五月,清廷命靖逆侯甘肅提督張勇節制秦省軍務。陳福復定邊、花馬池(今甘肅鹽池);董額、孫思克收復秦州。六月,蘭州亦被王進寶部攻下。張勇收復鞏昌(今甘肅隴西)。

清平王輔臣之戰平定甘陝

康熙帝 康熙帝 [2]
至此,陝甘各要點重歸清軍掌握,王輔臣孤守平涼。康熙帝命董額、阿密達等會攻平涼。但是,董額統領的八旗與綠營大軍,未形成對平涼的嚴密包圍。王輔臣利用董額畏戰心理,一面以和談拖延,一面遣兵出城拒戰,使戰局出現逆轉。九月二十三日,平涼叛軍一部突圍出城,攻陷固原,清軍副將泰必圖陣亡。接着,叛軍又攻陷慶陽。同時,吳三桂遣部將譚弘自四川援平涼。在清廷的一再催促下,董額於十一月督兵攻平涼,未下。十五年(1676年)二月,清軍圍平涼已八個月之久,遷延不下,嚴重影響平叛戰爭的全局部署。初十日,康熙帝以都統大學士圖海為撫遠大將軍,取代董額,亟赴陝西征王輔臣。五月,圖海抵平涼,立即組織發起進攻。六月初七日周培公招降王輔臣。至此,西線叛軍解體,全秦悉定。清軍得以集中兵力,用於正面戰場,對吳三桂作戰。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