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淮軍公所

鎖定
淮軍公所,全稱“淮軍昭忠祠暨公所”,位於河北省保定市蓮池區興華路346號南90米。淮軍公所是李鴻章為紀念淮軍在鎮壓太平天國捻軍陣亡的“將士”而建的昭忠祠。清光緒十四年至光緒十七年(1888~1891年),李鴻章奉詔修建的“淮軍昭忠祠”及“公所”(淮軍辦公駐地)合一的建築羣。 [1] 
淮軍公所是中國北方保存較完整的一座清代徽式祠堂建築和北方清式木結構為主體的古建築羣,集公祭、管理辦公和公所為一體, [10]  建築風格南北兼容,整體呈不規則矩形,佔地面積約40畝,古建築面積約5000平方米。 [2]  淮軍公所是一座具有南方和北方風貌的混合建築體,其建築本身具有一定的文物價值,同時還承載着多重的、獨特的歷史文化內涵,也是一處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良好基地。 [3] 
2013年5月3日,淮軍公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9] 
中文名
淮軍公所
地理位置
保定市蓮池區興華路346號南90米
佔地面積
40 畝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始建時間
1888年 至 1891年(清光緒十四年至光緒十七年)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文物編號
7-0763-3-061
建築面積
5000 m²

淮軍公所歷史沿革

淮軍公所原為清苑縣城隍廟、土地祠的故址。清咸豐元年(1851年),廟宇廢棄。
清同治九年(1870年),李鴻章奉旨率淮軍至保定,接替曾國藩任直隸總督。
淮軍公所 淮軍公所
清光緒十四年至光緒十七年(1888~1891年),李鴻章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後,經專摺奏準,奉詔修建的“淮軍昭忠祠”及“公所”(淮軍辦公駐地)合一的建築羣,該祠是繼蘇州、無錫、武漢之後為祭奠在戰鬥中陣亡的淮軍將士修建的第四座“昭忠祠”,也是規模最宏大的一座。作為李鴻章所轄淮軍在保定的公祭、駐防機關,併兼有安徽會館功能。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清廷下特旨將這座昭忠祠中軸線上的一路建築改為“李文忠公祠”,即李鴻章享堂。
民國元年(1912年),清朝滅亡,淮軍公所廢棄。
民國十五年(1926年),保定私立志存中學移入該祠。至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盧溝橋事變時解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河北省軍區駐淮軍公所。
1968年,河北省會由保定市遷往石家莊市,淮軍公所變成機關家屬宿舍。 [1]  [2] 
2000年,淮軍公所東廊月洞門搶修復原。 [4] 
2023年9月23日,淮軍公所博物館 (中國古戲樓博物館),完成修繕後全面啓動試運營,並在首月內免費向遊客開放。 [11] 

淮軍公所建築格局

淮軍公所結構

淮軍公所是中國北方保存較完整的一座清代徽式祠堂建築和北方清式木結構為主體的古建築羣,集公祭、管理辦公和公所為一體。 [10]  淮軍公所坐北朝南,整體呈不規則矩形,南北長180米,東西寬170米,佔地面積約40畝,古建築面積約5000平方米。 [2]  其東部為建築羣,西部為園林區。東南部為徽派風格建築、東北部為北方風格建築。 [11]  淮軍公所建築主要採用磚木石為原材料,以木架構為主,裝飾上雕樑畫棟,並且具有屋頂和檐口的裝飾。
淮軍公所分7個區域。一是正門以內的前院,為辦公和迎送客人之所。二是戲樓和公祭區,位於前院的後部。三是生活住宅區,有三個院落,位於戲樓的後部。四是神廚庫,即伙房,位於前院的東側。五是死亡將士紀念區,兩個院落,位於前院的西側,兩個院落東西廊的牆壁上,刻滿陣亡“將士”的生平。六是荷花塘,即花園區,位於該所的西南部。七是停放車馬的馬廄區,位於該所的西北區。
淮軍公所祭場後院的兩個垂花門。門為月亮門,上有門樓,下邊的戧柱為透雕的獅子滾繡球,兩個垂柱,為花籃形,中間的倒掛楣子,滿刻花鳥。上邊的屋脊高高翹起。 [3] 

淮軍公所特點

淮軍公所
淮軍公所(11張)
淮軍公所是中國北方保存完整的一座以清代徽式祠堂建築為主體的古建築羣,建築風格南北兼容,別具一格。 [2]  淮軍公所從現存建築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其迎賓院、戲樓、享堂、昭忠祠均為徽式建築風格,房屋高大、寬敞,兩邊的牆壁為高大的馬頭牆,即階梯式的牆壁;北部的幾個院落則是北方的四合院形制,低矮古樸,兩種風格形成鮮明對照,既能感受到北方建築的古樸渾厚,也能欣賞到南方建築的精巧秀美。
淮軍公所 淮軍公所
淮軍公所整體佈局嚴謹,在每幢建築上,無論是磚雕、石雕或木雕,木質結構的樑柱、檐枋、柱額、門楣、馬鞍形的椽架上,都雕琢有花鳥,器物,走獸,其構圖隨構造而參差,依部位而取勢,每組紋樣隨題材不一,圖案各異,但不失和諧,各個神態栩栩如生,別無重樣。柁檁正迎面,在雕刻圖案中鑲嵌有五彩螺鈿,並配有泥金,白色的柱頂石(鼓磴),四周雕以連方花序。柱頂石石頂基面都雕有花草圖案。在每幢建築物外面的磚雕,諸如門楣上方、山牆、墀頭等,用青磚做的深浮雕或伴有透雕的一幅幅吉祥如意的圖案,構思浪漫而灑脱,工藝嫺熟而自然,或花鳥、或人物、或走獸。中路的北院,兩側廊子內通往兩側的月洞門,其門罩是一組磚木合璧的羣雕,巧用一對獅子滾繡球的透雕作戧柱支撐垂柱。 [3] 

淮軍公所主要建築

淮軍公所綜述

淮軍公所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要素主要包括:迎賓院大門、迎賓院、戲樓、正殿院、昭忠祠、公所院、義學、廚房、役房等。 [3] 

淮軍公所迎賓院

迎賓院大門 迎賓院大門
迎賓院大門,即淮軍公所的正門,為在迎賓院南居中間開出的一間過道門。三個尺寸較小的方形門口置於高大牌樓的下端,門口四周均用漢白玉條石鑲嵌,上雕有精細的花草圖案。正門兩側原有一對漢白玉座獅,另外大門外正南對過原有一高大的磚雕照壁,高約4米,長約10米,下部造型裝飾為“須彌座”,上部為碩大的照壁,照壁圖案上部是“旭日東昇”,下部是“海水江牙”,中間為“鯉魚跳龍門”,四周為一圈深磚雕,照壁已被拆毀。
迎賓院為進入淮軍公所正門第一進院落,為當時公所主持人員和賓客活動的場所。呈四合院形制,配房與正房之間有廊相接。倒座七間,中間三間為門廳,其餘四間為倒坐,後牆封后檐與牌樓門牆體平齊。整個迎賓院橫披窗均為透雕花板,樑架雕工精細,屋面陰陽瓦,兩山碼頭牆,花瓦脊兩端置正吻。 [4] 

淮軍公所戲樓

戲樓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清代封閉式戲樓,是整個淮軍公所的精華所在,也是淮軍公所“中西合璧,南北交融”建築特色的典型代表。 [11]  戲樓為二層樓結構,四周為二層廡廊,中間為空場,用罩棚封柱,形成一個封閉性的劇場。戲樓內部四周環以二層看台,原用隔扇隔成包廂,是供不同身份人員搞大型活動的地方。 [4] 
戲樓佔地面積980平方米,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分上下兩層。戲樓頂部採用西式木桁架結構,主樑長17.8米,重達5噸。戲樓內部精雕細刻,多為“磚、木、石”三雕及彩繪等。戲台頂部的“雞籠頂”螺旋藻井直徑約4.3米,高2.34米,上下共26層。其頂部正中雕二龍戲珠,井身由16組陽馬螺旋垂下。整個藻井用了3800個藝術木構件通過榫卯結構組合而成,不僅造型工藝精美,更起到了“餘音繞樑,三日不絕”的擴音作用,讓戲台上的聲音通過藻井回傳到戲樓的各個角落。 [11] 

淮軍公所正殿院

正殿院
正殿院(1張)
正殿院,明亮寬大,東西走廊與戲樓後廊及正殿前廊環形相通,院中間的甬路直通正殿,正殿七間,前有露台,露台上有三間捲棚式的抱廈。為擺放神主和平時祭祀的場所。正殿樑架精雕細刻,軒梁、荷包梁滿浮雕。
東西迴廊各有一月洞門通往東西兩路,其門罩是一組磚木合璧的羣雕,巧用一對獅子滾繡球的透雕做戧柱支撐垂柱,構思新穎。東廊月洞門於2000年搶修復原,西廊月洞門已毀,僅留有痕跡。 [4] 

淮軍公所昭忠祠

淮軍公所的西路與李鴻章專祠暨中路建築隔一火巷,為淮軍昭忠祠,坐北向南,徽式建築。分前後兩進院落。是擺放淮軍將士神主和祭祀的場所。昭忠祠的大門五開間,進深3間,中間3間樑架滿軒正貼式,軒梁滿浮雕,雕各種花草樹木,飛鳥走獸及人物故事。南檐柱為透雕花罩,雕福壽萬字。兩稍間與東西迴廊相接。大門僅存四開間,西稍間已毀,屋脊為魚龍吻花瓦脊,東端吻脊完好保存。 [4] 

淮軍公所公所院

公所院
公所院(2張)
公所院位於淮軍公所的東北部,與中、西兩路徽式建築南北相對,一巷之隔。公所院即為淮軍公所片區,是淮軍將士辦公用房和臨時寓所,為北方四合院、三合院形式,小式硬山建築,古樸厚重,典型的北方建築風貌。公所院有大小五個院落,東、西兩路各兩進院,大門座南朝北為倒座四合院,保存基本完整。西路以西另有一套四合院坐北朝南,門口南開,牆體屋架已拆改待盡,基座仍存,格局可辨。
東西兩路四合院的兩座大門,與倒座房連成一體,形成一組沿街建築,除大門外座北朝南。東路兩進院,前後院均為正房三間,東西配房各三間,正房兩側各有一間耳房痕跡,已拆毀。四套院落均為小式硬山式建築,清水脊、跨草盤子、蠍子尾,墀頭、檻牆或幹擺或細絲縫,大門墀頭上的深雕獅子滾繡球。 [4] 

淮軍公所其他

淮軍公所還有義學、廚房、役房、大校場、荷花塘區等建築區域。這些建築基本上已經被拆除或者被建房。 [4] 

淮軍公所歷史文化

淮軍公所制定條例

淮軍公所建成後規制較高,直接由李鴻章的親信衞汝貴領導,重大事宜要報李鴻章批准。祠堂內設總理一名,正副值年各二名,每年春秋至祭,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並制定了明細的規章條例,刻石於牆上。入祭本祠堂的準系將士只總督、提督、巡撫、總兵等職銜者達60多人,其中有抗法保台戰爭中立下戰功的劉銘傳;有不屈於日寇而臨危服毒就義的丁汝昌;有在甲午海戰中拼死一搏的鄧世昌劉步蟾;有為抵禦八國聯軍入侵,血戰天津八里台英勇殉國的直隸提督聶士成等。淮軍公所只運行了10年,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李鴻章死後,奉詔將祠堂的東路主體建築改做“李文忠公祠”(李鴻章專祠),西路徽院仍保留為淮軍祠堂。民國元年(1912年),清朝滅亡,淮軍公所廢棄。 [1] 

淮軍公所淮軍

李鴻章 李鴻章
晚清時期,在曾國藩指示下由李鴻章招募淮勇編練的一支軍隊。淮軍出於湘軍。清同治元年(1862年)3月,李鴻章招募淮勇在安慶編成一軍,稱“淮勇”,又稱“淮軍”。淮軍成立時有六千五百人。太平天國首都天京(今南京)陷落後,清同治三年(1864年)秋冬,淮軍經過裁撤,僅存一百零四營,五萬餘人。清同治四年至七年(1865年至1868年),淮軍作為清軍主力,在曾國藩、李鴻章率領下,先後在安徽、湖北、河南、山東、江蘇、直隸(約今河北)等地,與捻軍作戰。捻軍被鎮壓後,淮軍擔負北自天津、保定,南迄上海、吳淞,南北數千裏江海要地的防守。

淮軍公所歷史人物

李鴻章
李鴻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安徽合肥人,本名章銅,字漸甫或子黻,號少荃(泉),晚年自號儀叟,別號省心,諡文忠。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5] 

淮軍公所文物價值

淮軍公所是一座具有南方和北方風貌的混合建築體,其建築本身具有一定的文物價值,同時還承載着多重的、獨特的歷史文化內涵。如果説直隸總督署書寫的是半部清史,那麼淮軍公所見證的則是晚清的衰敗、列強對中華民族肆無忌憚的欺凌、李鴻章在保做直隸總督及其統領淮軍的興亡盛衰。
淮軍公所集史料和建築藝術於一身,是一座歷史課堂,也是一處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良好基地。 [3] 

淮軍公所文物保護

1984年,保定市政府公佈淮軍公為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擬定維修和保護措施。
淮軍公所 淮軍公所
1991年,淮軍公所被國家建設部、文化部公佈為“中國近現代優秀建築”。
1993年,淮軍公被河北省政府核定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994年,淮軍公所被省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 
2005年,淮軍公所進行維修。
淮軍公所 淮軍公所
2013年5月3日,淮軍公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9] 
2016年,淮軍公所一期修繕工程開工。 [6] 
2018年9月25日,淮軍公所—迎賓院修繕工程設計方案通過批覆。 [7] 
2019年,淮軍公所修繕工程(一期、二期及迎賓院)通過省級技術驗收。 [8] 
2022年7月5日,河北省文物局對保定市淮軍公所戲樓進行省級技術驗收。 [10] 

淮軍公所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淮軍公所位於河北省保定市蓮池區興華路346號南90米。
淮軍公所外牆 淮軍公所外牆
交通信息
乘坐保定市公交21路,在老城根站下車,步行520米即到;乘坐保定公交7路或32路,動物園東門站下車,步行1100米即到。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